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将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将门- 第2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谁能想到,不惧旱涝的皇宫,竟然藏着如此可怕的杀手!

    长年累月,铅渗透进了土壤和水里,又进入了饮用的井水……宫中原本除了宫女,就是太监,入宫的时候,最也有十来岁,身体抵抗力很强……就算接触一些铅,也没有问题。

    唯一在宫中出身的只有皇家子嗣,这些年,赵祯有三个儿子长到了几岁,死去了,还有更多的孩子,男孩,女孩,加起来至少有三五十个,全都降生没多久就夭亡了,还有数之不尽的产……

    包括赵祯在内,都渐渐相信了,是皇家富贵至极,孩子担不起荣华,就早早死去了……

    谁能想到,这些可怜的孩子竟然是死于铅中毒!

    赵祯也是很聪明的,他想到了,赵匡胤哥俩是成年之后,当了皇帝才搬进来的,所以他们的孩子虽然不多,但是全都健康成长,到了他爹真宗,就剩下他一个幸运儿,要不是他出生了,赵允让就当了皇帝!

    到了他这里,皇子公主死了一大堆……可是再看宫外的宗室,赵允让好几十个儿子不了,赵允弼也有五六个孩子,赵宗景的媳妇澜儿已经怀了第二个……除了那些瞎折腾,把身体搞坏的之外,老赵家的子孙还是很能生的,朝廷都为了宗室的开支愁,可唯独赵祯能生不能养,连一个孩子都没有!

    以往赵祯还觉得是命不好,可现在呢,他明白了,杀手就是眼前的铅管,杀了自己所有孩子!这位仁慈的帝王疯了,愤怒大吼:“挖,通通给朕挖出来!”

第390章 提议迁都() 
如今大宋的皇宫,可以追溯到唐代的时候,是宣武军节度使官邸,经历五代十国,一点点扩建,演变成了今天的规格。

    由于不是推倒重建,大宋的皇宫总是显得局促、逼仄、寒酸……当初赵大也想过重修,可是他得位不正,胆气不壮,而且赵大还想过迁都,故此皇宫就一直没变,落到了赵祯的手里。

    两三天的功夫,赵祯几乎都没有合眼,只要一闭眼,他就能看到一片的小娃娃,冲着他哭!

    多少年了,他失去了几十个孩子之多!

    那都是他的骨肉啊,一度赵祯都疯了,天下人都在议论着,要让他从宗室过继孩子,继承皇位,什么意思啊?

    他成了天下人眼中的绝户!

    普通人尚且受不了,更何况是九五至尊。

    结果这么多年,总算是弄清楚了,罪魁祸居然出在了百十年前埋在地下的铅管上,真是不知道说什么好!

    曹皇后知道后,二话没说,直接抱着孩子回娘家省亲了,她只告诉赵祯,儿子绝对不能住在一堆毒物中间。

    杨怀玉他们花了三天的时间,清理出1o里长的沟渠,铅管堆成了小山,看得人触目惊心。

    赵祯咬碎了牙,声音沙哑问道:“还有多少?”

    杨怀玉脸色也很不好,“启奏圣人,这些是宫中有记录的十成之一。”

    “有那么多?”赵祯惊问道。

    杨怀玉忙说道:“历来京城内涝严重,为了让陛下安心高卧,所以历代都整修沟渠,增加数量让排水更顺畅……”

    赵祯听到这里,几乎昏厥,排水是顺畅了,可是皇家却绝后了!

    “真是该死,朕要全都清理出来,需要多少时间?”

    杨怀玉迟疑道:“由于建筑时间跨度太常,好些图纸已经遗失了,再有一些沟渠邻近宫殿,贸然挖开,后果严重……故此,故此……”

    “故此三天两天做不成?要让朕,还有朕的孩子,每天都承受着铅毒侵袭吗?”赵祯咆哮起来,杨怀玉的鬓角冒汗了。

    见大舅哥难堪,王宁安急忙说道:“启奏陛下,诚如杨将军所言,只怕此事要麻烦了。”

    “怎么讲?”

    “臣以为铅管埋入地下太久,又数量太多,久而久之,宫中的水土花草,可以说处处都有铅毒……就算把铅管取出,也没法解决全部问题,更何况要是全拿出来,不亚于把皇宫翻一个底朝天,只怕不容易吧!”

    赵祯当然知道事情困难,可是再困难也要做啊!

    “王卿,你现了铅毒,朕非常感激,为了皇家的安全,你还要费心,下面该如何做才能防止再次中毒?”

    王宁安思量道:“陛下,为今之计,只有迁皇宫了。”

    “什么?”

    赵祯惊得站起来,满脸纠结,问道:“王卿,真的到了这一步?”

    王宁安苦笑道:“臣观察了,有些铅管破损严重,有些年头久远……臣说句不客气的话,要想保证安全,只有把皇宫,还有地下十丈的土壤全部搬走丢弃,换干净的土地回来。然后再用安全的材料建筑宫殿,才能高枕无忧。这么大的工程,与其浪费精力,还不如重新盖一个皇宫呢!”

    赵祯听完,脑袋冷静了不少。

    他原本以为事情很好解决,哪知道竟然要搬迁皇宫,这可是天大的事情,不能不慎重。王宁安也是没办法,如果有仪器,检查一下皇宫的土壤和水分,确定铅含量是否标,一切迎刃而解。

    可眼下没有办法检测,更何况皇宫有铅,让那些野心家知道,他们用铅毒害小太子,甚至害赵祯,都没地方说理去,谁让皇宫原本就有,如何确定是有人下毒?

    这事赵祯自然想到了,只要儿子在宫中一天,就可能死的不明不白。他已经失去了太多的孩子,最后一点骨血,如论如何,也不能失去。

    赵祯决定在事情没有解决之前,小太子永远不回京城。

    旨意下去了,可问题又出来了,暂时住在曹家没问题,可是不能一直住着啊?而且接触铅毒,不光是小太子,对大人的身体也不好。

    赵大叔也想多活些年,皇宫他也怕了。

    这么看起来,必须重修皇宫。

    可是修一座皇宫,工程何等浩大,要花费多少国帑?

    赵祯直觉,这一定是个天文数字。

    “陛下,为了大宋江山计,为了天家安全,无论多少花费都值得!”

    赵祯露出了欣慰的微笑,“王卿所言有理,朕立刻让他计算一下,到时候少不了王卿替朕统筹全局。”

    “为君解忧,是臣的本分。臣以为陛下也应该尽早搬离皇宫才是。”

    “朕知道了。”

    ……

    要另修一座皇宫,消息传出去,京城顿时就沸腾了。

    先,大家对赵祯的遭遇非常同情,几十年,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很多人长这么大,就只经历过一位君父,几十个孩子死了,将心比心,谁不同情。包括朝臣在内,很多人都支持修宫殿。

    可是稍微一算计,大家伙脑袋就大了,这事行不通啊!

    北宋的皇城周长差不多8里多,面积一平方公里不到,这可不是个小数字。

    而且皇城必须位于京城的中轴线,当然,北宋的皇城已经歪了,如果修新的,哪怕紧挨着老皇宫,也会严重偏离中轴线,失去了中心的最佳位置。

    东西南北,看了一圈,都找不出第二块地方,能摆得下一座皇宫!

    哪怕是不顾一切,随便找块地方修皇宫,也要有这么大的地方!

    京城2oo来万人口,修一座皇宫,至少要搬迁万人,安每户5口人算,就是六万户。

    京城寸土寸金,搬迁这么多人家,这一项就要上亿贯不止!

    再有,保守估计,修皇宫,也要动员2o万人,没有十年八年,是修不出来的。按照京城最低的工钱计算,每人每月5贯,一年6o贯,2o万人,干1o年,又是一个天文数字……

    政事堂和三司反复计算,都是一筹莫展。

    征地,人工,砖瓦木料……三者加起来,至少3亿贯。

    眼下别说是3亿,就算oo万朝廷也拿不出来。

    朝廷上下,两府相公,凑在一起,商量了三次,愣是拿不出一个主意来。

    赵祯在宫里住的满心憋屈,等了5天,政事堂还没有消息,他直接下旨,把所有人都叫来,召开御前会议。

    开门见山,赵祯直接说道:“朕一刻也不想在宫里住了,更不想让无辜的孩子受到牵连,宫中几万人的性命,全都在诸公的一念之间,你们看着办吧!”

    这几位相公你你,全都露出了无奈的表情。

    第一个站出来的是三司使包拯,“启奏陛下,修皇宫的事情臣没有太多的意见,臣只能竭尽全力,眼下每年能拿出17oo万贯,再多,就要天下大乱了。”

    虽然距离需要的数目还差得很多,但是赵祯知道包拯已经尽力了,他只能点点头。

    “其他人呢,你们怎么看?”

    贾昌朝不能不说话,“老臣以为,当下应该修整潜邸,作为临时行宫,陛下暂且居住,以免龙体受损,”

    “嗯,贾相公之言,甚合朕意。今天朕就搬过去。”赵祯对皇宫的厌恶溢于言表,这座宫殿杀了他太多的孩子,全都是伤心的回忆,再待下去,赵祯怕自己会崩溃。

    一直不开口的富弼也说话了,“潜邸只能暂时居住,如果逢朝会,大典,还能在潜邸办吗?

    “那当然不能。”贾昌朝道:“要不这样……遇到了朝会大典,陛下再回到宫中……”贾昌朝的声音很小,他偷偷看着赵祯,哪知道迎来的是锐利如刀的眸子!

    赵祯呵呵冷笑,“朕如果没有理解错,你们是不想再修一座皇宫了?”

    贾昌朝慌忙伏身,“启奏陛下,城中实在是找不出第二块地方,如果陛下准许,老臣会安排人手,仔仔细细,把所有铅管都找出来。”

    “找出来铅管就够了?”

    赵祯怒火中烧,“朕意已决,必须要另择皇宫,如果城里没地方,那朕就去城外!”

    几位相公被震得脑袋晕乎乎的,唐介厉声道:“陛下身为天下之主,居寰宇之中,譬如北斗,统帅群星,乃是理所当然。陛下不居城中,不居皇城,如何能安定人心?”

    老夫子这话也算正论,放在以往,赵祯肯定会十分重视,这一次却不一样,皇帝陛下冷笑道:“唐爱卿,你的意思是让朕把自己毒死吗?这就是你的忠君报国?”

    一句话,把唐介给怼了回去,老夫子涨红了脸,瞠目结舌,不知道说什么是好!

    大家都僵住了,赵祯非常坚持。

    开玩笑,谁能拿一家人的性命开玩笑。

    皇帝坚决要搬,可是弄到城外不像话,城里又建不了……韩琦这时候站了出来,“启奏陛下,臣以为君父安危,至关重要,既然要修皇宫,就立刻征集万民夫,给城中百姓降旨,让他们无偿贡献土地,臣愿意亲自监工,一定如期完成,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臣都在所不惜!”

    韩相公就是厉害,贾昌朝都忍不住竖起了大拇指,心说陛下你好好想想吧,修皇宫可真不是儿戏啊!

    哪知道这时候王宁安突然站了起来,他笑呵呵道:“不用那么麻烦,迁都就可以了!”

第391章 任性的皇帝() 
“王大人!”

    贾昌朝声音提高了八度,吃惊质问道:“你未免题大做了吧?用得着迁都吗?”

    “当然!”

    王宁安坚决道:“贾相公,诸位大人,我已经建议陛下调查历年宫中人员的健康情况,想必陛下已经有了结果。”

    “不错!”

    赵祯把话接过来,痛心疾道:“自从现铅中毒之后,朕清查了历年宫中人员的情况,结果是触目惊心!”

    赵祯拿出了一张统计结果,他的几十个孩子不用了,过去十年之间,宫中病死的宫女太监就有一千多人,而起所有太监宫女,能活过六十岁的少之又少。

    陈琳是个特例,他中年才净身入宫,那些七八岁,十几岁进宫的宫女太监,普遍活不过5岁……过去大家伙都以为太监身体有损伤,寿数比普通人短,也是人之常情,可是许多负责看守皇陵的太监都能活到六七十岁,甚至八十岁以上,偏偏宫中,四五十岁就算老人了。不只是太监,宫女也如此。

    就连宫中的妃嫔,染病的,死去的,也是数量惊人。

    过去涉及皇家机密,无人敢问,现在想想,其中不乏是争斗暗害,丢了性命。但是宫中所有人,普遍比外面短命十年以上,这和普通人的印象完全不同。

    宫里锦衣玉食,吃饱穿暖,还有最好的大夫,如此心照顾着,结果都早早去世了,人们传,宫中富贵至极,寻常人承受不了,故此享受了几年,就要离开人世,一饮一啄,皆有报应……

    赵祯过去也是相信的,但是他此刻却一丝一毫也不信了。

    他又想起了刚登基不久,自己就大病了一场,现在想想,之前自己住在潜邸,后来搬进宫中,很可能就是突然接触了许多的铅,骤然病,后来老天保佑,身体适应了,才侥幸活下来。

    可是这几年,赵祯的身体明显下滑,才四十几岁的人,就频频感到不舒服……毛病出在哪?

    就是无所不在的铅毒!

    赵祯态度坚决,不容商量,“诸位爱卿,朕诚然知道,无论是重修皇宫,还是迁都,牵连太广,影响非比寻常。但是你们忍心看着皇家上下,受铅荼毒吗?朕身体每况愈下,多半是铅所致,诸位爱卿还拿不出办法,袖手旁观,你们就这么想看着朕死吗?”

    这句话可太厉害了!

    贾昌朝吓得浑身冒冷汗,带着几位相公一起躬身。

    “启奏陛下,臣等不敢,臣等一定立刻拿出办法,两日之内,给陛下满意答复。”

    结束了御前会议,大家伙没有离开,而是去了政事堂,包括王宁安在内,一个不缺。

    贾昌朝面色凝重,“诸位,什么都不了,皇宫万万住不得,是重建,还是迁都,你们都看法。”

    曾公亮道:“重修皇宫,一来位置没法选定,二来耗费太大,朝廷根本承担不起。我看是唯有迁都了。”

    “那要迁到哪里?”贾昌朝追问道。

    “这个……当年太祖就曾想过迁都,洛阳,或者长安,都是不错的选择。”

    “不合适!”韩琦闷声道:“不论长安还是洛阳,都已经衰败荒废,迁都过去,不单要建皇宫,还要建造各个衙门,禁军,官员,全都要搬过去,工程浩大,不比重建皇宫,而且漕运呢?汴京的运河可是几百年才建成的,搬到洛阳或长安,要重新挖掘运河,你们谁有把握保证漕运安全?”

    一句话,大家都闭嘴了。

    迁都可不只是皇帝一家子搬过去,几十万禁军要过去,家属要过去,百官要过去,宗室也要过去,眼下洛阳不过三十万人口,这些都搬过去,一下子就暴涨到了一百万!

    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无数的困难摆在了面前,这几位虽然才智无双,可是想了想之后,也全都挠头了。

    行不通!

    就是行不通!

    包拯思量道:“如果考虑运输,我倒是认为放在长江沿岸,坐拥水路便利,或许更好些!”

    “不行!”

    这回跳起来的是富弼,“金陵非是皇都之所,其余城市格局不够,都不能做皇都。

    “那,那徐州呢?”见众人摇头,包拯又道:“或者大名府总行了吧?”

    唐介却反对道:“也不成,汴京就够危险的,大名府距离契丹更近,一天险都没有,防无可防,守无可守,处境太危险了。”

    诸位相公议了足足一个下午,还是没有思路,他们几乎都把所有城市数了一遍,却没有一个合适的。

    贾昌朝只能道:“诸位都回去好好想想,明天咱们务必拿出一个结论来。”

    王宁安自始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