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大周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大周天下- 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阿瞒本意是要试试计策,觉得闹的差不多了。曹仁等人吃过夏侯渊的亏自然不干,众兄弟绕着动不了身子的夏侯渊又唱又跳,时而弹弹他的脑壳。

    夏侯渊憋了一肚子气,可这会儿他连动都动不了,只能咬牙切齿怒视他们。曹家孩子们也是越闹越厉害,也不知哪个淘气包又给他抹了一脸污泥。

    “住手!”这时就听一声呐喊,河对面远远跑来一骑白马。马上载着两个人,前面哭得满脸花的正是夏侯廉,后面手拉缰绳的还有一少年。那人年纪大概十三四岁,与阿瞒相仿,白净脸庞,浓眉大眼,稍有些塌鼻梁,身穿的虽是布衣却严谨规矩干干净净,与夏侯家其他那些兄弟们迥然不同。

    阿瞒心下正诧异,突然感到身边所有的兄弟全都不说话了,变得寂静无声。回头一看,大家颜色已变一个劲往后退,就连一向谁都不服的曹洪竟然也面露惧意。

    “不好,咱们惹祸了!”曹仁皱起了眉头。

    “他是谁?”

    “夏侯家唯一念书的,叫夏侯惇,是夏侯廉那小子的亲哥哥。”

    “很厉害吗?”

    “他、他……他杀过人!”不知道是谁结结巴巴道。

    阿瞒也吃了一惊,忙问曹仁:“杀人?难道没王法了吗?由得他胡来吗?”

    “你不知道,这个夏侯惇在县里拜了一个穷酸先生念书。有人出言侮辱他老师,他一气之下竟然将那厮杀了。郡太守爱惜他的忠烈义气,所以没有加罪。他平常都是规规矩矩念书,根本不到这儿来厮混,今天怎么被搬来了?”

    阿瞒经曹仁这么一说,惧意大减反生了敬重之情。

    眼瞅那夏侯惇虽然年纪大不,马术却精湛了得,载着弟弟疾驰而来,至河边猛一勒缰绳。那大白马嘘溜溜一声长鸣,前蹄扬起六尺来高,摇三摇晃三晃竟不偏不倚定住身形。他未开言仅这一个动作,已把曹家许多兄弟吓退了四五步。那些被赶散的夏侯家的孩子们眼见有恃无恐,三三两两又聚了过来。

    任谁都看得出,夏侯惇是挂着火来的,但他毕竟读书明理没有发作,在马上将手一拱道:“诸位同乡高邻,在下有礼了。”说这话的时候他并没有下马,而是夹着马镫,攥着马鞭。很明显,他心存戒备,一言不合他就要纵马过来打人。此一语道出,却见小河两岸鸦雀无声,这等桀骜又庄重的气魄震慑了众孩童,以至竟无人敢应言。

    阿瞒自还乡以来头一遭见这等阵仗,心里也有点儿打鼓。但又一琢磨,冤有头债有主事到如今不出头叫人小瞧,又料愿为老师洗耻之人想必不是刁蛮之徒,遂往前走了两步也拱手道:“不敢当,不敢当。方才我领着众兄弟们戏耍,多有得罪!还望夏侯兄弟海涵。”

    夏侯惇也是一愣,不知曹家小子里何时多了这样一个谈吐不俗的人物,冷笑道:“好说,好说……不知道我那渊儿兄弟哪里得罪了你们,竟然将他捆绑羞辱,听说还扬言开膛摘心?”

    阿瞒听这话不对,心知必是夏侯廉添油加醋搬弄是非,料是一言不合准得动手,倒不如实话实说推心置腹。想至此他下了土坡,蹚过小河径直走到了夏侯惇马前。曹家兄弟们先前见阿瞒肯出来承当,皆松了口气;这会儿瞧他以身犯怒,又都捏了把汗。

    阿瞒却不露惧色,一五一十讲述事情经过。自半月前夏侯兄弟来争地盘,一直说到自己如何定计捉了夏侯渊,如何制服众人。

    哪知夏侯惇听得和颜悦色,到最后竟然哈哈大笑起来:“好!好!果真如此倒也有趣,我这帮兄弟也真该好好教训一顿。亏你想得出这样的办法,佩服!佩服!”说着便下了马,又抱弟弟夏侯廉下来,“刚才我弟弟哭着找我,话也没讲明白,说什么阿渊被绑了,要开膛摘心的,吓了我一跳,这才冒冒失失赶来,曹兄见笑了。”

    阿瞒总算松了口气,伸手抹了一把夏侯廉脸上的泪水,笑道:“傻兄弟,开玩笑的话岂能当真?”

    “还没请教曹兄名讳。”夏侯惇又一拱手。

    “我叫曹操。”

    “曹操?哦……”夏侯惇吃了一惊,“你是我的堂……”话说了一半,想想太过唐突,便把后半截咽了回去。

    “你说什么?”阿瞒不解。

    “没什么……”夏侯惇尴尬地一笑,“我是说这块地方是无主的荒地,何必将你我分得这样明白呢?咱们两家世代为邻,从今以后叫两家的兄弟们在一处玩如何?”

    “正合我意!”阿瞒一拍手。

    于是,小河边顿时响起了欢呼声。刚才还打打闹闹的曹氏、夏侯两家的孩子们,这会儿都挎着胳膊蹦蹦跳跳闹到了一处。茂盛的大槐树下,环绕着愉快的歌声……

    随后的日子里,谯县乡间自比不得洛阳的花花世界,但却使曹操形成了颇为两面化的性格。在家时他是用心习学的好孩子,在曹胤的指导下读遍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而迈出家门他却任侠放荡、声色犬马,渐渐将夏侯兄弟、丁冲、丁斐等一干不拘小节的乡里少年吸引到身边,诸人畅游走马好不快活。

    可是打架的那天,就在不远处曹胤伏在田野间望着那里。他还是不放心侄子们,偷偷摸摸跟了过来。方才见阿瞒用计打败夏侯众兄弟,不禁拍手赞叹,暗想:我曹家日后的前途说不定就指望这小子了。后来又见夏侯惇纵马而来,阿瞒与他愉快交谈,心下又是一阵辛酸感慨——该见面的终归躲不过,傻小子你哪里知道,你本应该站在河西边的,这夏侯惇才是你真正的堂弟呢!

    那天晚上阿瞒回到家里,曹胤一脸严肃的站在门口:“回来了!先进屋再说。”

    “见过七叔!”阿瞒执礼道。

    “打架打的开心?!手伸出来!”曹胤拍了拍手里的戒尺。

    “额。。。。七叔!我知道错了。”阿瞒诺诺道。

    “伸出来!前几天刚夸你有上进心,你尾巴就翘起来了!给我背一次《孝经》。你出去打架,你知道叔父多么担心你啊,你要有个好歹,我怎么和你父亲交代啊。你让长辈担惊受怕就是不孝。上次你在洛阳做得事情差点让曹家灭门,你知不知道?!”曹胤语重心长用戒尺指着曹操。

    (本章完)

第59章 邢刚家事() 
“叔父!我没错!我恪守忠信,按照约定赴约;我没有不孝,救人怎么能算错事?”

    曹胤没想到侄子在洛阳这件事情上会这么固执,到现在还争辩这件事情,他气哼哼道:“你没错,难道是你爹错了?前几天我说过的话你又忘了,今天的晚饭不要吃了,给我到院子好好反省去!”

    阿瞒瞥了他一眼,知道再怎么辩解也不会有什么结果,只得起身出门,跪到了院子当中。

    阿瞒就这么顶着饿肚咕咕,憋着一肚子的郁闷直挺挺跪在那里,摆弄着肋下的青釭剑:宝剑呀宝剑,全族的人眼睛都瞎了,只有你才知道我的心,只有你才明白是非善恶……

    “不准乱动!”曹胤断喝一声走到他身前,“把剑摘下来给我!”

    阿瞒看都懒得看他一眼,摇了摇头。

    “摘下来!”

    阿瞒抬头看看他,眼睛里充满了怒火,这个刻板的叔叔竟然要夺走他的剑,连最后一点儿安慰都不给他。

    “你摘不摘?”曹胤提高了声音。

    “不摘!”阿瞒咬紧牙关索性站了起来,“我凭什么听你的……”

    还没等他说完,戒尺已经打在了脸上,一条红印子霎时出现在白净的脸上。阿瞒感到的不是疼,而是一阵茫然,就听到曹胤嚷道:“你这个不成器的东西!到头来只会丢人现眼败坏门风。”

    凭什么断言我就会败坏门庭?这句话可真触了阿瞒的伤心处。莫看他小小年纪,火气却不逊成人,一伸手把青釭剑拔了出来,不由分说朝着七叔的胸口便刺!

    曹胤做梦也想不到,年仅十二岁的族侄竟会对自己兵戎相见,还在侃侃教训着孩子,猛然间青光一闪剑锋迎面而来,他身子一歪慌忙闪过。

    阿瞒不饶,又是一剑。曹胤已经是一个踉跄,实在躲不过这第二遭了,匆忙攥住那柄剑身,立时间手被割破,鲜血跟着涌出,伤口疼得一阵阵直跳。但是他不敢松手,牢牢抓住那柄剑,只是喝问道:“大胆!你要干什么?”

    阿瞒被这一声断喝唤醒了,连自己都不敢相信自己做了什么。他哆哆嗦嗦松开手,把剑鞘一扔,慌里慌张就往外跑。任曹胤在后面扯着嗓子呼唤,他理也不理冲出院门,一猛子跑了下去。

    已经顾不得东西南北,他一直这样失魂落魄地跑下去,穿过乡间的小路,扎进无尽的田野,就像一只受了惊的兔子。跑啊跑,玩命地跑,也不知道跑了多久,直到筋疲力尽再也迈不开步子了,才缓缓停了下来。

    阿瞒汗流浃背喘着粗气,蹲在那里只觉得天旋地转,心中却是一阵阵茫然。父亲不要他了,如今又刺伤了七叔,还能跑到哪里去呢?天下之大哪里才是容身之所,谁还能听到自己的倾诉呢?

    恍恍惚惚间,阿瞒看到了自家的坟地。

    娘!

    阿瞒想到了娘亲,只有在梦里才会来安慰他陪伴他的娘亲。他踉踉跄跄跑进坟地,一头扑在邹氏夫人的坟前。

    “娘!孩儿来了……我好想您啊娘……爹爹不要孩儿了……所有人都不要孩儿了……您看看我呀……呜呜呜……”这个心高气傲不可一世的曹家小子终于哭了。哭得那么伤心、那么凄惨、那么肝肠寸断。

    他抱着母亲的坟头,倾诉着自己的痛苦,似乎想要用尽力气把坟头推开。仿佛推开这座冰冷无情的土丘,就能投入母亲的怀抱……然而一切都只是徒劳,都只是一厢情愿,谁又能听到他的心声呢?

    不知不觉间,阴沉沉的乌云渐渐遮掩了烈日,轰隆隆一声炸雷,冰冷的滂沱大雨倾泻下来,无情地打在阿瞒身上。他哭得昏天黑地,累得精疲力竭,就昏昏沉沉趴在坟丘上睡去,被雨水打醒就接着哭。

    迷迷糊糊哭一阵睡一阵,也不知道过了多久,直哭到眼泪流干,再也哭不出来了,他才明白任何人都无法改变他的现状,一切都只能依靠自己。他无可奈何爬起来,衣襟早已经淋透了,发髻也湿漉漉披散在肩上,浑身上下都是污泥。这就是那位骄纵受宠的曹家少爷,如今脏兮兮湿淋淋就像一条落水狗!

    “你怎么跑到这儿来了?”

    阿瞒抬起红肿的眼睛,这才发现曹胤正孤零零站在坟圈外面。他脸色苍白,没有穿蓑衣,身上也已经湿透,双手都裹着布,渗出斑斑血迹。阿瞒怵生生望了他一会儿,起身还要跑,却脚底一滑栽倒在地。

    曹胤缓缓来到他跟前,却没有再打他,伸过血淋淋的手把他搀扶起来:“傻小子!你真是固执。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即便你做的都对,他都屈了你,那你低头向你爹认个错又能如何呀?有多少人就是因为固执而遭难的呀!你若是当时肯说一句软话,何至于落到今天这步田地?”

    阿瞒长出了一口气,他总算肯承认自己没有做错了。

    “宁死当官的爹,不死叫花子娘。孩儿啊孩儿,人心都是肉长的,我若是无情无知之人,你爹岂肯把你托付于我?你要是肯读书勤学,叔叔我又怎么舍得打你?”曹胤叹了口气,摩挲着阿瞒的头,“以后要听话,好好念书,做出个样儿来给你爹好好瞧瞧!”不知为什么,他说这话的时候似乎对阿瞒的父亲流露出一丝不满。

    阿瞒见他语音柔和,与半日前判若两人,不禁生出愧疚之意,抓住曹胤裹着伤口的手:“七叔……我错了……您的手没关系吧?”

    “好厉害的宝剑,恐怕半月之内提不起笔来了。”曹胤无奈地苦笑一声,也不待阿瞒再说什么道歉话,便拉住他的小手,“走!咱们回家去,被雨淋了,让你婶子给咱们煮热汤喝。”

    叔侄二人就这样大手牵小手,在雨中蹒跚而去……

    。。。。。。。。。。。。

    孩子难免一时执拗,不过都是好了伤疤便忘了疼的。

    那天过后,阿瞒虽然与七叔在感情上一下子拉近了不少,但是曹胤对侄子的要求却是愈加严格了。天下的孩子皆是贪玩的,更何况他从前放纵惯了的。曹胤自那次事情之后便不忍心再打他了。每当阿瞒将书背得驴唇不对马嘴的时候,曹胤气得把戒尺在空中举起来又放下、放下又举起来,比划半天还是下不了手,万般无奈最后只得来一句:“院里罚跪去!”

    一天吃完午饭后,曹操问曹胤:“七叔,有件事我一直想问问您。”

    “说。”

    “我有没有亲生的伯父活在世上呢?”

    曹胤一怔,仿佛是被锥子扎了一下直起身来,瞪了他一眼:“你听到什么风言风语了吗?胡说些什么混话!”

    曹操本是揣着一肚子的疑问试探曹胤的,却瞧七叔反应如此抵触,索性把话挑明了:“我已经知道爹爹的身世了,夏侯惇的爹爹就是我伯父……没错吧?”

    曹胤没有直接回答,把头又低了下去:“唉……这事儿不过是层窗纱,你何必非要把它捅破呢?既然过继到曹家,就是曹家的子孙,弄清楚这些又有何用呢……你还是不要问了,问清楚了心里也是病……”

    “七叔,不弄明白,这病搁在心里更难受。”曹操抓住他的肩膀,“有件事我思来想去始终不解,放着你们这么多侄子,为什么我爷爷要舍近求远过继乡邻之子呢?”

    这件事似乎触到了曹胤的痛处,他脸上泛起一阵羞耻的红晕,面庞抽动了两下,但还是开了口:“自从你认识夏侯惇,我就预料到会有这么一天……你如今也大了,即便我不说早晚你也能从别处知道,索性就告诉你吧……”

    “嗯。”

    曹胤叹了口气,隔了半晌才开口:“当年咱们老祖宗曹参随高祖起义,后来继萧何当了丞相,这你应该知道吧?”

    “嗯。”曹操点点头。

    “可是自那之后,族里始终再没有过出人头地的后辈,到了我祖父,也就是你太爷爷那一辈,咱们曹家又因争地吃了场官司,算是彻底没落了,最后还不及夏侯氏那等庄户。

    当时你太爷爷最穷,乡里人要是丢头牛都先跑到咱家来搜。咱们曹家族里人就想,要是能再出一个大官,就没人再敢轻视咱了。但是合族上下哪有一个出类拔萃的?文不能提笔、武不能上阵,又和别的官宦人家攀不上关系,凭什么本事当大官?

    正赶上那时候中常侍郑众诛杀了窦宪,首开阉人封侯的先例,于是就有人动了送孩子入宫当宦官的心思。族里各家的人口都比较单薄,唯你太爷爷有四个儿子,他们就都来撺掇你太爷爷送一个儿子入宫,要是将来出息了,大家都沾光。

    他们刚开始还平心静气地劝,到后来就是拍案瞪眼的威胁了。好好的孩子送进宫当宦官,一辈子不就毁了吗?你太爷爷舍不得,抱着四个儿子哭了两天,但是惹不起咄咄逼人的亲戚们,最后就把最小的儿子,也就是你爷爷送入了皇宫。

    刚进宫时,你爷爷不过是孝安皇帝的侍读,哪里有什么荣华富贵?族里人渐渐就忘了你太爷爷为他们做出的牺牲,而你太爷爷抑郁不已,没几年就病死了。”

    “没想到你太爷爷一死……”曹胤突然睁大了眼睛,眼里一片激愤,“你爷爷的三个哥哥,还有那些逼迫你太爷爷送子入宫的人,他们生生把所有田产都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