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重生之孝诚仁皇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清]重生之孝诚仁皇后- 第1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七阿哥也是乖得很,被承祜抱在怀里,还是抿着嘴儿笑,片刻之后,亲了承祜一脸的口水。

他刚能认人不久,最喜欢这个大哥哥了。

玩具被承祜护住了,珠锦撇撇嘴道:“我有孕在身,太医说了,不能看书劳累了。”

小七忒好玩了,比承祜纯真,比保成乖巧,任人怎么逗弄,都是好脾气的抿着嘴儿笑,太可爱了有木有!

保成也撇撇嘴:“不爱看书,谁耐烦看那些书啊!”

最近他好累,种痘种得身心俱疲啊,孟太医忙着照顾额娘的胎,他府中的幼子得了一场病,还得回府照看,他天天看那些晦涩难懂的医书,看多了之后也累,就想休息几日,而且难得住回了坤宁宫,不趁机欺负一下小七,那多不划算啊!

何况,小七忒傻了,只会笑,他就想看看小七生气是个什么样儿的。

果新倒是没有撇嘴,只是叹道:“皇额娘说看书多了眼睛会坏掉,这段时间要多休息的。”

她很怕眼睛坏掉,所以不看书了,而且,七阿哥真的很可爱,她好喜欢这个正常的小弟弟啊!

承祜身子弱,抱不动七阿哥很久,又把七阿哥放回榻上,七阿哥也不走,就挨着他坐着,抱着他的胳膊蹭,承祜摸摸七阿哥的小脸,叹道:“不想看书的话,那让德顺给你们讲故事听,好不好?”

为了给额娘弟弟妹妹解闷,承祜特意让身边的小太监德顺去学了些志怪野谈说给他们听,德顺讲了几场,反响还是很好的。

保成先开了口:“不想听,没兴趣。”

他只想玩小七……

果新也开了口:“德顺老是讲些妖精鬼怪什么的,皇阿玛说了,这都是无稽之谈。”

她是听话的好孩子。

珠锦却眼睛一亮,望着承祜手里的书道:“你不是去书房拿书回来看了么?我听说你最近也在看话本子,想必也记得不少故事吧?不如你说故事给我们听啊?今儿拿的什么书啊?念给我们听听吧?”

让德顺讲故事哪有让承祜讲故事有趣啊,不玩小七的话,那就玩老二好了。

保成和果新拍手积极响应:“好哇好哇,听二哥讲故事!”

娘仨排排坐好,果新把苏和臣抱到身边坐好,笑嘻嘻的嘱咐他:“小七乖哦,我们一起听二哥讲故事!”

望着一大三小的四双眼巴巴的大眼睛,承祜一叹,认命了:“好吧,给你们念今日拿到的话本子。”

他轻咳一声,道:“这里头写的是唐武则天的故事,名叫《武皇传奇》。”

☆、第174章

原本书房内是没有这些话本子的,但为了给珠锦解闷,这些年玄烨也令人写了许多的话本子给她看,她也看过不少,这些话本子也都放在玄烨的书房里了。

近些日子,珠锦不再看书,这些新进的话本,也就成了承祜解闷的工具了。

在四人期待的眼光之下,承祜开始慢慢的读《武皇传奇》。

这《武皇传奇》讲的是武皇的一生,从少女至老年。

承祜现如今两颗门牙都掉了,嘴里的牙齿松动的多,固定的少,正是进入了换牙的重要时期,往常在外人跟前,他是能不说话就不说话的,如今提要求的是他最爱的额娘和弟弟妹妹,他是舍不得驳回的,所以,只好用这张嘴念诵,尽量忽略自己因门牙没了漏风而产生的怪异口音。

承祜能忽略这样的声音,听故事的几个人却不会忽略,珠锦只要听到承祜因为漏风而说不好话的时候,便和保成还有果新三人在一处捂着嘴偷偷的笑,还故意去学,三个人经常笑成一团。

苏和臣年纪还小,也听不懂话本子里说的是什么,他看见旁人笑,他也就跟着笑,终于,这样的气氛让承祜坚持不下去了,他放下话本,怨念的目光看向几个人,无奈道:“额娘,四弟,妹妹,能好好听我讲故事不?”

苏和臣见承祜不讲故事了,还以为故事讲完了,便拍着手笑,异常得高兴。

珠锦见承祜这样,倒是怕逗的过头了承祜生气,于是哈哈一笑道:“好吧好吧,咱们不笑了,你接着念,我们好好听你讲故事!”

但是显然在这样的情形下,是没有办法好生听故事的,珠锦本就存了嬉闹之心,一边偷笑一边听承祜念诵,听到后来,忍不住就打断了承祜的念诵:“这话本子是谁写的?就算是根据史实发散编故事,总得要点儿逻辑吧?这太子分明瘸了腿,怎么能参加马球赛?还跟几个皇子比剑,嫌自己命太长了吗?”

“就是就是,”保成跟着起哄,“太子妃出席了所谓的菊园菊花宴,怎么一众后妃还不认得她呢?这太子妃的存在感是有多低下啊,连皇上的后妃都不认得她?”

果新也跟着吐槽:“对呀,太子夜里发梦,吓得乱叫,太子妃醒过来安慰他,怎么称心也跟着进来了呢?称心要不是太子的男/宠,出现在太子河太子妃的卧房也太诡异了吧?称心视太子妃为什么啊?一点尊卑都不讲!当然了,如果后面说明了称心是太子的男/宠,这话就当我没说咯!”

“是呀,还有那万国来朝的大唐盛世,写得倒是波澜壮阔的,可为何要以马球赛来定下是否与北漠之流打仗呢?输了就要被打,赢了就可保天下太平,那还要将军做什么?难道唐太宗是用钱买来的天可汗之位吗?”

珠锦跟着吐槽,一时之间,三个人之间热闹非凡,都在说这话本的匪夷所思之处。

承祜没说话,他念了半日,这会儿正口渴得很,喝了热热的茶水之后,正好趁着额娘她们吐槽的时候休息一下,他望着吐槽吐的热火朝天的几个人,心里想笑,嘴上便带了出来,他想起自个儿数度出入书房拿话本子看,被皇阿玛发现时,皇阿玛所说的话来了。

皇阿玛当时说:“你额娘爱看话本,朕这些年也让人写了不少话本子给她看,但不管怎么写,你额娘总能找出其中的不妥之处,然后说与朕听,朕心里也明白,她这是以此为乐。你想必也看见了,有些话本子上,她的批语比话本子上原有的字还多。朕本来是不许你看话本子的,但如今你额娘有孕,你又种了痘,朕就许你看看,看过之后给你额娘讲一讲,朕没有时间陪她,让她据此解解闷也好。”

于是,他才有了这么一个念诵话本子的任务的。

这也不是额娘她们群嘲的头一个话本子了。

不过,承祜心里感叹的并不是这个,而是皇阿玛许额娘随意出入他书房的旨意。

他是在懂事的时候就知道了这个旨意的,额娘爱看书他知道,额娘看过许多的书他也知道,但是在进了皇阿玛的书房之后,他看到了那么多额娘写过批语的书,他才知晓皇阿玛对额娘的宠爱有多么深厚。

孤本之书,若额娘喜欢,皇阿玛便命人抄录下来,将抄本放在书房中,将孤本送与额娘,并许她可随意书写,甚至,还令翰林院的那些编修侍读学士和内阁之中的侍读学士抽空给额娘写戏本子和话本子,书房之中,甚至专门辟出一地来存放额娘有过批语的话本子和戏本子,前朝的许多话本也都存放在这里,且每月都会进呈新的话本子和戏本子上来且不说有无重样的故事,但就这份心来说,额娘就是后宫之中头一个的了。

不过,想起额娘在那些孤本书籍或是话本上所写的批语,皆是爽利泼辣之语,想到什么便写什么,承祜时常看的笑出声来,有时候甚至觉得,额娘所写之语甚至要比话本所写之故事好看百倍。

他也是这时候才理解为何皇阿玛就算再忙,也要抽空把额娘看过的书再看一遍的习惯了。额娘所写的批语,总有能让人心情放松尽情一笑的魔力。这大概也是皇阿玛对额娘深沉爱意的一种表达了。

承祜想到此处,忍不住又笑起来,将手中的话本放下,当即起身准备出去,他此举被苏和臣看见了,奶声奶气的叫了他一声:“二哥!”

这一叫,众人的注意力就到了承祜身上,俱都齐齐望向承祜,珠锦挑眉道:“怎么啦,你生气啦?”

“额娘想到哪里去了?”承祜笑起来,“儿子是打算出去拿笔墨来,把额娘二弟还有妹妹说的话写在这话本子上头。”

珠锦眼睛一亮:“这个好,你去拿吧,拿了之后就过来,我说,你写。”

吐槽之事极能解闷,她现在不能看书不能写字,正好有承祜代劳,极好极好啊。

承祜依言去拿了笔墨过来,让个小宫女在一旁磨墨,这就写了起来。

珠锦、保成、果新三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承祜一句句的写着,不过一下午的时间,就把这话本子给写满了,上头尽皆是吐槽之语。

倒是七阿哥苏和臣年纪还小,见这热火朝天的吐槽之乐他加入不进去,又觉得困得不行,不过强撑了小半个时辰,就歪在珠锦怀里睡了过去,这一睡,便是酣睡了整个下午。

珠锦和果新也困了,遂在嬉闹之后也睡了,倒是保成精神头足,他睡不着,便静悄悄的到了承祜跟前,看承祜写字,看了一会儿之后,才扯着承祜的衣袖低声问道:“二哥,等我好了,是不是也要入上书房读书了?三哥说,等过了年之后,他就要入上书房了,等他去了,是不是就轮到我了?”

保成自觉目前日子十分惬意,每日逍遥,就是觉得玩不够,因此并不愿意去上书房念书,他又不敢去问玄烨,这是到承祜这里讨个准话来了。

承祜放下手中的笔,看了保成一眼,轻声笑道:“你这么想去上书房念书啊?”

“不是不是!”保成连忙摆手否认,“我才不想呢,我这是担心,想知道我什么时候被关进去罢了!”

承祜噗的一声笑起来,而后才温声道:“承庆比你大了两岁,他年后确实该进上书房了,可你却没有到年岁,这么算起来,最早你也得两年后才会进去,这两年啊,够你玩的了!”

承祜自然知道保成的心思,给了他准话。

“还有两年啊,那就好那就好!”保成听了这话,倒是放心了,两年时间,足够他想出个好法子不出上书房念书了。

因着珠锦有孕的喜事,十月份怀孕的庶妃李氏生了九阿哥倒是平平淡淡的就这么过去了,跟八阿哥一样,玄烨去瞧过,而后赐名为长生。

十月时,为着平定三藩,军中所需钱粮颇多,朝廷下了谕旨,恢复捐纳例和招民垦田酌量录用制,并且做出承诺,待三藩平定之后,即行停止捐纳事例。

抚蛮将军孙延龄叛清后,其檄文内有三藩之语;不久,耿精忠也起兵叛清。四月初十日,平南王尚可喜疏言,他虽与耿有姻娅之亲,然其年逾七旬,唯知捐驱矢志,力保岭南,以尽始终如一之诚。玄烨曾下旨,深嘉其志,命尚可喜与总督金光祖同心协力,共掌两广一应军机调遣及固守地方事宜,务酌万全而行事。

十月,玄烨以尚可喜为国尽忠,功劳卓著,予以更大权力,谕广东督抚等全体官员,听其节制;应补授的文武诸官,由其任选,然后奏闻;凡属军队调动及招抚等事由其酌定而行。十二月,玄烨深感尚可喜在吴、耿叛后,益励忠纯,克抒伟略,遂晋封其为平南亲王,并以亲王品级顶戴支俸,仍旧管理广东诸事。其子尚之孝袭封该爵,并授予大将军印。但是,尚可喜长子尚之信却叛依吴三桂,并派兵围困尚可喜住所。时尚可喜正卧病,恨己不能制此逆子,愤而自杀,幸被众人所救。十一月初八日,抱憾而死。死前,他仍穿清太宗皇太极所赐朝服,遗命葬海城。

尚可喜死后,三藩局势自然又为之一变了。

☆、第175章

康熙十三年年底,吴三桂未灭,王辅臣又叛,陕甘危机。玄烨认为这都是因为勒尔锦等前线将帅,不遵指令,相互观望,迁延不进,致使吴三桂等得以盘据大江以南。为此,他严斥勒尔锦:领兵于荆、岳将近二年,劳师靡饷,未得尺寸之地,坐失事机,罪不胜数。康熙十四年正月,勒尔锦请求增兵,以利渡江作战。玄烨不准,责其屯兵不前,今又请兵,并斥其不过冀免逗留之罪尔。

康熙十四年初,吴三桂欲乘陕西提督王辅臣叛附之机,取道四川、陕西,谋取京都。为此,他遣将布防,派兵七万、苗兵等三千守澧陵、岳州,以拒江北荆州方面的清军。在澧陵,筑木城以守;在岳州,则于城外掘壕三重,环立竹木,设下陷井;在洞庭洞峡口,植丛木为桩,阻挡清军水师。复派兵七万坚守长沙、萍乡等处,以挡安亲王岳乐所率的江西清军。命湖北诸叛将王会、杨来嘉、洪福等攻陷谷城,取郧阳等处,与兴安、汉中叛军会合。吴三桂则亲自从常德移师松滋,驻虎渡口,截击勒尔锦、尚善两支清军,使其相互不能接应,扬言将率军渡江,进犯荆州,决堤灌城。

吴三桂叛清后,西藏□□喇嘛表示,吴三桂背主负国,人皆厌恶。不来则已,来则缚之以献。及至王辅臣叛,陕、甘人心动摇,边外蒙古诸部入边劫掠,清军损兵折将。玄烨敕谕□□严加约束,不准生事扰民,复谕他进兵云南、四川。□□以松潘路险为由,不遵谕旨,并说:蒙古兵加虽强,但难以进军入边。纵得城池,恐其贪据。况且以西南气候论,军队也难服水土。若吴三桂势穷,乞免其死罪。万一呜张,莫若裂土罢兵!

玄烨闻知大怒,严斥□□:吴三桂负殊恩,构衅残民,天人共愤。朕乃天下主,岂容裂土罢兵!如其真心悔罪来归,可准以不死。

在这样的时刻,玄烨深深的觉得,立储而稳定人心的时刻到了。

三藩之乱,恐怕一二年内无法扫平,他想要在扫平三藩之后再立皇太子的心愿恐怕无法达成,在这样人心惶惶的时刻,更宜明立皇太子来稳定人心,以示大清后继有人之意。

珠锦对于玄烨的到来倒是显得有些讶异:“皇上怎么这个时辰就过来了,可用过午膳了?”

自吴三桂反了之后,玄烨的午膳都是在乾清宫里用的,他没有时间来后宫与后妃共用午膳,自然也很少来坤宁宫与珠锦一道用膳了。

玄烨不打一声招呼就到了坤宁宫,倒是让珠锦挺惊讶的。

“朕用过了,”玄烨笑笑,过来在她身边坐下,柔声问道,“这两日还吐吗?”

这次怀孕,珠锦还是有些孕期反应的,虽不像怀着承祜时那样剧烈,但是也不甚轻松。

珠锦笑了一笑:“吐倒是吐,但吃得清淡些也无妨,已经是好了许多的了。”

瞧着玄烨越来越瘦削的脸和紧缩的眉头,珠锦看出了他的疲惫,道:“皇上政务繁忙,但也要注意保重身子才好。”

“恩,朕知道的,朕今日是抽空过来的,明珠和陈廷敬还在乾清宫等着朕商议户部筹粮的事,”玄烨道,“朕来见你之后,还要回乾清宫去的。”

“皇上想对臣妾说什么?”明明是议政的时候,有什么事重要到玄烨需要丢下内阁大臣跑到她坤宁宫来与她商议?

玄烨望着珠锦道:“朕早先与你说过的,朕会立承祜为皇太子,朕还说是在扫平三藩之后,但就眼下的局势来看,三藩之乱恐怕不是一二年内能解决的问题,所以朕想在今年立承祜为皇太子,朕这样做也有几点考虑,但最重要的是,朕要稳定民心,以及将未来的继承人选给定下来,省得日后这些阿哥们长大了又会生出不好的心思来。”

“朕将要给礼部下旨,定于今年八月承祜生辰时,将他立为皇太子,朕会命礼部于现在开始筹备皇太子册封大典之时,”

玄烨道,“如此一来,承祜便要早些晨起去上书房读书了,他将为皇太子,自然与那些阿哥是不同的,朕的意思是,阿锦,你不会因为心疼承祜而阻拦朕吧?”

珠锦一笑:“这是大事,臣妾自然是不会阻拦的。皇上做决定就好,臣妾没有意见。”

看来局势果然是十分严峻了,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