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等得就是屠睢将军催促!”张鹏笑了笑,一副智珠在握的模样。
“此话何意?”司马欣不解道。
“司马兄觉得······吴县之兵可用否?”张鹏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反问了一句。
“这······”司马欣沉吟了片刻,最后不得不承认道:“项氏在吴县经营得颇为用心,据探子回报,吴中之兵多有蒙项氏恩惠者。而且县尉桓楚与项氏亦有很深的瓜葛!”
“既如此,吴县之兵不可用矣!”张鹏吃了一大口肉,缓缓道。
“可不用吴县之兵,仅凭吾等之力,恐难以成事······”司马欣担忧道。
“哈哈,所以才需在屠睢将军处添一把火啊······”张鹏笑道。
“难不成······”司马欣似乎想到了什么,顿时吃惊的吐了口中的吃食,道:“汝疯了!”
“司马兄难道有更好的对策?”张鹏一脸不在乎地道:“屠睢将军急欲筹粮,吾便回信说运粮的船被会稽豪强项氏劫掠去了,请其派人马追缴。”
说到这,张鹏面带笑意地道:“屠睢将军领军在外,有调兵遣将便宜之权,司马兄倒是说说看,他会不会派兵?”
“吾等哪来的粮食,你就不怕诬告反坐,再加上欺瞒军情,到时候枭首军前吗!”司马欣大声道。
“粮自然是有的······”张鹏笃定地道:“只要有粮,一切都不是问题。”
“粮从何来?”
“哈,到时便知!”张鹏打了一个哈哈,然后又正色道:“不过既然屠将军催促得紧,此消息倒也无须隐瞒,不若散布出去。“
“为何?”司马欣颇为惊讶。
张鹏微笑着解释道:“那些人以为咱们要走,必然掉以轻心。我却偏偏要出他们意料之外,就在出城的时候动手。”
“善!”司马欣重重点了点头,自嘲地道:“除项本是我一力主张,没想到力有不逮,还要鹏来承担。”
“术业有专攻,粗活自然要用粗人来干,俺就是一个粗人!”张鹏连忙摆手道。
他给司马欣满上酒,也给自己倒了一杯,这才说道:“司马兄,数年来为何没能动项氏,可不是因为项氏所做的事情多么隐秘。我大秦那么多吏员的确有几个酒囊饭袋,可大多数吏员都是干吏,他们不可能看不出项氏的祸害。“
张鹏的话吸引住了司马欣,后者也觉得是这个道理,皱眉思索,但就是不得其解。
张鹏道:“不过是这些人都被眼前利益所惑罢了。项氏的确能稳定游侠、豪强,给会稽带来稳定。所以和项氏的祸害一比,大伙觉得利大于弊。加上项氏善于笼络人心,对自己的势力越做越隐秘,大家也就放过他了。”
司马欣赞同道:“的确如此,县令李珪便是不舍得坏了他辛苦经营起来的繁荣景象,所以屡屡为项氏开脱。”
“他眼中的繁荣,其实是项氏给他看到的繁荣。吾等身为秦吏,该当建立我大秦的繁荣才对!”
司马欣没想到这个原本自己有些看不起的农官,竟然还有这等觉悟,顿时也心头火热,道:“吾为秦吏,便是要效忠陛下,开创万世之基业。”
················
又过了一日,少府之吏终于扛不住压力要离开吴县前往闽中军前的消息传到了项氏,项梁便稍稍心安了一些,他又立即请那些郡县之中关系不错的吏员借着为少府之吏送行的机会,为自己说些好话。
其实在项梁眼中,这件事说白了就是自己的羽儿落了太官令鹏的面子。只要自己足够低姿态服软,太官令鹏没有必要非和自己过不去。
此时的吴县内不少吏员都与项氏有交情,只要项氏稍微推动一下,这些人当然愿意帮着问问。
甚至吴县的都田啬夫居然在见司马欣的时候公开的讲,希望太官令鹏能够与项氏叔侄和解,因为在农事上项氏有很多船用于捕鱼,如果闹得太大,连渔业都要受到影响。
“嘿嘿······没想到项氏居然这么能活动!”司马欣倒是颇为感慨了。
张鹏微微一笑:“司马兄,项氏可不仅能找人活动,他们干的事情多的很。“
说着,张鹏便将这一个月来对项氏的调差汇总一条一条的列举出来:”项氏养有一支捕鱼船队,常常非法圈占鱼多之处,禁止其他渔民捕鱼;甚至不顾弛禁发令,在禁捕期公然出船。“
“此外,强占良田,强买强卖,私贩官奴······只要是脏活都交给手下的游侠去办,他们叔侄二人倒是落了一个急公好义的美名!”
司马欣沉默了好一阵,这才点点头:“诛除项氏,没有错!”
张鹏本来对自己向历史英雄人物下手还心存顾虑,担心自己将来在史书上会变成一个站在人民群众对立面、逆历史潮流而行的反革命,变成阻碍历史进程、十恶不赦的混蛋。
可当他一看项氏做的一桩桩“好事”,顿时就没了心理负担。
也许在游侠们眼中,项氏叔侄义薄云天,不但急公好义,而且礼贤下士,颇有先信陵之风;但其实呢,不过是招揽死士为自己的复仇计划卖命罢了。
纵观整个秦末楚汉之际的历史,项氏叔侄一直都是以复仇为最终目的,所以根本谈不上对整个天下有和建设性的贡献,在这一点上,他们连沛县那个老流氓都赶不上。
张鹏还记得历史课本上说“汉承秦制”,可从他穿越以来的了解来看,汉所继承的秦制不过是大秦的九牛一毛,甚至有些地方照猫画虎,根本就变了味道。
后来两汉的强盛,又是在自己付出多少年努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其中所耽搁的损失根本不能以数计。
人的心境是不断变化的,从雇农到太官令,张鹏也在不断的给自己寻找定位。现在的他,是绝不能容忍项氏将大秦的一切成果付之一炬的!
第一百零三章 杀意()
就在张鹏和司马欣谋划着怎样对付项氏的时候,在吴县内的一处大宅院内,另一群人也在忙碌着。
“主上,驿馆内摆满了箱子和大车,太官令鹏和长史司马欣正在打点行装。”
“少府租借了一艘大船,在粮肆买了好些粮食装船,已经出港南下了。”
“桓县尉派人来告知,他并没有接到清缴游侠的命令。”
一个个剑豪、游侠在项氏府上不断进出,似乎整个会稽的地下势力都被调动了起来。于是,从四面八方打探到的消息最终都汇聚到了项梁的耳朵里。
对这些情报进行了思考,项梁觉得张鹏的确是要离开吴县了,这让他心情变得好了许多。
很明显,时间并不站在少府这边。据前往闽中探听虚实的游侠回报,南征的数十万大军已经十分缺粮,甚至就快要到了无以为继的地步。如果少府再不想办法筹粮南下,那甚至都不用项梁出手,南征统帅屠睢就会拿鹏的脑袋稳定军心。
想及此处,项梁心中就有一种莫名的快意和成就感。
居于吴县的这些年,想对项氏下手的秦吏绝非只有太官令鹏一个人,然而项氏每次都躲过了灾厄。原因很简单,县令、郡守只有三年任期,若有两年评定为殿,他们的官途大概就完蛋了。
所以他们都希望治下繁荣稳定,不要出什么乱子。而自己恰恰可以满足秦吏的需要,因为会稽的游侠早就奉项氏为主了。
如果遇到不开眼的想要硬来,那项氏也不介意弄出点动静,让这官吏灰头土脸的离开。
“铁打的项氏,流水的秦吏。”
项氏可是一直都在吴县,承受得了一时的损失。那些被迫与项氏妥协的郡守、县令都是承受不了强大的压力,才不得不屈服。有了这些成功经验之后,项氏已经有了自己的理念……硬钢不是对付秦吏的办法,熬才是取胜之道。
回想起之前的风风雨雨,项梁挺直腰杆跪坐在正堂松软的席子上,目光再次镇定起来。太官令鹏和长史司马欣只是过江之龙,动静虽大,却不见雨点,这等秦吏他早就领教过好多位了。最后怎么样,还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就在项梁渐渐陷入沉思的时候,熟悉的呵斥声从院外传来:“尔等这群废物,让你们打听鹏的行止,去的人几天不回来。回来了也是一问三不知,吾就不信他出城之后不需要吃喝休息!!”
这是项羽的怒骂声,定然是下面的游侠没有顺他的心思。
项梁没有吭声,以他对侄子的了解,要不了太久,项羽就会进来与自己说起这些。
果然,不一会功夫,就见身高体壮的项羽大踏步走进了正堂,开口就对叔父抱怨:“那些秦吏从咱们这里拿钱的时候都是满口应承,到他们该出力之时就都变了缩头乌龟。侄儿不晓得派出了多少手下去打探消息,但到现在还没一个吏员愿意透露那少府奸贼的行止。”
听了这话,项梁倒是没有动怒的心态。
鹏是爵在簪袅的太官令,是吴县少府机构内级别最高的吏员,他的行程计划,岂是这么容易就打听到的?
吴县内必然有些吏员对兴风作浪的心生鹏不满,毕竟鹏在吴县的这段时间,打破了吴县固有的平静状态。就好像一间屋子本来就坐满了人,现在突然又进来一个站在地中间的,想不引人注意都难。
可再怎么不满,这也是他们官场的内部矛盾,除非是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否则掀桌子的做法是没有官员愿意用的。
从项羽的咒骂声中能够判断得出,这次回来禀报的人和之前的那些人一样,都没有能够让平时收受贿赂的吏员们透露半点口风。
由此观之,无论怎样腐化江南官场,秦吏们还在遵行他们所信奉的制度。这说明举大事的时机未到啊!只能继续隐忍蛰伏······
“不用急,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现在谁也不肯先跳出来用脑袋撞墙,可等到墙破了,那可就不一样。羽儿,稍安勿躁。”项梁让自己的侄子先冷静下来。
项羽一直生活在自己的羽翼之下,从未面对多失败和挫折。而且他自视甚高,从不把天下英雄放在眼里。月前吃了小亏,总算有所收敛,可现在要对付起少府之吏了,又恢复了跳脱急躁的模样。小不忍则乱大谋,也不知羽儿何时才能成长起来,成为项氏之鹰。
“叔父,既然打听不到鹏的行程计划,那又何必如此费工夫?“项羽请命道:“不如等他出了城后,直接由吾率马队冲其阵列,杀个干净算了!”
听了这个建议,项梁直接皱起眉头,他这个侄子什么都好,就是做事太着急,现在又打起了马队的注意。那些马匹可是冒了极大风险从山蛮那里重金购得的,又经过几代精心配种,才总算达到北马那种能上战阵的身高体格。自己一直暗中在一处山谷内饲养,为的是将来有大用。
若不是马上作战需从小训练,也不会告诉性情跳脱的项羽。
沉默片刻,项梁说道:“马匹太过珍贵,不能轻用。况且明目张胆的劫杀秦吏,定会引起轩然大波,于吾等不利。你要报仇,还需另想办法。”
听了叔父的看法,项羽不以为然的撇了撇嘴,但对着项梁的目光,还是点了点头。比武勇,项羽极有自信;但是比做事周全和谋划,项羽一直非常佩服叔父项梁。
“叔父,可那鹏不日便要启程,吾等是否要给他送行?”
“送当然要送!都是吴县城里的老户,又打了这么多交道,哪有不送的道理。”项梁笑道。
项羽心里面不快,但是他也知道叔父的决定自己没有办法反驳。不过他也有自己的人手,叔父不同意杀犬鹏,是因为他没有被当众羞辱。一想到那天的事情,项羽就觉得自己脸上火辣辣滴疼,这疼痛更刺激了他复仇的欲望。
见叔父忙着处理其他事情,项羽转身离开院落,他准备自己布置人手,将鹏半路劫杀。
第一百零四章 深藏功与名(求收藏,求推荐)()
夜色降临,在距离吴县十几里的一处河滩上,一支小型船队集结起来。
那是十艘内河快船,每一艘船上都塞满了人。带队的百将下令:“落锚,咱们先行休息,等天色快亮的时候再起锚前往吴县!”
这时候,百将身后出现了一个铁塔般的身影,就听这身影瓮声瓮气地道:“上吏也好生休息吧,俺来把风。”
百将头也不回地摆了摆手,问道:“那项氏真的是富户?”
“是嘞!”铁塔般的身影连忙保证道:“俺大兄,哦,就是太官令说了,项氏穷凶极恶,为富······为富不仁。俺们少府只要粮食,其他的都归各位兄弟!”
百将见他憨头憨脑地不似能说大话之人,就满意地点头道:“本以为是件苦差事,没想到还能发笔横财。明日请转告太官令,就说他的恩情俺们记住嘞!”
话说这铁塔般的身影正是许久没有现身的硕,他被张鹏派往闽中,去向屠睢求援。本来司马欣还觉得硕有这些憨傻,怀疑他不能胜任。但张鹏却还是将任务交给了自己的兄弟,因为只有他最了解硕……貌似憨傻,实则精明得很。
果然,屠睢接到报信之后,光看硕的面相就信了三分,再加上又亲眼见到了廷尉的爰书,就更不怀疑了。一听说地方的小小豪强都敢打军粮的主意,顿时大为恼怒,直接命一百将率本部人马星夜赶往吴县,总算在张鹏的计划之内到了地方。
硕见百将安排妥当,就道:“俺还得回去复命,咱们明日再见。”
百将点了点头,硕就消失在了夜色当中。
司马欣知道明天便会有行动,虽然已经夜半,但就是睡不着。他披起衣裳正打算去院中走走,就见鹏和许久不见的硕正往这边赶来。
三人碰面,张鹏就拿出硕带回来的廷尉爰书递给司马欣,道:“今夜怕是睡不成了,还要劳烦司马兄再去会会县令李珪!”
司马欣晒然一笑,道:“本来便难以入眠,正好,李珪老儿也休想睡了,哈哈哈!”
张鹏接着道:“另外还要派人将项氏府宅的地图送往河边,否则军士进城后容易生乱。”
“这才要紧!”司马欣连忙点头,道:“好在少府密探早已将项氏内外都暗中画了下来,不愁军士认不得。”
清晨的吴县雾色朦胧,街上还没什么人。
咚咚咚的敲门声把县尉桓楚给从梦中唤醒,他恼怒的对着外面呵斥道:“去看看是谁这么一大早就叫人起。”喊完,县尉桓楚翻了个身,背对着牖户的方向,想继续入睡。因为醒过的缘故,对光线就更加敏感,天光透过窗棂照在眼皮上,都让他感觉非常不舒服。
没过多久,外面传来了对话。又过了片刻,仆役跑来门前,犹豫再三之后,还是再次敲响了桓楚卧房的房门。
桓楚大怒,这一大早的就闹腾,还让不让人睡了?在强烈的起榻气驱使下,他翻身起榻,踩着布履对着外面喝道:“怎么回事?”
“敢言主上,是李县令遣人来请你······”仆役小心的答道。
“难道是山蛮下来劫掠了?”桓楚有些迷糊了,能这么早就把自己叫起来,一定是涉及到军务的大事。可如今数十万大军虎视江南,山蛮百越之夷早就远遁山林,躲得远远地了,又怎么会主动往大秦的剑刃上撞?
“是公事,李县令派人来讲,说朝廷有命传来,请主上一起去县寺商议。”仆役低声答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