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秦农- 第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听自家上吏如此说,大家也都不吭声了。军卒中大部分都是灾民,如果不是五百主的收留,只怕现在他们尸骨都找不到了吧?

    军卒们都很纯朴,既然五百主能救他们,加入之后就有饭吃,甚至能够给自己家人足够的口粮。这些人为了活命就肯给五百主卖命。

    实际上,军中的兵卒对大秦并没有什么归属感,他们之所以听从命令,就是因为鹏是他们的救命恩人,江南虽然荒蛮,但山越人从来都是恩怨分明。有仇,拼死杀之;有恩,则誓死效之。

    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新军就是披着秦军外衣的私兵了。只不过在天灾的大背景下,还没有人注意到这一点罢了。

第一百一十六章 喊话() 
陆路难行,水路也并不轻松。

    许多原本是陆地的地方已经变成汪洋一片,原来的河道根本就不见踪影。硕带着部下乘船一直向西,常常就走错了路将船划入死胡同里。

    于是,经过整整一日的探索,在归附山民的引导下,他们总算在日落前找到了早已面目全非的罴山。

    罴山也就是旗山,位于后世闽江南岸的fj省fz市mh县,又名翠旗山,脉延福州mh县的南屿、上街两乡镇。山势逶迤似翠旗招展,故名之。山势延绵数里,飞瀑众多,是风景绝佳之地。

    负责引路的山民手搭凉棚远远地张望了许久,终于在夕阳的余韵下看到了一条天梯般的瀑布飞流直下。在硕即将爆发的时候,他肯定地点了点头:“没错,就是这里!”

    硕立刻向前一挥手,军卒使出全力划船,小舟瞬间劈开了水波,如同离弦的羽箭射······了出去。

    一炷香之后,船已经到了目的地。

    在罴山山脚下的一个“码头”附近,新军停了下来,慢慢靠向岸边。

    硕远远望向罴山深处,就看到在山顶隐约有一些旗帜在随风摆动,其他的根本无从探查,都被密林遮掩住了。

    据说罴山上的寨子只是闽中君长众多“行宫”当中的一个,专门用来避暑和躲避水灾。而且闽君本人的行踪飘忽不定,很难确定他到底在哪个寨子中,只不过是新军中心向秦人一边的山民军卒禀报,说自己族中有人在罴山“行宫”见到了闽君的仪仗······

    “码头”上戒备很严。其实说是码头,比张鹏领导部下用草袋子垒起来的临时码头还多有不如。这里只是用木桩子在水浅的地方打下去,然后系上绳索,铺就木板,一直深入到水中及腰深的地方。

    硕所率领的船队都在船头上插着镰刀宝剑旗,玄底白色的篆体“秦”字也十分的扎眼。还没等他们靠近,码头守卫的部落兵就已经看到这些不速之客了。

    “咻!咻!咻!”连着三支特制的响箭划过天空,这是山越人发出了警告。

    硕抬起手,船队停止前进,在距离码头还有两三丈远的距离上停了下来。就见一个山越兵极力挥动着一杆旗子,然后就有山坡上的人向上飞奔报信。观其动作敏捷,在嶙峋的山石和小路间来回腾挪,如履平地一般。

    “来者何人?”

    十几个山越兵严阵以待,张弓搭箭瞄准了来船,站在岸边扯着嗓子吼道:“速速报上名来,否则就不客气啦!”

    引导这时候又充当起了翻译,将对面的问话说给了硕。

    本来山越人与中国人多年杂处,其实很多越人是会说中国话的,不过此时怎么着也算是外交场合了,代表“闽国”的山越兵自然不会用中国话来问,而是操着一口地地道道的蛮语······

    硕见山越兵有模有样地应对,还颇有章法,便学着大兄嘱咐的说辞,站到船首上拱了拱手,高声喊道:“吾奉大秦屠国尉睢麾下守五百主、少府太官令鹏之命,请见闽君!”

    他的声音浑厚有力、中气十足,传出去很远。

    岸边,问话的山越兵被一系列官衔和人名搞得云山雾绕,根本就没明白到底是谁要来见自家大王。不过这并不影响他继续问话,甭管是谁,先得说清楚见大王是要干嘛。于是此人接着问道:“求见吾家大王,有何事?”

    “求见?”引导翻译了一遍,硕皱起眉头,他对这两个字很是费解。

    这个匠籍出身的小子,早就不是当初跟在大兄屁股后面说怂就怂的憨货了。对于山野之娃来说,怂是一种应变、处事的本能,面对强者时认输并不丢人。

    可经过和大兄鹏一路走来的种种经历,硕的眼界和胆量早就有了质的提高。如今他麾下有一百众,根本没将蛮夷放在眼里。求什么求,老子带着人来的,客气一点才说“请见”而已。你们哪来的自信让俺堂堂一个大秦百将求见?

    不过考虑到大兄在临行前的叮嘱,硕还是放下不满,说道:“闽中大水,黔首可食之粮十不存一。今天灾已过,黔首归乡里而无立足之地。吾奉上吏所命请见闽君,发粮赈灾。”

    硕本就是个大嗓门,喊这话的时候又特意用足了底气,声音又亮又远。不仅仅对面码头上的人听得清清楚楚,连岸上远处正在劳作的普通山民也都听得清楚。

    这也是张鹏特意交代过的,必须把话说得一字不差,而且还要让所有人都听见。

    硕背了一路,总算圆满完成任务,心中石头落地一半。

    对峙的山越兵听完这话都是一愣,接着一阵哄笑声立刻响了起来,其间夹杂着各种听不懂的蛮语。

    “放粮?救灾?哈哈!”

    “贱民便如这山野之间的韭菜,割完一茬,还会再长一茬,救之何用!”

    “嘿嘿,怕是真如大王所言,秦人粮食多得吃不完?”

    这些嘲笑声都是山越之兵发出的,想来这些人在这次天灾当中并没有挨饿,对未来的粮食紧缺也并不担心。

    但是另一边,那些低头干活、面带菜色的山越人却没有笑。硕的话无疑引起了他们的担忧,一想到即将到来的青黄不接,那可真的是要死上很多人。

    况且大水不但毁掉了庄稼,还将大批的野兽也吞没、驱赶了。就算想靠打猎熬一年,怕是也不现实。

    不过,硕的话虽让人绝望,但也不是没有带来希望,如果大王真的放粮······想到这里,山民们摇了摇头,这怎么可能呢,秦人怕是疯了吧?

    山越兵的反应早就在张鹏的预料之中,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并不让硕意外。相反,他倒是更加佩服大兄了。

    硕干脆不再搭理他们,而是要完成大兄交代的另一个任务……就见他对着码头上干活的山民喊道:“二三子!且听俺一言!吾等秦人来此,不是要侵占尔等的家财粮食,而是要救尔等熬过灾年!如今人人皆家无余粮,又有什么可占?”

    听了这番话,山民们互相看了一眼,都露出赞同的神色。之前没有水灾,要说秦人是来掠夺他们的,还有人信;可现在大家根本就一无所有,秦人有什么可抢的?

    接着,硕又喊道:“唯有闽君放粮,再加上吾秦军相助,当可共度难关!”

    说完之后,硕扭头打了一个手势,船上的军卒们同时喊了一声号子,划起船桨,船只向着来路行去,却是连闽君都不见了。

    码头上不知所措的山越兵感觉这些人根本就不是来见自家大王,而是专门来喊话的!

第一百一十七章 陈胜回乡() 
闽中的大雨对江南而言是极大的灾难,但北方却完全没有任何影响,除了相邻的几个郡偶尔谈论一番,天下其他地方则照旧一派繁荣景象。

    这年代也没有新闻联播,许多人的一生都是在方圆百里之内过完的,外界发生了什么事情很少有人打听,了解的渠道也很单一,就是听本地的亭长宣读朝廷的新法规。

    话说几个月前,张良刺杀秦王未果,便改名换姓,向东逃到了薛郡下p县隐居下来。

    当日张鹏拒绝帮忙后,张良便料定大事难成,但他还是让沧海力士做了奋力一搏——等秦始皇入陈县的时候,从接驾跪拜的人群中突然暴起,以大铁椎投掷始皇帝的车驾!

    怎奈始皇帝车驾众多,虽然沧海力士已经挑选了最大的那一辆下手,但却并不知道那是专门留给刺客的诱饵,始皇帝本人恰恰坐在后面的小车中。

    一击不中,沧海力士跃入车队,同围剿上来的秦卒奋力厮杀。秦军虽然尽是披甲精锐,但怎奈沧海力士身高力大,发狂后竟无一合之敌。

    于是便有军将下令以强弓硬弩攒射,最后沧海力士身披数创倒地,动弹不得。那军将挑准了机会一跃而上,斩去了前者硕大的首级。

    而就在沧海力士行刺的时候,张良早已经带着陈胜、吴广离开陈县了······

    城外官道上,张良与陈胜、吴广拜别,临行前,先是嘱托吴广道:“吴叔可去张侠处暂避,待风声过去后再会。”

    吴广点了点头,经过此次相处,他已经对张良有了很大改观。论抗秦决心,自己竟还有不及。他问道:“不知该往何处寻子房?”

    张良看了吴广一眼,没有说话。

    吴广连忙闭上嘴,自知多言了。

    转过头来,张良看向不知所措的陈胜,展露出温煦的微笑,道:“汝回到乡里后勿要声张,静待消息便可,若有急事,可找吴叔相帮。”

    “陈氏子不可不读书,欲做大事,当明事理。汝翠华乡丰牛里之里门监,姓陈名多,然否?”

    陈胜连忙道:“然也,陈多乃忠厚长者!”

    张良道:“其人本名陈余,与吾有旧,汝只管让他教授你认字读书······”

    陈胜大吃一惊,没想到有过数面之缘、和自己大兄鹏关系融洽的里门监陈多,竟然还和张子房认识。念及此处,更觉得张良此人深不可测,看来自己并没有跟错人!

    “诺!”陈胜重重点头,他拿了张良的金子,只要不到处张扬,是可以十分滋润的过好几年。

    “既如此······”张良拱了拱手道:“就此别过!”

    “后会有期!”陈胜、吴广也一齐稽首道。

    三人分开,张良自己向东,而陈胜、吴广则进入山野小路回乡。

    没走多远,陈胜就忍不住问道:“叔,子房为何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刺杀始皇帝,这么大的事情现在想起来还后怕得很,所幸的是张良并没有让自己直接参与到其中,而是让那高大得出奇的蛮子去送了性命。

    吴广摇了摇头道:“吾也不知,本来子房是准备在博浪沙动手,却因为你大兄而不得不改到了陈县。”

    陈胜听到原来是鹏的缘故,脸色有些不自然。

    吴广看出端倪,用略带警告的口吻宽慰道:“从今以后你和那秦犬鹏就不是一路人了,可不要自误!”

    “俺省得!”陈胜无奈点头,岔开话题道:“既然计划有变,为何不待到时机成熟时再行动手?”

    吴广也知道刚才自己说的话听起来可能有些刺耳,也不再提醒,回答道:“此次行动,天下瞩目,不知道动用了多少人力物力才达到这一步。如果就此罢手,便宜了秦赢事小,挫伤了天下反秦志士的信心事大。无论如何,吾等都要让天下人晓得,吾等六国仁人,并没有屈服!”

    陈胜闻言,张了张嘴吧,没有说话。这种慷慨赴死的气节正是他最为敬佩的,但眼看着这种事情发生在身边,却还是有些震惊。

    吴广拍了拍后者,拱手道:“这里便是岔路,涉兄只管放心归乡便是。待风头过去,吾自会去寻你!”

    “善!”陈胜答应了一声,就和吴广分开,踏上了回家的路。

    一路上专走偏僻小径,直到四日后,陈胜才进入yc县境内。

    又累又饿,饥渴难耐。陈胜的脑子里仿佛乱成了一锅粥,最近发生了太多的事情,他需要好好第从头慢慢捋一捋。

    “大兄鹏会不会怪自己?好好的兄弟就此形同陌路,硕那厮一定会骂自己是个贪财、胆怯的小人吧?”

    “张良一心反秦,自己和他厮混在一起,还是游侠之义么?张良会不会像利用沧海力士那样,将自己推出去,完成他的计划?”

    “只是为了鼓舞人心,就可以让跟随在身边形影不离的护卫去送死······”

    想到这里,陈胜莫名打了一个冷战。回忆起和大兄鹏吃喝玩乐的日子,似乎更加舒心。可是人生没有回头路,自己一念之差,想反悔也来不及了。如果现在说要退出,那张子房一定会除掉自己吧?

    “对了,反秦者的势力究竟有多大,怎么好像遍地都是他们的人。连里门监陈···余也同张良拉上了关系,这些人真是无孔不入啊!”

    想着想着,一抬头,陈胜发现自己竟然在不知不觉中走到了大兄鹏居住的丰牛里!这时候,几个吏员正远远地从里中走出来,相送的却是硕的阿翁——杨?

    “怎么回事,难道自己事情败露,已经有秦吏上门打探了么?”陈胜心跳陡然加速起来,藏在里门外的一棵大树后不敢露头。

    “啪!”

    “啊······”

    突然肩膀被人拍了一下,陈胜吓得差点跳了起来,刚喊出声就用手强行捂住了嘴巴,回头看去,只见身后站着一人,正是丰牛里的里门监——陈多!

    “陈余······”陈胜喊了一声。

    “嘶!”陈余拉住陈胜就回到了里门处的小木屋里,低声喝道:“休要在外面喊吾名!”

    “是是!!!”陈胜连忙点头,小声道:“秦吏为何来此?”

    “与你无关!”陈余看了一眼胆战心惊的陈胜道:“汝大兄鹏已经升官擢爵,入了少府为太官令,爵在簪袅!”

    “这······”陈胜吃了一惊,才几天功夫就升官了,是不是出卖了自己?

    见到陈胜的模样,陈余这才说:“放心,和你没有关系。刚才来的吏员硕,你大兄和硕要到闽中军前效力,故而特此通知家人。”

    陈胜听到鹏没有出卖自己,顿时松了口气,可紧接着又觉得有些不对。“闽中军前效力?那三树里的前任亭长鸮,不正是被发往此地?”

    陈胜后悔道:“悔不该为子房引荐大兄哟······”

第一百一十八章 各处消息() 
张良一路东行,没走出多久便遭到了沿途亭长、郡兵的盘问。好在他验、传齐全,又是学子身份,所以有惊无险地混了过去。

    始皇帝遭人行刺,虽然未遂,但也勃然大怒。不但淮阳郡上下大小吏员全部降职一等、褫爵一级,还罚奉三年。县令左w县丞、县尉三人属于直接责任人,皆罚为城旦半月,以儆效尤。

    此外,各地驻军也被调遣起来,除了封锁陈县全程外,周边大小路口全都有军卒盘查,一副不捉到逆贼就誓不罢休的样子。

    好在张良等人是在刺杀开始前提早出城,吴广和陈胜皆平安归乡,唯有路途遥远的张良被堵到在了半路上。按常理来说应该没人认得他,但传、验上的记录是早先博浪沙至陈县的,如果出了陈县范围还继续使用,就会引起秦军的怀疑,得不偿失。

    所以张良昼伏夜出,中间又在几座小城中的友人那里停驻几日,大概一个多月后,才到达目的地——薛郡的下···邳县。

    薛郡大致在今js省境内,过去是楚国的东边领土。在当今之天下,越是靠近东方就越远离秦的统治中心——关中地区。薛郡正是如此,此处山高皇帝远,再加上刚被占领不久,所以就成了秦王朝的统治相对薄弱的地方,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