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将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将门- 第6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司马光站在了金融集团的立场上,显然不希望把印钞权交给朝廷,也不想过多印钞……他和王宁安讲了一大堆,都是这个心思。

    “爹,不管怎么样,您老都不能姑息司马光了,他这个人手段高超算计深沉,无论如何,必须拿下!”

    小彘躬身进言。

    王宁安沉吟了一下,“你参加秀才科了?”

    小彘愣了一下子,“是。”

    “那好,你去交州接个县尉吧!”

    “哦。”小彘迟愣一下,还是乖乖答应,他默默退了两步,转身几步到了门口,突然王宁安又叫住了他。

    “你知道为父为什么这么安排吗?”

    “这个……”小彘显得很为难,但是依旧说道:“是父亲责怪孩儿掺和太深了?或者是让孩儿去地方历练?”

    王宁安沉默了半晌,他笑了笑。

    “没有当爹的会怪自己的孩子,更何况你走到今天,也是为父推波助澜的结果,至于说历练,也对,也不对!你再好好想想,如果现在不走,留在京城,又会如何?”

    小彘努力思索,他缓缓道:“司马光败了,朝堂之上,只剩下新政学会一家独大……对了,还有理学苟延残喘,另外重臣当中,也只有老爹和文相公,手上还有权柄……”小彘想到这里,脑门就冒汗了。

    王宁安笑了笑,“你小子想通了?为父只能教你一句,凡事只有自己能掌握,能做主算的,才是真的,其余别人答应你的,都不算数的!”

    小彘眼珠黑亮,咀嚼了许久,才用力点头,而后恭恭敬敬撩开袍子,拜倒在老爹面前,磕头辞别……

    从书房出来,小彘有种神清气爽的感觉。

    说实话,这些日子他有点小瞧老爹,觉得老爹就是运气好,不然以老爹的秉性,绝不是文宽夫的对手,他甚至开始处处学文彦博,想要以老家伙作为榜样,甚至帮着文彦博进入议政会议,拿下领班。

    但今天的几句话,让小彘彻底明白了,老爹就是老爹!十个文彦博也比不上!

    想想吧,就拿吕惠卿来说,他一次没来王府,表面上是不给老师惹麻烦,但是暗中把什么都告诉了小彘,当儿子的自然不会瞒着老子……那吕惠卿一直被司马光压着打,是他真不行,还是另有所图,故意示弱?

    这种事情真是不能仔细想!

    难怪老爹愿意一再给司马光机会,原来另一边,也未必是好孩子!

    自己和他们交易,如果干掉了司马光和理学,就能给自己在京分到一个位置,要不了几年,进翰林院,或者是六部,都察院,然后进入尚书宰执,一路平坦,直入中枢。

    好不好?

    看起来真好!

    但是仔细一想,却未必了。

    都按照别人规划好的路子走,说句不客气的,不是傀儡是什么?

    那些人为什么愿意在自己身上下这么大的功夫,他们不是看重你王宗轩,你算个什么东西!

    他们看重的是你爹,是燕王庞大的威望,无与伦比的影响力!

    如果不清楚这些,冒冒失失,进入官场,进入京城的圈子,还不知道要给老爹带来多少麻烦,也不知道要给王家带来多少祸!

    趁着胜负未分之前,赶快去岭南,积累实力,历练本事,等一切水到渠成,再回到京城,那个份量就完全不同了。

    从这里也就看出了老爹和文彦博的强弱,老文是看到好处,一头扎进去,十头牛都拉不回……可老爹不一样,不但能看到机遇,还能看到背后的风险,或许这才是老爹所向睥睨的厉害之处!

    大格局,大眼界,大心胸,大气度……王宁安还不知道,儿子已经变成自己的粉丝了,他还在拿不定主意,要说起来,司马光也有不少功劳,尤其是王宁安没有进入政事堂之前,司马就是他在政事堂的代言人。

    那时候的政事堂可比现在险恶多了,一大堆资历吓死人的老臣,司马光承受了多少压力,就连吕惠卿和章惇等人,也得到了司马的关照。

    至于和金融集团搅在一起,也是因为当时情况糟糕,他不得不自保而已。

    弄到了今日,是是非非,早就说不清了。

    司马一定要走,但也要给他一点体面……还记得司马提到过,他要修书,正好,就让他去编《资治通鉴》,也算是文坛的盛事了。

    王宁安在盘算着,可另外一些人,也在积极谋划着。

    ……

    “君实相公,燕王府的二公子被发走了……是不是燕王觉察到了他和那帮人勾结,迁怒于他,看起来燕王还是重视君实相公的。”杨时如是说道。

    司马光却半点也高兴不起来,要真是这样,那他也就不用殚精竭虑,等着胜利就好了!

    小彘在暗中的那些动作,包括老文重出江湖,司马也知道一些。

    如果师父真的不高兴,何至于等到今日。

    他走了,假如是师父不用他传递消息了呢?

    那为什么不用了,是不是师父已经有了打算,就不用信差了!

    假如是这样,师父的心究竟会倾向哪一边?他手里的刀子,又会砍向谁,这可就太值得思索了。

    司马光能感到,师父一次比一次更加冰冷,谦和,礼遇,尊重……唯独没有师生之间该有的亲切!

    或许……

    司马闭上了眼睛,下一刻,他猛然睁眼,显得怒不可遏。

    “吕诲那个案子到底是怎么回事?你们就一点风声都听不到?”

    杨时也很无奈,“君实相公,不是我们不帮忙,可文彦博那个老狐狸看得太紧了……他天天盯着议政会议,而且还制定了一大堆的条例,不让我们干涉正在审讯中的案子,我们也是有心无力!”

    “哼!”司马光冷笑了两声,“你这么说,我也就这么听,但是,你别打量着这个案子和你们没关系,如果真的查下来,谁也跑不了!”

    “我们明白。”

    杨时谈过之后,就匆匆告辞。

    司马光靠在椅子上,显得十分无力。

    拿不到老师的支援,又和新政学会决裂,加上失去了议政会议的强援,他唯一还有点优势的就是朝廷百官。

    可问题是这帮当官的都是墙头草,随风倒,关键时刻指望不上……司马光熟读经史,太清楚了,眼下最好的办法就是先退一步,退到别人找不到的地方,等着风向变了,他还有机会东山再起。

    他随手拿起了桌上的一卷几年前写的书稿,这是他在几天前找出来的,当时上面还满是灰尘,自己有修书的念头,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但是却迟迟没有机会……或者说,他还舍不得权力的滋味,没有当过首相,怎么忍心隐居修书呢?

    可眼下这个局,他的确想走了,如果再继续下去,搞不好就连他都陷进去了。只是吕诲的案子非常糟心,司马光也没有把握,到底会牵出多少事情。这帮畜生背着自己,在下面做了太多的坏事,最后却要自己给他们擦屁股。

    “哎,真是进退两难啊!”

    司马拿不定主意,可是刑部那边已经找到了至关重要的证据,而且还是让人触目惊心的铁证!

    韩宗武邀请都察院,御史台,包括章惇和吕惠卿等人,到了刑部的后堂。

    在地面上,摆着几十具担架。

    “这,这是什么?”大家惊讶道。

    “你们自己看吧!”韩宗武黑着脸道。

    章惇走过来,掀起之后,立刻皱眉头了,他连着看了好几个,全都是骸骨,而且是肢体不全的骸骨,已经腐烂非常严重。

    “到底是怎么回事,你别卖关子了?”

    韩宗武道:“这是汝州的一个村子,一共200多口人,被一场山洪淹没,全村仅有5个人生还,这些尸骨就是刚刚挖出来的!”

    曾布立刻道:“这个事情我知道,户部为此拨了专款,怎么,这个案子和吕诲有关系?”

    “这个村子的后山是煤矿,我们批了两个工厂进行开采……但是在一年之前,两个工厂突然合并,开采量增加10倍还多,为了运输煤炭,他们把周围山上的林木悉数砍光,准备开山建路,结果路没有修成,一场暴雨来袭,就把一个村子给淹没了!”

    苏辙大惊,“这么大的事情,当地就没有人能管吗?”

    “呵呵……大理寺卿的生意,谁有胆子管!”

    先给自己定个小目标:比如收藏:。网址:。

第1082章 朝廷的大阵仗() 
    这个案子是韩宗武几乎连轴转,费了无数心血,才彻底掀开的。

    而真正掀开之后,也使得所有人大惊失色。过去还有人不断发出疑问,认为以大宋的国势,已经是历代之冠,还要折腾什么,好好偃武修文,弄点文化工程,编撰书籍,传流后世,也就足够了。

    剩下的都是标新立异,危言耸听!

    可是当这个案子爆发,大家伙才真正震撼了。

    要说最冷静的人,那就是大苏了,他一点都不奇怪。

    你要经济的数字,要对外动武,要大建工程,各种需要狂增,眼看着利润那么丰厚,当然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什么手段都拿出来。

    这些士人老爷,捞钱也是一把好手,不服都不行。

    “子瞻,你怎么看这个案子?”

    苏轼把胳膊一抱,微微一笑,“这个案子我没参与,半点也不清,没法说什么,我只是提醒诸位,现在地方的贪墨,打着开发的借口,官商勾结,草菅人命,所在多有。汝州这种情况,在任何矿业城市都有!记得上一次火车站被烧死那么多奴隶吧?我可以告诉你们,有些地方,大宋的子民也参与了挖矿,结果遇到塌方,死在里面,老板为了避免赔偿,居然谎报逃跑,这样的荒唐事,十几年,就没有断过!”

    大苏口若悬河,说的慷慨激昂,把许多大家不知道,或者被忽略的事情,全都掀了出来。让这几位听得面红耳赤,无地自容。

    “你们不是不知道,而是把功夫都放在了和理学,还有司马光争权夺势上面,有几个人,把心思放在朝政上?”

    说到这里,章惇终于忍不住了。

    “苏子瞻,我们的确有错,但若是不把那伙人干掉,还不知道有多少百姓受害呢!朝局要清理,吏治要整顿。百姓更要顾,地方的贪墨也要处理,这本是并行不悖的事情,你如此说,实在是太不公平了。”

    大苏还想和他吵,不过一转念,他冷笑了声:“章天官,你的话我听进去了,但愿你们能知行合一!”

    说完,大苏一甩袖子,直接去了王府。

    以往苏轼是不能进府的,但是小彘南下了,家里只剩下王宁安一个人,三位夫人全在幽州,那么多儿孙,都是她们教育,也脱不开身。

    小彘不忍心老爹一个孤老头子在家,只得请舅舅过来,他寻思着苏轼为人滑稽,乐观开朗,正好给老爹解闷。

    可小彘哪里知道,乐观的大苏早就消失了。

    现在的苏轼,真是一肚子牢骚,说话比谁声音都大。看什么都觉得的不合理,天天嚷嚷着要处理正事,弄得王宁安都想把他赶出去了!

    “子瞻,你现在真有点学者的范儿了?”

    “学者范儿,什么意思?”

    “整体来说,愤世嫉俗,报忧不报喜,就像树上的乌鸦,满世界乱叫,听的人心烦意乱!”

    大苏愣了一下,毫不在乎,反而欣然接受。

    “我就是乌鸦,要是没有我这个乌鸦,你们就不知道天下有多黑!”大苏探身,凑到王宁安的近前,“姐夫,要我说你还是出山算了,有你在,这些烂事一言而决,下个命令,谁敢不听,何必这么麻烦!”

    王宁安摇了摇头!

    “子瞻啊,眼下这些事情,哪个不是解决了一个,又冒出来一个,我有多大的本事,能把天下不平事都给解决了?”

    “那,那天下就永远没有太平安康的时候了?”大苏不服气道。

    “你心中的那个世界,只怕永远不会出现,我只是希望天下间能够有足够的力量,去纠正错误,不断改革进取,而不是庸庸碌碌,和光同尘,那样我就烧高香了!”

    大苏觉得王宁安很没有追求,但是也不得不承认,姐夫还是个现实的人。

    他又好奇了,“那你觉得,那几个货,能按照你想的做吗?”

    王宁安眼前闪过一丝迟疑,最后化成叹息。

    “且看吧!”

    ……

    “大苏说的没错,但是他那是书生之谈,岂能放下所有事情,只把一样事情解决好的?”章惇回来之后,还是很不客气,“我们要整顿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就要有一个突破口,一点点做下去,才有有成效,而不是冒然立一堆法令,弄一些大而无当的东西。”

    针对章惇的话,难得,苏辙居然第一个附和。

    “我哥是在下面走得太久了,不清楚朝堂的复杂,他反应的情况是真的,只是方法需要我们权衡才是!”

    吕惠卿含笑,“子由的话,才是公允老成之轮。”

    他想了想道:“子由,你去和刑部联络,督促案子尽快办下去,我去政事堂,要求组建一个高规格的审问团,把这个案子彻底查清楚!”

    “好,咱们分头行动。”

    吕惠卿先找到了苏颂,把情况都讲了一遍,苏颂听得毛骨悚然!

    “吉甫,你是说,整个一个村子,就白白死了,一点动静都没有?”

    “不是白白死了,而是扣上了天灾的帽子,户部发了5万赈灾,由于村子的人没了,这笔钱也落到了当地官吏的手里!”

    “无耻!”

    苏颂勃然大怒,“吉甫,这个案子必须一查到底,不要打量着朝廷要换人了,他们就能逍遥法外。就由你领办这个案子,另外让都察院的贾章,刑部的韩宗武,还有御史台王陶,以及审计司,大理寺,等等衙门,汇同办案,我要尽快看到结果!”

    吕惠卿欣然领命,“请首相放心,下官一定给天下一个交代!”

    他们这边,全力发动,司马光那边却是乱了阵脚。

    一贯算无遗策的司马光都没有料到,竟然会牵扯出灭村的惨案。

    要知道,他以为吕诲最多是贪财而已,只要把贪墨的吐出来,再好好运作,未必会死。只要能保住命,吕诲就不会胡说八道。

    他虽然推荐过吕诲,但是因为没有上任,只怕连用人不当的罪名都加不上,最多丢点面子,还不至于伤筋动骨。

    但是这个案子越挖越深,俨然一个无底深渊。

    司马光再也坐不住了,他气呼呼揪着冯京的胸口。

    “老夫几次三番问你,你全都一再推脱,你给我说实话,那个煤矿里面,是不是有你的股啊!说!!”

    冯京连连摆手,“君实相公放心,那里面绝对没有我的!”

    “但是别的地方有!”司马光不打算放过他,厉声斥责,“你们都是朝廷命官,就算缺钱,也要拿那些不犯忌讳的钱!这样沾着血的银子,你们花起来,不害怕吗?”

    冯京不敢反驳,但是心里却不以为然。

    他和吕诲都通过国债捞了一些好处,但问题是这个钱捞起来有难度,还有承担风险,报纸上天天都说,投资要多样化,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煤矿多好的生意,挖出来就能卖钱,尤其是铁路通了,更是日进斗金,甚至能传给子孙后代。

    哪知道看起来很稳妥的生意,竟然出了这么大的篓子,他也很委屈啊!

    “君实相公,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