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将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将门- 第6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摧毁他们的传统,最终的目的是抹平天竺的一切力量,使他们变得和大宋一模一样。

    “虽然千百年来,天竺一直四分五裂。但是他们骨子里还是很骄傲的,不甘心屈居人下。所以,叛变是必然发生的,干柴烈火,只需要一个小小的火星而已。很不幸,朝廷推行新币,压榨殖民地,又废除一些王公的地位,强力削藩……所谓欲速则不达,朝廷的手段太粗糙,太拙劣,酿成今日之祸,实在是不出老夫的预料。”

    张方平大谈特谈,引得下面人频频点头。

    “老相公鞭辟入里,见识过人。”

    “没错,老相公以为该如何做,才能解决天竺的叛乱?”

    ……

    有人赞赏,有人发问,张方平抓着胡须,很是受用,“历代以王道仁政治国,对待蛮夷更应该怀柔。天竺的烽火燃起,距离大宋万里之遥,数百万人叛乱,想要平定,谈何容易?老夫估算,没有十年八年,根本不成。”

    “啊?这么严重?”

    有人惊呼,张方平自信十足点头,“没错,或许要更长的时间,还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唉,上天有好生之德,朝廷应该改弦更张,以收拾人心为主,好生安抚土邦王公,只有如此,才能平息叛乱,恢复安宁。”

    大家又是一阵交口称赞。

    整个谈话持续了一个多时辰,主笔们纷纷回去,把记下来的东西形成文字,润色之后,立刻交给其他人刊印,明天早报,就是张相公的预判!

    好些日子了,张方平是言必中,话必灵……人心惶惶之时,有人解惑,老百姓都像是抓到了救命稻草,每次张方平出来说话,报纸的销量都会疯狂增加,比起平时要多两三成。

    而每当看过报纸之后,大家伙都会生出感慨,张相公真是大才,老诚谋国,要是按照张相公的法子,没准物价早就下来了,叛乱也没了,大家都过上了安稳日子。

    只是可惜啊,秦王居然以年龄为由,逼着老相公致仕,岂有此理?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朝廷要是多几个张方平一般的老臣掌舵,还会乱成这个鬼样子吗?

    看起来啊,秦王的本事也是一般。

    出将入相多年,也变得小肚鸡肠,嫉贤妒能了,真是苦了我们小老百姓,也不知道粮价什么时候能降下来,要怎么活啊?

    如果温度计能测民怨,此刻的民怨绝对是离着沸腾不远了。

    “我说子瞻兄,王爷到底是打得什么算盘?就任由张方平这么折腾?”慕容表示不理解。

    苏轼盯着面前的报纸,苦大仇深,拧眉瞪眼,“我要是知道姐夫想什么,也不用这么发愁了,不过我直觉,姐夫应该要出手了,而且这次出手绝对不一般!”

    “当真?”慕容不太相信。

    “你瞧好吧,跟这帮家伙斗,我姐夫几时输过,你有点信心好不?”

    慕容无语了,你都跟吃了苦瓜似的,还让我有信心,信谁啊?

    这俩货大眼瞪小眼,谁也不想说话了。

    突然,外面一阵吵嚷,小报童挥舞着报纸大声喊道:“号外,号外!张相公谈天竺战事啊!”

    “快来看啊,张相公预言,叛乱或将持续数年!”

    “天竺叛乱,一切不出张相公预料,何以贤才不用?是朝廷昏庸?还是另有隐情?”

    ……

    各种各样的标题,无不耸动惊人。

    茶楼的客人纷纷站起来,有人掏钱购买,有人凑过来蹭报纸。

    越看越觉得有理。

    “唉,张相公说得多好!要用仁政,不能靠着抢夺!人家天竺那么多人,也不是任人宰割的!”

    “可不是,官逼民反,不得不反……别说天竺了,就连咱们都要饿肚子了!真是不知道朝廷想什么?”

    有人发牢骚,旁边的人急忙拉了拉他的袖子,“别胡说了,小心把你抓起来!”

    “抓就抓,到了大牢里还能有口饭吃,总好过饿死!”

    客人议论纷纷,越来越过分,有人就说,应该让老相公重回政事堂,老马识途,这种时候,就需要老人的智慧。

    还有人说,弄了这么多年变法,结果越变法,乱子越多,还不如以前好呢!

    干脆啊,就把变法给推翻算了!

    这样的提议居然也有人赞同,不得不说,老百姓有时候真够盲目的。也有人提出当道诸公,全都是秦王门生,怎么会容忍张相公?

    又有一个年轻书生站起,他愤然疾呼,没法让张方平入政事堂,让老相公去议政会议总行吧!

    下一回推荐议政卿的时候,一定要让老相公参与,反正议政卿没有年龄限制,有老相公在议政会议,百姓的日子也会好很多。

    各种观点不断提出,可就是没有替王宁安说话的,对政事堂诸公,也没有一句好评价。

    慕容老脸都黑了。

    “这帮人还有没有良心?怎么就是一堆墙头草,可恶,实属可恶!”

    苏轼倒是不以为意,“民意如流水,天天都在变化,昨天称赞,今天就可能痛骂。所以执政不能依据民意。”

    “那要依据什么?”

    “民心!”苏轼严肃道:“得民心者得天下,老祖宗还是深思熟虑,一针见血的……总结起来,老百姓真正的民心无非是想要过得好一点,轻松一点,其余的都是表象,无非是几句牢骚而已。”

    慕容点了点头,“子瞻兄,你说的没错,可我担心,如果拖延下去,没准民心就变了!所以,我是真想去请令,我要出战!就凭着天竺的那些乌合之众,根本拿不上台面。”

    慕容轻尘信心十足,正在说话之间,突然又有报童喘吁吁跑到了茶馆的一楼。

    “好消息,好消息啊!”

    “什么好消息?“散座的客人一起问道。

    “打赢了,打赢了啊!’

    “哪里打赢了?快说啊!你想急死我们啊!”客人不停抱怨,小报童大口喘气,说不出话,只能将手里的报纸举起,大家纷纷出钱,把报纸夺过来,迫不及待观看。

    这一看可不得了,大家都目瞪口呆,跟一屋子木鸡似的,傻住了。

    不能不傻,这是兵部刚刚公布的最新捷报……大约在40天之前,天竺总督柳羽,捧日军都虞侯王宗翰,指挥大军8000,冒雨袭击叛贼盘踞的中心,一举夺下德里。

    随后驱兵追赶,追出30里,女匪米依被天兵包围,激战一个时辰,米依及其手下全数被歼灭,米依身中两弹,当场身亡,头颅已经砍下来,封存运回。

    天竺的平叛之战,迎来了第一个大胜!

    值得一提的是,有两个土邦的王公已经决定,重新投靠大宋,亲统20万人马,作为大宋的前锋,征讨其余叛贼……

    上一刻还危如累卵,下一刻就峰回路转,这变化也太快了,好多人都跟不上了,完全懵了,到底发生了什么?是该继续骂朝廷无能,还是该赞美效率真高?

    老天爷啊,这也太打脸了!

    客人们都觉得火辣辣的,不过好在他们都是小人物,无关紧要,被打脸就打脸,一笑了之呗!

    不管怎么说,能平定叛乱都是好事情,就盼着乱子没了,粮价回来,不用天天纠结,再这么下去,连喝茶的心都没用了。

    “子瞻兄,真快啊!”

    慕容一下子心情好了起来,他翘着二郎腿,痞气十足道:“我现在挺想看看张方平会做如何感想?要不要咱们去开封,看看热闹?”

    苏轼倒是喜欢热闹,可他稍微一琢磨,就摇头了。

    “这时候去,我估计看不到张相公了,这么打脸,可是把脸都给打没了!”

    两个人脑补张方平的窘态,顿时开怀大笑,高兴了,这么多天的怨气终于出来了,一个字,爽!

    他们大笑开心,消息用了半天不到,就送到了开封。

    听到消息之后,张方平整个人都不好了!他捏着号外,指甲都刺入肉里而不自知。老脸一阵红,一阵白,一阵青,一阵紫,变得比川剧还快!

    没脸活着了,亏自己一把年纪,居然大言不惭,跟小丑似的,这不是千古笑柄吗!

    晚节不保啊!

    张方平不停念叨着,跟着了魔似的,突然,他抬头看到了粗木房梁,一尺多的直径,上好的硬木,足够吊起一个大活人了。

    张方平搬起一把椅子,放在桌子上,又找来了一根绳子,干脆上吊自杀,一了百了,实在是没勇气活下去了……

第1145章 秦王之上() 
    天竺的仗打得很快,很干脆,完全超出了大宋上下的预料,那可是百万大军啊,就算是一百万头猪,挨个砍,也要时间,怎么会这么快?

    其实这么想的人都没弄明白,有时候人还真不如猪!至少猪能悍不畏死,能团结一心,勇往直前,人可比猪复杂多了,一万个人,一万零一个心眼,彼此勾心斗角,矛盾重重,尤其是天竺,更是如此。

    狗牙儿也没有用什么神出鬼没,天外飞仙的高明妙策,他只是肯撒钱大把的金银,各种丝绸瓷器,拼命塞给几个土邦王公。

    这些王公彼此存在了几百年,早就看对方不顺眼,最初起义的时候,还能联手,可是当大宋的兵马退去,那么多的土地,那么多的人口。

    谁都想多吃一口,多占一点,结果就是分赃不均,彼此剑拔弩张。

    狗牙儿趁机买通了一些军官将领,制造冲突和矛盾,互相仇恨,不断加深裂痕等到命令下来,要攻击德里的时候,土邦王公之间,已经发生了好几次械斗,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几个王公竟然死了3000多部下。

    到了这一步,天竺的叛军内部四分五裂,就差临门一脚、

    狗牙儿发动攻势,女王米依英勇善战,她率领着自己的数万精锐,和大宋的兵马死拼,斗了许久,不分胜负。

    就在这时,一支天竺的骑兵赶来,米依大喜过望,有了这支人马,她就能打赢大宋了,胜利就在眼前!

    欢欣鼓舞的女王亲自率领人马,向大宋冲来,迎着枪林弹雨,不断向前。

    可是她错了,错得非常离谱儿。

    所谓援军根本没有去攻击大宋,而是转过头,将长枪对准了米依的人马在战场上就叛变了。

    还有比这更悲催的吗?

    接下来的事情就不用说了,米依的几万大军被冲得星落云散,她自己也丢了脑袋。狗牙儿将得到的土地分给了两个王公,还送给他们武器。

    这两个王公立刻成了最忠心的走狗,主动替大宋扫清其余的叛军。

    天竺的乱子开始声势浩大,可结束得更快。

    几乎一夜之间,瓦解冰消。

    根据柳羽的估算,最迟年内就能消灭所有大股的乱军。

    为了能更好掌握天竺,柳羽提议要设立行省,派遣文官毕竟武人的心眼还不如文官多,天竺情况复杂,彼此仇视,矛盾重重,其实不用派多少兵。

    光是拿着一本三十六计,分化制衡,就能把他们都给摆平了。

    不得不说,柳羽的判断还是很有道理的。

    至少大英帝国就曾经做到过,只靠着9000名公务员,就把南亚次大陆纳入掌中,成为女王王冠上最璀璨的宝石。

    大宋没有理由做不到。

    正因为熟悉天竺人的德行,王宁安才老神在在,根本不担心。

    他信心十足,可别人不行啊!

    许多人都觉得天竺人口众多,叛乱排山倒海而来,势不可挡,危险到了极点!也幸亏张方平等人的渲染,可结果一战定江山,快速取胜。

    是谁的功劳?

    当然是王宗翰了!

    几乎一夜之间,狗牙儿就成了大宋的战神。

    用兵如神,胜过孙武,少有的名将,大宋的王玄策俗话说虎父无犬子,秦王英雄了得,儿子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真是了不起!

    各种盛赞,一起涌过来。

    还有人听说,秦王世子喜好美女,身边妻妾无数,大家伙的心都活动了。

    以往狗牙儿没成名,那么多女人,成了纨绔子弟的代表,私下里都说王宁安教子无方,弄得很没脸。

    现在立刻换了说辞,好汉霸九妻!

    宁可给有本事的当妾,也不去给没本事的当妻。

    更何况王府的门多高啊,要是世子用情专一,哪有咱们的份儿!

    正好人家广开善门,还绷着什么啊!

    干脆想办法吧,把女儿送进王府,这才是真的!

    狗牙儿一下子成了狗头金,无数人眼中的唐僧肉。

    开玩笑,人家是秦王长子,天子的伴读,又立下这么大的功劳,可以想见,未来的几十年,都会显赫无比。

    为了能巴结上狗牙儿,有人走王宁安的门路,有人走苏轼的门路,走杨家的门路,甚至有人把主意打到了文及甫的头上。

    他们还说呢,文家父子那么聪明,怎么就把女儿嫁给了老二王宗轩,要是嫁给老大,有这么厉害的女婿,该多骄傲啊!

    文及甫听到了这些议论,气得胡子都歪了。

    奶奶的,就冲着王家父子天性薄凉,老子的女儿,谁都不嫁最好!

    文及甫骂过之后,也一阵阵后怕。

    老爹真是太英明了。

    自己当初还想着掺和一脚,给王宁安添点麻烦。

    谁能想到,声势浩大的天竺叛乱如此轻松解决了,幸好没有跳出来,不然这辈子就完蛋了,不但自己完蛋了,就连文家也跟着完蛋了。

    文及甫想到这里,利用议政会议的休息期,赶快去开封,借着给老爹祝寿的机会,好好讨教,下一步该怎么办才好!

    回到了草堂,老爹这里似乎多了许多人,他们不断围着草堂转,却不敢进去。

    “爹,那帮人都是干什么的?”

    文彦博哼了一声,不屑道:“还能干什么?烧香没找对庙门,这不是过来求保佑吗!“

    文及甫眨了眨眼睛,伸出大拇指,“爹,您老可是真高,要不是您老稳得住,孩儿现在怕是也要和他们一样,到处求人,想办法保命了。”

    “你想得美!”文彦博不客气道:“要是咱们家卷进去,姓王的还能这么老实,他直接就能把我们砍了,根本不会给咱们求饶的机会。”

    文及甫连连点头,“老爹说的是,说的是!”

    别看老文一副超然自在的模样,其实心里同样后怕。如果再拖延一些日子,王宁安依旧解决不了困局,没准他老人家就要下场了。

    好在逃过一劫啊!

    父子俩立刻摆上美酒,配着小菜,开开心心吃喝起来,颇有种劫后余生的感觉。

    等喝得差不多了,文及甫才问道:“爹,你看下一步咱们要怎么办才好?”

    文彦博把酒杯放下,沉吟了许久。

    “唉,真是想不到啊,王宁安家的两个崽子,竟然是如此了得!”

    “两个?”

    “没错,这次负责收买土邦王公的,就是你的好女婿,世人糊涂,以为王宗翰用兵如神,颇似乃父!其实不然,王宗轩那小子阴沉毒辣,做事不留痕迹,才是真正的高手,已经有了他爹三四分的本事了。”

    听到这话,文及甫终于不那么郁闷了!

    果然都是一帮蠢材,还以为我们选错了,你们才是大错特错,把美玉当成了顽石,把石头当成了宝贝。

    不分好坏,活该被坑死!

    好吗,这位不知不觉间,竟然抛弃了成见,开始以女婿为荣了。所以说,只要足够优秀,就不愁没人欣赏!

    文彦博倒是没有想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