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将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将门- 第4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些太监不像以前那样,是在京城附近招募的,而是从岭南,西北,幽州,甚至青唐等地,抽一些俘虏,找一些藩国少年,净身入宫。

    他们之中很多人别说识字,就连汉话都不会说,又来自天南地北,聚集在一起,短时间之内,根本没法兴风作浪。

    而且赵祯也把他们的权力压缩到了极限,只负责洒扫伺候人,涉及到政务公文的部分,赵祯会让翰林院,中书舍人负责。

    当然了,这样又会增加文官的权力。

    但是两害相权取其轻,文官还是比太监要好很多的,至少他们有家室,有子孙后代,不会像太监那么丧心病狂。

    其实这一次的事情,真正决定出兵,豪赌一把的正是陈琳和沈端。

    至于富弼他们,仅仅希望派遣钦差,伺机夺取兵权,然后在分化赵祯和王宁安而已,富弼说他并非主谋,只是知情不报,不是假话。

    但是把话说回来,没有耆英社,没有庞大的保守派力量,给陈琳和沈端一万个胆子,他们也不敢和王宁安叫板,更不可能调动军队。

    所以王宁安说,这不是是非对错之争,而是利益之争!

    要想推动变法,就必须除掉富弼,砍掉保守派最大的旗帜!

    不然,哪怕富弼跑到了西域,他一样可以遥控保守势力,和王宁安周旋到底,这就是他们的宿命!

    ……

    内廷被清理掉了,下一个就是赵大一系,经过反复权衡,赵祯并没有大开杀戒,他只是赐死了赵世迈,并且剥夺了赵从古的一切追封和哀荣,同时把他们从宗室的名册中删除。

    不过赵祯并没有停手,他封赵从郁为哈密王,同时将赵大的子孙,成气候的悉数发配西域,剩下的也都按照宗室条例,剥夺皇室身份,让他们永远失去继承皇位的资格。

    赵祯还降下旨意,昭告天下,太祖当年为了保全赵氏江山,将皇位传给太宗皇帝,乃是顺天应人,睿智之举。所谓斧声烛影,根本是无稽之谈,是前朝余孽,居心叵测之徒,诽谤之语。

    谁要是还敢演戏,还敢到处传言,绝不姑息!

    除了下令禁演之外,赵祯还带着赵曙去太庙,祭祀太祖和太宗,无论是祭文,还是祭品,赵大的规格都要略胜赵二一筹。

    显然,作为开国君主,赵大的贡献肯定胜过赵二多矣。

    其实赵祯都没有见过赵二,更别提赵大了,至于赵曙,那就更加遥远了,在他的眼中,不过是两个灵位而已。

    反正都是他们的祖辈先人,开创了大宋的基业,理当一体供奉,实在是没有必要给自己找麻烦。

    先人结仇,随着时间推移,渐渐淡化,这种例子并不少见……比如明英宗被俘之后,大明拥立了景泰皇帝朱祁钰,后来夺门之变,英宗重新复位,他恨死了兄弟,景泰皇帝什么都捞到。

    但是到了英宗的儿子宪宗朱见深继位,还是给了叔叔谥号景皇帝,后来到了南明的时候,朱祁钰才正式捞到了庙号代宗!

    总而言之,赵祯又把宗室的部分处理完毕。

    下面就是将门。

    传说中的那个名册,大部分的将门都在其中,并且还阴谋反对太宗。

    赵祯是很在乎的,他倒不是担心将门会作乱,而是一旦捅出来,不得不处置将门,原本失衡的朝局,就会更加动荡。

    正因为如此,赵祯才犹豫不决,想要放过富弼,可问题是王宁安把富弼给逼死了,事后证明,所谓的名册并没有出现,大家只是传言而已,或许手握名册的人也清楚,都快一百年的陈芝麻烂谷子,早就失去了威力,干脆不要捅出来,免得引火烧身。

    赵祯松了一口气之余,却也不可能完全放过将门。

    他已经给石家、潘家、甚至包括曹家和杨家降旨,要求他们把自家的子弟,还有部曲,挑拣一半,送去西域,而且赵祯还规定,以后想要承袭爵位,必须有军功!

    开什么玩笑,宗室子弟都要降等,你们将门多什么?

    难道还比老赵家人尊贵?

    没有军功,就老老实实当普通人!

    赵祯展露出铁腕无情的一面,将门也只能摸摸鼻子认了。

    从头到尾,赵祯把所有势力,都处置了一遍儿。

    可唯独没有动文官。

    事实上,随着宦官、宗室、将门统统被压制,文官一家独大的态势就显露出来。尤其是文彦博,在耆英社倒台之后,他不论资历,手腕,还是地位,都是大宋朝最顶尖的人物,几乎无人能与之相抗衡。

    尤其是王宁安封王之后,里里外外的朝局,都要听从文彦博一个人的安排。

    这也是赵祯当初犹豫要不要处置富弼的原因。

    杀人很容易,可杀人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弄来弄去,所做一切,都成全了文彦博,那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

    文彦博如果是个正直的人,值得托付的重臣,也就罢了。

    可经过这么多年,赵祯早就看透了,文彦博这个老货实在是不可靠,他一肚子坏水,比谁都精明,又毫无廉耻。

    让他执掌大权,变法很有可能被废了,整个江山社稷,都会有危险。

    就在皇帝着急的时候,由苏轼操刀,王宁安授意,一封弹劾表章送到了赵祯的面前。

    文彦博在老家建豪宅,超出了臣子的规制,并且所选地址,有龙气环绕,附近村民曾亲眼目睹,有朵朵祥云,状若莲花,从天而降,落入文府,流连良久,飘飞而去。有当地道人言说,此乃龙虎之气,贵不可言,日后有至尊出现……

    苏轼在最后写到,文彦博在此等地方,建造宅子,居心叵测,昭然若揭,如不严惩,简直天理不容!

    ……

    “陛下!”

    文彦博都哭了,“陛下啊,老臣冤枉,实在是冤枉,王宁安这是诬陷老臣,他,他想让老臣去西域,他没安好心啊!”

    赵祯淡淡一笑,“宽夫啊,你的人品朕还是相信的,只是最近朝局混乱,有些事情乱七八糟,难免流言蜚语,你身为首相,是替朕受过,朕心里明白!”

    “多谢圣人体谅,都怪老臣无能,不能替陛下分忧,实在是老臣的过错!”文彦博又哭了起来,“老臣情愿意致仕回乡,请求陛下恩准!”

    赵祯摆手,“宽夫,朝中就你一个老臣了,让朕怎么舍得啊!”

    文彦博心中一喜,正要客气,赵祯却话锋一转,“不过正因为如此,朕才越发珍惜我们的君臣情谊。朕实在是不忍心,你久居首相之位,遭受各方非议,身心俱疲这样吧,你替朕去西北一趟,如果没有你坐镇,光靠着一些年轻人,未必能把那么大的一片疆土看好!”说着,赵祯满含殷切希望,笑呵呵道:“文卿,你可愿意替朕分忧吗?”

    文彦博的嘴角抽搐,心在滴血!

    姓王的!

    你丫的真不是东西!

    老夫和你什么仇,什么怨?

    你都要走了,干什么坑我啊!

    文彦博还能说什么,如果他执意拒绝,下一次王宁安上书,可就不是这些扯淡一样的罪名了!

    这次的案子,政事堂两位相公卷入,你文彦博身为首相,就一点罪责都没有吗?

    真要是闹起来,还不知道后果如何呢!

    老文是个聪明人,他稍微想想,也就明白了,亏自己算计王宁安,算计富弼,算计这个,算计那个!

    唯独忘了一件事,当把别人都算计进去的时候,朝中也就剩下他一个巨头了。赵祯会放心把朝政都交给他吗?

    这就叫机关算计太聪明啊!

    文彦博无可奈何,只能领旨。

    就在文彦博被外调的第二天,赵祯就火速降旨,新的政事堂人员出炉了。

    令所有人意外的是接首相位置的不是王安石,而是包拯!

    老包身体不好,一直在生病,最近更是淡出朝堂,足有一两年的时间。远离了政坛俗务,包拯的身体倒是恢复了一些,这次让他接首相,王安石升了一格,成为次相。

    还空了两个副相,则是由司马光和韩绛接任。

    另外张方平调任兵部尚书,狄青接了参谋部尚书,苏洵接御史中丞,陈希亮升任户部侍郎,孙固接了吏部天官……整个大宋朝堂,都来了一次大换血。

    通过这次调整,原来的保守派势力,几乎被扫荡一空。

    首相之位,也交给了正直稳健,忠诚可靠的包拯!

    赵祯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他需要变法,但是需要的是可控的变法!老皇帝在人生的最后阶段,渴望稳定,渴望平稳……而新的政事堂和六部,正好符合他的希望!

    至于其他的神仙,能折腾的妖孽,就都去西域吧……

第718章 宁死也不去西域() 
“爹,王宁安实在是不是东西,孩儿这就安排人手,上书弹劾他好”文及甫暴怒如狮,破口大骂:“王宁安,他太不讲江湖道义了,老爹没有把他怎么样,还帮他当上了王爷,居然恩将仇报,算什么玩意?弹劾,一定弹劾!”

    白了一眼,在地上来回走动的儿子,老文哼了一声。

    “去,准备点礼物。”

    “礼物?爹你准备买通谁去对付王宁安啊?”文及甫兴奋问道。

    “呸!”

    文彦博气咻咻道:“老夫是要给王宁安送礼,往后我们在西域为官,理当互相照应!”

    “啊!”文及甫一口老血,差点喷出来,爹,您老这是犯贱啊!

    刚刚被算计了,还去送礼,您这是嫌丢人不够啊?

    “我不去,死也不去!”文及甫顽固摇头,打死也不动。

    文彦博用力拍桌子,气得大骂,“蠢子无知啊,你要是不去,你想害死你爹啊!”

    “爹,你是朝廷一品大员,给王宁安一万个胆子,也不敢动您啊!”

    “他不敢,可西域的那些沙盗土匪敢!”

    文彦博扶着脑门,只觉得太阳穴蹦蹦乱跳,老家伙简直悲愤欲死,又无可奈何。

    “你给我记住了,把你爹赶去西域的不是王宁安,而是陛下!陛下不放心你爹,王宁安是看透了这一点,才顺水推舟的。”

    “有差别吗?”文及甫不解。

    “当然有。”文彦博无奈道:“陛下看不上你爹,王宁安就能怂恿马贼部族,把你爹砍了脑袋,到时候就说遇到了袭击,你爹不幸被杀。到时候王宁安最多灭了几个部族,替你爹报仇。然后陛下降旨,给你爹无上哀荣。然后……然后你爹就死了!”文彦博突然爆发,豁然站起,厉声道:“你爹这个百官之首,当朝相公,只有在大宋才值钱,到了西域,就是一棵树,一根草!没有王宁安的庇护,你爹随时会没命的!不想你爹死,就去准备礼物,装孙子,懂不?”

    “懂,懂了……”

    文及甫连滚带爬,狼狈往外面跑。

    文彦博唉声叹气,好容易多年媳妇熬成婆,连皇帝都可以乎。

    结果,一下子打回原形,又要重新当小媳妇。

    滋味不好受啊!

    ……

    文彦博掉到了黄连水了,有人却掉到了蜜罐里。

    王安石的府中,兄弟王安国,王安礼,还有长子王雱,次子王旁,全都在座。一贯邋遢,不修边幅的拗相公居然破例洗了澡,把身上收拾的一丝不苟。

    老文滚蛋了,头上的大山不翼而飞。

    高兴!

    真是高兴!

    就听王雱得意道:“文彦博自作聪明,结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把他也给算计进去了。这下子可好了,朝中再没有人能和父亲抗衡,爹可以一展拳脚,实现生平抱负!”

    王安石沉着脸,十分凝重。

    “元泽,你不要胡说,为父只是次相,首相是包大人,按照陛下的规矩,政事堂是包大人说了算的!”

    “哈哈哈!”

    王雱肆无忌惮大笑道:“爹,包大人身体不好,一年之中,倒有半年病着,而且他之前主持三司,又管过兵部,是十足的变法派,他一定会鼎力父亲的。更何况政事堂四人当中,除了爹爹,其余的三位都是新手,不足为虑。”

    王雱眉飞色舞,喜上眉梢。

    倒是王安国没那么乐观。

    “元泽贤侄,你说的虽然不错,但是包拯这个人,作风稳健,深得陛下信任,他在政事堂,更像是代表陛下,至于其余的二位相公,也不能小觑啊!”

    王安礼也说道:“没错,司马光是王宁安的学生,和庞籍世交莫逆,他能得到两方的,本身又精于财务,可不是寻常之辈。还有韩绛,他出身河北大族,执掌审计司,威名赫赫,此番又从江南载誉归来,岂可小觑?”

    提到了韩绛,他之前奉命去江南,清查东南的官吏,顺带着收拾灵隐寺的势力。

    韩绛到了江南之后,堪称大手笔,他一面清查账目,干掉了东南两百多位官员,随后又严查灵隐寺的金融业务。

    并且韩绛筹建了江南银行,做了规定,商业金融往来,必须经江南银行和皇家银行走账,才算合法。

    如果走别的机构,尤其是非正规金融机构,发现之后,不只是商人要受罚,经手业务的组织也要受罚。

    显然,矛头所指,就是灵隐寺。

    你们好好的和尚不当,竟然放贷赚利息,简直是不务正业!

    僧人们也不服气,我们从武则天那时候就放贷了,都好几百年,怎么就不行!

    双方较上了劲,韩绛连着罚了灵隐寺三次,每次都是100万贯,灵隐寺不交钱,韩绛就从河北调兵,河北军团到了东南之后,直接冲进了庙里。

    就按照对付大相国寺的手段,没收金银铜制佛像法器,交给钱监,铸成货币。同时没收土地田产,铺面商行。

    又制定严格规矩,香火钱必须如实登记,有一点差错,严惩不贷!

    ……

    韩绛在东南的作为,引来了相当大的非议。

    光是暗杀,就有十几次之多。

    不过韩绛本身就是高富帅,有河北世家撑腰。加上赵祯给了他圣旨,可以独断专行。再有王宁安这一系,自从苏八娘试图拿下江南的棉纺失败之后,也不高兴。

    这世上你可以得罪男人,但是最好别得罪女人。

    尤其是又漂亮又聪明的女人!

    苏八娘趁着这个机会,也帮了韩绛一把,出出胸中的恶气。

    在众多势力的加持之下,加上政事堂变动,保守派被清理掉。东南的士绅官吏缺少了盟友,一下子就落到了绝境,损失惨重,不得不偃旗息鼓,失去了兴风作浪的能力。

    韩绛称铁面无私,也是顶人物。

    他政事堂,绝不是王珪和刘沆那种应声虫,他是要有自己足见的。

    以往王安石只要防着文彦博就行,现在却不得不防着三个人,压力不是变小了,而是变大了!

    不过王安石终究不是一般人!

    “不管是包大人,还是司马光,或者韩绛,我们都是要变法的,相比以往,我在政事堂唱独角戏,这次可热闹了不少!只要是变法的,我就愿意和他们合作,志同道合,中兴大宋!”

    王安石说着,举起酒杯,“这次王相公把文彦博,把耆英社的人都带走了,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来,咱们浮一大白!”

    拗相公家里喝酒庆贺,王宁安这边倒是略带惆怅。

    在京里好多年了,骤然要去西域,虽然贵为王爷,但是一样要受苦,王宁安有些舍不得,尤其是媳妇孩子,一大家子人,要不他一个人过去,先安顿好了,然后再搬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