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挥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武挥鞭- 第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今周亚夫在楚国和沛郡都布下重兵,想来皇叔不敢妄动吧?”刘彻思考良久,得出一个自己都不甚信服的判断。

    景帝摇摇头,苦笑道:“正是因为周亚夫陈兵梁国周边,你那皇叔才愈发不安分。朕是了解他的,个性率直,受不得激,当初朕派周亚夫前去。。。。。。”

    刘彻明白皇帝老爹未说完的话,当初景帝派和梁王罅隙甚深的周亚夫去做沛郡太守,本就是存着逼梁王造反的坏心思,也好有借口收拾他。人算不如天算,如今景帝反而不希望梁王当即造反,否则整个局势就会变成一团乱麻,剪不断理还乱。

    刘彻紧咬下唇,打定主意,噗通一声跪倒在地,一字一句道:“父皇无需忧虑,只要扼守住函谷关即可。敢请父皇应允儿臣亲率八千虎贲卫并一千羽林卫,前往函谷关。如若皇叔胆敢谋逆,儿臣定叫他有来无回!”

    景帝闻言大惊,连忙摆手道:“万万不可!皇儿尚且年幼,怎可领兵作战?”

    “甘罗十二可为相,儿臣忝为天家子,难道还及不上官宦子弟?!”刘彻晃着小脑袋,反驳道:“再说父皇不是常夸赞儿臣乃生而知之的天生之才,如今为何却又信不过儿臣?”

    景帝无法辩驳,却仍试图打消宝贝儿子这惊世骇俗的想法:“皇儿以储君之尊,身负社稷之责,怎可以身犯险?若是传扬出去,怕是朝野不宁,更显出我大汉无人可用。”

    “父皇难道还有更好的人选?如今朝堂之上,可用之将尽皆领军出征,其余之人,父皇当真放心得下?若是所托非人,临阵倒戈,社稷危矣!”刘彻摇头坚持道。

    景帝哑然无语,梁王历来喜贤好士,吴楚之战更是立下大功,威望甚重。当初支持他为储君的大臣为数不少,加上如今窦氏为首的外戚,对景帝的削藩之举尚有不满,实在不得不防。

    刘彻见皇帝老爹似有意动,复又劝道:“虎贲与羽林向来由儿臣统领,朝堂诸将皆不甚知晓,必定难以统率。儿臣可托身染时症,在宫中修养,不便见客,暗地随军出征便是。”

    景帝沉吟良久,微微点头,当即命孙全将殿内宫人尽数圈禁在后殿之中,由贴身死士严加看守,不得和外间有丝毫接触。是夜,父子二人彻夜深谈,直至日出东方。

    数日后,八千虎贲并千余羽林,轻骑出长安霸城门,朝东方疾驰而去。大军以典属国公孙昆邪为主帅,虎贲仆射马屿和羽林仆射公孙贺为副将,前往函谷关操演,附带巡查防务。

    中军处,公孙昆邪被诸多亲卫严密护卫,一举一动颇不自在,甚至连纵马奔驰都不敢,只能信马由缰,缓缓前行。而在他身侧,一个身着亲卫铠甲的少年,则是饶有趣味的欣赏着沿途景致,毫无紧张之色。

    公孙昆邪无奈的看着亲卫装扮的太子殿下,满心无奈。殿下周边的十余侍卫,是陛下专门着郎中令吴成精挑细选的死士,是大汉最为强悍的血手屠夫,别看仅有区区十余人,灭掉上百精锐骑兵跟玩似地。

    这些死士连殿下的吩咐都不服从,时刻谨记陛下的旨意,无关人等,胆敢靠近殿下十步之内者,杀无赦!哪怕是公孙昆邪,行军时稍微打马靠上前来,也会收到数道阴冷的目光,禁不住冷汗直冒。连马鞭都不敢挥舞,否则脑袋估计就保不住了。

    倒是刘彻心情颇好,穿越十余年,他最远也只到过长安城百余里外的上林苑,如今难得有机会欣赏着如画江山,自是心情舒畅。至于安全问题,他更是毫不在意。公孙贺正领着千余羽林卫,在大军周边四处警戒。在如今的大汉,应该还没有能躲避过羽林卫查探的伏兵,否则羽林卫也就妄为特种部队了。

    (呼呼,主角终于可以出宫透透气了,这个借口不好找,兄弟们记得给票票。。。。。。)

第一百一十八章 仇恨与欺骗() 
北地郡边塞外,羌人的毡帐绵延数里,无数篝火映照着草原悠远的夜空,更显苍凉与静谧。本书最新免费章节请访问。某个大帐内,卑禾羌的族长瓦素各盘膝坐在小火堆旁的毡席上,听着釜中沸腾的马奶酒发出咕咚咕咚的轻响,隐藏在浓密水雾后的面容,满是悲戚。他手中握着一串玉珠,珠子温热而圆润,宛如女儿楋跋子那温暖人心的甜笑。

    瓦素各自幼骑射无双,成年后更是骁勇善战。就任卑禾族长十数年来带领族人征战草原大漠,无往不利,隐隐可和传统的西羌诸王抗衡。他还迎娶了参狼部落狼王噶什的妹子格桑,摘取了草原上最美的格桑花。可惜天妒英才,作为草原上最强悍的勇士,瓦素各膝下无子,哪怕妻妾成群,却仅有格桑为他诞下一女,正是聪慧乖巧的楋跋子。

    楋跋子自降生后,便是卑禾部落最宝贵的珍宝。随着年纪的逐渐增长,她愈发的善良,美丽,清澈的眸子和晶莹剔透的心灵,让族人们发自内心的喜爱。族里的壮小伙们,不远千里,不畏艰险,采摘来天山上的雪莲,献到她的帐外,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而瓦素各更是宣布,楋跋子将挑选自己的夫婿。无论谁摘取了她的芳心,瓦素各百年后,便将卑禾部落交付于他。

    然而,自从去年楋跋子外出游玩,便下落不明。瓦素各派出大军,四处寻找,却只在草原深处发现了数十具被狼群啃咬得支离破碎的尸身,从四周散落的衣裳和饰品,依稀可以分辨出,正是楋跋子随行的侍卫和侍女们。当瓦素各和格桑看到外出寻找的族人,用楋跋子血迹斑斑的衣裳,包裹着数块布满牙印的碎骨,送到眼前,两人心丧欲死,格桑更是哀嚎一声,晕死过去。

    数月来,格桑日日以泪洗面,几乎哭瞎了双眼。瓦素各也骤然苍老了许多,两鬓依依可见斑白,脊背也佝偻了几分。就在整个卑禾部落陷入哀恸之中时,格桑的侄子,狼王嘎什的儿子臧素尔突然出现,并带来了楋跋子手腕上的珠串。

    这珠串是卑禾部落的传世宝物,一共十二粒玉珠。传说卑禾部落的祖先,乃是祁连山上的一株卑禾,结出一串穗子,穗子上有十二颗谷粒,化作六男六女,繁衍出如今的卑禾一族。卑禾人为了纪念先祖,便从大山之内,黄泉之中,取来十二粒圆润的宝珠,结成珠串,由部落里最为高贵的女子代代相传。自打楋跋子六岁之后,这珠串就挂在她的手腕上,从未取下。而寻到楋跋子尸身时,卑禾族人曾多次细细找寻,却并未发现珠串的踪迹。臧素尔带着珠串出现在卑禾部落,自然惊动了整个部族。

    根据臧素尔的讲述,楋跋子并未丧身狼腹,而是被大汉边军掳至都城长安,卖做官奴。数月前,被身处长安城的臧素尔碰巧遇见,并拼死救下。她随即向臧素尔哭述了被掳后,惨遭汉人官军蹂躏的种种不堪,并将珠串交到臧素尔手中,希望他将其交还给阿爸,让阿爸替她报仇。臧素尔茫然的接过收好,却没有太在意。随后,楋跋子趁着臧素尔熟睡之时,投河自尽。

    臧素尔在大帐内满脸悲戚的讲述完毕,随即泪流满面的跪倒在瓦素各和格桑面前,哀声道:“楋跋子定是怕自己的不洁之身,给卑禾部族带来耻辱,方才以死明志。只恨侄儿当时和汉人血战良久,已然身负重伤,无法将楋跋子的尸身打捞上来,送回草原安葬。如今侄儿已完成了托付,只求姑父姑母赐我一死,方能以赎罪。”

    瓦素各目呲欲裂,额角青筋暴起,生生咬碎了几颗卧槽牙,嘴角流出死死血迹。而格桑则是抱住臧素尔的脖子痛哭流涕,连声道:“姑母不怪你,若不是你,楋跋子怕是还要受更多的苦,更大的罪!前些日子,实在委屈你了!”

    臧素尔闻言,忙连声安慰格桑。然而在他低头之时,眼角却露出一丝冰冷的恨意,转瞬即逝。自从参狼部落被马贼全歼,臧素尔逃得一命,便逃到卑禾部落,向瓦素各借兵,以求复仇。然而瓦素各却无情的拒绝了他,甚至一向待他如半个儿子的姑母格桑,也是劝他打消这个念头,留在卑禾部落好生过活,也好为参狼部落留下些血脉。

    被仇恨蒙住双眼的臧素尔,满心愤恨的偷偷离开了卑禾部落,就如一匹孤狼,在草原上浪荡,思考着如何复仇。直到遇到了一支往西羌运粮的汉人商队,臧素尔找上门去,自告奋勇的担当他们的向导,并将他们引荐给一些西羌大贵族。

    由于臧素尔的阿妈是被狼王嘎什掳到草原上的汉人女奴,因此臧素尔从小就会不少汉人的语言,加上他阿父狼王嘎什,也曾是草原上的一方巨擘,虽说人死灯灭,好歹还留着不少交情,西羌的贵族们多少会给臧素尔些脸面。因此,臧素尔倒是颇得汉人商队的依仗,甚至在随商队回到汉地时,见到了商队真正的主人。商都的主人见臧素尔是羌人的身份,便没有刻意避讳,其后更是在他协助下和西羌诸部相互勾结,干了不少龌蹉之事。

    然而,就在商队抵挡长安城内,当臧素尔碰巧遇到楋跋子后,事情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面对臧素尔的突然失踪,商队的掌事几乎急疯了,派出侍卫暗地搜索京城无果后,上报了主家。至于详情如何,便是后话,此时暂且略过不表。

    瓦素各为了保住宝贝女儿的名声,没有将此事如实传扬出去。而是命人传令全族,去年袭击王女楋跋子一事,乃是汉人官兵所为。一时间,卑禾部落群情激愤,纷纷要求族长发兵向汉人讨还血债。

    而此时,恰逢匈奴右贤王遣使,强令西羌诸部出兵东进,否则待日后匈奴腾出手来,军臣单于将跟随先祖冒顿单于的脚步,再次率匈奴铁骑横扫大漠。冒顿单于当初兵进大漠,大败诸羌,更是将兵强马壮,不可一世的月氏羌打得几乎灭族,被迫西迁。距今不过数十载,匈奴人的凶威犹在,西羌明面上更是匈奴臣属,年年进贡,不敢稍有怠慢。

    西羌诸部面对匈奴右贤王的威逼,虽然心有不甘,也只得虚应下来。臧素尔见事有可为,便撺掇着瓦素各出头,以卑禾部族所属精骑两万余为主力,集合西羌各部兵力东进。瓦素各本是精明之人,自然知道这是个出力不讨好的差事。然而他为女复仇心切,再加上爱妻格桑终日以泪洗面,也便顾不得那么许多,当即应允臧素尔,让他和西羌诸部商讨出兵事宜。

    西羌大贵族们接见臧素尔后,知道瓦素各犯傻要强出头,自然狂喜不已。当即应诺各自依部族大小,出兵数千不等,随卑禾部族东进,由瓦素各为主帅,尽数掌控。当然,他们出动的可不是麾下的精锐,而是附属部族的老弱残兵,乌合之众。

    总之,经过臧素尔的来回奔忙,瓦素各最终领着本部两万余骑,外加西羌各部拼凑出来的近三万良莠不齐,军容不整的老弱病残,缓缓踏上了为女复仇之路。

    跨过长城,进入河朔之地后,瓦素各连续袭击了几次深入草原的汉军,利用骑兵的优势,且退且射,生生耗死了数千胆敢追击汉军。警觉过来的汉军,突然收缩的阵势,龟缩在大营不再应战。在臧素尔的建议下,瓦素各陈兵北地郡的边塞外,盘算着攻下边塞,直取汉人的都城长安,践踏那座吞噬了楋跋子的可恨的城市,屠尽那些邪恶的汉人。

    然而,渐渐从仇恨中清醒过来的瓦素各,恢复了枭雄的冷静和智慧,他隐隐感到一种不安,甚至对臧素尔产生了许多怀疑。

    尤其是瓦素各率军东来时,明明长城关隘已被汉军占领,至少需要经过一番苦战,方能通行。然而臧素尔却让他按兵不动,孤身犯险前往关隘。待臧素尔回来后,汉军竟然悄无声息的尽数撤出关隘,实在诡异得紧。当初瓦素各也曾提出过疑问,然而臧素尔的答复竟是花钱买通了汉军守将,报仇心切,全身心投入战事无暇他顾的瓦素各便不再追问。如今再回想起来,实在太过蹊跷了。通敌叛国,在汉人的律法,可是诛灭九族的重罪,臧素尔早已族破人亡的,哪来的许多钱财,能买通汉军守将?莫不是他们之间早有勾结?

    瓦素各又细细回想起,自从臧素尔重新出现在卑禾部落后的种种所为,愈发觉得疑点颇多,不由背后冷汗直冒,慢慢握紧了腰间的马刀。

    长安城外,一处小小的院落里,清冷的月光穿过窗台,撒落床榻,面庞温润如玉的少女正躺在竹席上,紧闭着双眼,长长的睫毛偶尔轻轻的抖动,晶莹的泪珠沿着眼角缓缓滑落。在梦里,臧素尔哥哥将珠串交给了阿爸和阿妈,阿爸阿妈露出了笑脸,派出使者,来接楋跋子回家了,回到那辽阔的大草原,回到阿妈温暖的怀抱。

    (呼呼。第二更了,由于编辑不给推荐,今天的第三更放在十二点左右,挣些点击,免得下周上不了点击榜,就露不了面了,还望大家理解,明天记得点击哦,呼呼。。。。。。。。。。就是靠着大家的支持,俺还能撑下去,小弟拜谢了。)

第一百一十九章 道家之源() 
(正好写到道家之源的函谷关,很多书友之前发帖,批判本书小觑儒家文化,有辱华夏文明,故开一章,借机简略叙述本书文化架构走向,觉得枯燥的兄弟可跳过,与情节无碍。本书最新免费章节请访问。反正没上架,也不算骗字数,呼呼)

    函谷关扼守崤函咽喉,西接衡岭,东临绝涧,南依秦岭,北濒黄河,地势险要,道路狭窄,素有“车不方轨,马不并辔”之称。无论是逐鹿中原,抑或进取关中,函谷关历来都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

    函谷关的城墙周回五里余四十步,高二丈,关城宏大雄伟,关楼倚金迭碧。位于函谷关东城门右侧的太初宫,乃是道家祖师老子李耳的著经之处。相传,尹喜迎候老子到函谷关,行以师礼,恳求老子为其著书,老子便在此写下了《老子》(即《道德经》)五千言。为了纪念这件事,后人便在老子著经的地方修筑了一座道观,名曰“太初宫”。

    太初宫为殿宇式古典建筑。殿脊和山墙檐边上塑有麒麟、狮、虎、鸡、狗等珍禽异兽,神形兼备。殿顶飞梁纵横,椽檩参差,虽然屋架复杂,但却自成规矩,殿宇宽阔,中无撑柱。史载太初宫始建于西周,及至汉初,崇尚黄老之学,自然香火鼎盛,游人络绎不绝。

    大汉立国后,曾一度解除了函谷关的关禁,百姓只需持符节便可自由通行。然而自从吴楚之乱后,景帝复置函谷关,下令用溃ё魑鋈牍乜ǖ钠局ぁ@'是用帛制成的出入关卡的凭证,比符节珍贵得多,发放的数量也非常少,因此函谷关的人流已比前些年减少许多。

    刘彻带着太子中庶子公孙贺和李当户,沿着山道,缓缓向太初宫行进。十余名侍卫如影随形,将靠近三人十步之内的游人尽皆推到一旁。山道本就狭窄难行,如此一来,许多游人都被殃及,登时混乱不已,尽皆怒目而视,却不敢发作,只得在心中暗自腹诽,到底是谁家的纨绔,竟然如此飞扬跋扈。

    刘彻无奈的耸耸肩,这些死士压根不听他的命令。即便刘彻如厕,他们也会在周边严加把守。如今要到人潮络绎不绝的太初宫游览,自然更是严防死守。其实,百余羽林卫早已先行探路,暗自将沿途所有可疑之人都排查了一遍,应当不会有丝毫差错才对。

    刘彻享受着国/家领/导人的待遇,说实话,有点爽。他本就是随性之人,不屑装出爱民如子,众生平等的虚伪面目,更不会拿自己的性命冒险。因此,他并未干涉羽林卫和侍卫们的“扰民”举动,自顾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