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国际关系史教学大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现代国际关系史教学大纲-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为日益不满,并越来越敢于说“不”。如严厉批评小布什政府单方面宣布废除美国参加签署的《京都议定书》的行为,竭力维护这一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各国持续发展的国际条约;反对美国一意孤行部署国家导弹防御体系;在中东问题上不满美国对以色列的偏袒,主张应保障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平衡;在反恐战争问题上,虽然支持美国的反恐战争,但反对美国踢开联合国,随意扩大打击的范围,等等。此外,双方的贸易纠纷不断发生,经常互相实施经济制裁,或把对方告上世界贸易组织的“法庭”。
  为了抗衡美国的霸权主义,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有效和更积极的作用,欧盟还积极发展自己的防务,制订共同的安全战略,筹建统一的武装力量,重视发展同俄罗斯的关系,将美国排除在外,与亚洲国家合作举办亚欧首脑会议,协调和加强双方关系。曾经是美国最大盟友的欧盟现在正日益成为美国霸权的最有力的挑战者。美国最有影响的欧洲问题专家、乔治敦大学教授查尔斯·库泊辰就认为:“美国的统治地位并不如其外表那样稳固,它已开始被削弱了。崛起的挑战者不是中国或伊斯兰世界,而是欧洲联盟”。欧盟委员会主席罗马诺·普罗迪也承认,欧盟的目标是“在欧洲大陆建立一个与美国平起平坐的超级力量”。2004年10月29日,欧盟25国首脑签署了欧盟宪法,这标志着欧洲联盟在一体化的道路上又向前跨了一大步,已经变成跨国政治实体“欧洲合众国”。欧盟已成为国际关系中十分重要的力量中心。
俄罗斯是美国霸权的又一挑战者。俄罗斯是前苏联的主要继承者,作为苏联的主体共和国,1991年苏联解体后她继承了其绝大部分“遗产”。之后俄罗斯完全放弃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改行资本主义制度,成为资本主义大家庭里的一员。同时其经济军事科技实力急剧下滑,远不及前苏联,沦为一个二流国家。因此无论从意识形态看还是从现实实力看,俄罗斯都不会构成对美国的挑战。但是从历史角度看,俄罗斯具有扩张主义的传统,俄国本身就是由最初面积仅为500平方英里的一个欧洲小国——莫斯科公国扩展成为一个地跨欧亚大陆、极盛的领土面积占据了世界陆地面积六分之一的大国。前苏联尽管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仍然进行了势力范围的扩张,支持外蒙古独立,抢占东欧地盘,出兵镇压匈牙利骚乱和“布拉格之春”,发动阿富汗战争,等等。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恢复了沙皇帝国时期的国旗三色旗和国徽双头鹰徽,把列宁格勒这座世界名城重新改名为旧称圣彼得堡。一些极端民族主义者叫嚣要重新建立一个俄罗斯大帝国,恢复俄罗斯帝国的呼声甚嚣尘上,俄罗斯一份颇有影响力的杂志《要素》的主编杜金就宣称“不是帝国的俄罗斯是不可思议的”,“如果我们不是帝国,我们就将一文不值”。一些知识分子提出“新欧亚主义”,主张俄罗斯既不属于欧洲也不属于亚洲,而应成为均衡东西方的世界大国。加之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仍然是世界上版图最大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也有比较厚实的工业基础和科技实力,特别是拥有庞大的核武库,是世界上惟一能够和美国进行军事抗衡、在90分钟内彻底摧毁美国的国家。这就注定了俄罗斯终究将重新崛起,成为多极化潮流中的重要一极,构成对美国霸权的挑战。20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的发展历程也证实了这一点。90年代初俄罗斯刚独立时力图融入西方,执行了亲西方一边倒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执行的结果使俄罗斯在国际事务中变成了美国的“小伙伴”,反对派指责说它使俄罗斯沦为“谁都不尊重的三流大国”。同时西方也没有兑现给予俄罗斯巨额援助的承诺,由美国专家指导的经济改革“休克疗法”完全失败,使国内经济状况更加恶化,生产大幅下降,通货急剧膨胀,居民收入锐减。在这种情况下,1993年4月,叶利钦总统批准《俄罗斯对外政策构想基本原则》,俄罗斯政府改变立场,开始推行既重视西方、又重视东方的“双头鹰”外交,在继续保持和西方合作的同时,积极加强对东方的外交,在国际事务中坚决维护俄罗斯的国家利益,反对北约东扩,反对美国向前苏联势力范围渗透。1995年,俄罗斯政府又进一步提出确立了全方位外交战略,强调建立多极世界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趋势,表示俄罗斯要在这个多极世界中发挥一个有影响的大国作用。此后俄罗斯展开了积极的全方位的外交活动,力图在国际事务中扮演一个大国的角色。特别是2000年普京继任总统后,着力重塑俄罗斯的大国地位。他上台不久就推出了《俄罗斯国家安全构想》、《俄罗斯军事学说》和《俄罗斯对外政策构想》等战略性法规文件,提出要以维护国家利益为核心,以发展经济、增强国力为宗旨,重振俄罗斯世界强国地位。2003年5月,普京总统在国情咨文中明确提出,必须“建立强大的俄罗斯”,指出俄罗斯当前的三大任务为国内总产值翻番、消除贫困和加强武装力量建设。普京作为一个强势总统,决心要重振俄罗斯雄风,在国内在坚持私有化和自由市场经济的同时加强了国家的管制调控,使俄罗斯经济近年来呈恢复发展趋势,人民生活有所好转;在国外开展灵活务实的全方位外交,在重点发展与独联体国家的睦邻伙伴关系巩固传统势力范围稳定后方的同时,优先发展与欧盟国家的战略伙伴关系,希望最终能融入欧洲;改善同美国的关系,为俄罗斯的复兴创造稳定的外部环境;加强同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的战略伙伴和友好合作关系,藉以促进国内经济发展,牵制美国。170年前,睿智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预言,俄罗斯民族和美利坚民族“他们的起点不同,道路各异。然而,其中的每一个民族都好像受到天意的密令指派,终有一天要各主世界一半的命运”。令人惊讶的是,这一预言果然被1945—1991年的历史证实。在这46年中,世界真正形成了美国与苏联两分天下的局面。1991年苏联解体后美国企图独霸世界,对此俄罗斯当然心有不甘。无论国家利益、民族情感还是历史传统,俄罗斯都不允许有一个凌驾其上的世界霸主的存在。俄罗斯虽然不再拥有和美国两分天下的实力和影响力,却仍然是阻止美国称霸的一个巨大障碍。
在当前多极化的世界潮流中,中国是反对霸权主义的一支重要力量。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老中国,16世纪前曾是世界上最先进、最富强的国家。15世纪初,1405—1433年,已是帝国斜阳的中国大明王朝,派出由三保太监郑和率领的庞大船队,浩浩荡荡,七下西洋,遍访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抵达非洲东岸和红海海口,船队规模最大时有“宝船”200余艘,官兵水手等各类人员27000多人,最大船只长44丈4尺,阔18尺,可载1000人。这几次远洋航行要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航行早了近一个世纪,船队规模比哥伦布的船队大了好几倍。这真可谓是世界远洋航海史上的壮举。尤其值得称道的是,郑和下西洋不仅没有像哥伦布等西方航海家那样在所到之处掳掠财富、抢占地盘,还带去了中国的瓷器、丝绸、铜铁器和金银等珍贵物品和先进文化,这不仅显示了“皇恩浩荡”,更表明了中华民族对和平的热爱。
  17世纪后在世界近代化的大潮中中国落伍了。当西方诸国启蒙思想倡导科学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大兴文明开化之风时,中国的满清王朝却闭关锁国禁锢思想大兴文字狱限制工商业,如此一来中国在强权主义横行弱肉强食激烈竞争的年代里,只能成为列强宰割的对象,蒙受了一百余年的掠夺、屠杀、苦难和耻辱。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人民扬眉吐气屹立东方,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奋斗,建立了自己独立的工业体系,拥有了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令世界刮目相看。到70年代初连美国总统尼克松也不得不承认中国成为世界的一个力量中心。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国民总产值以年均9%的速度递增,国家综合实力空前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据统计,中国的国内总产值已居世界第六位,进出口贸易额居世界第4位,家庭电视、电话、电冰箱拥有量居世界第一位,在校大学生人数居世界第二位。包括世界银行在内的许多机构和专家估计,照此速度发展下去,再过二、三十年或更长一点的时间,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中国在外交方面也取得巨大成就,国际影响力大大增强。我们从英国、葡萄牙手里顺利收回香港、澳门,雪百年耻辱。我们同俄罗斯、欧盟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同印度、韩国、巴西等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并不断调整同美国、日本的关系,加强合作,不搞对抗,努力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现在,中国无论就其人口、版图而言,还是就经济军事等实力以及国际地位而言都是一个世界不可忽缺的大国。中国人民一贯热爱和平,“以和为贵”,对霸权主义,冷战期间就同霸权主义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冷战结束后中国坚决反对一超独霸的世界格局,极力倡导建立多极化的国际关系格局和合理公平的国际秩序,并为此做了大量的外交工作。中国正同俄罗斯、欧盟等其他主张多极化的国家一起构筑着抵制“单极世界”的铜墙铁壁。
日本是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大国。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用武力胁迫日本开放国门签约通商时她还是一个尚处于封建社会的落后的农业国。之后日本发愤图强,经过一场被称为“明治维新”的资产阶级革命,摧毁了德川幕府的封建专制统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推行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富国强兵的三大政策,使得日本迅速步入资本主义行列,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她已发展成东方的一个帝国主义强国,与英、德、美、俄等西方列强展开了争霸斗争。她积极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德意法西斯合伙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者使她成为战胜国,瓜分获得了包括中国山东在内的德国在亚太地区的殖民地等战利品,称雄远东;后者则使她一败涂地,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帝国梦破灭。二战后美国占领了日本,并在日本进行了一系列民主改革,铲除了法西斯势力和封建残余。之后美国长期驻军日本,力图把日本变成对抗苏联、中国的桥头堡。在美国的卵翼下日本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到1968年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了英、法和西德,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成为世界第三经济大国。苏联解体后则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节间就大国。1997年日本尽管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出现负增长,国民总产值仍占全球的16%,达美国的62%。经济上的崛起使日本不再甘于沉默,受制于美国,充当“政治侏儒”,而要向政治大国迈进。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就多次明确表示,日本不能满足于做经济大国,还应谋求政治大国,承担更大的国际责任,在国际事务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为此,近二、三十年来日本煞费苦心,不择手段,努力不懈。1981年日本铃木首相访美,在和里根总统会谈后发表新闻公报,首次宣布日美不是同盟关系,两国将分担适当的责任。这就是说日本不再是美国脚下的“小矮人”,而是和美国平起平坐的同盟国。1996年美国总统克林顿访日,与桥本首相会谈后共同发表了《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面向21世纪的同盟》,对两国军事同盟进行了“再定义”,宣布对东亚地区的安全共同承担责任。日本俨然同美国一起成为东亚和其他地区的“卫士”。90年代以来日本先后向柬埔寨、莫桑比克、安哥拉、扎伊尔等国派出了由自卫队组成的维和人员或其他人员。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后,日本又不顾和平宪法的限制和国民及周边国家的反对,向伊拉克派出了人数达近千人援建部队。要成为政治大国,必须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为后者。为此,日本连年增加军费,目前其军费开支已超过500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日本拥有世界最先进的武器装备,亚洲最强大的海军,陆上自卫队人数超过英国陆军与海军陆战队人数的总和。据说也有随时制造核武器的能力。日本正成为世界军事强国。为了成为政治大国,日本千方百计要当联合国常任理事国。1991年9月,日本在第46届联大上表示了要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愿望,近年来日本一直在积极活动,推动联合国改革,以便为实现其目标铺路。在今年的联大会议上,日本和德国、印度联名提出要当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真可谓迫不及待。此外,日本在其他外交领域也特别活跃,特别是在亚欧地区,加强和亚欧国家的外交往来和经济联系以增强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总之日本正成为当代世界一个重要的力量中心。日本虽然是美国的盟国,在不少国际问题上追随美国,但在一些问题上也能不受美国制约独立行事。如1989年中国发生“六·四”事件后日本就没有同美国站在一起对中国实施严厉的经济制裁。日美之间的贸易纠纷也时有发生。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持续萧条。但日本民族是一个极为刻苦勤奋善于学习的民族,目前正在瞄准下一个10年的决定性的新技术。随着其经济的复苏和新技术的突破,日本将是美国经济霸权的又一挑战者。在世界多极化潮流中有一“匹”过去长期被人们忽视近年来悄然崛起的“黑马”,这就是人口居世界第二、领土面积居世界第七的南亚大国印度。印度同中国一样是世界四大文明的发源地,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但印度的历史却更加多灾多难,从古代到近代,曾多次遭受外族入侵,长期处于分裂状态。1757年开始又沦为英国的殖民地,直至1947年宣布独立。长期的殖民掠夺留给印度的是贫穷落后、饥饿疾病和宗教种族冲突。印度从独立之日起就梦寐以求有朝一日成为一个世界大国,各大政党都把争取印度的世界大国地位作为奋斗目标。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在印度独立前就坚决表示,印度“要么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销声匿迹”,决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冷战期间印度囿于经济军事实力的不足,便积极倡导不结盟运动,企图充当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在世界发挥影响。冷战结束后不结盟运动衰微,国家竞争转为各国综合实力的竞争,印度政府开始大力发展经济军事和科学技术。如在经济上1991年上台的拉奥政府彻底抛弃了冷战期间长期实行的国有和计划经济体制,打出了自由化、市场化、私有化和全球化的旗帜,实行了全面的“新经济政策”,大力引进竞争机制,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促进印度经济向国际化转轨。1998年上台的瓦杰帕伊政府又提出了要在10年内使粮食翻番、加速基础设施建设等“五项优先政策”。并雄心勃勃地计划要在10年内把印度建成世界第四大经济实体。其结果是近年来印度的经济迅速发展,1992—1997年国内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达6。8%,2000年国内总产值已达4794亿美元,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居世界第五位。进出口总额达1300多亿美元,成为仅次于中国的亚洲第二大市场。其软件业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