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最关键的一条,就是皇帝不能越过政事堂,直接下中旨,中旨是无效的。
这些内容,和以往相权要求的,相差无几,所不同的就是把约定俗成的东西,变成了条文法令,再也不能随意改变。
而出力极大的议政会议,仅仅拿到了审核和批准的权力,他们可以成立专门的委员会,针对朝廷的政务进行调查询问,如果发现不法,可以冻结预算,质询相关办事官员。
权力是增加了,可只增加这么一点,老文怎么能满足!
尤其是文彦博希望规定政事堂和六部官员,必须是议政卿出身,这一条根本没有丝毫体现。要知道老文可是雄心勃勃,他希望靠着这一条,有机会杀回政事堂,重新拿到首相之位,现在全都落空了。
“是可忍孰不可忍!”
老文震怒了,不能不给那帮小兔崽子一点颜色了,文彦博思索着……别看王宁安在议政会议实力不小,但是这种明显让议政会议吃亏的条文,所有议政卿都会不满的。
借着这股怨气,联合各种势力,未必不能挡得下来!
老文思索了半夜,终于下定决心,转过天,他让人把冯京叫来,文彦博准备把司马光的势力弄过来,放手一搏……
第1107章 短兵相接()
“文相公请放心,我等一定马首是瞻,请您老放心!”
冯京把胸脯拍得震天响,总算是找到了救命稻草,他哪里能不竭尽全力,讨好文彦博。老文面上带着笑,把他给打发下去了。
冷静下来,文彦博又犹豫了。
“冯京这个兔崽子别的还好说,就是太贪了,吕诲那个案子还在查,姓冯的绝对逃不掉,老夫要是和他黏在一起,万一也陷进去,那可如何是好?”
见老爹还没有糊涂,文及甫咧着嘴苦笑,“爹,要是没了冯京这伙人,您老更赢不了啊!”
“唉,真是进退两难,鱼和熊掌,难以兼得啊!”
文彦博也没了主意,他沉吟一下,“这样吧,你陪着为父,咱们再去王府,我跟王二郎好好谈谈,他到底想要什么,老夫答应就是了。”
言下之意,你王宁安可以切走自己想要的,可是对不起,剩下的都是我文宽夫的。
只是没等老文动身,小彘就主动来了,给文家父子问好之后,就坐了下来。人和人之间,讲究一个对脾气。
比如老文很讨厌王宁安,但是却挺喜欢小彘的,觉得这孩子聪明内敛,够深沉,也有心机,假以时日,一定能成大器。
所以老文对小彘永远都是笑呵呵的,和颜悦色,就跟自己的孩子似的。像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比如苏轼和章惇,他们就是一对冤家,大苏没事写文章,编话本,使劲泼脏水,可章惇的儿子竟然拜在了苏轼的门下,现在正跟着老师满世界考察呢!
当然了,章惇也没吃亏,苏轼的儿子苏迈也是他的徒弟。
总而言之,这帮人之间的相爱想杀,那是非常有趣的。
“说说吧,你爹到底想要怎么样?”老文开门见山。
小彘很坦白道:“我爹并不想把权力交给议政会议。”
“为什么?”老文气哼哼道:“莫非他担心掌握不住?”
“不是那个意思,我爹能放弃首相的权位,他并不在乎自己能控制多少,只是他担心对大宋长远发展不利。”
文及甫挑了挑眉头,“你小子不会往你爹脸上抓肉吧?他有那么大公无私?”
这回不用小彘说话,老文就摆手了,“你别小看王二郎,他要是贪恋权力,早就爬得比现在还高了,我相信他是考虑长远,但问题是他要拿出说服人的理由,不然老夫可会轻易认输!”
“是这样的。”小彘道:“议政卿都是地方选拔,代表地方的派系利益,或者某些类别的利益。”
“这有什么不对吗?”文及甫追问道。
小彘解释道:“地方势力可抑不可扬,从秦始皇开始,废除分封,施行郡县制,就确定了用流官取代诸侯的传统其后历代虽然也有施行分封的,但是效果都不好,几乎无一例外,都造成了纷争,甚至是战乱。”
老文是学问大家,当然明白这个,“你说的不错,但议政卿和诸侯不一样,不能相提并论!”
“议政卿是地方产生,只照顾地方的利益,和地方势力勾结太深,眼界有局限,格局太小,让他们做大,主导江山,只会变成地方分赃,断然行不通!”
“哼,照你这么说,干脆废了议政会议算了!”老文生气道。
“议政会议当然不能废,朝廷需要倾听地方的意见,照顾地方的需求,合理调配地方利益,议政会议是下情上达的很好途径,可问题是如果把朝廷的所有权利都交给地方,政事堂变成了摆设,宰执诸公,六部尚书,全从议政卿当中选择,又怎么能相对公允公正地调节地区间的利益分配!”
小彘滔滔不断,讲了很多道理。
坦白讲,老文被说服了一半。
他也知道议政卿的问题所在。
试想一下,这些议政卿,哪个不是地方豪强势力的代表?哪个背后没有站在学术集团,利益集团?没有强大势力的支持,根本进不来议政会议的大门。
现在100位议政卿里面,有新政学会的,有理学的,有朝廷重臣,有军方代表,而且里面又根据地域不同,行业不同,利益不同,门户不同,分成了错综复杂的派系。勾心斗角的程度,绝对跟后宫三千佳丽有的一拼!甚至还远远超过!
如果事事迁就这帮人,朝廷施政,肯定要失去公正,变成分赃大会,平心而论,王宁安反对,那是有道理的。
可道理再多,也挡不住现实。
议政卿有一万个不好,但是有一点是好的!
他们的背景复杂,决定了他们权力来源不是皇帝,而是背后的利益集团。
也正是有这些集团撑着,他们才能和皇权对抗。
老文收拾了曹太后,干掉了宗室,他可不想给子孙后代惹祸。
“无论如何,只有加强议政会议,才能保住我们的身家性命,当然也包括你!”文彦博指了指小彘的鼻子,“老夫绝对不会低头的,你最好也劝劝你爹,都是当爷爷的人,不要那么天真,他想为了大宋好,大宋又有几个人想着他?咱们是儿女亲家,是一家人,亲疏远近还分不清吗?”
小彘张了张嘴,顿时觉得没什么话好说了。
他也看清楚了,文彦博和老爹的才智不相上下,只是两个人选择的方向不同,老爹把苍生天下放在前面,而文彦博是把自己的私利放在前面。
很难说两个人谁对谁错,但是有一点,他们之间是没法调和的。难怪老爹总是防着文彦博呢,也的确有道理!
小彘无奈道:“我爹谋国谋身,还是有一套的,当儿子的不便说什么,我准备立刻动身,前往锡兰岛,负责港口建设,另外还有劳力贸易的事情,告辞了!”
说完,他起身一躬,直接离开了。
文及甫很生气,“奶奶的,娶了咱们家的姑娘,还是那么向着他爹,果然,王家人都是白眼狼!”他有种把闺女插在牛粪上的感觉。
老文倒是无所谓,还有点欣赏。
“瞧见没有,这小子的眼光还是挺不错的,王二郎老了,如果再过十年,小彘能成长起来,王家还能强盛三十年,中间机会多的是。你把眼光放得长远一点,别小鼻子小眼,更别把手里的筹码都押上去万一这回输了,还能留点香火情分,日后还能翻本!”
文及甫直接跪下了!
爹啊,你老都七八十了,还想着卷土重来,真是生命不止,战斗不息啊!
佩服,真是佩服!
情况很明显了,私下里谈不拢,那就只有放在台面上,比拼实力。
政事堂这边,由新政学会拟定了法案,经过一个月的公示,立刻送入议政会议,如果顺利通过,就会成为不容更改的法令。
在这段时间,文彦博也在积极筹备,拉拢议政卿,尤其是军方的代表,是老文用劲最多的,他把儿子文及甫派出去,又几次和慕容轻尘聊天,另外还有韩琦的儿子韩忠彦也进入了军中,同样是老文积极拉拢的对象。
“权力放在议政会议,军方的议政卿占三成,绝对不会通过不利于你们的法案,只要维护了军中的利益,武人不乱,大宋就安然无恙老夫真是为了你们着想,我就是想不明白,秦王明明是出身将门,他们王家也是将门第一家,居然不能维护军中的利益,他的脑袋里究竟装着什么?”
这两位互相看了看,他们可不好说王宁安什么。
慕容想了许久,才缓缓道:“文相公,朝政的事情,我们武夫不清楚,也不应该卷入太深。”
韩忠彦立刻道:“慕容兄说的有理,我们只能随大流!”
老文脸色很不好,气得摆了摆手,把两个人赶走了,等到他们离开,老文又恢复了平静,他甚至有点想哼小曲了。
只要这帮武夫不添乱,他就烧高香了。
毕竟秀才遇上兵,有理讲不通。
没有军方帮忙,政事堂的那几个货儿根本不是对手。
老文变得信心十足,来吧,让老夫好好教教你们!
“唉,我估摸着文相公现在一定是磨刀霍霍,要向咱们动手了。”吕惠卿感叹道:“怎么样,你们都准备好了?”
章惇笑了,“他文彦博的好日子到头了,这回一定让他万劫不复!”
曾布也笑道:“这些年咱们看也看会了,要是还没两下子,真的像师父说的,就该滚蛋回家了。”
“那好,也别等了,立刻动手!”
吕惠卿站起身,不算高大的身躯,充满了气势,大有一种乾坤在握,天下在我的霸气!
“子厚兄,你立刻带兵,去封了冯京的府邸,把他给拿了!”
“嗯,没问题!”
“曾布,你带着一队人马,去抄了江南银行,封锁所有账目。”
“好,一定办到!”
吕惠卿笑呵呵冲着苏辙等人道:“咱们别闲着,立刻安排拿人!江南的那些官,一个也别放过!”吕惠卿残忍一笑,道:“陛下被暗算,这么大的案子,岂能轻易放过?这一次我们要一查到底,把那些祸国殃民之辈都给揪出来,严格法办,绝不留情!”
说着,吕惠卿深深一躬,“诸公,这是咱们政事堂立威的一战,只许胜不许败!”
大家也一起拱手,齐声道:“吉甫兄放心,绝不会失败!”
第1108章 大抓捕()
整个京城,波谲云诡,两方剑拔弩张,空气格外紧张。
只是再多的风雨,也淋不到秦王府。
王宁安靠在躺椅上面,手里拿着赵顼小朋友的作业,越看越让人摇头……你可是监国啊,有些政令是要朱批用印的。
就这一手狗爬的字,怎么见人啊?
“殿下,老臣能帮你挡下大多数的奏折,但是每天大约还有300份,必须殿下签署才行,否则下面就没法正常运作了。”
啥?
赵顼小朋友都8岁了,算术能力还是很强的,300份奏疏,一份批10个字,那也是3000个大字啊!
而且除了批准之外,还要了解内容……我的老天爷啊,这要花费多少时间?
赵顼的小脸立刻就垮下来了。
他用力摇头,“师父,不要……你说了,小孩子要劳逸结合,要全面发展,我还要学骑马,养狗,喂滚滚……我不要批奏折,就是不要!”
王宁安气得把作业扔在了一旁的石桌上。
“殿下,陛下每天要批上千份啊!”
“啊?难怪父皇病了。”小家伙都急哭了,“不要,我更不要!”
说完,他一扭头,撒腿就跑,最近王宁安要接首相的职位,教导太子的事情自然要有人分担,拗相公被请进了府邸,成了赵顼的师父。
姥爷可比师父容易说话,赵顼咧着小嘴一哭,王安石就受不了了,他摸着赵顼的头,笑呵呵道:“殿下放心吧,我去和秦王说!”
……
“王爷,事到如今,殿下不成材,或许是好事情。”王安石竟然十分坦白,他感叹道:“圣人就是因为太出众了,才会被暗算……老百姓常说,不痴不聋不做当家翁,这皇帝啊,必须糊涂,不然什么事情都较真,下面人就活不下去,没法坐稳那张龙椅的。”
王安石这番话还真有道理,只是别人说,尤其是文彦博那种人说,王宁安只会觉得理所当然,可是听王安石说,就太荒唐了。
拗相公什么时候学会随波逐流了?
这也太扯淡了!
王安石似笑非笑,“王爷莫非以为老夫是个迂腐不知变通的人?”
“当然不是!”王宁安摆手道:“我只是觉得介甫兄是个纯粹的人!”
王安石眼前一亮,身为官场摸爬滚打,能得到这两个字的评价,已经算是了不起了。拗相公还挺欣慰。
“我这几年一直在新政学会,的确看到了太多的变化……就拿这一次的事情来说,陛下病重,太后发难,如果放在几十年前,搞不好又是一个刘娥,又是主少国疑,不堪设想。可现在呢?仅仅凭着议政会议就挡住了曹太后,更妙的是地方上没有什么意见,也没有跳出来死谏之臣,舆论几乎一边倒支持议政会议……种种这些,都说明了一君独治的时代过去了,立宪是顺应潮流的,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作为曾经主持过变法的人物,王安石也没有料到,大宋竟然会变成如今的样子,几十年的时间,简直就跟做梦一样。
他现在想的只是让这个梦继续做下去,而且是梦想成真!
王宁安说得对,拗相公是纯粹的人。
只要对大宋好,他不会在乎自己外戚的身份,不会想谋求什么私利。
倒是王宁安显得没那么乐观。
“介甫兄,要是事情这么简单,那就好了……除故布新,总要有个适应磨合的过程,立宪如果立不好,没准会更糟。”王宁安深吸口气,“各方人马都想多吃一点,占便宜没够吃亏难受,假如他们学不会妥协,学不会大局为重,贸然立宪,只是把党争放在台面上而已……说句实话,我看不大半点进步可言!”
王安石愣了一阵子,仔细消化王宁安的话,突然摇头苦笑。
“王爷啊,老夫算是明白了,你可真是个劳碌命!别人都觉得好的东西,你又何必和大家逆着来?不过也幸亏有王爷在,老夫敢说,立宪一定能成功!”
王安石笑呵呵的,兴致很高,竟然让人备酒,他要和王宁安喝酒聊天,畅谈一夜。王宁安欣然同意,笑道:“介甫兄,今天晚上也会很热闹的,想睡也睡不了,正好看看戏。”
……
仿佛为了验证王宁安的话,刚刚到了一更天,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冯京的府邸就被包围了。
章惇带着人马,直接杀了进来。
他们来的太快,里面的人根本来不及反应。
冯京衣衫不整,一身酒气,脸上还有胭脂膏子,仿佛刚从青楼里出来似的……还真别说,因为老文接纳了冯京,这小子终于不用提心吊胆了。
他觉得文彦博风头正劲,权势滔天,哪怕有再大的罪过,文相公愿意保自己,就没人敢动!
放松下来的冯京觉得自己该享受一下。
他的原配夫人是富弼的女儿,两个人相敬如宾,十分恩爱。可随着富弼死了,冯京丑陋的一面露出了,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