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他万万没想到,虎威军里竟然有马钧这么一个发明家。破冲标让他的一切攻城器械都无法使用,而他最后的人海战术,也让挂城车给打的没了希望。
其实如果曹操是输给高云,他倒不会这么气恼。最受不了的就是,他竟然输在一个娃娃手里,这脸上实在是挂不住。
但是生气当不了什么,曹军在城下毁骂了一天,下邳城中全无反应。曹操也只好传令收兵,暂回军营。
小诸葛亮看见曹兵走了,这才伸手从耳朵里掏出两个棉球儿来,嘟嘟囔囔的说道:“塞一天这东西,难受死了”。
再看看身边这些兵丁将校,一个个气的面色铁青。小孔明心里又暗自庆幸开了,“还好我把耳朵塞住了,什么都听不到。要不然,这些狗东西骂我叔父,还不把我气死啊……”。
这就是小孩儿的处理方式,往往大人做不出来,但却很有成效。
曹操回到兵营,一筹莫展,食不甘味、寝不安枕。急的在中军大帐里来回踱步。
“报!”,这突然从帐外传来的一个“报”字,打断了曹操正在烦乱的思绪,随口问道:“何事!?”
“启禀主公,北线夏侯惇将军派来斥候,回报紧急军情”。
曹操先是一愣,跟着一转念,心里便“咯噔!”一下子,“快!叫他进来!”
近侍撩开帐帘,一名斥候进到帐内,跪地报道:“主公,夏侯惇将军使小人前来禀报,高云使关羽一军回援下邳,已到琅琊。夏侯惇将军见关羽军势大,不敢擅自交战。便撤了琅琊之围,移军屯扎在琅琊以南的即丘,请主公示下”。
曹操一听这消息,顿时脸色大变。他最担心的,就是虎威军回援下邳的时候,夏侯惇他们还没有攻下琅琊。
这样一来,高云的援军就能长驱大进,直临下邳。而曹操为了着急取下徐州,领大军倍道而进,直临下邳,携带的粮草辎重不多。
三十万大军,耗费巨大,粮草辎重是首要问题。而曹操的大后方在千里之外的兖州,车马转运极耗功夫。
关羽如果领兵马临近下邳,曹操就必须先退回沛县。要不然关羽就有可能直接斜插曹兵后背,切断粮道。
而曹操若退回沛县,再想征进徐州,就基本不可能了。也就是说,他这一场折腾,就算白白的损兵马、费钱粮,而且还彻底开罪了高云。
这自然是曹操最不想要的结果,思虑再三之后,派人传令给夏侯惇,让北线兵马就依托即丘地势,阻击虎威军援兵。好为自己攻打下邳再争取些时间。
曹操刚把这给北线战区的军令传出去,南线斥候又连夜赶来,跪倒急报,“禀报主公!孙策领数万兵马渡江而来,已抵达淮陵!”
0355:霸道本无对与错
高云虽然收下了孙策原来的兵符,但是却并没有解散或者分化孙坚的旧部。而是依旧把那些兵马放在兴化,仍给孙策指挥。并且把孙氏所有家眷老小都安置在兴化。
这在大多数人看来,都会觉得高云大气,对故人之后十分的信任和厚待。
但是在孙策的母亲吴氏夫人看来,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
王朗和严舆知道袁术几乎被虎威军全灭之后,心惊胆寒,哪里还敢惹事,就地解散,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了。
高云留孙策这一旅人马在兴化,其实也基于对曹操的防范。他担心如果曹操起兵打徐州,那难保王朗和严舆不再生是非。所以,留孙策在兴化,正好可以预防。
高云领兵北上之后,孙母吴氏夫人便派人把孙策叫到面前,满面愁容的问孙策道:“策儿,如今虎威军悉数北上,汝可有打算?”
孙策一愣,忙问道:“母亲,此言何意啊?”
吴氏夫人叹了口气,又问孙策道:“高云收了你的兵符,却依旧把你父亲的旧部兵马置于兴华,且将我家一门老小皆安置在此,你以为,此是何意?”
孙策笑道:“此乃虎威将军念及与父亲情义,信任孩儿”。
吴氏夫人哼哼冷笑,“非也!此乃高云为你掘的坟墓!”
孙策大惊,“母亲大人!何出此言!?”
“哼!想你父亲孙文台何其英雄,不想汝却这般不堪!那高云开始时不肯收你入虎威军,便已经怀疑你有异志。只不过天下皆知高云与你父亲交情颇深,他怕惹人耻笑,故而暂时不敢对你下手。他将兵马家眷悉数置于兴华,乃是为他自己留的话柄。倘若你稍有不是,他便可以拥兵谋反之罪名,将我孙氏一门诛杀于市,永绝后患!”
“啊!?这……怕是不能吧?若如母亲所言,那当初虎威将军大可以对长沙置之不理,我孙氏一门自然死于刘表之手,又何必多此一举?”
吴氏夫人冷笑两声,“哼!那是因为七路联军讨伐徐州的时候,你父亲曾亲领兵马与刘表交战,为高云解围。长沙被刘表围困,高云怕落个不仁不义的骂名,故而领兵营救。他到长沙之后,才知道你父亲依然遇害。那时,虎威军已经与刘表交兵,高云骑虎难下,只好救了我们孙家一门。这也不过是为自己赚取名声而已”。
孙策越听吴氏夫人这么说,越觉得太过牵强。但是孙策是个大孝子,不敢忤逆母亲,只好笑着劝道:“母亲所言,怕不有理。但眼下孩儿已受天子册封,便是大汉之臣。只要孩儿恪守臣分,小心谨慎,自然无祸。母亲尽可安心”。
这话不说还好,孙策一说出来,惹得孙母拍案大怒,“汝个不肖子孙!‘欲加之罪,岂患无辞’!?高云既要害你,岂是你小心谨慎便能躲过的!?大汉之臣更是笑话,如今天子不过是一介傀儡,朝廷皆由高云掌控。汝滞留于此,岂能久存!?若不早谋,孙氏一门皆葬于你手矣!”
孙策噗通一声,当时就跪下了,“母亲息怒!母亲息怒!孩儿不肖,愿听母亲教诲,请母亲示下,孩儿无不从命!”
孙母一看孙策服了,叹了口气,眼泪儿跟着就流了下来,“策儿啊,非是母亲教你不忠不义,实在是关乎孙氏一门血脉,不得不如此啊。倘若万一你有个好歹,你弟弟妹妹又皆年幼,母亲纵是到了九泉之下,又如何向你父亲交代啊……嘤嘤嘤嘤”。
孙策见母亲啼哭,汗流满面,忙劝道:“母亲有何主意,但请明示,孩儿无不遵行”。
孙母这才点了点头,“好,如今虎威军悉数北伐,乃天赐良机也,绝不可坐失。你速去联络旧部将士,汇于兴华,就说奉天子之命,渡江南下,讨伐王朗和严舆。待过了长江之后,你便率领旧部将士先占建业,以朝廷之名,招兵买马,必可速成。之后再剿灭贼子王朗、严舆、刘表等辈,为你父亲报仇雪恨。若你能凭借扬州之地,成就伟业。亦不辱没你父江东猛虎之名!”
孙策听的汗流浃背,低头不语。孙母一看孙策这样,眉头一皱,“怎么?汝不敢?”
孙策接连咽了好几口唾沫,战战兢兢的回道:“孩儿……孩儿……谨遵母命…”。
孙母这才舒缓了眉头,说道:“这便好,事不宜迟,汝速去安排!”
孙策起身告辞,走出厅外,仰天而叹,“高叔父,非是孙策不忠不义,委实母命难为,来日若有机会,大恩必当报效……”。
高云把孙家从长沙救出来的时候,剩下的兵马就还一万多人,武将也大多都在长沙战死了。剩下的旧部战将,其实也不过就是程普、韩当、黄盖、祖茂四人。
程普、韩当、祖茂三人得了消息之后,倒是十分积极,连夜带着心腹,偷偷逃离军营,来到兴化与孙策汇合。
唯独黄盖不同,得知消息之后,不但不肯离开,反而还修书劝孙策,恪守本分,不要走错路。并且还说,自己的性命是虎威将军冒死救下的,既然已经投效到虎威军麾下,绝不肯做背反之人。
吴氏夫人听说之后,勃然变色,大骂黄盖忘恩负义、背主求荣之贼。孙策并程普等人听了,尽皆黯然。
黄盖虽然没有跟孙策反水,但是念及跟孙坚的情义,也没有向虎威军告发。所以,典韦和张瞳得知消息的时候,孙策已经渡过长江了。
没有高云的军令,典韦和张瞳自然不敢擅自领兵过江,只好忍住愤怒,派人发书向高云汇报。
孙策渡过长江,打起朝廷和虎威军旗号,找兵买马。正如吴氏夫人所说,收效极大。一月不到,招募数万之众。期间又得到富户鲁肃的支持,孙策的实力得以迅速扩充。
长江南岸就是建业城,这里是丹阳郡的治所,此时的丹阳太守叫周尚。
众所周知,孙策有个同窗好友,叫周瑜。而这个周尚,正是周瑜的叔叔。
0356:周瑜今日绝孙策
孙策也知道丹阳太守是周瑜的亲叔叔,想起曾经的同窗之情,不忍心抢夺建业。但又怕违逆了母亲的心意,便回到后营,面见吴氏夫人,先小心问道:“母亲,可还记得庐江周瑜否?”
吴氏夫人点了点头,“嗯,昔日洛阳令周异之子,与汝同年。往昔多曾相见,自然记得”。
孙策听母亲这样一说,脸上带出笑来,又道:“那母亲可知丹阳太守乃是何人?”
孙母又点点头,脸上表情丝毫没有变化,“自然知道,乃是周异之弟、周瑜之从父,周尚是也”。
孙策赶紧接话道:“母亲此言是也,想孩儿与周公瑾同窗数年,相交莫逆。况且父亲与周异大人也颇有交情。如今既是周尚为丹阳太守,孩儿若强取建业,怕是不妥。以孩儿之意,不如引军东进,改取毗陵。不知母亲大人以为如何?”
孙母冷笑几声,说道:“建邺城墙郭险固、丹阳郡钱粮丰足。小小毗陵,弹丸之地,焉能比之?况且你兵马在此,距离建业不过五十里。却要舍近求远,去取毗陵。岂非愚夫所为?”
孙策听孙母如此一说,心里越发焦急,忙解释道:“但是孩儿与周公瑾曾八拜相交,今为一郡城池而不顾金兰之义,岂不让天下人耻笑?”
孙母大笑,“哈哈哈哈,笑话!你与周瑜同窗之时,年岁尚小。小儿之语,岂能做数?况且,你与周瑜结拜,母亲尚且不知,天下又有何人知晓?如今你拥兵数万,只靠几个富户接济,能撑得几时?丹阳钱粮尽在眼前,汝却不思进取。待你钱粮用尽,兵马散去,悔无及矣!”
“可是……可是…”,孙策还想辩解。吴氏夫人一挥衣袖,勃然变色,呵斥道:“如今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汝速速安排兵马,攻取建邺,不得有误!”
孙策见母亲愤怒,不敢忤逆,急忙应允,告退而出。
次日,孙策亲领兵马三万,使韩当为先行、程普为合后,进取建邺。
周瑜此时正在庐江,受任小职,听闻孙策攻打建邺,惊骇不已。急忙领十余亲随,快马加鞭,直到建邺城下,来见孙策。
孙策听说周瑜来了,自觉没脸面对,便避而不见,派人哄周瑜一行离开。
周瑜见这个架势,也猜到个大概。但是不见孙策,始终是不甘心。于是心生一计,对那来驱赶他们的兵卒说道:“烦劳告知你家主公,在下身患绝症,时日无多。听闻故交至此,特来探望。望伯符念及故旧之情,出帐一叙,亦不负此生相识相知”。
那小卒听周瑜这么一说,再想想主公的表情,心里也觉得非同寻常,赶紧回到中军,把周瑜的话一五一十的报给孙策。
孙策其实对周瑜还是很念旧的,听说周瑜身患绝症,一时心急,信以为真。急忙赶到帐外,一看周瑜红光满面,才意识到不对了。
周瑜微微一笑,面色平静,“伯符兄,别来无恙,听闻兄长到此,瑜特来拜见”。
“额……呵呵,这…,愚兄听闻公瑾患疾,不知是何病症?”
“呵呵呵呵,无他,周瑜所患,不过担忧叔父安危之疾也。倘若伯符兄能医,周瑜感激不尽。愿此生鞍前马后,以为报答”。
周瑜这话一说,孙策顿时满面通红,言语局促,勉强回道:“这……怕是…不能…”。
周瑜叹了口气,又说道:“小弟亦知兄长缺乏钱粮,但丹阳以东,吴郡、会稽等地,皆钱粮丰足。且又是令尊仇人之地。兄长若愿取之,周瑜愿效犬马之劳”。
周瑜这话可以说是情至意尽,但越是这样,孙策就越是难堪。窘迫半晌,勉强开口说道:“此事……愚兄亦身不由己,公瑾……无须多言”。
周瑜点了点头,仰天长叹,又冲孙策一抱拳,说道:“既然如此,周瑜不敢强求。但建邺城中,乃是周瑜叔父。百善之中,以孝为先,周瑜不能坐视不救。望孙公放周瑜进城,瑜愿劝说叔父将城池奉上。只求孙公仁慈,放我叔父一家性命,不知孙公意下如何?”
虽然周瑜脸上十分平静,但是孙策仍旧能感觉到周瑜的怨怒。那“孙公”两个字,更是已经把他们之间的情义斩断斩绝了。
孙策心里虽然很难过,但是他觉得母亲的吩咐更加重要,在他心里,那就是孝道。
建邺城墙高池阔,虽然周尚兵马只有数千,但要想攻破城池,也必然要付出相当代价。从这点出发,周瑜的提议对孙策是十分有利的。
既然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了,孙策也只好将错就错,冲周瑜点了点头,“好!既然是公瑾至亲,我自当网开一面。只要公瑾说动周尚,献出城池。我不但不会加害,而且必定委以重任!”
周瑜笑了笑,“但愿孙公言而有信,在下即刻进城,还烦劳孙公放行”。
孙策点了点头,派两名心腹将校,送周瑜进城,来见周尚。
周尚抚养周瑜多年,一向对周瑜视为己出,突然看到周瑜来了,大惊失色。一把拽住周瑜,问道:“瑜儿!汝为何来此!?”
周瑜笑了笑,先给周尚问安,接着笑道:“侄儿特来为孙策做说客耳”。
周尚一愣,“瑜儿,此言何意?”
周瑜让周尚屏退左右,这才对周尚说道:“叔父,如今孙策已经全然不念故旧之情,决意要取丹阳。叔父麾下兵马不过数千,而孙策假借朝廷并虎威军之名,招募兵勇数万,声势浩大。以侄儿之见,建邺绝不可守。临来之时,侄儿已与孙策说定,只要叔父放弃城池,他愿放我等全生。观其面色,应该非诈。以侄儿之见,叔父不如弃城而走,再作计较,总好过城破人亡”。
周尚听了周瑜的话,稍微琢磨了一会儿,对周瑜说道:“你一向多谋善断,明辨时局。方才所言,应该不差。但是如若弃了此处,你我当往何处安身?”
周瑜听周尚基本答应了,放下心来,对周尚笑道:“天下之大,岂无男儿容身之所?叔父无须忧虑”。
0357:周瑜拜将兴楚戈
周尚听周瑜说的这么轻松,又问道:“以你之意,莫非欲投徐州高云?”
周瑜笑了笑,“非也,高云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势已如中天之日。麾下智谋之士、勇武之将车载斗量,不可胜计。叔父与高云又素不相识,若去投效,一来不知心腹、二来又无功绩。恐怕高云未必重视,故而非所宜也”。
周尚觉得颇有道理,点了点头,“然则,以你之意,将欲何往?”
周瑜又道:“如今天下,至强者属高云。其次曹操、刘表、刘备皆有王霸之资。曹操地居兖、豫,与高云为邻。高云若扫平袁绍,曹操必首当其冲;而刘备居于两川,路途遥远,又素昧平生。若往投之,吉凶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