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习的最后阶段我们双方采取的战术和几个世纪前的堑壕攻防战没什么区别,甚至连早已退出历史舞台的骑兵都被派上了用场,这就好比是用二十世纪的技术装备打了一场中世纪的战争,虽说场面看起来非常热闹,但是对提升部队在应对高技术战场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却毫无用处。”
“住口!”克勒曼忍不住怒吼道:“你有什么资格这样评价我们!”
“是啊,将军先生,我确实没有资格对您评头论足,但是在这里我却想引用一件事情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当年在进攻法国的战役打响前,曼施坦因元帅得知陆军总司令部最初的作战计划时,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依我的看法,陆军总部的战略意图其本质完全是模仿1914年著名的施利芬计划,这使我感到羞耻,因为我们这一代人居然因为做不出一个更好的作战计划而不得不沿袭前辈的计划——尽管是出自施利芬那种名家之手。’虽然距离他发表这番观点已经过去了将近五十年,但是他的观点依然能够对我们起到警示作用,因为我们现在拥有了比曼施泰因元帅那个年代更为先进的武器装备,然而我们的作战思维和理念却还停留在中世纪!”
“我们忽视电子战的威力,盲目的将空军看做是陆军的附庸!我们的指挥官以亲临一线率部冲锋为荣,却很少想到一旦司令部被摧毁的下场是什么!我们的部队早就装备了先进的战场侦察系统,然而却很少有人想起来去使用它们!更可怕的是,我们的指挥官对这一切视而不见,甚至狂妄的认为我们的军队已经具备了发起复仇战争的实力!”
克勒曼很想反驳齐格菲尔德的观点,但是却不知道从何说起,而且更令他感到惊讶的是这个年轻人的观点居然在自己心里产生了一种不可思议的共鸣。
“雅利安城是上帝赐予我们的一块沃土,使我们可以安心的准备一场复仇战争,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长年的与世隔绝导致我们缺乏了解外界的机会,虽然我们的科学家让帝国军队的武器装备始终处于领先地位,但是由于我们的整个指挥体系从上到下固步自封,对新生事物始终怀有排斥心理,所以导致我们的战略思想和战术指挥与时代完全脱节,这种错误的做法如果再不得到及时纠正,肯定会对帝国的未来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简直是一派胡言!”库尼贝特从座椅上火冒三丈的跳了起来:“你穿上军装才几天?不过打了两场胜仗,你就以为自己有资格对我们指指点点吗?我告诉你,我们这些年就是用你眼中错误的战术打赢了一场又一场演习!说我们是生活在中世纪的人?要知道指挥官亲临一线不但可以实地了解战场情况,而且还能有效的提升部队士气,如果照你的思路进行改革,就等于是丢掉了德国军队最宝贵的勇气,而一支失去勇气的军队甚至连生存的机会都不会得到!”
“库尼贝特将军,所谓勇气的表现方式有很多种,而您却偏偏选择了最不切实际的一种!不错,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指挥官亲临一线确实可以掌握实际战况,并且有效的鼓舞士气,但是我们今后要面临的战场环境却早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就以我们的作战对手美军为例,近年来他们大力发展空军,并将作战区域推进到了外层空间,通过密布在太空的多颗侦察卫星,美军的指挥官们坐在大屏幕前就可以实时掌握战场动向,而他们的对手却始终处于严密的监控之下,根本没有任何秘密可言,而且美军还大力推动信息化作战,他们通过网络强化了陆海空三军的协同作战能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能够轻而易举的锁定攻击目标,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利用精确制导武器和电子战等多种手段发起攻击,从而使敌军指挥系统陷入瘫痪”
“请等一等!”克勒曼突然插言道:“难道你在第三场演习时动用空军摧毁我的通信系统就是这种思路的产物吗?”
184无形的堑壕(93)()
“没错。”齐格菲尔德颔首道:“虽然这算不上一次成功的尝试,但是却证实了我的判断,即我们在武器装备和人员训练上或许强于对手,但是由于我们整体的作战理念落后于时代,所以假如现在爆发一场战争的话,那么我们必败无疑!”
“你这是在动摇军心!”库尼贝特气呼呼的喊道。
“库尼贝特将军,我看您还是让齐格菲尔德中校把自己的观点阐述完以后再来发表意见吧。”克勒曼出人意料的没有继续向齐格菲尔德发难,这反倒让库尼贝特有些不知所措。
“请您先坐下吧。”克莱门斯扭头用温和的目光看着库尼贝特,“或许我们真的可以从他的演讲中听到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
库尼贝特无奈的回到了座位上,但是他很快就发现周围的很多同僚们脸上居然都带着一种期待的表情,似乎是很想知道齐格菲尔德接下来会说些什么。“这个世界真是疯了!”他心里悻悻的想道。
“先生们,我今日演讲的主题是以一场新的军事革命来推动我军实现战略转型!”齐格菲尔德勇敢的迎接着台下无数道由质疑和期待混合而成的目光,开始将自己的观点娓娓道来。
“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国军事理论界都对未来战争的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多场局部战争中予以实践,虽然各国在战术指挥上各有差异,但是从战略角度来看,它们却有着惊人的相似,那就是以高科技手段为主导,逐步使作战部队朝着小型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在这一理论的带动下,各国加强了海空军和信息化建设,作战区域也逐步扩展到外层空间,根据我们目前掌握的资料显示,美苏两国在推动新军事革命方面不遗余力,而美国人更是走在了整个世界的前面,其作战部队构成已经不再以陆军为主,而是形成了陆海空天四位一体的新模式,我在这里可以简单描述一下他们的作战方式,首先,在战役打响前他们会用侦察卫星覆盖敌军的活动区域,实施全天候24小时监视,为后方司令部制定作战方案提供实时数据,其次,一旦战争爆发,数以千计的巡航导弹就会根据导航卫星提供的实时数据摧毁敌方的机场、防空系统,跟着空军就会出场,电子战飞机的任务是压制敌方指挥和通信系统,使敌陷入失去指挥的混乱状况,紧接着由空中预警机指挥战斗机和轰炸机继续摧毁敌军剩余的战机和防空系统,在彻底夺取制空权以后,空袭的方向将转向军事目标,敌军的通信设施、地面部队、油库、发电站、水库、军民两用设施都会遭到猛烈空袭,而敌军也会因此变成聋子、哑巴和瞎子,地面部队将会在战役的最后阶段登场,此时他们的任务已经非常简单,因为所有可以阻碍他们前进的障碍都已被摧毁,他们将不会遇到任何强有力的抵抗,强大的装甲部队将会在敌方的领土上任意驰骋,尽情享受胜利带来的快感!”
库尼贝特突然感到自己的脑子里有些乱糟糟的,尽管他依然认为自己这些年来奉行的战术原则并没有错,然而他却无法否认齐格菲尔德所描述的一切确实给自己带来了非常大的诱惑。
“先生们,在这里还有一个细节也要引起我们的注意,从近年来美军组织的演习来看,他们的司令部往往会设在远离演习区域数千公里以外的地方,然而这却并未影响他们对部队展开有效的指挥,而且与过去发动大规模战役时要将主要攻击部队置于距离敌军很近的地方不同,现在的进攻方式更为多样化,用一句形象的话来比喻,如果有一天在座的诸位不幸阵亡于战场,那么送你们去见上帝的恐怕不是一颗近在咫尺的子弹,而是一枚从数千公里之外飞来的导弹,更为夸张的是敌方的将领甚至可以从远离战场的司令部里全程观看你们被消灭的整个过程!也许我这个玩笑开得并不合适,但是在通信技术和信息化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面前,这却是一桩活生生的事实!”
“未来的战场将是大纵深和多维空间并存,不会再有从前那样明显的前线和后方,电子战将会成为决定战争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而大批高科技武器的投入使用也会让指挥官拥有比从前更多的选择,战役模式也会因此由过去的单一兵种占据主导地位转变为多兵种联合作战,全天候、全时域、高速度、全纵深这些我们过去只能在科幻里看到的东西将会彻底变成现实!先生们,纵观当今世界,一支仍然以陆军为主的军队已经不能够适应未来战争的需求,所以我们必须下决心尽早实施一场新的军事革命,尽管这种转型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困难,但是我们已经因为一场失败的战争来到了这个黑暗的地下世界,如果你们不想再因为另外一场失败的战争而失去这最后的救赎机遇,那我们从现在起就要改变自己固有的思维方式,学会接受新生事物,并以极大的勇气推动帝国军队实施前所未有的战略转型!”
“说得好!”罗森巴赫激动的浑身发抖,“埃尔文,你所描述的一切正是我们想要得到的!快,继续往下说,要想实现战略转型,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
霍夫曼惊诧的看了罗森巴赫一眼,但是当他发现在场的听众眼神中几乎都带着一种被深深震撼的目光时,他的内心深处突然传来了一丝悸动。
“要想实现我军战略转型,我认为必须先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我们要成立专门的情报机构负责跟踪搜集其他国家在军事领域的最新动向,并对情报展开分析,从中汲取对我们有用的信息;第二,我们应该努力推动帝国军队发展信息化和智能化作战能力,尤其是要加强应对复杂电磁环境下的作战能力;第三,加大对海空军的投入力度,确保其始终处于领先地位;第四,要排除一切困难发展外层空间作战能力,这里面既要包括先进的卫星侦察和通信系统,也要包括太空战武器系统和远程打击武器,只有实现陆海空天四位一体,我们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第六,从现在起要对军事院校教材和体系进行改革,从过去培养单一方面的指挥官转变成培养具备多兵种指挥能力的复合型指挥官;第七,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帝国政府应该成立一个专门机构负责军队的战略转型工作,这个机构不但要制定出战略转型的最终目标和长期计划,而且还要对计划的实施进行长期监督,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只要这七条我们可以做到,那么实现已故元首征服世界的梦想就不会是一句空话!”
会议室里陷入了一阵怪异的沉寂,但是很快便响起了一阵经久不息的掌声,与先前那些挑衅者不怀好意的掌声相比,这种掌声所表达的完全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赞美。
不过,霍夫曼却并未加入赞美者的行列,他始终皱着眉头,似乎是一点也不欣赏对方的观点。而站在台上的齐格菲尔德也发现了这一点,在掌声渐渐平息后,他便主动对霍夫曼问道:“副统帅阁下,您认为我的观点有什么问题吗?”
很多人被齐格菲尔德的做法吓了一跳,毕竟在整个地下世界里没有几个人敢这样直截了当的向霍夫曼提问题。霍夫曼自己也是微微一怔,然后才用非常缓慢的语气问道:“埃尔文,如果我们的战略转型取得成功,那么你认为我们打响复仇战争的第一仗应该放在什么地方?”
“您的问题正是我想继续阐述的。”齐格菲尔德微微一笑,接着便道:“先生们,在我正式回答副统帅阁下的问题之前,我想先和大家进行一下互动,请你们告诉我,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究竟哪个国家才是真正击败我们的决定性力量?”
林德曼、克莱门斯、罗森巴赫与路德维希几乎同时露出了惊讶的目光,因为这个问题并不是那么容易回答的,而且时至今日在纳粹德国军界内部对此也存在着很大的争议,然而齐格菲尔德既然敢提出这样的问题,那就意味着他心里已经有了足以说服众人的答案。
“我先说说自己的意见吧。”阿尔佩特将军出人意料的站了起来,“在一战时,导致我国输掉战争的头号敌人是英国,这是由于英国海军封锁了主要的入海口,导致我国发动战争所急需的很多物资无法运抵国内,而没有了这些物资,不要说是击败敌人,就连自己的生存都成了问题;而二战时这个头号敌人变成了俄国人,由于我们在东线战场遭遇了一系列惨重的失败,这才使得盟军有机会在诺曼底对我们动手,并最终导致我国在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中输掉了战争!”
185无形的堑壕(94)()
“我有不同意见。”卡希尔起身道:“我认为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我们都是败在了英国人手里,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因为他们在海外的殖民地能够为本土不断提供进行战争所需要的人力和物资,二是皇家海军完全统治了海洋,而我们在这方面就差了很多,一战时我们失去了制海权,结果导致整个国家的战略储备物资立刻枯竭,而二战时我们不仅没能夺取英伦三岛的制空权,在与皇家海军的较量中也落了下风,这就导致我们无法将全部的军事力量都投入到对俄国的作战,从而陷入了两线作战的困境,而英国人则利用我们在俄国陷入泥沼的这段时间里恢复了元气,并最终给我们造成了更大的失败。”
“我赞同卡希尔将军的意见,”克勒曼插言道:“但是我想补充一点,虽然英国人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笑到了最后,但是他们除了拥有强大的海军和资源丰富的殖民地以外,美国人的援助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二战时要是美国人没有为英国人提供帮助的话,日不落帝国也不会是我们的对手。”
“非常感谢您的发言。”齐格菲尔德先是对克勒曼投去一缕友善的笑容,接着又对台下的听众们说:“先生们,请问你们还有什么不同意见吗?”
台下议论纷纷,但是没过多久现场就恢复了平静,众人一致望着齐格菲尔德,期待着他公布自己的答案。
“先生们,其实克勒曼将军的观点已经非常接近我的答案,因为我本人认为两次世界大战中击败我们的决定性力量正是美国人,而我们打响复仇战争的第一拳自然也要落在他们的头上!”
霍夫曼的眉宇间突然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讶,但是很快他便让自己看起来和平时没什么两样:“埃尔文,这种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就难了,美国距离南极非常遥远,如果我们要在它的本土采取军事行动,且不谈人员和武器装备的运送问题如何解决,单是军事行动的隐秘性如何得到保证就是一个令我们非常头疼的问题,所以我不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您说的不错,对美国采取军事行动确实要冒很大的风险,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样做的好处。”齐格菲尔德在霍夫曼面前据理力争:“从地缘政治学的角度来看,美国的地理位置可谓是得天独厚,在其周边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对其构成实质性的威胁,而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包括我国在内的对手始终未能研制出可以对美国本土实施打击的战略性武器,结果使美国可以在一个非常安全的环境里源源不断的生产出大量的战备物资,这使其在大发战争财的同时,综合国力也迅速提升,在二战结束后更是成为了首屈一指的强国。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英国人的遭遇,虽然英国在两次大战前都堪称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