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类,一种是简单的,只有作者、书名、出版地点及年月,没有评介。第二种是详细的,实际上就是一篇论文,它夹叙夹议,这种价值就大了。有的书后辟有附加的供阅读的著作一览表,也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第三条途径,一些史学与国际关系学杂志上登有专题的书目论文。比如像美国出的《政治季刊》(Political Quarterly)1965年4~6月号上,英国当代著名史学家D·C·沃特写了一篇《绥靖,一个修正主义学派的兴起》。它讲关于绥靖政策,一个新的学派对它的解释,跟老学派怎么不同,这里介绍了书,介绍了人,介绍了研究成果。齐世荣教授在1984年3月的《世界史研究动态》上写的《现代国际关系史的一个热门——评介西方学者关于绥靖政策形成原因的研究》,也是这类性质的。这篇文章把西方学者关于绥靖政策形成的原因列了几类,每一类的代表著作都有什么,现在如何评价,都作了介绍。第四条途径,留心看文章、专著下面的脚注。专门的学术论文下面都有注。看文章不要光看正文,要仔细看看它的注,甚至在看文章之前先看注,一看注就知道作者看过哪些书,引用了哪些史料,大体也就知道它有怎样的深度了。这当然需要相当的修养,否则也不会知道注里是好东西还是坏东西。有相当的修养了,就可以做到这一点。积累书目的重要性极大,没有书目知识,就会把别人几十年前已经写过的东西,还当做自己的心得发表出来。教学、学习同样需要目录学知识。没有目录学知识,没法备课教书,备完了也不知道自己达到了一个什么高度。学生学习,可以靠教师指导,但从长远看,必须使学生有选择书籍、文章的本领。人们常说,一个好老师对学生不是“授之以鱼”,而是“授之以渔”,对大学生而言,这“渔”很重要的就是学会选择书籍。美国最有影响的理论家文学家之一索罗有句名言,“每看一本坏书就等于少看一本好书”。看文学作品如此,看社会科学著作也应特别加以注意。总之,搞科研也好,备课也好,第一步就是找书。要记住王鸣盛的话:“目录明,方可读书;不明,终是乱读”。千万不要一辈子乱读书,尤其是有关现代国际问题的书这么多,要是乱读就不得了。(4).要研究并注意吸收其他学科的成果。现代国际关系史是一部交叉学科,综合性很强,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民族、宗教、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与国际法、国际组织学等联系紧密。因此,要随时密切注意吸收其他学科的成果。(5).要掌握工具。首先是中文。因为你今后主要是在中国教书,或从事其他工作,从事研究,服务对象首先是中国人,所以一定要学好中文,好好加强中文修养。不要以为搞世界史的,中文修养可以降低,绝不可以降低,绝不能亚于搞中国史的人。搞国际关系、外交史的更要注意表达的准确性,逻辑与修辞。第二是外文。外文的重要性就不必说了,因为搞的就是国际问题。马克思喜欢重复这样一句话,“一种外国文是生活斗争中的一种武器”,武器当然多一些好。如果有志于从事世界史方面教学研究,得定下目标学会几种外文。只要有决心,有毅力,而非一曝十寒,就一定能够做到。为了我们的学术事业,为了使我们的国际问题研究真正建立在扎实的基础上,青年人应当高标准严要求。 三、现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简介;学习现代国际关系史,首先要了解和掌握关于国际关系的各种理论,看各国是在什么理论指导下进行国际交往的,国际关系中所发生各种事件的理论渊源是什么。从严格意义上讲,国际关系理论是在一战后出现的。在此之前,尽管有人在著作中涉及到这方面的问题,但并不是进行专门的研究,没有形式系统的理论,如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斯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涉及的就是国际关系问题,但并不是专门的研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其他如马基雅弗里在《君主论》中阐述了君主应当如何处理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保障自己的国家安全,强调外交决策和治理国家是一门“无价的”科学;但丁在《论君主制度》中强烈呼吁建立一个能够维持和平的国际组织。这些都涉及到国际关系问题,但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真正形成系统理论是在一战以后,联邦德国一学者厄恩斯特·奥托·泽姆比认为,国际关系学的诞生应是1919。5。30,这一天,出席巴黎和会的美英代表团同意在本国建立国际关系的学术研究机构,以推动对战争与和平的研究。之后,英美陆续建立了一些国际关系的研究机构,开始开设国际关系学课程,出版一些专著,国际关系学逐渐从政治学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学科。
国际关系理论,前苏联有自己的国际关系理论,西方资产阶级国家有资产阶级的国际关系理论。前苏联的国际关系理论,包括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关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理论,关于民族解放运动的理论,关于无产阶级解放道路的理论,关于时代特征的理论,关于战争与和平的理论,关于长期和平共处的理论,关于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的理论,以及苏联提出的经济一体化理论,有限民主权论,戈巴尔乔夫的全人类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理论。等等,这些我们在世界现代史课上大都作过介绍,不讲。(我国尚未形成系统理论)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一战后到90年代末21世纪初大体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或者4次浪潮。
1、一战后至30年代末,是“理想主义”、“规范主义”和“世界主义”流行的时期。当时,一些学者鉴于一战的惨重后果,提出有关国家应拟定共同的国际规范,在国际法和国际联盟的约束下建立一个稳定的国际社会,避免世界大战重演,由此理想主义、规范主义、世界主义应运而生。理想主义(Idealism):代表人物伍德罗·威尔逊,他从普通教授登上总统宝座。1918。1。8,他在美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发表关于战后世界的演说,提出对未来国际政治的“14点”设想,这是他理想主义的代表作。理想主义的基本论点:
①欧洲内部的民族自决可消除战争的一个重大根源,每一个民族尽可能组成一个独立国家。②秘密协定往往引起国与国战争。停止秘密外交,扩大公众参与指导对外政策,动员道义的力量,世界舆论的力量制止侵略,维护和平。③建立国际政治组织,为各国谈判解决分歧提供论坛。④废弃均势体系,代之以国际集体安全体系。各国将军备裁减到最低水平,依靠国际社会联合的军事力量提供安全,对付武装侵略。
威尔逊“14点”,最主要的是要求成立国际联合机构,保障和维护世界和平。理想主义其核心是使国家和世界民主化。此后,这一理论始终影响着历届美国政府的对外政策。两党政府都奉行这一理论。(罗斯福对威尔逊的理想主义非常崇拜,总统竞选中不支持老罗斯福而支持威)规范主义理论(normative theory):代表人物汉斯·凯尔森,生于捷克的布拉格,后定居美国,国际法专家。他认为当时国际社会的许多方面,实际上仍然是原始的,因为每个国家都各行其是,主权掌握在各个国家手中,各自按照自己的意志进行活动,这样就产生了争端和冲突,最后导致战争。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一个公认的通行于国际社会的法律。如果各个国家能够实行并遵守国际法,就能够建立和平的国际法律秩序。为此必须建立一种相对集权的国际组织,执行国际法,协调各国关系。
世界主义(Cosmopolitanism):代表人物是英国著名思想家伯特兰·罗素,和《世界史纲》的作者赫伯特·乔治·韦尔斯。他们不满足于建立以国家主权为基础的维护世界秩序的国际组织方案,认为要消除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纠纷,最根本的就是建立一个代表世界人民而不是代表那些主权国家的世界联邦。也即主张建立世界合众国,制订世界宪法,把各国的主权交给世界合众国的中央权力机关,(这个中央权力机关能对个人起作用,用法律和司法机关,代替议会、条约和联盟,这样犯法者只是个人),就可以消除战争了。
2、30年代末——50年代,是现实主义、强权政治、地缘政治理论流行的时期。30年代初德意日法西斯退出国际联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都向“理想主义”提出了挑战。随之出现了以强调“权力”、“实力”为中心的现实主义,强权政治、地缘政治的理论。
现实主义(Realism):代表人物爱德华·哈莱特·卡尔(E·H·Carr《20年危机1919…1939》1939)和美国的汉斯·摩根索(《国家间政治:争取权力与和平的斗争》1948)。现实主义学派继承了自马基雅弗里、霍布斯和洛克以来的关于“自然状态”的分析传统和思想理论,认为国际关系同样受到人的本性和“自然状态”法则的支配。现实主义的4个基本观点:①人的私欲和生存意志在政治上表现为“权力的意志”,国家的权力便是这种人的权力意志的扩大。②由于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组成国际社会的主权国家毫无例外地都在追求权力,国家间关系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权力关系,国际政治即是权力之争。③各国在对外目标上均追求和维护自身的利益,因此冲突与斗争是国际关系的最基本特征,一国在国际上享有的权力越大,所获得的利益也就越大,反之亦然。④权力与利益是影响对外政治决策的核心因素,在决策过程中权力与利益的重要性超过道义和理想的重要性。总之,他们认为现实存在的是由许多民族形成的主权独立国家并存的世界,其中每个国家都企图损害其他国家,以便取得本国的利益。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控制它们的法律和道德规范,即使有这样的法律和道德规范,也不存在一个能够执行国际法和国际道德规范的最高权力机构。所以,最有可能取得和平的方法是现实主义的方法,也即强权的方法,弱国强食的方法,这是维护国际社会和平与秩序的基础。一个国家承担的义务,它的利益要同它实现这些义务的能力、获得这些利益的能力成正比。强国在国际社会中应承担大的义务,获得多的利益,弱国之反之,这样即可实现和平与秩序。现实主义从30年代末诞生后,很快盛极一时,成为国际关系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理论,直至今日。此外,还有:强权政治说:代表人物温斯顿·丘吉尔。他不仅是强权政治的宣传者,也是强权政治的执行者。他认为国际政治中最基本的因素是实力,实力是使各国避免混乱的有力工具,要建立维持和平的理想体系,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以实力为基础上的力量均势,大英帝国实行的在欧洲建立实力均势的战略是最好的战略。一旦均势被破坏就会爆发战争,战争是恢复力量均衡的一种手段。战争中实力就是一切,胜利就是一切。他不反对利用外交、谈判、联盟和反联盟等手段,只要是从实力出发,这些手段都是可行的。
地缘政治学Geopolitics:也称地理政治学,代表人物是德的菲特烈·勒色尔,瑞士的鲁道夫·契伦,英国的哈尔福德·麦金德。菲特烈·勒色尔在《人类地理学》与《政治地理学》两书中,提出了“国家疆土扩展定律”,说领土大小、地理位置、国界特点三个主要的地理范畴决定国家的性质、国力的根本指标和国家的政策,一国的政策必然是永远为争取空间而斗争。鲁道夫·契伦在《国家有机体论》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地缘政治学”这个词。麦金德说,谁统治东欧就控制了核心地带,谁统治核心地带就控制了世界岛,谁统治世界岛就控制了全世界。纳粹德国专门设立了地缘政治研究所,信奉麦金德理论的德国军人和地理学家卡尔·豪斯贺费尔,被希特勒任命为地缘政治研究所所长,希特勒宣布地缘政治学为“纳粹党的世界观”,作为德国争夺生存空间的理论依据。
3、60年代——80年代,行为主义学派、新自由主义理论、新现实主义学派和世界体系理论等流行时期。这个时期,第三次科技革命正蓬勃开展,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亚、非、拉一系列国家取得独立,西欧、日本的经济迅速发展,世界从两极走向多极,两个超级大国左右国际局势的能力下降,国与国之间“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逐渐成为普遍的国际现象,在这种形势下出现上述流派。
① 行为主义学派Behaviorism:又称科学主义学派,是一个纷繁复杂的多学科的流派。行为主义(Behaviorism)是从现代心理学中借用过来的一个概念,主要是指一种观察个人或动物等有机体在外界刺激下或既定的环境中的表现和反应的学说。这里讲的“行为”(behavior)不同于简单的“行动”(action),它特指个人或组织或有机体受到特殊的外部和内部刺激而产生的行动或表现。
行为主义学派引进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统计学、数学、物理学等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国际关系和对外政策。代表人物哈佛大学教授卡尔·多伊奇,芝加哥大学教授莫顿·卡普兰等。他们认为传统现实主义对国际关系研究的方法是经验主义的,主要依靠判断、直觉和洞察力,依靠历史知识,甚至是个人的经历进行研究,不能得出科学的解释和结论,国际关系研究必须吸取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这样不仅能作出科学的回答,甚至可以预测未来国际关系事件的发生。因此他们借用来自于生物学和物理系等学科的更严格、更复杂的方法,建立一种累积的知识体系,通过收集数据、定量分析、制作数字模型,使用计算机等进行研究,故又被称为科学主义学派。他们认为现实主义关于“国家是国际社会唯一的行为者”观点已经过时,当前国家集团和国际组织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国际关系研究中不能再以国家为中心而要重视国家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他们主要是研究国际关系的行为体、各行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外政策的形成和实施过程。他们的特点是把心理因素与历史条件相脱离,过分夸大心理因素的作用。②新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区别20世纪前期或更早以前的自由主义其下有许多学派,主要为相互依赖理论interdependence theory,代表人物理查德·库珀(著《经济上的相互依赖性:大西洋社会的经济政策》)和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合著《权力与相互依赖,转变中的世界政治》)。他们从世界经济关系着手来研究国际关系的规律及其变化。他们认为相互依赖的存在是一个突出新变化,国际关系不再是一种小国依赖大国,弱国依赖强国的关系的总合,而是相互依赖。相互依赖包括经、政、外交和军事相互影响在内的复杂依赖关系,同时包括发达国家之间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依赖关系。他们主张加强美在各种跨国组织中的活动,以维持美的领导地位,但也告诫美当权者不要无休止地追求巴权。美应加强与其盟国以及有关国家的磋商,协调处理由于相互依赖关系引起的多种新问题。③新现实主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