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将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将门- 第2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放在以往,赵祯或许会低头,但是如今的赵祯绝对不会!他要和西北的这帮土皇帝较量一番,看看谁才是大宋的主人!

    司马光窥见了皇帝的心思,浑身一震。

    他连忙理了理思绪,把自己这些日子的所作所为,告诉了赵祯。

    首先他以运送军粮之名,把青盐带到了秦州。

    最开始他在秦州贴出告示,以青盐兑换粮食,光光以为优惠很大,老百姓趋之若鹜,马上就完成了。

    可是打出告示两天,愣是一个来的人都没有。

    光光真的吓坏了,老师派自己过来,又肩负着皇命,这么点小事都办不好,那不是让老师失望吗!

    想起了王宁安的提醒,要迈开腿,要真正接触老百姓。

    无奈何,光光只好微服私访,真正和那些普通百姓坐在一起,询问他们的想法,迈出第一步真的很难。

    试想光光同学,公子哥出身,结交的都是达官显贵,翩翩君子,要和一帮穿着分不出颜色的破袄,满口黄牙,一年也不洗澡的泥腿子交流,真是为难了他!

    可是不做又不行!

    光光都不知道怎么开的口,那个纠结啊,不用说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真正接触百姓之后,光光就明白了他们的想法。

    大宋之前的盐是朝廷专营专卖,后来陆续采用包税制,交给商人负责运输销售……可是在很多百姓的眼中,卖盐的就是官府!这帮盐商也乐得扯大旗作虎皮,吓唬老百姓。

    以秦州为例,盐价普遍在30文一斤,折合粮食,差不多是五斤左右。

    一个人一年吃10斤盐,一家五口人,就是50斤,折合粮食,就是250斤。

    西北土地贫瘠,一年到头,一亩田也收不到100斤粮。

    换句话说,光是吃盐一项,就要消耗掉两亩半田的收成!

    而西北的普通百姓,很少有人超过50亩田,大多数百姓就十几亩,二十几亩而已,吃盐一项,就消耗了全年收入的百分之十!

    如果再扣除苛捐杂税,扣除口粮,老百姓一年到头,风调雨顺,能有钱吃盐,过年的时候,能吃一顿带油星的饺子,就已经是阿弥陀佛了。

    民生艰难,可见一斑!

    百姓这么难,有便宜的青盐,为什么不换呢?

    原来早就有人警告他们,说这个以粮换盐,根本是骗局,谁换了盐,谁就要去洛阳修皇宫,要去麟州打西夏人。

    有个瞎眼睛的老者苦笑着告诉光光,“朝廷多会算计啊,几时让老百姓占过便宜?谁又胆大包天,敢占朝廷的便宜,还想不想活了?”

    光光是泪流满脸,在上面看和下面看,真的不一样!

    在京城,在官场,都说天子仁慈,相公能干,大宋盛世,万民乐业……虽然光光也不信这些吹牛皮的,但是好歹能有两三分是真的吧?

    可是在地方上一看,根本是扯淡!

    如果这也算是盛世,只怕除了南北朝和五代十国,全都是盛世了!

    看得出来,老百姓对朝廷的不信任,那是根深蒂固。

    光光想了许久,决定在一个农户的家中住下,跟着他们一起下田干活,一起吃糙米粥,趁着休息的时候,把自己的身份和来意都告诉了百姓,还讲述了换盐的规则。

    就这样,终于有了第一批的百姓,选择相信光光。

    他们扛着面袋子,到了秦州,二斤粮换一斤上好的青盐!

    光光还吩咐士兵,多给百姓一些!

    领到了青盐,无数的百姓这才相信,激动地跪在地上,高呼青天大老爷,状若疯癫!光光竟有些害臊,何德何能,不过是做了一点小事而已,从这里也看得出来,百姓对朝廷的要求是多么低,简直低到发指。

    光光告诉所有百姓,让他们帮着传扬,让十里八乡,所有百姓都来换盐,从今往后,朝廷一定让大家吃到便宜的盐!

    ……

    秦州沸腾了,无数的百姓涌向了城中,光光干脆在城外也设立几个换盐点,让百姓少跑一点冤枉路。

    百姓走得少,他就要走得多,挨个村镇,甚至挨家挨户,反复掰开了,揉碎了,和百姓们讲,告诉他们,要相信朝廷。

    终于,成千上万的百姓动员了起来,和这些人相比,刘几他们弄出来的动静简直不值一提,连个浪花都算不上!

    10万石青盐,在秦州一地,就消耗一空。

    看起来西夏的30万石青盐,也不算什么,的确应该开放更多,十倍,百倍都不为过!

    到了此时,光光还真是佩服师父,佩服得五体投地。

    “启奏陛下,臣带去10万石青盐,换回来23万石粮食,西夏的盐价虽然便宜,可是粮价比大宋贵了一倍不止,也就是说,这23万石粮食,足够抵偿购买青盐的费用,朝廷不但没有赔钱,还略微小赚!”

    “哦?”赵祯好奇道:“不是20万石吗?怎么会有23万石?”

    “回禀陛下,百姓们感念朝廷恩德,都说一家一户几十斤粮食,每一家都不相同,有好有坏,凑在一起,成色不一,卖不上好价钱。因此许多百姓都多交了粮食,而且在运送的时候,好多百姓主动帮忙,赶着家里的牲口,肩扛怀抱,不要报酬,路上有了损耗,还有人主动补偿。如此一来,不但没有损失,还多出了3万石。”

    听司马光讲述,赵祯眼圈泛红了。

    皇帝陛下真的感动了。

    他想起了王宁安的奏报,幽州百姓不计生死,主动帮着朝廷对抗辽兵。还有人说王宁安蛊惑人心,欺骗朝廷。

    现在看来,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真正把事情做好了,让老百姓看到实实在在的改变,就会有人支持你!

    这才是真正得人心。

    王宁安的成功谁都可以复制,关键是肯付出辛苦。

    都说武夫桀骜不驯,野心勃勃,可是赵祯去了燕云,和他们一起奋战,河北军团无不感念皇帝恩德,誓死效忠。

    都说西北民风剽悍,刁民遍地,可司马光肯吃辛苦,一样把事情办得漂漂亮亮。

    世上没有难事,只有不肯做事的人!

    皇帝变懒了,就不敢重用武将,只能信任文臣,文臣也懒了,不想和百姓打交道,就把地方交给了士绅。

    士绅没资格懒惰,所有他们就挖空心思,盘剥百姓,榨取油水。

    出来混的总要还,最后都会算在朝廷的头上,算在皇帝的头上,百姓不信任朝廷,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赵祯很是感动,“司马爱卿,你的差事做得好!实心用事,堪称天下官吏的表率!立刻传旨嘉奖,所有官吏,要以爱卿为表率,忠君报国。朕现在就任命你为秦风路转运使,一个月之内,彻底落以盐换粮的策略,同时重开榷场,开放西夏青盐入境,不拘额度,务求利国利民!”

    之前还想让司马光修起居注,积攒资历,这一下子就跃升到转运使,成了一方大员,光光同学,干得不错啊!

第459章 他们这是欺君() 
刚荣升转运使的光光立刻请自己的师父去洗澡!

    崭新的松木盆,注入温泉热水,松香味袅袅依依,沁入心脾,让人无比熨帖。光光靠在盆边,把全身都浸入水中,只留下鼻孔在外面。

    过了好久,身上的死皮都泡软了,用手一搓,大片大片落下去,光光甚至觉得自己一下子瘦了很多。

    突然想起一件事,他得意地抬起了双脚,向对面的王宁安炫耀。

    “五层,足足五层哩!”

    王宁安把身体同样浸泡在水里,浑身的毛孔打开,舒服的滋味让人沉醉。

    “去这一趟,收获如何?”

    “天翻地覆,脱胎换骨!”光光激动中带着自豪。

    “那你还想不想去?”

    一句话,光光的脸一下子垮下来了,犹豫了半晌,还是决定说实话。

    “弟子惭愧。”

    王宁安呵呵两声,“有什么好惭愧的,魏征说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人都是如此,之所以让你去办此事,还不是我懒得受罪!”

    一句话,司马光差点喷血,我的先生啊,你也知道那是受罪啊!

    王宁安很坦然,收徒弟吗,就是替自己干活的,难不成混到了他的地位,还要事必躬亲,那也太失败了。

    “君实,你觉得此事会不会结束?”

    “不会!”

    司马光很笃定说道:“先生,盐价持续下降,西北的盐商都会受不了,平时经营私盐的世家大族也会挺不住,弟子以为他们应该时刻都在思索着应对之策。”

    “嗯,的确如此,你有什么办法?”

    司马光挠了挠头,很不情愿,却也不得不承认,王宁安已经开出了药方!

    “先生,西北百姓苦盐久矣!只要真心替他们办事,就能得到万民支持,到时候区区盐商大族,根本不用当回事……只是取得百姓支持,并不容易,必须亲力亲为,不辞辛苦。”光光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小,满肚子感叹。

    王宁安是个最好的老师,他把办事的无上妙法交给了光光,而且还是毫无保留的那种。

    可他也是个混蛋!

    堂堂世家公子,明日新星,未来的宰执,居然要低声下气,和普通百姓打交道,别说是司马光了,就算任何一个士人,也不愿意低下高贵的头颅。

    说起来也是凑巧,光光遭逢人生最大的挫败,正在低谷的低谷,他需要挽救仕途,还需要证明自己!

    屈野河之败,几乎打碎了光光的全部梦想,他不得不出使西夏,不得不拼死拼活,把任务做好。

    现在回头看,假如不是到了绝境,他是不会干这么危险低贱的事情!

    “想要不干活,就要找人替你干!”

    王宁安笑呵呵道:“君实,你忙活了这些日子,发现几个可用之才没有?”

    光光眼前放亮,连忙说道:“有,有几个小吏,他们老成持重,很会办事情,只是没有功名在身,无法升官,倘若……”光光抬头看着师父。

    “你去拟个名单出来,交给文彦博,那老货会知道怎么处理的!”王宁安随口说道,光光的心里又是一阵打鼓。

    果然,师父这家伙够阴险,他一定是和文彦博联手了,不然那个老不要脸的才不会这么消停啊!

    也难怪师父敢干别人不敢做的事情,他藏得底牌也太多了。

    想到这里,光光突然从盆里坐了起来,显得有些焦急。

    “师父,弟子,弟子想去……”

    王宁安挑了挑眉头,“想去看看庞相公?”

    光光点头,仗着胆子道:“他毕竟是弟子世伯,受了他那么多的恩惠,弟子不想看着他以卵击石。”

    “难得,你有情有义,去吧,告诉庞相公,不要给那帮畜生当门神,不然只会祸及自身,把一世的清明都给败坏了。”

    ……

    光光从浴池出来,直奔庞籍府邸,预料之中的刁难并没有出现,他顺利见到了庞籍。

    此刻的庞籍一身道袍,宽松肥大,老头子眉头紧皱,显得心事重重,见到司马光之后,居然笑了……这一笑春风化雨,两个人都心知肚明,之前的误会庞籍没有提,光光也没提。

    庞籍只是问了问辛苦,差事如何办的,光光全都如实回答。

    “世伯,百姓常年吃价高质劣的盐,一斤盐里,有半斤沙子,小侄亲眼所见,不敢信口雌黄。那些盐商吃得太肥了,也该吐出来一些。”

    庞籍点头,“话虽如此,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太多的官员被他们牵连,还有人被他们蒙蔽,要是闹起来,未必是朝廷之福。”

    “世伯所言极是,然则他们已成毒瘤,必须切除,不只是小侄如此看,陛下也是这个想法,天意如此,人力怎么争?”

    庞籍变得迷茫起来,是啊,天都站在了另一边,自己还能如何?

    老庞籍虽然和西北的世家牵连很大,但是他为官清廉,很有操守,家中没有介入生意。以往出头,是碍于情面,不得不硬抗。

    眼看事情越闹越大,庞籍早就后悔了,能安全抽身,就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君实啊,既然陛下信你,用你,就要好好效忠陛下,致君尧舜,解民倒悬。如今西夏猖獗,虽然议和成功,难保不会再起波澜,老夫还要去督兵作战,遇事你可要好自为之……”

    庞籍选择了急流勇退,司马光心里松了口气。

    作为政治家,光光比王宁安合格多了。

    劝庞籍退出,表面是他们两家世交,光光不愿意和老伯父为敌,实则光光也想的很透彻,西北的豪族盐商,本来就是一股强悍的力量,仅仅是他们,就够头疼的,他可不喜欢树敌太多。

    庞籍出将入相,那也是个狠茬子,有他老人家支持,鹿死谁手,还未可知。

    现在庞籍退出了,情况就好了不少。

    来吧,放马过来!

    司马光接任秦凤路转运使之后,立刻增设四个判官,这四人原本都是小吏出身,只因为和光光一起推行粮盐兑换有功,一下子超擢,成了正式的官员。

    从吏到官,可谓是一步登天!

    这四个人比当初的光光还拼命。

    在他们的努力之下,整个秦凤路的百姓全都可以用粮食换到青盐,哪怕最偏远的村寨,也有人扛着青盐去交易。

    在短短的时间之内,等于重新建立起一套食盐的销售体系。

    原本超然的盐商,一下子就尴尬了。

    老百姓认准了他们是奸商,宁可扛着粮食走几十里,也不去他们那里买盐。

    许多盐商,整整两个月,没有卖出一粒盐!

    没有收入,却还要付房租,付工钱,坐吃山空的滋味太难受了,简直要把人逼疯了。

    最初大家以为朝廷不过是一阵风,这么多年,整顿盐政的次数还少了,哪一次有效果了?

    只是随着时间推移,这些人渐渐发现这一次不是玩家的。

    那些高高在上的官员天天往泥腿子家里跑,2斤粮就换1斤青盐,绝不含糊。再这么下去,只怕朝廷不干了,整个西北的盐价也升不上去了。

    更要命的是西夏那边!

    原来西夏的青盐没有销路,只能交给西北的豪族,让他们帮着转卖,自然这些豪族要吃两头,狠狠压低收购价格,转过头,再太高价格,甚至冒充官盐,卖给百姓谋利。

    说起来,西夏那边吃苦受累,能没有怨气吗?

    以往是没有办法,只能忍着,可这回不用怕了,正儿八经的官方贸易,只管把盐运来,虽然价格相对大宋内部很低,但是西夏人还算满足,毕竟他们开采的成本更低,赚头儿比之前走私大多了。

    就这样,西夏的青盐就像是洪水一样,根本挡不住,汹涌而来。

    不说别人,光是没藏讹庞就卖给了大宋50万石,其他各部族更是不知道卖了多少,其结果就是整个秦凤路,永兴军路,包括京西南路,京畿路,甚至河北西路,各地的盐价都在快速下降之中。

    京城的盐价下降到了30文以下,其他地方更是到了25文以下。

    盐价大幅度下跌,很多人官员都以为盐税会相应减少。

    只是令大家惊讶的是盐税只是少了非常微小的一点,几乎算是持平。

    道理很简单,盐价下来,原本贩卖私盐有赚头儿,现在赚头儿没了,还要担掉脑袋的风险,谁也不是傻瓜,私盐大幅度减少,官盐出货增加,自然盐税维持了平衡。

    还有一点很重要,秦凤路和永兴军路是靠着西夏的青盐在拉低盐价,而其他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