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宁泽至少干掉了500个射雕儿,废掉了耶律洪基一半的王牌!
要不是救援及时,这1000人就彻底完蛋了。
以重骑对重骑,打不过王家军,玩“曼古歹”,又惨遭败绩,难道王家军就是不可战胜的吗?
耶律洪基只觉得郁闷吐血,或许是失败太多了,耶律洪基的抗打击能力真的不错,他没有选择逃回上京,而是留在了山海关以北50里的地方。
很显然,他还不甘心,只要窥见机会,一天之内,大军就能出现在山海关前。
而他这么做,也是为了牵制山海关的宋军。
其余的古北口,喜峰口,居庸关等地,还在打着呢!
就算王家军再厉害,也要掉一块肉!
耶律洪基越发清醒,以后和宋军打攻坚战,硬碰硬,无论是攻城,还是野战,都未必能占便宜。
唯有不停袭扰,长途周旋,将宋兵拖垮,才有胜利的机会,这也是以往草原部落的绝招。
当然了,契丹不是完全的游牧部落,想要打游击战,还有些困难。
耶律洪基思索了许久,终于下达了一个重要的命令,他让手下人去深山之中,捉生女真,再去极北招募蛮人,利用他们,组成一支可战之兵!
每次失败,耶律洪基都会快速想到办法,的确是一个合格的敌人!
……
第一次上战场,就赢得了大胜,王宁泽睡了一天,恢复精神之后,立刻去搜刮战利品,精巧的匕首,镶着七色宝石,真是好东西,送给湘儿姐姐!
还有三石弓,够结实,狄大帅一定喜欢。
对了,还有一匹枣红色的战马,缴获这匹战马的士兵,手上都是通红的颜色。
“一匹伤马有什么好高兴的!”
“四少爷,这可不是受伤了,而是汗!”
“汗?”
王宁泽迟疑下,惊呼起来,“这个是汗血马?”
“没错!准是辽国从西域弄来的!”
“诶呦,这可太好了!”
王宁泽围着汗血马转了一圈,喜不自禁。
二哥王宁安就喜欢拉风的东西,把这匹马送给他正好,不过多半二哥得不到,二嫂一定会抢走的……
王宁泽正满心得意的,突然有人从后面揪住了他的脖子!
“四弟啊,咱娘要见见你!”
王宁泽瞬间浑身就冰凉了,哀求道:“姐,不去行不?”
“当然行了,只要你能扛得住家法。”
王宁泽小朋友很无奈,被姐姐揪着耳朵,带到了帐篷之中。王良璟坐在了中间,他看到儿子进来,止不住欢喜,还竖起了大拇指。
两个儿子,王宁安虽然厉害,几乎无所不能,但是冲阵杀敌这种事情,王宁安是干不了的,只能靠着四郎继承家业了。
小子也的确争气,王良璟很满意。
可是白氏却冷若冰霜,“四郎,你给我跪下!”
王宁泽直竖竖跪在了老娘的面前,白氏二话没说,就赏了他一顿嘴巴子,打得小脸蛋都肿起来了。
而后白氏抱着他的脑袋,看了好半天,放声大哭。等哭够了,白氏跺了跺脚!
“这就是命!”说完之后,她头也不回,出来帐篷。
王宁泽很难受,想去追老娘,可王良璟一瞪眼,让他继续跪着。
“湘儿,去陪陪你娘!”
帐篷里只剩下父子两个,王良璟突然沉下了脸!
“逆子,谁让你贪功冒进的?你小小年纪,就想着在万马军中,杀一个七进七出,你有那个本事吗?”
王宁泽一惊,脱口道:“爹,孩儿没有冒进,没有啊,是大哥安排的!”
“呸!”
王良璟啐了他一口,“宁宏比你老实,他都跟我说了实话了。”
这时候王宁宏走了进来,也跪了下来。
“侄儿有罪,请叔父责罚。”
原来王宁泽发现兄弟俩都有错,他就出了个主意,说王宁宏陷入苦战,是为了吸引辽兵主力,他从旁出击,是遵守主将命令,没有贪功冒进,一切都在他们的掌握之中……
这样一来,兄弟俩都没事了,哪知道王宁宏见叔父赶来,和盘托出,什么都交代了,遇到“曼古歹”,他应对出错,幸亏四郎奋力冲杀,才挽救了危局。
“大郎有功有过,说了实话,我就不罚他了,四郎,你有功,但是也有过,最关键,你小子还敢撒谎!辽兵有了新战术,你不立刻上报,要是不给你点教训,就不知道天高地厚!”
王良璟一声令下,“给我拖出去,重责二十鞭!”
王宁泽瞬间就绝望了,撕心裂肺大叫:“别,别啊,人家还是个孩子……快去找我二哥,二哥啊,你在哪里啊?”
……
王宁安是注定听不到兄弟的求救了,就在山海关刚刚打赢,赵祯就派苏桂来了,让他立刻前往洛阳,商议军情。
王宁安的心咯噔一声,辽国虽然气势汹汹,但是失去了幽州,最多虚张声势而已,至少在两三年之内,是没有致命威胁的。
值得赵祯如此焦急,不顾战局,非要让他去洛阳,不用问,一定是西夏出了事情。
“苏公公,很危急吗?”
苏桂吸口气,“王大人,只能告诉你,种家军都吃了亏!官家没办法才找你的!”
第449章 军情如火()
虽然辽国重创,但是实力犹存,近十万精锐骑兵,两三百万的部众,更何况云州还在辽国手里。
幽州刚刚光复,一大堆的事情,乱麻一样,赵祯却急不可耐把王宁安召过去。
只有两种可能,第一是他担心王宁安功高震主,要铲除他,第二,那就是情况的确糟糕,赵祯已经撑不住了,必须找一个能干的帮忙。
刚刚取得幽州之战胜利的赵祯,心气正高,绝对不会干卸磨杀驴的事情,王宁安的心不由得悬了起来。
看起来情况的确不妙啊!
风风火火,赶到了洛阳。
此刻的洛阳还是一大片工地,扩建新都的工程还在忙着,但是却可以发觉从外面不断运料的马车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车车的粮草军械,还有许多禁军士兵向洛阳一带集结,不知道打算干什么。
难道情况糟糕到了难以收拾的地步?
王宁安顾不上休息,直接去行宫拜见赵祯。
他刚赶来,迎面正好碰见匆匆赶到的文彦博。
这俩货之前可是对手,几次交锋,王宁安都恨不得下杀手废了文彦博,老文也满心刀子,要让王宁安好瞧。
结果倒好,一桩水泥生意,把两个人硬塞到了一条船上。
按理说过去那么大的仇口,此刻见面,肯定会有些尴尬。
你要是这么想,那就太低估这两位的功力了。
王宁安不用说了,两世为人,年纪不大,十足的影帝级别的人物。
老文呢?
这位更是天才的表演艺术家,没有本事,如何能叱咤风云四朝,又如何能当五十年的宰相而不倒!
文彦博绝对是成精的人物,他们两个一见面,没有丝毫的迟疑,就好像多年的老朋友一样,文彦博关切地问道:“王大人,听说山海关打得很苦,怎么样了?”
王宁安也笑道:“仰赖天子洪福,诸公们鼎力支持,将士百姓为国效力,不计死生,已经打退了耶律洪基的攻势,还斩了两万多人,只是辽兵还不甘心,仗有的打!”
文彦博做吃惊状,“两万多人哩!这下子可够耶律洪基心疼的,王大人真是用兵如神,我大宋的栋梁柱石,了不起,了不起啊!”
王宁安道:“晚辈不过是遵照旨意行事,就是个跑腿的而已,当不起文相公夸赞。”
“哈哈哈,王大人都自认是跑腿的,那老夫就只是个摇旗呐喊的。”
这俩货互相吹捧,听多了都能得糖尿病。文彦博一定让王宁安先走,王宁安却执意要跟在文彦博的后面。
最后,两个人携手并肩,一起到了赵祯的寝宫。
进了宫门,这两位的脸色都凝重了。
赵祯穿着便服,正在龙书案前面凝神盯着地图。
他这副打扮可不是怠慢两位重臣,而是穿着便服,容易商讨交流。在幽州的时候,赵祯经常和王宁安半夜一起制定治理方略,都是便服。
到了洛阳之后,他也把这个习惯带了过来。
赵祯看了眼王宁安,发现他比起几个月之前,又瘦了许多,脸上有风吹的伤口,鬓角还有死皮。
赵祯叹口气,“王卿,辛苦你了……只是能者多劳,不得不叫你过来。”
王宁安连忙说道:“多谢陛下挂心,臣年轻力壮,没什么事。”
“嗯!”
赵祯虽然点头,却让人先取来一大碗银耳莲子羹,让王宁安一边喝着,一边询问。
“幽州的情况怎么样?”
“只能说喜忧参半。”王宁安喝了一大口,然后才说道:“耶律洪基改变了战术,从目前来看,他无力反攻幽州,我大宋已经站稳了脚跟,到了明年开春,分田工作全面完成,到时候400万幽州父老,都会站在朝廷一边,幽州稳如泰山。”
赵祯道:“王卿,分田的作用的确这么大?”
“臣不敢隐瞒,这一次辽国20万人马,分成多路打草谷,以古北口为例,只有慕容轻尘的5000人马,可是却有10000义民协助守城,至于无偿服役的百姓,更多多达30万,他们只是用独轮车推粮草,军械,不计代价,如果没有百姓协助,只怕辽兵早就杀进长城了。”
赵祯很感叹,“得民心者得天下,王卿你的主意好啊那忧的什么?”
“陛下,臣方才说了,耶律洪基调整策略,他应该会加强袭扰,从此之后,北方边境永无宁日。而且放弃了幽州之后,耶律洪基更加依靠契丹20部,作为游牧民族,他们凶残善战,臣唯恐有朝一日,契丹之于大宋,就像匈奴之于汉朝,要打几十年,上百年不止。”
赵祯点了点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以后要更费心思了。
……
不过好在契丹是远虑,还是看看眼前的近忧吧!
赵祯让文彦博把最近的情况说了一遍,他又在旁边补充,王宁安这才弄清楚,西北的确出了麻烦,而且还不小。
一切都要从耶律洪基向西夏求亲说起,如今的西夏大权,还都在国相没藏讹庞的手里,小皇帝李谅祚不过是傀儡而已。
没藏讹庞见耶律洪基求亲,心里是很得意的。
毕竟在三国之中,大辽最强,别看西夏每年能从大宋得到岁币,但是这点钱转手就要献给辽国。
如今辽国主动取消了岁币,又要西夏的公主当皇后,都说明了一个问题,耶律洪基很惨,非常惨的那种!
反过来说,那就是大宋占了便宜,不但拿回了幽州,还重创宿敌,军心士气都达到了顶峰。
西夏和大辽虽然有矛盾,但是作为两个性质相近的强盗集团,大宋是他们共同的猎物,突然这个猎物长出了利齿獠牙,变得狰狞可怖,不但没有肉吃,相反,还会被大宋给吞了,西夏能无动于衷吗?
没藏讹庞觉得和辽国联姻,一起对付大宋,很有必要,但作为一个成熟的阴谋家,他不会急着表现自己的态度。
没藏讹庞还要狠狠敲契丹一笔,至于对大宋如何用兵,他还要好好想想。
只是这时候发生了两件事,让没藏讹庞一下子胆气壮了。
第一件,就是府州折家军的统帅折继闵病逝,一个宿敌死了,西夏松了口气。
至于第二件事,那就涉及到了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他叫司马光!
没错,就是年轻时候砸缸,中年写《资治通鉴》,晚年又推翻了拗相公变法的那位大牛人!
此时的司马光年纪还不大,距离修炼成老妖精还差着很远的距离。
……
司马光是名门之后,他们家的老祖宗能追溯到晋代的安平王司马孚,他的父亲司马池曾经任过侍御史,三司副使等职务,司马光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公子哥,但是他却没有纨绔习气,从小手不释卷,不论寒暑,刻苦攻读。
更因为砸缸救人,成为了有名的神童。
在20岁那年,司马光考中了进士,随后在地方和朝廷为官,又替老爹守了三年孝,到目前为止,司马光像绝大多数官僚一样,稳步提升,积累着资历声望,虽然不快,但是每一步都走得扎扎实实。
但是问题就出在了王宁安的身上!
王宁安这个害人精怎么又坑到了司马光呢?
原来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和庞籍是好友,庞籍很赏识司马光,着力栽培这个潜力无穷的后辈。
结果因为和辽国议和的事情,文彦博和庞籍双双被贬。
当时的光光还太弱了,根本没法掺和这种事情,他深受庞籍的恩惠,又不能不管。光光就决定辞去京中的职务,随着庞籍去西北吃沙子!
这一走也不知道是光光真的对庞相公感情深,还是他心里有小算盘,毕竟这家伙人品不靠谱儿……
夏竦,范仲淹,韩琦,富弼,庞籍,这些人都是从西北崛起的,当然也包括狄青!
司马光或许觉得他能够效仿前人,也在西北建功立业,然后杀回京城。王宁安何德何能,连进士都不是,比自己还年轻,就身居高位,靠的是什么,还不是军功!大宋压制武人,越是如此,就越显军功珍贵,尤其是有军功的文官,简直成了救世主!
朝野上下,都威望高,名气大,深受敬仰。
光光很想复制成功,当时大宋和西夏以屈野河为界,河东是大宋的,河西就是西夏的。司马光任并州推官,奉庞籍之命,巡视边境,到了屈野河,司马光举目眺望,河西一片沃野,水肥草美,更兼着没有西夏人出没。
光光立刻就决定要抢占河西之地,这种事情不是没人做过,比如种家军的创始人,老将军种世衡,他在当年就是率领着一群人,跑到了延州东北200里,深入西夏边境,修筑了清涧城,作为抵抗西夏的前沿。
只是光光错估了自己的眼光,负责麟州兵马的大将郭恩趁着酒兴,带领一千多人就过河了,还没筑城,西夏人杀来,郭恩被逼得自杀,带去的人马也全军覆没。
这还不打紧,由于种家和庞籍不和,种鄂接到军报之后,担心司马光有难,庞籍会以为种家军有意不救,坐观成败,而迁怒种家。
种鄂只得派遣了8000人马,火速救援麟州,可是哪里知道,没藏讹庞已经有了对大宋动武的心,故此在半路设伏,种家军折损了五千多,只逃回去不到两千人。
随着种家军惨败,西北门户洞开,连洛阳都不安稳了……
第450章 挑战千年国策(四更到)()
王宁安也没有想到,刚刚崭露头角的司马光,竟然有如此不光彩的开端,看起来钻研了一肚子阴谋诡计,谋算无双,也不是畅通天下,横行无忌,至少打仗用人,司马光就是个白痴!恐怕连自己的弟弟都不如。
想到这里,王宁安的心情好了很多,嘴角居然不自觉上弯。
不巧的是,正好被赵祯看在眼里,皇帝咳嗽了一声,“王卿!”
“啊,臣在。”
“你是不是有主意了?”
王宁安迟疑一下,笑道:“不敢说有,但是臣至少能让西北暂时免去灾祸。”
“哦?王卿有何妙策?”
王宁安笑着吐出了一个字,“盐!”
赵祯还没明白过来,可是文彦博却瞬间想明白了。
“王大人,如果老夫猜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