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征服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征服者- 第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至此,刘邈也没有继续待在司徒府的必要了,他吩咐貂蝉带些随身衣物之后,就向王允辞行。

    王允依然客气地将刘邈送出了府门,看着刘邈一行渐渐离去的背影,王允的脸渐渐阴沉了下来,眼神也闪烁不止。

    跟随王允出来送行的还有杜鹃,当然她送的主要是貂蝉,虽然她不时用那双哭得通红的眼睛瞅一下刘邈。

    刘邈能看出杜鹃眼中的幽怨,也从貂蝉那里知道了她的期望,可是他也不是救世主,没法在索要貂蝉之后,再将杜鹃也带走,更何况在他与王允的谋划中,杜鹃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刘邈潇洒地走了,但他一想到杜鹃的眼神,就感觉自己也挺混蛋的,和王允似乎没什么两样,但没办法,这就是男人,有时候男人为了所谓的大业,心可以坚如铁石。

    几日之后,张辽与原并州同僚聚会,聊到女人的话题时,念了一首名为王家女的小诗,极力夸赞王允府上一女的美丽。

    诗是这样的:王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水沉为骨玉为肌,淡妆浓抹总相宜。回眸一笑百媚生,天下粉黛无颜色。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首诗很快让吕布产生了兴趣。吕布找人解出了诗意之后,心痒难耐,以结交乡党为名,不断前往司徒府拜访,终于偶遇到王家女杜鹃,一时惊为天人,自此开始了他的曼曼追求之路。

    年关将近,大朝会举行在即,作为地方牧守代表的刘邈也增多了与董卓见面的机会。公事之余,刘邈也会在闲暇时与董卓探讨一下诗词风月,王家女这首由刘邈亲创的小诗不经意间就被董卓所知晓。

    自从刘邈写了首赞颂董卓的诗之后,董卓对刘邈的诗就有了一种独特的好感,有诗文加成的王家女杜鹃自然激起了董卓强烈的好奇心。

    刘邈对杜鹃的炒作很成功,一个风华绝代、歌舞双绝的美人形象自此在董卓心底扎下了根。

第128章 说服蔡邕() 
东汉初平三年正月初一,天子亲自主持一年一度的大朝会。虽然天下越来越乱,但大朝会的规格却一点也没有削减。

    由于受到刘邈上贡的影响,天下州郡倒有不少牧守派来了使臣,如西凉太守马腾、徐州牧陶谦、东郡太守曹操、北海相孔融等,所有上贡的牧守都得到了相应的好处,有职位上的,也有爵位上的。

    其中最受刘邈关注的是,平原县令刘备竟然亲自来到了长安,而且还同时代表了幽州牧刘虞和右北平太守公孙瓒两家势力,最终被天子亲自提拔为平原相。刘邈不得不赞叹这个未来的枭雄真善于抓机会,他比原本历史上更早获得平原相的职位,而且不是公孙瓒私自任命的不被朝廷承认的那种。可以想象,刘备自此获得了成为一方诸侯的本钱。

    当然,所有牧守之中,获得好处最多的还是刘邈这个被朝廷推出的榜样人物。刘邈在殿前被天子亲自拉着手,口称“皇叔”,拜为扬州牧,加封镇东将军,增邑一千户。

    可能是第一次在如此隆重且盛大的场合行使权力,年仅十二岁的天子显得意气风发,言语中不乏笼络之意。刘邈恭谨地称谢,心里却只有怜悯与同情,这个少年天子的确聪颖过人,有着远超年龄的成熟与干练,如果不是生不逢时,说不定还真能成为一代明君,只可惜,这一切注定不会属于他了。

    只要头脑稍微清醒的朝臣都知道,这个大朝会不过就是个套路而已,真正把控着主旋律的的仍然是董卓。天子的册封都是按照董卓的意思进行,连代表着天子权威的传国玉玺也在董卓手中。

    这次大朝会看似风平浪静、皆大欢喜,但无形的硝烟却无处不在。天下最受人瞩目的诸侯袁氏兄弟没有一个前来朝贡的,这代表着什么不言而喻。

    而朝廷对一些牧守的册封也耐人寻味,公孙瓒被任命为冀州刺史、公孙瓒部将田楷被任命为青州刺史、曹操被任命为兖州刺史、原扬州刺史陈温被改任为豫州刺史、故长沙太守孙坚之子孙策被任命为南阳太守。这些地盘几乎全是袁氏兄弟的势力范围,甚至包括了他们的大本营。

    被任命者是否能顺利上任不是董卓考虑的事情,其中必然会发生的波折与争斗才是董卓乐于见到的。

    刘邈非常清楚董卓此举所引发的后果,这无异给纷乱的局势又加了一把火,让历史的车轮向前生生前进了一大步。想到造成这一切变化的源头就是刘邈自己,刘邈只能无奈地苦笑。好在刘邈早有准备,还是这场变局中最大的受益者,只要他完全掌握了扬州,就有信心立于不败之地。

    在董卓开始欣赏王氏女杜鹃的动人歌舞时,刘邈走进了蔡邕的书房。

    往常只要有董卓参与的宴会,蔡邕都必须到场弹琴助兴,然而今天却例外了。蔡邕并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但刘邈却非常清楚,他相信之后很长时间董卓也不一定会想起蔡邕来,因为他的全身心都投入到了超级美女杜鹃那里。

    “致远,我好不容易能休息一回,不用去当娱人的琴师,你却缠上了我。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必须今天说的?”在刘邈的刻意经营之下,蔡邕与刘邈的关系已经很亲近了,所以蔡邕说话也很随意。

    “邈明天就要离开长安了。”刘邈缓缓道。

    “啊,这么快?”蔡邕意外地看向刘邈。

    按照一般情况,刘邈刚刚获得晋升,而且还是扬州牧这样的重要职位,应该利用新身份在朝廷中多活动活动,结交些朝臣,以做政治资本的。

    蔡邕以为刘邈不知道这些道道,于是将这些给刘邈讲了一遍。

    对于蔡邕的友好提醒,刘邈很感动,更是坚定了原本心底的想法。

    “对我来说,来长安的任务都已经完成,再滞留下去不过是耽误时间而已。”刘邈道,“其实邈今天来,并非是与先生道别的,而是邀请先生随我一起去淮南!”

    “邀请我去淮南?”蔡邕再次惊讶道。

    “是的,我听元叹说过,先生早有离开长安的想法,何不就此与我一起走呢?我来长安时,带来了两千精兵,先生与我一起,就不用担心董太师的追捕了。”

    见蔡邕沉默不语,刘邈继续道:“先生可以将家人全都带走,我可以保证蔡府所有人的安全。其实先生大可不必担心安全问题,董卓估计最近也没什么精力顾及到先生这里来。”

    “为何?”蔡邕疑惑道。

    刘邈原本没有打算和蔡邕说王允施计之事的,但想了想,还是将这些告诉蔡邕为好,免得以后蔡邕产生一些不必要的误会。

    “没想到竟然还有这些内情,这么说,董太师危险了?”

    听完刘邈的讲述,一向自以为见多了朝堂权谋斗争的蔡邕也感到了震惊,同时,他看向刘邈的眼神也变得复杂起来,没想到眼前这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也在其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蔡邕原本只是将刘邈看做一个后辈才子而已,就像看待他的弟子顾雍、王粲一样,现在才真正意识到了刘邈身为一方牧守的身份。

    “如果不出意外,董卓离死期不远了。”刘邈平静地说。

    “你不担心我去向董太师告密吗?”

    刘邈笑着摇了摇头,“王允用计能不能成功,董卓死与不死,我其实一点也不关心,因为他们与我并无多大关系。再说,先生即使现在去告诉董卓,也不会起到多大作用。我估计此计不一定能瞒得过李儒,假如连李儒都改变不了董卓的命运,先生的话就有用吗?”

    蔡邕一愣,旋即就知道了刘邈的意思。对于董卓,蔡邕感情很复杂,一方面感恩董卓的知遇敬重,一方面又愤恨董卓的胡作非为。

    蔡邕知道以他在董卓面前的影响力并不足以改变什么,他反而又关心起朝廷的局势来,“王允此人城府深,权力欲重,他掌控了朝堂,不一定会比董卓更好!”

    刘邈没想到蔡邕倒很了解王允,但他不好就此事多发表意见,只好说道:“不试试又怎么知道呢?我只知道天下人大多是希望董卓灭亡的。”

    蔡邕点了点头,深知这一点,也就不再纠缠这个问题,转而问道:“致远让我去淮南,是想让我为你效力么?”

    刘邈看了看蔡邕的神色,一时摸不清他的意思,道:“我敬重先生,就像元叹一样。邀请先生去淮南,主要是不想先生在即将到来的长安乱局中受到伤害。至于先生到了淮南之后选择什么样的生活,邈绝不干涉。不过我倒有个建议,先生也知道,我在九江郡兴办教育,开设了华夏学院,先生可以选择在学院中挂个职,以先生在海内的名望,我相信学院能更快地兴盛起来,这是利于千秋后代的好事。学院中也不需要先生做什么,先生可以专心地修编汉史,完成夙愿。先生以为如何?”

    蔡邕有些心动了,编纂汉史是他一生的愿望,远比当官之类的更有吸引力。

    “先生也见过我带到长安来的书本了,九江郡有着成熟的造纸术和印刷术,对于先生修编汉史有很好的帮助,我还可以调配人手辅助先生。而且在九江,先生不用担心任何动乱,可以过安宁的生活。”刘邈继续劝道。

    “好吧,我相信致远。”蔡邕终于点头道。

    “我不会让先生失望的!”

    刘邈很高兴。

    蔡邕不论在士族,还是在普通百姓中的名望都很高,有他在扬州,对于刘邈吸引人才很有利,而且若蔡邕能全心地支持刘邈,刘邈将会在政治上占有很大的优势。这就是刘邈费尽心思说服蔡邕的目的。

第129章 一个耳光() 
大朝会上任命各地牧守的圣旨下达,就有如一壶滚油浇在了原本就火星四溅的柴火之上,瞬间引爆了整个中原,刀兵之势再次席卷天下。

    幽州右北平,奋武将军公孙瓒本来就因为去年败给袁绍而怒气难平,这时得到冀州刺史的任命,无疑有了最合理的出兵借口,连过去一直约束他的幽州牧刘虞也无法反对。由此得到圣旨的第一时间,就尽起大军向冀州进发,并勒令部属田楷引青州之兵夹攻。

    袁绍当然不会坐以待毙,他一边谴责董卓挟持天子,伪造圣旨,一边整兵备战。如果说去年刚刚得到冀州的时候,袁绍还有些忌惮公孙瓒的话,那现在就是底气十足了。冀州经过一年的发展,早已经兵精粮足,更何况还有着曾经打败过公孙瓒的心理优势。

    袁绍自己引主力迎战公孙瓒,然后派长子袁谭领兵攻打青州田楷,并将昔日的跟班、新任的兖州刺史曹操也发动了起来。

    可怜刚刚得到平原相的刘备正准备大展拳脚,就无奈地被卷入战火之中,得不到丝毫发展的空间。

    荆州南阳,袁术听到南阳太守及豫州刺史的职位被朝廷封给了别人时,只是不屑地嗤笑了一声。之后不到半个月,新任的豫州刺史陈温就被贼寇杀死在就职途中。而孙策,顾不得再给父亲守孝,亲自带着圣旨赶到南阳,向袁术领罪,甘愿做袁术身前的一个马前卒。

    袁术仰首大笑。

    为了与袁绍争锋,袁术尽起南阳之兵攻入兖州,与曹操大战起来。其盟友徐州牧陶谦也陈兵于兖州门口,伺机而动。

    整个大汉天下,南起荆州,北到幽州,几乎全都被战火覆盖。董卓如愿以偿地达到了他的目的,地方诸侯忙于交战,没有谁再给找他麻烦了。可是他不知道的是,他真正的麻烦并不是那些割据的诸侯,而是在长安,就在他的身边。

    这一天,董卓拿着关东诸侯交战的探报,笑着对李儒说:“那些可恶的逆贼都打起来了,打得好哇!老夫在长安安枕无忧矣!”

    李儒听着却眉头紧皱,若是以前,董卓必然会说“就让那些乱臣贼子先窝里斗吧,等我腾出手来,再把他们一个个给收拾咯”。

    李儒很清楚这两句话的区别,董卓在渐渐地失去进取心了,他开始满足于目前的现状,满足于困守长安的生活,这里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有用之不尽的财富,有如花似玉的美人,这一切都在侵蚀着董卓的心。

    李儒还很清楚,董卓现在的位置其实很尴尬,也很危险,四周有着数不清的阴暗之手,只要董卓稍有懈怠,就可能将之推下深渊,万劫不复。

    李儒很着急,可他却渐渐无能为力。董卓已经不像过去那样对他言听计从了,甚至开始对他的谏言感到厌烦。

    可李儒还是想再做一次尝试,“主公,趁着那些逆贼窝里斗的时候,赶紧肃清朝廷中与主公作对的大臣,然后再整备兵马,等关东诸侯疲惫,主公即可出兵收拾残局,天下可尽落入主公之手!”

    董卓摆了摆手,“朝中之事你盯着就行了。冥顽不灵的朝臣基本上杀的差不多了,剩下那些不足为虑,我们也得改变一下策略,多用用怀柔的手段,这方面你就得像王子师学学,他处理的就很好嘛!”

    “可是”李儒一听到董卓提起王允,心里就直突突,他总觉得王允这个人城府太深,最近为了讨董卓欢心,还送了个极品的歌伎,实在是心怀叵测。

    “好了,我知道你想说什么。”董卓打断了李儒的话,“你跟随我这么久,功劳卓著,也该享享荣华富贵了。王子师那里有不少歌伎美人,要不要我帮你也讨要两个?”

    “不用!”李儒迅速答道。

    “我今天有些累了,你先回去歇着吧!”董卓肥胖的身躯向内堂方向移动了两步,又忽地停了下来,“对了,以后你们再进内堂,还是先通禀一声为好,免得惊扰了我的美人!”

    李儒愕然,看着继续向内堂走去的董卓,无奈地摇了摇头。

    “美人,美人,一切要尽亡于美人之手啊!”李儒叹息一声,想到自己多年的努力与抱负,可能因为董卓沉迷于温柔乡而化为乌有,心中憋闷不已。

    李儒心事重重地向外面走去,一时没注意,在走廊的拐角处与一人撞了个满怀,抬头一看,才发现是吕布。

    最近吕布与王允走的很近,而李儒一向与王允不对付,所以连带着吕布与李儒之间也没什么交流了。李儒倒是看得出来吕布对董卓新纳的美人有觊觎之心,不过倒也没有多想,毕竟那个叫杜鹃的歌伎实在长得太祸国殃民了一些,连李儒自己有时都控制不住想要偷窥。

    而吕布发现撞他的是李儒,也熄了想要发火的心思,让过李儒就向董卓的內府走去。

    吕布此时的心思其实也很复杂,他恼怒自己先认识的美人被董卓所占,却又不敢在董卓面前表现出丝毫不满他知道此时董卓正与杜鹃在一起,但他就是控制不住想要去看一眼。

    内堂里,董卓坐在矮榻上,一边饮酒,一边盯着杜鹃翩翩起舞的身姿。

    “回眸一笑百媚生,天下粉黛无颜色。真好哇!”董卓赞叹着,也不知是在赞叹诗句,还是在赞叹美人。

    又一杯酒下去,让董卓的肚腹都变得滚烫起来,董卓站起身,迈着粗壮的大腿就向对面的美人扑了过去。

    杜鹃足尖轻点,扭动着腰肢,轻巧地让过,依然继续舞蹈着。

    “哈哈,看我怎么抓住你。”杜鹃的举动不仅没有让董卓生气,反而让他的内心更是火热。他毕竟是武人出身,虽然现在身体肥胖了,但也不是太笨拙,转过身子就再次扑向杜鹃。

    “蓬!”

    不巧的是,董卓身子刚转过一半,却正撞在一个人的身上,由于重心不稳,董卓当即栽倒在地。

    “混账!”董卓双眼喷火,抬头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