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心家诸葛亮》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野心家诸葛亮- 第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后招生的一届的了。”

    到会的教授都纷纷发言,他们有的讲要见主公,劝主公不要放弃书院不办。劝主公向孙权和曹操学习,多投入一些安排毕业生做官。这样荆州书院才有竞争力。

    庞德公讲他早就跟主公谈过了此事,但是,主公讲荆州现在的人才已经够用了,官府不必再花经费来供读书人吃饭穿衣了。荆州现在的主要任务是怎样才能做到兵强城固。

    众人一听到这样的消息,心情很沉重。因为此事是关系到他们教书人的切身利益的呀。为了能弄到银子,他们必须要放下架子,走出书院的大门去找人来读书才有收入的呀。刘表放弃停办书院是巨大的失策。国之强弱在于人才的多寡。人才多了国就兵强城固,反之就是兵弱城危。刘表放弃了人才的竞争,荆州快要完了。但是,他们这些文人却不敢把这样的话讲出嘴来。他们都在想抓住今年还有官府补贴的最后的机会,能捞的捞一把。

    后人有诗云;

    刘表短视关书院,

    犹似填井堵活泉。

    权位缺少文人撑,

    没落崩倒在眼前。

    手机: 电脑:

第95章 孔明愿吃亏不反悔() 
野心家诸葛亮;第95章 孔明愿吃亏不反悔

    (亲爱的读者,非常感谢你来阅读,请求你投给推荐票!没有收藏的,请收藏。濠奿榛尚阅读后,你认为诸葛亮这样的做法,值得提倡吗?请说几句评论语。谢谢合作。)

    诸葛亮给庞德公送礼去的只过三天,书院就派役差送来了书院录取通知书。

    诸葛亮捧着通知书,眼泪不由主的流下来。他终于盼来了当书院学生的大机会。他相信,他一进书院去读了五年书出来,考得了一张文凭,就有资格去谋职,他就能出去当官的了。

    但是,诸葛亮只高兴了两天,诸葛均就给了他泼了冷水。冷水就是两封信。

    原来诸葛亮均又接到了在外地的诸葛瑾和诸葛诞的两位兄长来信。来自魏国和东吴的两封信上分别说,今年东吴和魏都开办了书院。而他们新开的书院是执行学生一毕业,官府是要包聘用的,一律安排给做官的。这可是有史以来破天荒的事。以前,读书人总是已走出书院的大门口,就自己去活动,去找人帮推荐,才能找到官来做。读书院出来就有官做,这真是学子梦寐以求的好事呀。这样的书院肯定有很多的学子去报名考的。

    来信都是劝说诸葛亮去那边读书院。诸葛瑾和诸葛诞都说,这样的好机会只有争取,不能错失。

    诸葛亮一看完信,就懂得,那是魏国和东吴在实施广揽人才的措施。诸葛亮懂得包安排,不一定给你当大官的。但是总有一个官位给你坐的,不让你一毕业就失望的回老家呆着。当然,一些个别的学生,因为有了靠山,一毕业出来,就能当上大官的。

    诸葛亮拿着两封信,在那儿沉思着,他觉得这是很好的机会,他是没有社会背景,在官场没有高山,他就是读完书院五年书,出来不一定找到官来做的。读书院最好去读包安排的书院。他要去的就去许昌那儿读书院。因为曹操将献帝挟到许昌去了,以天子号令天下。天下的土地的五分之三的土地都是归曹操所管了,许昌又是天子居住的皇城,那儿人口多,物资丰富。加上曹操的兵马强国孙权和刘表,将来天下可能归曹操家族的。他去那儿去读书,非常有前途。

    然而,诸葛亮又转想,他到那儿去读书,没有多少的优势,因为诸葛诞在那儿做的官没有多大的,根本不能拉诸葛亮进官场去做大官的。诸葛亮去那儿读书院,反而处于劣势,因为那儿招到学生多了,竞争激烈,反而影响到他谋职的。原因他是个残疾人,竞争不赢别人的。

    诸葛亮思考到这儿,他心里不由无声的叹起来,天呀,你为什么偏偏让我诸葛亮瘸了左腿的呢?

    诸葛均见到二哥诸葛亮看完了两封信之后又将手中的信封垂吊下来,他不知二哥在想什么,于是他就找话题来说:“二哥,这时,我才知道,荆州之所以免试招生,原来就是受到新开书院争收学生的竞争,荆州在新的竞争中败下阵来了,他才降低条件来招收学生的。但是他降低条件了还是招不到人来读,因此他才不得不推迟开学。”

    诸葛亮叹了一声说:“想不到荆州书院这样有名气,还闹招生荒。”

    诸葛均讲,荆州书院本来是一所很有名的书院,但她只管给毕业生做推荐,不包安排做官,而新安排做官,这样一来就把想读书院的年轻人吸引生的呢?人家年轻人来读书院是为了一毕业了就能找到事来做。可是荆州书院只管推荐,不包安排做官。推荐只不过是一种口头上的承诺。有的穷家子弟为了读书院,他到处去借银子来读书,可是他毕业了,却因为没有社会背景,没有祖上的名望,不被君主看中,而找不到职位的,就只好回家挨着等,在等中过着穷潦倒的生活,甚至穷到死也没有还清读书欠下的债。

第96章 教授为财勾心斗角() 
野心家诸葛亮;第96章 教授为财勾心斗角

    司马徽和黄承彦听到庞德公只招到了诸葛亮这名新生,就不出去招生的了,他们就觉得很不正常。濠奿榛尚因为庞德公平时很贪心,对于钱财就像韩信点兵,多多愈善。为什么庞德公支招一名学生就止手了呢?莫非诸葛亮那个学生给了庞德公很多的金银的吗?

    他们两个教授就决定去调查。黄承彦讲,我们如果直接去问诸葛亮,诸葛亮肯定不如实告诉的。

    司马徽讲,诸葛亮已经没有长辈了,家里只有兄弟俩。诸葛亮花多少金银,他的弟弟诸葛均应该是懂得的。我们就是借口去家访,背地里盘问诸葛均,他的二哥诸葛亮到底交给庞德公多少的招收费。

    黄承彦讲,就是诸葛均不愿意告诉我们的呢。

    司马徽讲,到了那儿,我自有办法打听到的。

    司马徽和黄承彦两人来到了隆中,他们在村民的指引下,来到了诸葛茅庐。两人站在茅庐前面的柴门前,大声喊:“喂。里正在家吗?”

    糜秋听到有人叫里正,她就连忙走出看谁在外边喊话。却见到穿得很整齐,很讲究的两个官员不官员,商人不商人的男人在叫门。

    糜秋问道:“两位贵客哪里来?”

    司马徽先回答说:“我们两人就是书院的先生,锦亭特来家访,诸葛均在家吗?”

    司马徽早就听说,诸葛均已经娶了媳妇,他猜这个年轻的女子就是诸葛均的媳妇,所以他就将来找诸葛均。

    糜秋心里说,你们是书院教授又如何,你们又不帮我的丈夫找到官来当,于是她说:“小女的丈夫和二哥孔明出门去看田地了。两位有什么事,就跟我讲,等丈夫来了,小女再转告他。”

    糜秋讲的是真实。诸葛亮眼看自己将要去书院读书了,他就抓紧时间,带弟弟去各个方向认识一下自家的田地。

    黄承彦说:“姑娘,让我们先进去坐坐,然后,我们在谈话行吗?”

    糜秋说:“不行!丈夫不在家,家里一个男人都没有。小女不敢请陌生人进门来坐的。”

    糜秋心里想,你们要是刘表或者是刘备拍的官员,拿起就自动的请你们进来的了。可是你们却是书院来的教授。书院的教授收了我的丈夫的银子,要入帮我的丈夫金荆州集团里去做官。让你们进屋里来,白费我的茶水呢。

    司马徽说:“哦,那我们理解的。诸葛均和诸葛亮又去哪了?”

    糜秋说:“二哥孔明带诸葛均去看家里的田地。你们到底来干什么的?”

    黄承彦说:“我们来通知诸葛孔明。他被书院录取了。”

    糜秋说:“孔明早就知道了。”

    司马徽说:“那孔明应该去交学费。”

    糜秋说:“他早就交了学费。”

    黄承彦哦了一声说:“交给了谁?交了多少?”

    糜秋说:“交给庞先生。十八两金。”

    司马徽说:“交了就好。告诉他,十五天后,就去书院报到读书。我们是路过这儿,顺便来问一下的。”

    糜秋说:“这,庞先生也早就告诉二哥孔明了。用不着你们来说的了。”

    糜秋没有两位先生开门,她转身一往屋里走回去。

    黄承彦和司马徽在回家路上,他们都讲,回去就当面揭庞德公心贪一下。

    司马徽和黄承彦一回到书院,就立刻去见庞德公,见面就问道,庞主管,你背着我们去收诸葛亮将近二十两金子,怎么也说一声的呢?

    庞德公很生气的说:“造谣!道听途说!谁告诉你们的?”

    黄承就供出来讲,是诸葛均的妻子讲出来的。

    庞德公说:“诸葛亮只交到我手里十八两金子。怎么讲是二十两的呢?”

    司马徽说:“十八两就是将近二十两得了。那话没说错的。你收诸葛亮那么多的,应该告诉我们一声,让我们以后去招学生也有个底数的呀。”

    庞德公讲,那18两的金条里头有6两金条是一年的学费,他只收到手续12两金条。等到开学了,他就将诸葛亮的学费交到书院的账房先生那里去。

    庞德公还暗庆诸葛均的妻子没有讲出诸葛亮曾讲过要给书院里的3个教授每人都送一份相同的礼的话。他的同仁才不知道他独吞了诸葛亮的礼金。要是那个女人都把诸葛亮的话全讲出来了,他可是贪得无厌的领导人了,他在书院里可真的无地可容的了。他得需要封主诸葛亮不把此事说去才行。但是,他一转想,他就是书院里的头头,他怕谁的呢?他当头的就是多捞一点,不多占,他还当头来干吗?

    庞德公又说:“我只招一名学生,又不是全揽招完学生的名额。还留下许多名额的。你们应该赶快出去招学生。”

    司马徽和黄承彦一见到庞德公已经从诸葛亮的身上捞到了12两金条,觉得用免试的幌子去招生也能捞到金银,而且庞德公已经开了头,也弄到了金子,他们再不去做的话,他们就要就吃大亏了。他们觉得凭着他们个人的声望也能揽招到新生的。

    黄承彦就想起历年来求他的几个考生。他马上捎话去叫那几人来见他一下。

    黄承彦也快的揽到了三个学生,分别是;来自博陵的崔州平,来自颖川的石广元,还有来自汝南的孟公威。黄先生向学声收取手续费是每名两千两银子,共捞到了6ooo两银子,比庞德公还要多一倍。

    崔州平、石广元和孟公威是几次来报考过书元,次次都是名落孙山,他们的年纪都快奔半百年纪的了。现在一听,只要多交一点银子的免试费给黄老师,他们就能进书院之后他们就拿到大学毕业证书了,就有当官的机会了。他们凭着家里有钱,黄老师说要多少银子,他们就交多少银子。

    而另一位的先生司马徽见到两个同仁已经捞到笔银子,他急了,他只好捎话叫来颖川的徐庶,讲他可以帮徐庶办免试入学手续。

    后人有诗云;

    生源短缺书院慌,

    免试幌子诱味香。

    弄张文凭光耀组,

    破费千金心也甘。

    手机: 电脑:

第97章 招杀人犯来读书() 
野心家诸葛亮;第97章 招杀人犯来读书

    庞德公和黄承彦听到司马徽要找徐庶来读书,他们两人极力反对。濠奿榛尚因为徐庶上一届已经来报考,并且考得很好,成绩跟孔明不相上下。那时,司马徽出于珍惜人才,就主张录取徐庶。但是,庞德公认为徐庶是个在逃的杀人犯,没有圈下这名考生。这次,司马徽却招要这个徐庶进书院来当学生,这不是在撕他庞德公的面子的吗?所以庞德公就联合黄承彦来反对司马徽这样做。

    于是,书院就召开一次会议来讨论要不要找徐庶这名学生进来读书。

    书院那时是有很多教职员工的,但是,住要是是三个教授把权的,他们是庞德公、黄承彦和司马徽。会上,拿些做饭的和看门扫地的员工是没有发言权,他们只不过是来听热闹的,他们听说今年招不到学生,他们就有了被撵走的心理准备,还讲什么话的呢。

    会上,庞德公首先讲话,他吟唱了;书院者,造就人才之所也。书院是至高无上的造就人才的地方,历来都是招道德品质很好的人来读书的。但是,今年司马先生却不知道为什么,主张要招一个杀人犯的人来当学生。现在,我们就对招不招杀人犯进来读书讨论一下。黄承彦接着说,荆州书院是闻名天下的一所老牌的书院,桃李满天下,几十年培养出来的学生,散布天下,有的学生已经是政治家,有的是军事家。现在如果连杀人犯也招进书院来当学生,书院就名声就败落得一文不值了。

    司马徽一听这两人的讲话,就懂得他们是联合起来反对他招徐庶的。但是他如果不招徐庶,那么他就招不到学生的了。他一定要招徐庶进来书院来当学生,他才有收入。他姚驳倒他们才行。管他是不是杀人犯,只要有金子交给他,他就招进来读书。徐庶是个聪明人,他司马徽就有办法教他成才,有办法推荐他出去当官的。

    司马徽咳了两声,然后才慢慢讲,杀人者,非全坏也。

    庞德公马上大声说:“杀人犯,怎么还不是坏人的呢?”

    司马徽说:“有理不在大声。请诸位耐心听我讲。”

    司马徽温揉的讲,一个人以前杀人是坏的,现在他不杀人了,他就不是坏人了嘛。再说现在的大官诸侯哪一个人以前没有杀过人呢?不用说人们都懂得现在的很多当大官的人都是杀了很多的人才升上来大官的。而有谁敢讲他们以前杀过人就是永远是坏人的呢。不但没有人敢讲大官杀人是坏人,反而还有无数的人去吹捧他们为他们歌功颂德的呢,极力的去巴结他们,哀求他们给安排给一个官为来当的呢。所以讲,杀人者,不一定是坏人的。

    再说我们书院能把一个杀人犯培养成为一个国家的栋梁,那么更加证明我们的书院育人有方,改造人有法。我们书院具备有这样的条件,为什么不使用的呢?

    司马徽又一转讲,徐庶是杀了人,但是他是为民除暴的。所以才有民众救他出来。这样的人,怎么定论他是坏人的呢?再说他的学问很高,应该进书院来读书。你们招多少名学生,我不反对。我就是坚决招他一名。

    司马徽讲徐庶是为民除暴,只不过是为徐庶辩护。他量庞德公和黄承彦也不会跑千里之远,去调查徐庶到底杀的是什么人的。

    庞德公和黄承彦还是以书院是育人才的场所,不是改造犯人的的方。为了保护书院的好名声,坚决不能招收徐庶为新学员。他们反对的另一个目的就是妒嫉司马徽从徐庶手里弄到金银太多了。

    司马徽很生气的:“书院不是你们两人出银子办的,你们却借书院的名誉弄得了大笔的银子。你们反对我招徐庶来当学生,你们搞来的银子分给我吗?不分的,我就一定要招徐庶不可!我和你们同为书院的教授,不能你们两人能够吃饱穿暖,而我就忍饥挨冻。你们二人一定不让徐庶进书院来读的话,我就辞职了!”

    在书院里,司马徽教的是主讲史学和子学的两门课题。而他们两人呢,庞德公是主讲经学,黄承彦是主讲兵书兵法。书院真的没有了司马徽的话,书院就很难唱成戏的了。

    于是,司马徽说:“居然司马先生钟爱了徐庶,那就让徐庶进书院来当学生吧。不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