《靠谁养活中国 王治安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靠谁养活中国 王治安著- 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就是中国小农经济的特征,也是小农经济的弱点。它像一根绳索,把几亿勤劳、富有创造力的农民,紧紧地系在黄土地上。
  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的浪潮从城市转向农村,长期沉闷的“农二哥”醒悟了。在广大农村,突然兴起了一场工业变革,农民大办乡镇企业,学着城里人,部分农民当上了工人。
  这一波澜壮阔的浪潮涌来,很快在偏僻的山乡、小镇,建起了一个个小工厂,搞食品,造机器,冲向市场。
  这无疑是件大好事!
  然而这又是一件对土地强占、浪费的一次大冲击。
  “土地是我们自己的,占点、用点,天塌不下来。”这是一些人的想法、做法。一个全国性的占用耕地的严峻事实产生了。
  接着,他又翻开笔记本,告诉我一串惊人的数字。
  从全国来说,占用耕地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六五”期间,农村掀起一股占地盖房热,每年违法占地建房案件200万起,平均每年减少耕地700万亩。
  “七五”期间,干部违法占地建私房,每年违法案件在10万件以上,平均每年减少耕地400万亩。
  “八五”期间,兴建“开发区热”,出现了占用耕地的第三次高潮。特别是1949年,全国耕地减少了1071万亩,如果减去同期开发复耕的面积,净减597万亩。
  在我国历史上,这一年耕地锐减达到了高峰。这个数字发布后,警钟轰然鸣响,引起国人对耕地保护的高度重视。
  我国耕地年年急剧减少,可长期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造成人均占有面积越来越少。据有关资料记载,历史上,人均占有耕地呈现不断减少的趋势,变动的情况大致是:汉代人均占有耕地13.8亩,隋代42.2亩,唐代27亩,明代11.5亩,清代2.3亩,1949年2.7亩,1993年不足1.3亩。
  前二次全国性的土地失控,完全是人为的,也是违法的。
  不知从何处刮起一股邪风,那些富有自私心和小农经济特征的地、县、乡的干部,在“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农民意识的熏陶下,掀起了一场违法占地建私房的鏖战。
  那场具有毁灭性的举动,从东到西,从南向北,在一些中小城市和乡镇延续了两三年之久。
  我多次外出采访,走到哪里都可以看到,在城外、路边、镇旁,一个个矮小的土围子,如雨后的毒麻散一般从地下冒了出来。他们互相攀比,你占一分地,我比你的官儿大必须要占二分三分;你占半亩,我比你的资格老,千方百计要占一亩两亩。一片片好地,一块块良田,被那些“自私鬼”吞食了。
  可以说,他们对土地母亲犯下了滔天大罪,应该对那伙人进行声讨!
  第二次土地失控,四川又是重灾区。那些典型中的典型,被群众形象地称之为“官街”、“华尔街”、“总统府”在合江、石柱、平昌、开县等地,至今还留下历史的见证。
  历史不会重复。但侵占土地、浪费土地的历史,却演了一次又一次。
  第一次失控,其中一部分是为了发展乡镇企业,有人辩解:浪费点,可以理解。第二次,是那伙头上戴着乌纱帽的基层干部自私自利,蚕食土地,应该受到指责。第三次土地失控的扮演者,既非农民,也非基层干部,按群众的语言表述,纯属政府行为,是各级政府没有依法行政,大搞“开发区”而引起抢占土地,撂荒浪费。
  对耕地的质量问题,过去人们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在耕地面积一增一减之间,存在产粮水平的亏减,也就是说耕地质量上的亏空。生田和熟田,不是一回事。我们常说的“占一补一”,或“用一造一”,有人以为这样可以补偿耕地的赤字。其实未必。用新增耕地,来补偿同量占用的熟土好地,表面上平衡了,实际上是达不到的,埋藏着一个“隐性减量”。
  讲到这里,老戴嘘了一口长气,心情沉重,如负千钧。他沉痛地说:“教训深刻呀!”
  结束时,老戴告诉我:“刚才国家土地管理局打来紧急电话,通知有两点:一是今年下半年,中央要对全国的耕地进行一次大清理,清查非农业用地、越权批地、多头批地的问题;二是,今春以来全国清查耕地撂荒,要求5月31日前报北京,可现在还有许多省没有报,要追究责任。”
  今天,我们谈得很投机,天南地北,无不是围着土地这个根,魂牵梦绕!

  第八章
  『亡羊补牢,未为迟
  土之不存,国将焉附也』
  亡羊补牢
  猛“药”除沉疴
  终于唱起了“主题歌”

  第八章“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古人云:“亡羊补牢,未为迟也。”不过,许多事由于平素不“补牢”而“亡羊”,结果造成很大损失。为什么事前不主动“补牢”,采取防范措施呢?
  土地失控,造成大量耕地闲置。现在复耕,“补牢”,修复羊圈,可损失的粮食是难以挽回的。农业根植于土地,然而土地一波三折,命运不佳。圈地撂荒复耕。如此折腾,三四个春秋消逝了。农民说:“荒芜一春,三年扯不抻”。
  如今,只好硬着头皮“补牢”,究竟能否达到预想的效果呢?群众拭目以待!
  土之不存
  国将焉附
  那是共产党诞辰73周年的日子(1994年),普天同庆,大喜大乐。这一年,会议特少,且出现一种新的形式,用娱乐和歌声,庆祝共产党的生日,似乎更贴近时代,群众喜闻乐见!
  在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孔子,他的政治经济思想,富国强民的思想是十分明确的。他在《论语·颜渊》一章中这样写道:“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足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把粮食放在头等位子上,一个国家,没有足够的粮食,民不信任政府,而且会闹饥荒,饿死人。
  “食”系粮食,食物;“兵”系军人;“信”系民信、军信。孔子认为,治理国家,安抚民众,首要的是,要发展农业、丰衣足食。他深知食、兵、信三者对于国家的存亡、人民的安居十分重要,是兴国安民的必备条件,弃一不可。“民以食为天”,“民生之道食为大”,“食”是头等大事,“兵不可一日无食”。
  那天傍晚,我放下手中的碗碟,下意识地揿下了电视机的按钮,打开中央二台,荧屏上即刻显示出生动而热烈的画面;中华专业歌手大奖赛正在激烈的争夺战之中。
  电视中传来高亢、激荡的歌声,这是一曲百唱不厌的彝族民歌《在一起》:
  星星和月亮在一起,
  珍珠和玛瑙在一起,
  庄稼和土地在一起,
  幸福和劳动在一起,
  太阳和光明在一起,
  春天和温暖在一起
  随着画面的更迭,那声音悠扬婉转,激荡人心。
  这首歌的微妙之处,还在于歌词富有浓郁生活气息和深透的哲理,给人无限的启迪。你想,声音跟着走;你去,思路跟着来,声声重心弦,句句抓住了思绪。
  “庄稼和土地在一起”这一声,不禁给人深思、联想。是的,庄稼,在自然界中生机勃勃,绿油油、嫩生生的禾苗,生在何处呢?很自然,惟其生存于大地上、土壤中,否则便是无本之源。
  这是一个极其普通的道理,然而时下那些赶时髦、追求“黄金效应”的人,却忘记了这一常识,而不切实际地“高攀”,捆住土地的手足,等待它变成“黄金”。
  能成吧?
  我不由得再次揿下了按钮,跳了频道,从二台换“啪!”成一台。
  巧极啦!节目正是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在八届全国政协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上作报告。他忧郁而宽大的脸膛,黑里透红,目光炯炯,音调激昂。不难看出,他正在阐述一个重大的问题,正在大声向全国人民疾呼。他的报告,可以说,言简意赅,力透纸背。
  1994年7月2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首都和各地方的数以千计的报纸,都刊登了李瑞环主席《关于农用土地的几个问题》的讲话。
  他以严肃认真的神态,向全国人民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声音。
  各位副主席、各位常委、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农业问题。研究农业,不能不涉及土地这个根本问题,涉及农用土地的保护、利用和开发问题。许多同志会前会上就这个问题发表了不少意见,我也想过很久,但研究不深,谈一点看法,以期引起各方面的重视。
  马克思说:“土地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立足空间,是一切物质生产的首要条件。离开土地就无所谓农业。在中国这块广袤的土地上,我们的祖先,世世代代辛勤耕作,繁衍生息,创造了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在土地的保护、利用和开发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土地使用制度,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大幅度地提高了土地的生产率。我们国家以占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被赞叹为人类历史的一大奇迹。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人口多、耕地少是我们的基本国情。我国国土总面积960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十五分之一,居世界第三位。但由于人口多,人均占有国土面积不到世界人均数的三分之一在全世界26个人口5000万以上的国家中,我国人均耕地仅高于日本和孟加拉国,居第24位,相当于美国的九分之一,秦国的四分之一,印度、巴基斯坦的二分之一。我国耕地后备资源不足,据统计,现有宜农荒地5亿亩,其中可开垦为耕地的只有1.7亿亩。说我国地大物博并不假,但从人均占有量来看,说我国土地资源相对贫乏也是事实。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不能离开人多地少这个基本国情,特别是研究以土地为先决条件的农业,更要时刻牢记这个基本国情。
  目前,我国人口仍在日益膨胀,耕地却在急剧减少,这一严峻形势令人十分担忧。据统计,从1957年到1986年间,全国累计减少耕地6.1亿亩,净减少2.3亿亩,平均每年净减少790万亩。1986年《土地管理法》颁布实施后,耕地锐减的趋势一度得到控制,但近两年来,又重新回升,仅1993年全国耕地就减少937万亩,相当于一个青海省的耕地面积。根据国家计生委的数字,现在我国每年净增人口1600万,相当于每年增加三个半青海省的人口。如果这种耕地锐减、人口剧增的势头得不到遇制,50年以后我国人均耕地将降到0.6亩,100年后还能留给我们子孙后代多少耕地?!
  我国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人为占用是一个重要原因。据粗略统计,1992年各项建设,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和设立开发区等占用耕地高达1000多万亩。一般说来,在国民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由于建设规模的扩大、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占用耕地难以避免。但如此大幅度的占用,在任何国家都不能容许,在我们这样人多地少的国家尤其无法承受,更何况有相当一部分是属于乱占滥用。1987年搞过一次全国性非农用地清查,查出违法占用案件1000多万件,违法占地达816万亩。1993年全国清理开发区,查出在新设立的2804个各级各类开发区中,有78%属于滥设,涉及土地面积高达1143万亩。
  我国土地面临的另一个深刻危机,是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生态环境恶化。现在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130万平方公里,土地沙漠化面积已达17.6万平方公里,每年都有大量耕地、草地被吞蚀。若不尽快采取有效措施,预计到2000年,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将扩大到180万平方公里,土地沙漠化将增加到20万平方公里。熟悉历史的人们不会忘记,我国唐代繁荣一时的丝绸之路,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昔日的西部绿洲变成了今天的一片荒漠。殷鉴不远,我们应该汲取这种沉痛的教训,绝不能重蹈历史的覆辙。
  土地资源状况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影响着社会的各个方面,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土地的保护、利用和开发是一项事关全局和长远的大事。我们要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爱护土地特别是耕地的教育,增强全民的土地忧患意识。要牢固树立“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家观念,严格依法管理土地。要实行领导干部目标任期责任制,处理好发展经济与合理利用土地的关系,坚决刹住乱占滥用耕地之风,扭转耕地锐减的势头
  前几年,人们还为“卖粮难”苦寻对策,而今形势急转直下,又为南方和沿海一些省的粮食短缺而担忧。中国农产品的供求关系的几番变化和波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暴露出我国农村和农村经济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
  面对新矛盾,一些人无动于衷,似乎大祸还未临头,缺粮、闹饥荒的年头还未涌到眼前。
  城里人有另番考虑,“有钱能买鬼推磨”。仿佛有了钱,就可以高枕无忧。卖了土地,修了房子,再说吃饭,这是一种糊涂观念。
  这件关系到12亿人的生存大事,已引起中央的关注,也牵动着全国政协每个成员的心。
  近两年来,全国人大代表、国家土地管理局局长不顾年迈,不知疲倦地从北到南,从东海之滨至茫茫戈壁,调查了神州的土地、生态、环境,他更注重广大农民的肺腑之言和心中之患,心中之苦。他用心血和汗水,凝结成一份报告。
  这份报告,沉甸甸的,他向国家主席送去的不是福音,不是美丽动听的辞藻和虚假的数字。国土局长如同厚厚的黄土地、憨厚而诚恳地向中央禀报国情、民情,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了一份《令人警醒的报告》。他还希望通过报界告知人们:土地的警钟需长鸣!
  他说,如果他向人大常委会提交的这份报告能使各级政府警醒,像抓计划生育一样抓国土资源保护,我们对子孙后代才算有了交代。
  竟是中央向全国人民发出的第几次呼吁?我不曾作过详细记载。
  明眼人一看,严峻的国情,已让中央领导、主管部门的领导,坐卧不宁了!
  古老的中华民族,历朝历代,列宗列祖,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为土地而着急啊!
  怎么不叫人着急呢?
  耕地的锐减,人口的增加,正在困扰着整个人类,而中国是首当其冲!
  古人云:“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
  倘若,我国不全力以赴保护耕地而乱占滥用,长此下去,留给后代的耕地还有多少呢?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土之不存,国将焉附?”
  亡羊补牢
  复耕,一场新的斗争拉开了。
  割去的土地,转眼或变成为高楼大厦;或打个滚儿,利润十倍、百倍地往上冒;或放在露天坝,白天晒太阳,晚上装月亮,变为“阳光工程”。让它晒太阳吧,也许再过一年半载,会增值生子。
  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