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将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将门- 第2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文彦博把老脸一沉,“启奏陛下,王大人标新立异,老臣是看不惯他的,哪怕他给了臣水泥,臣依旧不喜他的一些出挑做法……但是,王大人有一点值得称赞,老臣也十分佩服。”

    “哪一点?”

    “公私分明,大局为重!”

    “怎么讲?”

    “就拿这个水泥来说吧,王大人研究,是为了快速修筑长城,抵御辽兵入寇。后来他要修幽州城,也就想到了老臣在修洛阳城。他没有因为私人恩怨,就瞒着老臣,而是派人千里迢迢送过来,还说要把配方进献给朝廷。”

    要是王宁安在这里,保证给文彦博竖起大拇指。

    老家伙就是无耻!

    一个光复燕云的大功臣,一个名震士林的文官领袖,他们联合起来,哪怕是赵祯,也会忌惮的。

    所以文彦博就来一个欲扬先抑,打消赵祯的疑心,夸人夸得润物细无声,文彦博,够牛!

    更牛的是他还提到了王宁安要进献配方,天可怜见啊,王宁安啥时候要放弃这条财路了?文彦博,你可不能胡说八道啊!

    赵祯盯着眼前的水泥柱子,点头赞叹,“王卿的确难得,文相公,那就让匠作监接过来就是,回头朕重赏王卿。”

    “且慢!”

    文彦博心里暗说要是交给了他们,老夫岂不是白忙活了!

    “启奏陛下,老臣有下情回禀。”

    “讲。”

    “遵旨!”

    文彦博正色道:“百姓常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岂止是官吏,一些大匠也是万古传扬,比如造纸的蔡伦,酿酒的杜康,茶圣陆羽……这些人都堪称表率。如今六艺学堂设立百工院,研究出来的东西非比寻常。”

    “一面琉璃镜,就能缓解大宋的钱荒,水泥更是造福苍生,是利国利民的好东西,建造城池,修筑关隘,泽被苍生。莫非陛下不希望六艺百工院,能拿出更多成果吗?”

    “那是自然!”

    “陛下圣明!”文彦博顺手拍了一下马屁,然后语重心长道:“陛下,工匠也不容易,他们费了无数心血研究出来的东西,随随便便一句话,就交给了朝廷,只怕不妥!而且匠作监向来虚应故事,很不老实。前者大军北伐,囤积的兵器就七成不堪用,不得不从平县采购,才能打赢辽国,此事属实?”

    赵祯点头,“的确如此,现在想起来,依旧震怒!朝廷上下,硕鼠众多,简直可杀不可留!”

    文彦博趁机道:“陛下,若是将水泥交给匠作监,很有可能就被埋没了。日后工程越来越多,耗费原料数量惊人,光靠着匠作监肯定不够用。老臣以为,倒不如交给发明水泥的工匠,还有民间的力量,一起合股生产,朝廷只管把关质量,按需采购就是!”

    赵祯没想到这是一个坑,而是蹙着眉头,忧心道:“文相公,如此一来,采买的费用岂不是增加了?户部能承担吗?”

    “陛下,老臣以为有些该花的钱,就不能省!”文彦博笑容可掬,神态从容,“譬如给将士的武器,朝廷想节省钱,下面就以次充好,肆意贪墨胡作非为。修城池,修宫殿,乃是百年大计,使用水泥,代替其他材料,本就能节省开支,这笔钱朝廷要还是拿不出来,管三司的官可真该跳护城河了!”

    “陛下,老臣治理地方,也有一些心得体会,朝廷固然要爱惜民力,不能随意征调百姓服役,耽误农时,贻误收成。但是,正常的采买,将本求利,民间有利可图,非但不会伤损百姓,还能给老百姓一条生路,活络经济。自从洛阳动工建城以来,老臣给民夫如数发放工钱粮米,百姓手中有了钱,市面更加热闹,买卖兴旺……由此观之,即便朝廷采买水泥,花一些钱,也是对百姓有利的。更何况以后水泥的用途要扩大,要推广到民间,水泥作坊不能只供应朝廷之用,故此将水泥交给民间生产,朝廷只要严控技术,防止外泄就可以了。”

    文彦博说了这么多话,归结起来就是一个目的,朝廷就别插手了,让我们干就是了。

    论起哄皇帝的本事,哪怕王宁安,也要自愧不如。

    明明是为了自己着想,还说得冠冕堂皇,滴水不漏!

    光凭这一点,拉文彦博过来,就是一步好棋。

    和这个老货当对手,压力太大了。

    赵祯也知道朝廷的弊端,宁可多花一点钱,也要保质保量,把皇宫建造好,必须尽快迁都才行!

    “就按照文相公的意思办。”赵祯又想起来,“对了,这次六艺学堂立了大功,朕要好好赏赐他们,士农工商,缺一不可啊!”

    ……

    “这个文彦博啊,真是个天才!”

    王宁安看完老文的信,都想爆粗口了,文彦博经过苦思冥想,已经拿出了方略,他们三方掌控水泥技术,然后授权给其他商人,让别人建作坊,投资挨累,他们坐享其成。

    这么好的办法,连王宁安都没想到。

    从来不要低估这些古人,利之所及,什么都能琢磨出来。

    当然了,王宁安不会像文彦博那么自私无耻,水泥是能改变世界的东西,他可不会满足于现状,还要研究出种类更多,质量更好的水泥。

    王宁安决定出资,在顺州建立水泥作坊,管理作坊的,正是一个叫许阳的年轻人。这小子很年轻,很瘦小,黑漆漆的,还有点木讷,丢到人堆里,都没人会发现。

    可就是他,眼下成了六艺学子当中,不折不扣的土豪!

    而且还给六艺学堂赢来了一份旷世殊荣赵祯御笔亲题,天下第一学堂!

    六个字,金光灿灿,熠熠生辉。

    虽然之前六艺早就名声大噪,升格为皇家书院之后,更是风光无限,但是毕竟相比老牌的四大书院,六艺学堂显得底蕴不足。

    但是有了这块牌子,谁也不敢质疑六艺学堂的地位了!

    许阳黑黑的脸蛋,涨得很红,几乎滴出血来。

    “先生,学生是得到了先生的指点,这,这份功劳是先生的!”

    王宁安摇摇头,“你不要谦虚了,这是你应得的!”王宁安没撒谎,之前烧制琉璃,他还知道大致的配方,可是水泥,他只知道要用石灰石,黏土,石膏等,还要煅烧,但是具体怎么弄,他是一点也不清楚,

    如此王宁安只能假托大食商人之口,把有限的资料告诉给百工院的师生,鬼知道为了生产出水泥,付出了多少代价……才20出头的小伙子,就不停咳嗽,手上因为接触水泥,红肿溃烂,惨不忍睹。

    “你们是为师的骄傲!”王宁安由衷说道。

第441章 套路太深了() 
长时间接触水泥,是很伤身的,细细的水泥灰进入肺部,引起咳嗽,肺炎等病症,手也会出现水泡,奇痒难耐,甚至溃烂,很不幸,许阳身上都有了迹象。

    “做事情拼命是好的,但是也要适可而止,要保重身体。”王宁安像是一个小老头似的,叮嘱着弟子。

    许阳诺诺答应,王宁安将一份约书塞给了许据文彦博的主意,王宁安决定设立一个水泥建材协会,掌握水泥生产技术,以后不管任何人,想要进入水泥生产行业,都要假如协会,缴纳专利使用费,还要允许协会参股,王宁安不是圣人,文彦博更不是,该赚的钱他们一点不会手软。

    许阳是个技术控,经营的事情不感兴趣。

    他只知道自己拿到了了不得的东西,艰难吞了口吐沫,心虚问:“先生!这钱不少吧?”

    王宁安呵呵一笑,“也不算多,每年分百十几万贯还是可以的。”

    “百十几贯倒是不多……万!?”

    许阳吓得跳了起来,手足无措,不知道往哪里放好。

    “先生,太,太多了,弟子何德何能,弟子不敢要,要不,给先生吧!”

    王宁安笑道:“不要推辞了,你不是替自己拿钱,而是给更多的工匠一个希望,你懂吗?”

    许阳默然摇头。

    “士农工商,自从独尊儒术以来,工商就被视作贱业,工匠地位低下,拼死拼活,也混不到一口饱饭。有些工匠更是被朝廷招募,隶属三司,匠作监,铸钱监,军械监……地位和奴仆也差不多,如此作践工匠,不重视技术,我们的国家都会付出代价的!”

    王宁安十分感慨,众所周知,大秦帝国横扫**,一统天下,战力无双,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严谨的工匠精神。

    秦代的箭簇大小几乎完全一致,差距不过毫厘之间,哪怕以如今的大宋,尚且达不到秦代的水平!

    而秦代为了保证军械质量,更是由丞相李斯亲自督工,毫不马虎。

    可惜的是,自从秦代灭亡之后,严谨的法家精神流失,历代再也达不到秦代的成就。

    设立百工院,就是要重新重视技术,重视工匠……世界是靠着一件件实实在在的发明,不断向前进步的,而不是靠着一篇篇玄而又玄的文章!

    士人吃香的,喝辣的,工匠,尤其是有成就的大匠,就应该过得更好!

    要是弄得工人苦兮兮,戏子文人大行其道,随便见面会,就上百万起步,那才是荒谬呢!

    许阳就是一个表率,日后还有更出色的工匠,也会得到同样的待遇,让工匠真正变得值钱起来……

    被说得脸涨得通红,血液沸腾,许阳很是激动,“先生,那弟子就不推辞了,可是弟子从来没见过这么多钱,也不知道该怎么用。”他不好意思挠挠头,“要是买豆浆、油条,怕是能吃几百辈子吧!”

    王宁安彻底被他打败了。

    “我给你出个主意吧,去商学院,找几个有本事的师兄弟,让他们帮你打理财富。”

    许阳眼前一亮,如释重负,真让他面对那么多钱,保证会疯掉的。

    他突然觉得先生的心思也够周密的。

    六艺设了武学院,打下了幽州,设了百工院,负责建设幽州,又设了商学院,管理财富……先生啊先生,你的套路太深了!

    ……

    许阳暗暗腹诽着王宁安,突然一抬头,见王宁安正若有所思,他连忙道:“先生,弟子不敢搅扰,弟子告辞了。”

    “等等!”

    王宁安叫住了他,许阳心里咯噔一声,别是让先生看出来自己的不敬吧,在大多数六艺学子的眼里,王宁安已经是一个无所不知的妖孽了。

    他忐忑着,被王宁安带到了一个沙盘的前面。

    王宁安伸手指着一条蜿蜒的巨龙,“这就是长城!历代先祖抵御草原部落的屏障,辽国窃据燕云以来,长城年久失修,多有损毁,除了古北口,居庸关等少数地方之外,全都不堪用。辽兵虽然战败,但是很快就会卷土重来,修复长城迫在眉睫,你有什么想法?”

    提到了技术问题,许阳显得神采飞扬,极为兴奋。

    其实研制水泥的任务已经布置好多年了,但是王宁安不知道具体配方,也不清楚工艺流程,如此只能靠着一点点实验。

    许阳在两年前就烧出了水泥,可是那个水泥还不如三合土结实,而且凝固时间多达半个月,一点价值都没有……他又和几个大匠,花了两年多时间,熬了无数个日日夜夜,才烧制出如今的水泥。

    他们还进行过各种测试,包括砌墙,修路面,建水坝等等,可以说许阳不光是研制出水泥,更是水泥使用的大家。

    “修筑长城的工期必须很短,因为一旦拖延一两年的时间,辽兵就有充足的机会进行破坏。我们费了几个月修起来的城墙,可能一天的功夫就被破坏殆尽,到时候我们劳民伤财,会被辽国打垮的!”

    许阳点头,表示了解。

    他观察着沙盘上的每一处,心里不断盘算着如何施工,渐渐有了主意。

    “先生,弟子有把握在三个月之内,构筑出一座容纳10人的关城重镇,同时开工新建5处城池,以城池屯兵,可以快速把长城恢复起来,就不用怕辽兵破坏了!”

    王宁安很是欣喜,三个月的时间,正好是落雪之前,如果真能按计划完成,那么今年冬天,就不用怕耶律洪基来打草谷了。而且还能再给他一个刻骨铭心的教训,让他尝尝踢到铁板的滋味!

    ……

    从河北通往幽州的大路,出现了一支庞大的车队,在车队的前面,有一个锦衣少年,骑着一匹神骏的战马,往来飞驰,颇有鲜衣怒马,潇洒狂放的味道。

    少年虽然年纪还很小,但是身体又高又壮,模样也算帅气,他正是王宁泽,王宁安的小老弟,王家四郎!

    七八年的功夫,老爹南征北战,哥哥威风凛凛,从朝堂到地方,杀了一个七进七出,就连王宁宏和王宁宣两个都领兵了。

    小小的王宁泽这个气啊,每天都盼着自己能快点长大,但是无论怎么盼望,日子都要一天天过。

    先是在六艺学堂上学,后来到了京城,又跟着狄青学兵法,好容易,总算是出徒了。

    “爹!哥!我来了!”

    王宁泽扯着嗓子鬼叫,声音在旷野传播,飘出去好远。

    气得马车里的王洛湘直摇头,嘟起嘴巴,埋怨道:“娘,你也不管管,二弟在京城的时候,还跟曹家的两个小子去喝花酒,现在又是吊儿郎当的德行,就不怕他给咱们家丢人?您要是不管,那女儿可就要动手了!”

    说着,她撩起车帘,车辕旁边,正好拴着一匹枣红马,比起王宁泽的白马还要神骏几分,王洛湘月牙一般的眼睛里,满是期待的笑容。

    这个妮子也不是乖宝宝,分明是想尝尝策马狂奔的滋味。

    白氏哪里看不出女儿的心思,一把给按住了。

    “你给我老实点!”白氏怒冲冲道:“你们啊,就没有一个让我省心的!”

    说起来白氏满肚子气,王宁安这个小兔崽子,你好歹是统帅三军的人物,难道就看着你爹犯险,差点连命都没了,也不知道照顾亲爹?

    还有王良璟,胡子一大把了,上有老下有小,你逞什么能!你死了,让老娘守活寡啊!

    还有王宁泽,明明在六艺学得好好的,想让他跟着范相公学文,以后考进士,光宗耀祖,可是这小兔崽子更倔,非要跟着狄青学兵法。

    你想想看,王家上下,都是一帮粗鄙武夫,从耗子窟窿掏出一个,都能舞刀弄枪,多你一个吗?学文,走科举的路子,考个一状元郎出来,不好吗?

    提到了学文,白氏就更气了。

    王宁泽也就算了,一个野小子,管不了他,可王洛湘啊,你是个大姑娘!好的不学,偏偏跟她嫂子杨曦学拳脚,学来学去,还挺有本事,据说已经成功接替杨曦母老虎的名号,和柳家那位河东狮齐名,称霸京城纨绔界,那些京城的公子哥见到她们都躲着走!

    我的老天爷啊!

    真是造了孽。

    一个大姑娘,落这么一个名声,你还想嫁人不?

    柳家的河东狮都快二十了,还没人要呢!你也想到一辈子老姑娘?

    说来说去,王洛湘就是被杨曦带坏了,白氏是这么看的。

    平心而论,白氏更喜欢聪明的,文质彬彬的大家闺秀,所以她能毫不犹豫接纳苏八娘,又收萧观音当徒弟,细心调教。

    奈何杨曦更是技高一筹,就在王宁安北上的时候,夫妻两个别离缠绵,杨曦竟然又怀上了宝宝……

    差不多一个月之前,王宁安的第二个带把儿的孩子降生了。

    连着生了两个大胖孙子,哪怕白氏对杨曦有再多的想法,也不敢怠慢了王家的大功臣!

    “唉,看起来啊,早晚娘的一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