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唐朝当皇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到唐朝当皇帝- 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朝堂当成菜市场了?”

    李世民一吼,众人连忙跪下道:“臣等有罪,还望皇上赎罪。”

    李恪随着众人跪下,心里在想,皇帝和大臣之间的差别就在这里,大臣即使官职再大,你吼斥,大家只是不再言语而已,而皇帝一吼斥,众人就只有跪地请罪的份了。但让他料想不到的是,就在大家跪地求饶的时候,李世民在高处观察到了他的表情,见他对此毫不在意,似乎心中早有定计,就问道:“李恪,你觉得朕该用哪个年号?”

    李恪被李世民一问,吓了一跳,忙道:“此等大事,儿臣年小,不敢妄下定语。”

    李世民听他说自己不敢随便说,就知道他心里有主意,便道:“你且说来,用与不用朕自有决断。”

    李恪心中后悔不已,他刚才只是想告诉李世民,我年纪小,还没有到决定这样大的事情的时候,不能随便说,你也不能随便就听我的。只是,没想到李世民误会了他的意思。李恪心里暗暗着急,他到底该怎么办呢?

    李世民见李恪沉默不语,不由大声喊道:“李恪,你没听见朕刚才的话吗?”

    李恪被李世民这一喊,大惊之下脱口而出:“贞观。”

    李世民刚要对李恪的态度进行批评,忽听他喊出“贞观”二字,乍一听不觉什么,但细一琢磨,觉得“贞观”二字又很贴切。这时封德彝启奏道:“皇上,汉王殿下所说‘贞观’二字,臣认为甚好。《易大传》曰:天地之道,贞观者也;贞:天地之理主于正;观:以示人也。两字表示天地之道,就是要告诉天下臣民皇上所行之事,顺应天意。”封德彝博才多学,一番解释下来,头头是道。李世民越听越觉得有道理,又问房玄龄道:“房爱卿,你认为如何?”

    房玄龄见李世民征求他的意见,这表示李世民心里已经认可,忙道:“臣赞同汉王的殿下‘贞观’二字。”

    李世民用目光扫视着下面众人,最后定格在杜如晦的身上,问道:“爱卿,你认为呢?”

    杜如晦也觉得这两个字有新意,很适合李世民这样雄才伟略、开创盛世的明君,就道:“臣也赞同汉王殿下的‘贞观’二字。”

    众人见李世民最为信任的几个人都支持了,自己还不支持干吗,就立即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而这个时候封德彝又不失适宜的喊道:“汉王殿下如此大才,乃是皇上之福,大唐之福啊。”

    支持封德彝的人一听老大都如此说,自己还敢落后,所以,也七嘴八舌的喊道:“汉王殿下聪慧,实乃大唐之福啊。”反正就是好话说了一大堆,让李恪听到都起鸡皮疙瘩。

    李恪从自己说出这两个字时就预料到了结果,虽然他没有从长孙无忌眼中看到什么,但他看到了李承乾稍带怨恨的眼神和李泰警惕的神情,他不觉心里一沉,今天不小心说出的“贞观”两个字,不知将来自己要为此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呢,天意如此啊,自己又能有什么办法呢。所以,李恪无心再听大家议论的其他事情,心里迷迷糊糊的,不一会就跟着群臣出了太极殿。

    出得大殿,李恪跟众人一一打过招呼,明显的李承乾和李泰对他已经对他有了警惕之心,倒是李佑,跟他说话和气,让他没有想到。

    等到众人离开,李恪径自来到李世民处理朝政的两仪殿。

    李世民刚下早朝,来到两仪殿,心里想着李恪刚才所说两个字,觉得跟很适合自己,不由得为儿子能想到如此的年号而高兴,但他还是有所怀疑,李恪武略还行,文才就没有李泰好,他怎么会想出这么贴切的两个字来呢?这时王德进来禀道:“皇上,汉王殿下在殿外求见。”

    “让他进来吧。”李世民显得很高兴,他也想询问李恪,这两个字是否是他自己所想。

    李恪走进两仪殿,连忙给李世民行礼道:“儿臣叩见父皇。”

    李世民缓缓道:“起来吧。”

    李恪起身,站在一边,等李世民询问。果然,李世民问道:“你在早朝所说的‘贞观’二字你自己所想吗?”

    李恪就知道李世民会如此问,回道:“启禀父皇,是儿臣所想。”

    李世民又问道:“你是如何想到这二字的?”

    李恪恭敬的道:“贞,正也;观,示也。‘贞观’以正示人也。含义就是指示人们按照社会自然发展规律去做。”李恪以前看过这两个字的注解,记住了宋朝朱熹对这两个字的注解。所以,即是封德彝博学,也不可能知道晚他几百年的人的注释。

    李世民听李恪解释后,倒也不再怀疑他,勉励道:“你能有此学识,朕心甚慰,还望你以后继续努力,不可因此而骄傲自满。”

    李恪谦虚道:“儿臣敬遵父皇教诲。”

    李世民满意的点点头,对他道:“你今天所来何事,说吧。”

    李恪就直接把昨晚马周帮他所写两本奏章呈给了李世民。在李世民观看奏章的时候,李恪细心打量了李世民处理政务的两仪殿。确实如历史上所说,李世民奉行节俭,就是自己的两仪殿也不是很华丽奢侈,这在很多帝王中是不多见的。

    约摸过了一刻,李世民看完奏章,放在案几上道:“你所说的这个新蹴鞠朕虽然没见过,但蹴鞠在大唐民间比较兴盛,而奏章中所列详细,朕也能对你的新蹴鞠之法略知一二,如凑章中所说,确实对大唐百姓百利无害。”

    李恪听李世民如此说,知道他不反对自己推广蹴鞠比赛,心中暗喜。李世民继续道:“至于你建议由朝廷举办这样的比赛,朕认为还不是时候,如今大唐发展迫在眉睫,朕和群臣都无暇顾及此事,等突厥之事解决,朕到时候可以下旨此等比赛由礼部举办。”李世民的答复正如李恪所料,李恪也没指望他能在由朝廷举办,由朝廷监督。

    李世民看到儿子面呈失望之态,安慰他道:“你也不用灰心丧志,毕竟,这是件利于百姓的事情,朕即使现在不能办理,也不会弃之不顾。”李世民说着看了李恪一眼,见他有些希望的等待自己下文,便道:“朕可以容许你以汉王府的名义举办蹴鞠比赛,而你提议的这个监管部门就一并列到你的汉王府中,只是不能再叫蹴鞠寺了,这样不合体制,就叫蹴鞠司吧。”

    李恪一听,高兴不已,忽听李世民问道:“这份奏章不是你写吧?”

    李恪回道:“奏章中的内容是儿臣府中主薄马周所拟,奏章是儿臣抄写的。”

    李世民赞道:“这份奏章条理清楚,文辞严谨,一看就是才学之士。”然后,看了一眼李恪道:“蹴鞠司就由马周负责,朕再任命他为御史台侍御史,可以纠举百寮比赛中的官吏以权谋私现象。”

    李恪赶紧谢恩道:“谢父皇恩准,儿臣一定竭尽所能办好此事。”

    李世民道,“没想到短短数日,你的书法紧张神速,父皇很高兴,希望你能再接再厉,创出属于自己的风格。”

    李恪道,“儿臣谨遵父皇教诲。”

    李世民又问道:“你还有其它事情吗?”

    李恪回答道:“暂时没有,等以后蹴鞠司遇到问题,儿臣再来请教父皇。”

    李世民道:“那你就下去吧,记得不要因为此事而学业有所怠慢,知道吗?”

    李恪知道李世民还有凑章要批复,就不再打扰他,关心的道:“父皇注意身体,儿臣告退。”

    李世民在李恪刚要退出两仪殿的时候又道:“明天朕就让尚书省草拟圣旨,你也不用担心此事。”

    李恪再一行礼,退出了两仪殿。

    李世民看着他远去的背影,自语道:“朕就期待你,看你是否真能办成这件事。”

    …

    第三十九章偶遇新星(加卷)

    李恪出了两仪殿,直接来到杨妃的千秋殿,杨妃见李恪到来,满是欣喜,拉着她道:“恪儿,几日不见,你消瘦了很多。”

    李恪感动道:“多谢母妃挂念,儿臣一切都好。”

    这时,李愔和李蓉还有李敬在几个宫女的簇拥下走了进来,一见李恪,几人顿时高兴不已,七嘴八舌的说个不停。李荣亲热的问李恪道:“三哥哥,这些天你去哪里了,荣想听你讲故事了。”“我也想听了啊。”李愔急忙道,“三哥哥你多讲几个好吧。”“还有我,最爱听三哥的故事了。”李敬嘻嘻笑道,充满期待的看着李恪。

    李恪拉他们在杨妃身边坐下,不忍让他们失望,就给他们讲了起来,只是对于古代的典故故事,李恪知道的不是很多,于是讲了几个他前世上幼儿园时听过的童话,有龟兔赛跑,有白雪公主,还有丑小鸭和灰姑娘。李恪讲的绘声绘色,李愔三人听的津津有味,就连杨妃在一旁,也面含笑意,感兴趣的听着。

    不知不觉,四个故事已被讲完,可是三人还觉得意犹未竟,缠着李恪再讲。李恪想到还有事情要做,就哄他们道:“三哥今天很忙,等以后有时间了再给你们讲吧,你们要多努力学习,三哥以后把知道的故事写下来,你们自己就可以看了。”

    三人虽有些不乐意,但都很懂事,听话的点点头。李荣拉着李恪的手,强调道:“三哥哥说话可要算数。”

    “肯定算数。”李恪认真道,李荣展颜一笑,李愔和李敬也笑了下,李敬忽然想起什么,问李恪道:“三哥,听母妃说你搬出皇宫住了,皇宫外是不是很好玩?”

    李恪一怔,一时不知如何回答,在他看来,皇宫大内虽然好黄奢侈,守卫森严,但住在里面,总觉得不如外面自在,可是他又不能和李愔直说,便搪塞道:“外面怎么能和皇宫里相比,等哪天我带你们去我的汉王府看看,你们就知道哪里好了。”

    “好啊!”李敬拍手笑道。李荣李愔听后也非常高兴,看李恪眼神竟有些羡慕。

    李恪站起身来,想要离开。李愔三人也急忙起身,好像生怕李恪走了似的。李恪看着三人恋恋不舍的样子,没有立即跟杨妃告辞,挨个抚摸了下三人的脑瓜,关切的道:“我不在宫里,你们要听母妃的话。”三人连连答应。

    李愔好奇的问:“三哥,你在外面忙什么呢?”

    李恪想了想,决定把蹴鞠的事情告诉他们,便简单说了下他在策划蹴鞠比赛的构想。三人听完,兴奋的道:“太好了啊,我们也都喜欢玩蹴鞠,三哥让我们也参加吧。”

    “没问题。”李恪回答的很痛快,又话题一转道:“只是,蹴鞠比赛要求组队,你们三个人数不够啊。”

    三人顿时有些泄气,李荣嘟着小嘴,李敬皱着眉头,李愔眼睛眨了几眨,欣喜道:“我们可以找人手啊。”他这一说,李敬来了精神,附和道:“我找其他皇子说说,他们一定愿意加入。”李荣也不甘落后,喊道:“我也可以找到人,紫秋和月玲也都喜欢蹴鞠,而且她们踢的还相当不错呢。”

    李恪知道她所说的紫秋和月玲一个是柴哲威的妹妹,一个是李宗浩的姐姐。想到蹴鞠因此可能会被更多人关注,李恪的脸上不觉浮起一丝微笑。

    杨妃看在眼里,关心的道:“恪儿,母妃刚才听你说的蹴鞠之事,感觉关系重大,你一定要谨慎行事,不要出什么乱子。”

    李恪怕自己害杨妃担心,赶紧保证道:“母妃放心,恪已将蹴鞠一事向父皇奏明,父皇很支持恪儿,让恪在汉王府建立个蹴鞠司,专门管理蹴鞠事宜。”

    “如此最好。”杨妃如释重负道。

    告别了杨妃李愔等人,李恪回到自己在平康坊的汉王府,吩咐小宝子和陈其换上便服,他想到街上走走,顺便考察下长安城居民对蹴鞠的喜爱程度。

    正是半晌时分,街上行人如织,热闹非凡。李恪边走边看,目光流转处,众生百态尽收眼底。

    渐渐的,行人稀落下来,李恪朝周围仔细一看,才发现街旁的建筑看起来颇为破旧,像山水画褪了色,给人一种灰暗的感觉。李恪停下脚步,疑惑的问小宝子道:“这是什么地方啊?为何如此落魄?”

    小宝子赶紧回道:“启禀殿下,这里是长乐坊地界。”

    听到“长乐坊”三个字,李恪觉得有些耳熟,努力回想,记起前世看过的影视剧里有提到过长乐坊的,好像是三教九流聚居之地。李恪于是又问道:“长乐坊是个怎样的地方啊?”

    小宝子撇撇嘴道:“这长乐坊,是长安城里的贫民区,住在这里的几乎都是贩夫走卒。”

    陈其听完,劝李恪道:“殿下,这里玉龙混杂,某将认为不去也罢。”

    李恪却来了兴趣,不在乎道:“既来之,我们不妨进去看看,就当体察下民间生活吧。”说完,率先朝前走去。小宝子和陈其不敢怠慢,连忙跟上去,小宝子一指前面道:“殿下你看,进了这个大门,就是长乐坊了。”李恪顺着小宝子所指的方向看去,果然看见一座大门,隐约可见门内行人来往的身影。

    李恪紧走几步,进到门内,放眼一望,一片低矮杂乱的房屋店铺蜿蜒而下,三三两两走过的行人,穿着都很粗鄙。李恪三人沿着不太宽的街道往里走了几步,忽见从一条小巷里冲出一群人来,竟是将三人挤到了一边,小宝子刚想斥责他们,李恪已经拦住一人问道:“请问这位小哥,你们如此匆忙,这是要去做什么?”被拦住的打量了李恪一眼,见他一身华服,很客气的道:“我们去看叶西的比赛。”

    李恪好奇道:“叶西是谁?”

    那人很自豪地道:“叶西是我们长乐坊的英雄,他一会要与刘壮比试蹴鞠,我们急着去给他鼓劲加油。”

    听到“蹴鞠”两字,李恪心里一动,忙追问道:“叶西蹴鞠玩的是不是踢得很好?”

    “何止很好,简直无人能比。”那人夸赞道,看到其他人都跑远了,赶紧撒开腿去追。李恪也跟了上去,陈其小宝子自是紧紧跟随。

    路上,通过那人的介绍,李恪大致了解了叶西的情况,叶西家住长乐坊,世代以做蹴鞠为业,只是如今马球流行,蹴鞠不免有些受到排挤,因此,叶家勉强能够糊口。叶西从小热爱蹴鞠,练就了一身好本事。球在他脚下,就像是一个听话的孩子那样的顺从那样的帖服。受叶西的影响,坊里很多孩子也喜欢上了蹴鞠,叶西于是组织了一个蹴鞠队,常常踢蹴鞠自娱自乐。

    可恨的是,东城首富刘壮看上了叶西和他邻居一共十几家的地皮,想用低价买过来开个赌场。叶西几家自然不肯答应,刘壮就收买长安府尉赵科为其做主,赵科曾经看上了叶西的姐姐叶青,想娶为小妾,无奈叶青誓死不从,赵科因此对叶家怀恨在心,于是以官威恐吓叶家等十几家尽快搬走,然而叶西为人铁骨铮铮,带领大家一起反抗赵科刘壮的仗势欺人。赵科一计不成,又生一计,让叶西和刘壮进行一场蹴鞠赛,叶西如果输了,就搬出长乐坊。

    叶西自认蹴鞠技术好,就接受了刘壮的挑战,今天就是比赛的日子,所以大家都去给他加油助阵。李恪听完,不禁对叶西有了好感,心里隐隐有些期待。

    随着众人,李恪三人来到了一个宽阔的场地,看样子,像长乐坊的集市。场地靠边的地方,已经插好了两根竹竿,竹竿上罩着网,场地正中,面对面站着两个男人,一个六七岁,虽然身穿一身旧衣,却掩不住的英武帅气,李恪猜道:“他应该就是叶西吧。”另一个三十多岁,穿着华丽,一副居高临下的气势。“难道他是刘壮?”李恪想着,不觉对他的表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