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栖梧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雀栖梧枝-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次日早起,小冬伺候着用了早饭,杜桐夫妻往杜太太这边来,到那里时候,杜太太刚用完早饭在喝茶,见儿子媳妇来了,放下茶杯笑道:“昨儿回来的这么晚,今儿起晚些也不怕,又是这么早过来。”

杜桐已经行礼下去,抬头时候笑嘻嘻道:“儿子这不是惦记着娘吗?”杜太太脸上的笑容更深,看向雀儿,雀儿走前一步,手扶在腰间弯腰下去:“媳妇给婆婆请安。”

这个礼行的无可挑剔,话说的也对,杜太太嗯了一声,站起来道:“你们随我来吧,家里的长辈都要来了。”雀儿见婆婆没说什么,心这才放下,小两口跟在杜太太身后雀儿看着杜太太走路时候,别说头上的珍珠,就连裙摆都看不到摆动。

再看看自己,走路时候环佩叮当,生怕别人不知道来了,要放慢脚步呢,又怕跟不上,只得继续走,身后的吴妈看着雀儿走路时候的样子,眉头不由皱紧,这大奶奶,若不是杜家的走廊有人打扫,只怕走起路来要把地上的泥土都扫干净。

到了大厅里面,已经男左女右坐满两行人,见他们进来,除杜老爷之外的人都起身迎着,除了领头有个妇人笑着称了杜太太一声大嫂,旁人都没说话,眼只看向雀儿。

杜太太嗯了一声,手微微一抬就坐到杜老爷身边,雀儿倒没料到杜家竟有这样多的人,而且一个个看起来都穿着华丽,虽然笑容满面,不过雀儿反觉得,这比前几日庄上来的那些强盗还要可怕几分。

杜家

雀儿深吸一口气,头微微一侧,正好对上杜桐的眼,他的眼还是那么平静,雀儿觉得心里又有勇气了,眼还没转过来,就听到有人笑了:“哎呀,这桐侄儿和大奶奶可真是恩爱,这许多年都没看过了。”

说话的是坐在杜太太下手的一个中年妇人,她年纪和杜太太差不多大,虽坐的庄重,那眼角却有些轻佻,杜太太眉微微蹙了蹙,再下手的另外一个妇人已经笑了,她年约二十七八,面貌温柔,低垂的眼里满是笑容:“二嫂,谁没有过年轻的时候,桐侄儿今年才十七,侄媳妇可就更小了,说起来,我们杜家也是很多年没办喜事了。”

后面那句她是和杜太太说的,杜太太刚要接话,杜二太太又笑了:“三婶,眼瞅着三叔都过三十了,你只有两侄女,杜家的规矩是人人都知道的。”

杜三太太没料到杜二太太会把这话拿出来说,不由摸了摸自己的肚子,杜太太已经微微咳嗽一声:“好了,今日是桐儿媳妇初次见你们,说这些有的没的做什么。”

杜二太太已经换了张脸:“大嫂说的是,可别把孩子吓到,我们这样爱说村话的,可比不得大嫂娇滴滴的新媳妇。”杜太太的眼微微瞟向雀儿,雀儿还是站的笔直,一双眼清清亮亮,杜太太心里似乎有触动,对吴妈点一点头。

吴妈在前迎着,让杜桐夫妻行礼,杜老爷上一辈的人不在了,就只有这一辈的两个弟弟还有杜老爷的三个堂弟,杜二老爷人倒是和气的很,和有些刁钻的杜二太太倒不一样,见雀儿行礼下去,手作势扶着,嘴里说着不晓不晓,怀里已经掏出个荷包递过来。

杜桐接过,放到小冬手里捧着的托盘上,杜二太太虽然刚才说了几句不好听的话,可是礼数还是没有错,大方受了杜桐他们的礼,递出的荷包也是送到雀儿手里。

杜三老爷比两个哥哥都要年轻些,许是幼子,一脸懒散的样子,人虽坐在那里,心却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直到雀儿他们跪下去,他才忙把杜桐拉起来,力气有些大,差点没把杜桐的膀子扯到,嘴里说着免礼,手就往衣服里面去找早准备好的荷包,捞了半响也没捞出来。

倒让旁边的杜三太太有些着急,杜三太太刚要开口打圆场,杜三老爷脸上露出笑容,拿出一块玉佩:“桐侄儿,恭喜恭喜,你前程远大,定不像我样的是个废物。”这话说的有些蹊跷,杜三太太刚放下的心又重新提起来,杜桐只装作个不知道,接了谢过。

到杜三太太那里,她不光准备的礼物丰厚,还说了一筐的吉利话,杜太太见雀儿行礼时候甚是规矩,没有什么错的,心这才放下。

行完长辈的礼,雀儿觉得头都有些晕,还从来没有这么一早上就磕那么多的头,杜桐除了每次过年拜影,这样密集的磕头也是头一遭,额头上出了一层薄汗,还好下面的就是平辈,只要彼此见礼就可。

小冬盘子上已经放满东西,不知道这些东西该放到哪里去,吴妈走上前,接过她手里的托盘递给在门槛外守着的小丫鬟,示意她拿回去,自己从桌上拿起另外一个堆得满满的托盘递给小冬。

吴妈整个动作十分流畅快速,雀儿还没回过神来,她已经走到前面,那一排的少男少女都站了起来,杜桐不光是杜老爷的长子,也是这一辈里面最大的,真正真正杜家的嫡长孙。

平辈们按年龄排开,站在头里的是杜桐的弟弟杜棣,他比杜桐小两岁,唇边的胡子才刚冒出来,规矩互相行礼过,杜桐从小冬手里的托盘上拿过一样东西递给杜棣,杜棣只是笑着道:“大哥娶了嫂子,给兄弟的定是好玩意。”

虽然话里带有戏谑,但杜棣的声音还是压的很低,生怕杜太太听到一样,吴妈眼里露出笑意,二爷性子活泼,偏偏太太又是个严肃的,也不知道像哪个。

接着是杜二老爷的长子杜栋,他不过十四,一脸严肃的样子不似爹娘,倒有些像杜太太,行礼之后一本正经的说着吉利话,倒有点像小孩装大人。

杜栋之后是杜桐的另一个弟弟杜梁,行礼时候他有些好奇的看着雀儿,年纪还小的他还有些不大明白为什么哥哥成亲娘不大欢喜,说什么婢女不婢女,可是婢女多好,从小在杜家长大,一定会很听话。

杜梁身边是杜二老爷的二儿子杜朴,他今年不过十二岁,平时和杜梁最好,在杜梁行礼时候他也打量着雀儿,这个大嫂,看起来还没母亲身边的香儿姐姐漂亮,为什么大哥会娶她呢?

杜朴之后就是杜家的女孩了,最大的杜桦刚过十岁,一举一动都很端庄,除了年纪小些,发刚垂髫,活脱脱是杜太太的翻版,接过雀儿递上的礼物,脸上虽有笑容,雀儿却还是能看出那种礼貌而疏淡的感觉。

雀儿心里不由咯噔一下,自己的这位小姑可不像别的同年龄的小姑娘那么好相处,这么大的孩子,在乡间还真是爱玩的,可看这位小姑眼垂着,坐的端正,连笑都是那样淡淡的,这怎么相处雀儿一时都不知道。

杜三老爷的两位千金,杜杉杜杨,两人接过礼物时候脸上甜甜的笑容让雀儿心里一暖,果然杜三太太为人温柔,连生出来的女儿也不像杜太太的女儿一样严肃,虽说这两位姑娘坐的也很端正,可是杜杉的脚在裙下是交叉在那里,杜杨的手在袖子的遮掩下拿着个什么东西在玩耍。

礼行毕,杜家的主人都见过,杜桐夫妻坐到小辈们坐的最上面,吴妈这才带着家里的男女下人们来给大爷,大奶奶见礼。

院子外面跪了黑压压一院子的人,杜太太已经预备了五十两银子打赏下人,自然用的是雀儿的名义,雀儿把沉甸甸的银子交给领头的吴妈由她散去,这一早上的事这才算完,雀儿这算是正式进了杜家门,成了杜大奶奶。

今日的午饭就是在一起吃的,男人在外,女眷在内,下人们也各自有酒席,雀儿初做新妇,要伺候杜太太用饭,这种伺候人的细活,她是做不来的,不是打翻了酒杯,就是夹错了菜。

见秋红的动作是有条不紊的,雀儿越发心急,怎么连这么点小事都做不好?在她又把杜太太要的小炒猪肉夹成了旁边的板栗菜心的时候,杜二太太笑了:“大嫂,不是说大奶奶是庄上婢女,怎么连伺候人的小事都做不好,难道是只会烧火,不会做别的?那大嫂日后可就有口福了。”

雀儿听了这话,本就心慌的,筷子上夹着的菜心掉了下去,一颗黄澄澄的板栗掉到了杜太太的酒杯上,雀儿的脸顿时红了。

秋红已经拿起旁边小几上的酒杯给杜太太换掉,旁边的婆子也用抹布把菜心擦掉,杜太太等她们做完了才淡淡开口:“二婶说的是,杜家也不是小门小户,娶个媳妇回来就是伺候婆婆的,这些事,有丫鬟们做就成了。”

说着对吴妈吩咐:“给大奶奶安个座儿,以后没外客,大奶奶就不用过来伺候用饭了。”吴妈端个椅子过来,雀儿有些忐忑,不过这站了半日,腿总是酸的,谢过杜太太后坐了下来,杜太太这才重新拿起筷子:“吃饭。”

杜二太太嘴角扯了扯,什么都没说,杜三太太只是温柔一笑,拿起筷子夹了筷鸡肉给杜杉,一餐饭就这样静悄悄吃完,饭后,杜太太和妯娌们说笑一会,也就各自散去,雀儿这才得空告退。

出了门,雀儿长舒一口气,难怪那日娘得知自己嫁进杜家,眼里满是忧虑,富家奶奶不好做,自己还当娘是说笑话的,从昨日进杜家大宅开始到现在,好像都没松过一口气,繁多的规矩,下人们看起来谦卑无比,但眼神里总是有点别的东西。

还有那看自己眼神里面总是有些嘲讽的二婶,雀儿叹气,这可和当初在杜家庄子里面不一样,那时顶多就是庄上管事的张婶子会扯着嗓门骂自己不该又淘气上树,怎么都没个姑娘的样子,可是现在不行,没有人会骂你,但那种感觉还不如被张婶子骂自己几句来的爽快。

作者有话要说:好吧,我不要脸的说,雀儿就是照进杜家的一缕阳光,在适应杜家的同时改变杜家,我太不要脸了,掩面下。

姐妹

雀儿进到大宅里已经有半个来月了,这半个来月,雀儿算是渐渐适应了杜家的日子,早起梳洗完,就去给杜太太请安,请完安要陪着她说说话,但杜太太对什么话头感兴趣,这是雀儿挑起几次话都没明白的,好像她对什么都感兴趣,又对什么都不感兴趣。

杜桦活脱脱是杜太太的翻版,雀儿说话的时候她总是那样含着微笑在听,眼里也很平静,而雀儿分明感到一丝她们的不耐,每次都是提起话题,又匆匆结束。

再陪着坐一回也就各自告退回房,路上碰到的丫鬟婆子对雀儿很礼貌,可是雀儿望着天空,总是有丝不确定,自己是嫁进杜家,也被人称为大奶奶,可是又好像只是这个家的一个客人,不像是家里人。

回到房里,往往杜桐还在书房读书,他年少聪明,杜老爷盼着他能考上功名,也算是接了书香,毕竟杜家上一个当官的还是杜老爷的祖父,前明的知县,杜老爷的爹又秉承庭训,绝不在新朝出仕,连新朝赏的功名都不肯受。

杜老爷就更是只擅长做买卖,不长于读书,两个弟弟也是如此。新朝也建了五十来年,那点骨气持续两代也算不易,何不就在年轻一辈里读书出仕,继了书香?要知道杜老爷的高祖可是曾任过武英殿大学士,谥号文恪,杜家大门上曾高高悬挂学士府。

杜桐纵然还是在新婚,也要在书房用功,于是雀儿只能在房里读书习字,说来惭愧,个个女子都会的女红她是一窍不通的,一来自从雀儿的爹死后,雀儿的娘忙于生计,这些也没教导她,等到雀儿娘想起雀儿年纪渐大,怎还到处在山野疯跑时候,也来不及,这才把雀儿送到杜家庄上做事,好学学规矩。

二来到杜家庄上之后,雀儿口乖舌甜,哄得张婶子十分开心,这些衣衫鞋袜的事,就被张婶子包了,雀儿除了会缝个破口,连双鞋都不会做。

到了午饭时候,去陪着杜太太用午饭,虽说饭桌上有三个人,寝不语的规矩雀儿是不守得,但是这食不言,杜太太是着实守得,饭桌上别说谈笑,连勺子碰到碗边的声音都听不到,午饭完后小睡一会,然后又是习字,用晚饭,一天就这样完了,周而复始,雀儿每每坐在那里的时候就在走神,每日都像这样过,杜太太她们不觉得闷吗?

“闷,怎么会闷?”说话的,是雀儿的姐姐凤儿,此时脸上带着温柔的笑坐在雀儿对面,白皙如葱根样的手交叠着放在裙子上,指甲上涂得蔻丹红的让雀儿有些刺目。

这个比雀儿大五岁的姐姐,雀儿从三岁后就只见过两次,一次是父亲去世,另一次是凤儿出嫁,张老太太给个恩典,让雀儿的娘带着雀儿前去见凤儿。

今日门上传报说宁家的五奶奶来访,雀儿直到见到人才知道宁五奶奶才是凤儿,她脸上和煦的笑容,和杜太太对答时的恰到好处是雀儿从没在她脸上见过的,唯二的两次见面,凤儿脸上的笑容都是客气而生疏的,不像现在带着亲热。

在杜太太那里坐了会,才回到雀儿房里,虽说和姐姐一向不是很亲近,但总比陌生的人好,看着她,雀儿不由问出那话,谁知得到的是凤儿这样的回答,雀儿不由眨了眨眼。

凤儿看着妹妹一脸的稚气和天真的举动,微微一笑:“妹妹,你从小和我不一样,长在爹娘身边,娘也糊涂,你再怎么说也是张家的子孙,怎么就把你送去服侍人?还好有祖宗保佑,你被杜家看中,不然张家的列祖列宗连脸面也丢尽了。”

凤儿的话温柔和蔼,说话时候唇边一直有笑,雀儿看着姐姐说话时候一张一合的唇,心开始往下落,粉色的唇往上扬:“宁五奶奶,你在这里说娘糊涂,怎么不去问问当日把我们赶出张家的大伯他们?”凤儿一愣,这个妹妹虽是一娘所出,只是凤儿从小得到张老太太喜欢,养在张老太太身边,年纪稍大,又定给了宁家,当日张老太爷去世,大伯以父亲是庶出为名,只分了薄薄的一份产业,母亲娘家也没势力,只得带着雀儿离了张家,那时娘也曾问过自己,要不要随爹娘走了,不等自己回答,老太太身边的婆子早笑着说,三姑娘自然是跟着老太太,宁家认的,是张府的三姑娘,而不是张四爷的女儿。

那年,雀儿只有三岁,当时光过去,听的父亲不善生产,那份薄薄的产业也守不住,积劳成疾去世的时候,凤儿心里也曾有过一丝惆怅,但随即又被庆幸笼罩,若当日随了爹娘去,又怎能住在这锦绣堆里,受了丫鬟们的服侍呢?

此时听了雀儿的问话,凤儿的心微微慌乱一下,接着就道:“妹妹,那些事都是长辈们的,况且爹去世已久,祖母已过八旬,知道当日为了憋口气,赶出爹娘委实不对,但不管怎的,祖母也养育了我一场,妹妹,难道你要我指责祖母吗?”

雀儿的眼上蒙上一丝阴影,接着就又散去,只是低头不说话,凤儿握住她的手:“妹妹,那些事都过去了,大伯已经吩咐下人去把母亲接回张府,还给你备了份嫁妆,吩咐给你送过来,这富家儿媳妇,没有嫁妆,是要被人看不起的。”

雀儿抬起头,一双眼依旧清清亮亮:“五奶奶,若我没有嫁进杜家,而是嫁了个乡下穷小子,张老太太和张老爷也不会如此对我吧。”雀儿这丝毫不拐弯抹角的话让凤儿愣在那里,她原以为雀儿不过是那种乡村姑娘,有什么一眼就看到了,哪懂这深宅大院的弯弯道道?

还预备雀儿接了嫁妆,接着好好的和雀儿叙叙姐妹情,把怎么在这深宅大院过的好的法子教了,最后再把张老爷所托付的说出,谁知雀儿竟一语挑破她的来意,不过她总是经过些事的,只一瞬就笑道:“妹妹,你说什么呢?大伯他是真心的,就算你没嫁进杜家,他也早预备派人去把你和娘接回去了,只是人还没出来呢,就遇到你出嫁的大喜事,这才又赶紧预备嫁妆,好给你面上增增光。”

雀儿脸上的笑容没有变:“宁五奶奶,请您回去罢,当日张老爷既说过,分家之后就各是各,要饭也别要回到张家门上,给张家丢脸的话,爹临死前也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