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高于岸流必湍之。
纵是温世珩无意朝中所谓的派别立场,却也引起二皇子等人的注意。黎国公府护拥太子,二皇子迟早要对付温家。而温世珩则如洛阳陈知府一般,出头的椽子,将先被除去。
温世珩素来钦羡朝堂上敢于犯颜直谏的朝臣,可温世珩亦知晓,直谏的多为当朝重臣或是御史台官员,故往日里只得硬生生地忍下话来。
今次得了圣主夸赞后底气足了几分,颇有沾沾自喜扬眉吐气之势,更在谢氏面前放言说一味的闪躲和懦弱不是温家人的性子。
温荣听言有几分诧异,两世里她都未瞧见大伯父与二伯父在危险时出过头。
谢氏生气地瞪了温世珩几眼。
温荣见此时祖母说的话,阿爷都听不进,也只得暂时作罢。容忍伺机与软弱噤声确实是难以分清,如今阿爷自是将容忍伺机当作了软弱避祸。
自此,阿爷虽如往常一般,时不时往遗风苑探望祖母,却鲜少再提政事,约莫是前日兴头正盛时,祖母非但不曾鼓励,反而泼了冷水,故阿爷在祖母面前使小性子了。温荣思及此忍不住地笑了出来。
“荣娘,在想什么有趣的?”谢氏见温荣靠在软榻上一会蹙眉一会舒展浅笑的娇憨模样,笑着问道。
温荣爬起身,偎着祖母坐下,顽皮地说道“伯祖母,阿爷在你面前也会闹脾气呢。”
谢氏抚摸着孙女的鬓角,“你那阿爷。是文官却偏有勇无谋,虽说性子正直为人坦荡非坏事,可伯祖母就担心你阿爷被人利用了还蒙在鼓里。”
温荣一愣,“伯祖母意思是阿爷被人鼓动了。”
谢氏摇了摇头,怅然道,“不好说。你阿爷本也就耐不住。”
温荣抬眼问道,“陈知府贪墨案,会累及家人么。”
贪墨案严重者可诛,高祖建朝上徽年间,曾有知府私开仓廒被定重罪,贪墨案较轻者可依刑小惩大戒。但收押与流刑者居多数。
谢氏亲昵地望着温荣笑道,“你与你阿爷都是爱瞎操心的性子,陈府老夫人和陈少监早去上下打点了。”
温荣莹亮的眼睛眨了眨,是了,陈家大房纵是觊觎家产。表面工夫还是要做足的,御史巡按搜到了贪墨账本,这宗贪墨罪就是板上钉钉了,再要翻盘可谓极难。故陈家长房安分听了陈老夫人的吩咐,求求人,卖卖面子,留下柔弱妇孺,任其揉捏又显了善心亲情。
谢氏将厨里新送的糕点摆至温荣跟前,还是提到了林家,“你这孩子。如今该先操心了自己的事,你阿娘接到中书令府的帖子,那日可要与你阿娘一道过去?”
温荣撅嘴撒娇道,“婵娘昨日与我的信里没有邀请呢,儿不想去,还是让轩郎去吧,沾沾一甲头名的喜气,希望来年轩郎一举中第。”
谢氏见温荣又想绕过去,佯装生气地点了温荣额头,“不许和伯祖母打马虎眼。轩郎功课你阿爷和阿娘自会管教,伯祖母只问了你,若是林府这门亲事丢了,你不可惜?”
他林大郎是香饽饽,荣娘也是。
应国公夫人瞧见温荣时便喜欢的紧,只是应国公府嫡子已定亲,嫡次子却文武皆不出色,家世虽好,小辈不努力也白瞎,谢氏考虑了一圈都不满意。
温荣轻靠在祖母怀里,暖暖的令人十分安心,当一切安静下来,温荣也会觉得累,修长墨色的睫毛微微颤动,淡淡地应道,“伯祖母,儿不愿与她人争。”
任谁经历了一遭生死,都会变得心宽,并非是宝便一定要得到,快乐就好。
“娘子,”绿佩与碧荷在庭院里斗蝈蝈时,听到了黎国公府里的消息,还收到一封陈府娘子与娘子的书信,这才叽叽喳喳地跑进穆合堂。
“黎国公府里罗园也收到了林府的请帖,听说温老夫人与二夫人封了贺礼去林府。”碧荷蹲身与谢氏和荣娘见礼后说道。
绿佩撇撇嘴兀自嘀咕,“没考上时巴巴儿吊人胃口,中了进士就开始摆起了排场。”
绿佩本以为林府是单独请三夫人的,这时才知晓原来是请了那许多人。
温荣不在意地说道,“是该请,礼尚往来罢了。”
温荣垂首撕开了陈府娘子的书信,信里并未具体说了何事,只问温荣明日是否有空,若得空望能至宣义坊别院,有事相商。
知晓林府大办宴席,温荣更是将林府一事抛诸脑后。
轩郎是一定随阿娘去的,轩郎为报师恩,特意去昭成寺求了香灰,做了福囊要送林大郎。
谢氏知晓后很是欣慰,夸轩郎尊师重道有诚意,珩郎的几个孩子,皆是懂事有出息的。
哑婆婆为谢氏和温荣换了手炉,天气日渐转暖,再过些时日,手炉便可收起了。
谢氏又想起了一事,笑说道,“明日你去宣义坊时,除了你亲手做的糕点,再替伯祖母带两件礼物与二位娘子,若不是如今政事敏感,伯祖母也想请了她们过府坐坐。”
温荣欢喜应道,“谢谢伯祖母。”
“陈府娘子也是难得的性子,虽知晓我们府里亦有能力帮忙,却未为难和勉强了你,估摸陈知府也有劝你阿爷莫要出头,我们说的道理,纵是你阿爷全然想明白了,但心底依旧会有为至交两肋插刀的方刚之气。我们也该好好谢谢陈府家眷。”
温荣颌首道,“伯祖母说的是,儿便没了这般周全的思量。”
谢氏舒心笑了几声,“荣娘可比伯祖母聪明多了,伯祖母与你一般大时,只知晓躲在树后瞧你伯祖父。”
温荣听言双眸一亮。“伯祖母与伯祖父可是两情相悦。”
谢氏笑着默认了,笑容很是幸福与满足,夫郎从未纳妾,亦未有通房侍婢,嫁入黎国公府后,除了起初未分家时。二房里嘉宜郡主折腾人了些,其他皆是顺心顺意,她与夫郎更是琴瑟和谐。
谢氏柔软目光忽又暗了几分,再美满,也抵不过阴阳两隔,夫郎去得过早。两人终究不能白头偕老。
谢氏知晓内宅之争不易,故望温荣亦能遇见,可一心一意待她的良人。
……
谢氏为陈府娘子准备的礼物是一对银白点珠流霞红橘纹盏,虽非精贵之物,却有着好寓意。盼不论结果如何,陈家皆能如意平安。
另外又命温荣带了一匣顾渚紫笋,原来前日里温荣提起陈府夫人精神恍惚,谢氏留了心,说可吃些禅茶。
温荣着一身莲青色梅花纹实地纱小胡袄。这几身素色袄服,是谢氏去东市成衣坊为温荣订做的,林氏为温荣新做的衫裙颜色皆十分喜庆,平日里去参加宴席尚可,但去探望陈府娘子不合适。
温荣打算在宣义坊与陈府娘子一道用午膳,故早起后陪着祖母玩了一会樗蒲。辰时末刻才乘马车去宣义坊。
温荣到别院时,月娘与歆娘正在打络子,自府里出事后,二位娘子性子收敛了,话也少了许多。
前次过来,温荣便将流云百福荷囊交还了月娘。
月娘眼眸里闪过一丝失望,却还是感谢了温荣,自嘲说五皇子怎可能稀罕了这些,倒是麻烦了荣娘。
温荣见月娘失落,心下亦有几分不忍。可此事不能勉强,月娘如今的境况,同五皇子怕是不可能了。
月娘牵着温荣去了湘妃竹栅里的小亭子,竹栅围成的园子虽不大,可搭了处清雅的曲水流觞,青岩上小篆刻了‘松亭试泉,曲水流觞’几字。
温荣想起了五皇子李晟,五官精致贵气,蹙起的俊眉透着令人无法逼视的威严,那般清冷的性子,却也有此情调。
“荣娘,尝尝,是我亲手做的。”歆娘端一碗五香饮与温荣。
温荣捧起素白瓷茶碗,歆娘多加了些兰香,倒是别有一番滋味。温荣笑着夸了歆娘的手艺。
“荣娘,房大学士与阿爷写了一封书信,阿爷其实也明白那理,胳膊拧不过大腿,与其真与二皇子等人闹翻,不若留条后路。”月娘踌躇了一会,又说道,“若是定了罪,阿爷怕是要被流放岭南,我知晓如今祖母和大伯父在京中为我们打点关系,望不累及家人,更提出了要将我们接到盛京陈府大宅。”
温荣见月娘面露难色,大约知晓了月娘的意思。
“荣娘,若是定了贪墨罪,洛阳府邸的财物是要一并收缴的,阿娘与我们没有傍靠,便是住在盛京陈府里亦要看大伯父和伯母的眼色,与其在盛京里牵肠挂肚地担心阿爷,倒不若和阿爷一道去岭南了。”月娘垂首贝齿轻咬着下唇。
温荣轻叹了一声,“月娘,你们可想好了,岭南不但偏远荒凉,且人杂夷獠不知礼教,更听闻那儿盗寇恣行,不若就留在了京里,我也可时常去寻了你们。”
月娘摇了摇头,“荣娘,你说的我都懂,我们也是思量再三才有此决定的,减罪难,加罪更非儿戏……”
“娘子,五皇子殿下来了,正在乌头门处,不知可否方便进来。”院门处伺候的仆僮匆匆忙忙进了竹栅,打断了月娘的话。
三人皆是一愣,月娘登时飞红了脸,手绞着锦帕不知所措……
ps:
今天打开点娘后好开心,感谢瞬昔亲的粉红票和平安符,老相好了╭(╯3╰)╮
感谢sunflower亲的桃花扇,么么哒么么哒,哇咔咔,亲知晓麦子宅家里嫁不出去鸟~~
麦子继续码字,争取明日加更,然后满足静静妈亲滴某想法,乃懂的~
☆、第一百章 众茗云翦绿
自陈府家眷住进了别院,五皇子便再未出现过,今日的突然造访,实是令人惊讶。
温荣轻碰了碰月娘,月娘这才回过了神,半掩唇紧张地说道,“快请五皇子进来。”
说罢三人走出了湘妃竹栅小院,至中门亲自接迎五皇子。
李晟自院门处而来,一袭海棠色大科袍服,玉带常靴,如往常般冷着面孔,独有不同的便是换下了惯束的嵌玉宝冠,扎了锦纱罗幞头。
温荣等人同五皇子见礼后,邀至竹亭里小坐。
月娘轻抬盈盈怯目柔声问道,“不知五皇子至别院是为何事。”
李晟望着题字青岩处,淡淡应道,“恰好路过此处,顺道进来。”
歆娘端来了五香饮奉至李晟跟前,无奈李晟视若无睹,此番情境叫三位娘子有几分尴尬。
月娘先才还有着送荷囊的心思,此时见到五皇子冷峻严肃的面孔,是噤声惶恐不敢言语了。
过了好一会,李晟才转向温荣冷声问道,“前日你府里用的是何茶。”
温荣抬眼正对上李晟的眼睛,如霜似雪的眼眸里映着春日暖暖的阳光,清冷中流转了几分光华,“五皇子可是指温二娘所煮的蒙顶石花?”
蒙顶石花是贡茶,照理宫中最是常见。
李晟摇了摇头,“第一盏茶。”
温荣了然轻笑道,“是顾渚紫笋,一味蜀道禅茶,盛京里鲜少能见。”说罢顿了顿,想还是说了的好,“那日茶汤怕是叫五皇子见笑了,顾渚紫笋是伯祖母送与奴的,奴还未来得及教院里茶娘子禅茶煮法。故那盏茶汤确是不尽如人意。”
李晟颌首道,“原是这般,那盏茶汤里有极淡的兰香,与某平日在宫中所用,甚为不同。”
温四娘第一次言笑晏晏地与自己说话。
不知为何,温四娘的笑容会令人心生了酸楚,分明精致漂亮的似纹锦绣缎。可自己却会思量那美丽绣纹下的千疮百孔……
温荣颇有几分惊讶。平日在穆合堂,皆是用正宗禅茶道烹煮顾渚紫笋的,如此才将其的内馥兰香调至而出,可那日黎国公府西苑的茶娘子。非但不会禅茶道,更在茶汤里加了重酥酪,兰香是几不可闻了,不想五皇子居然能留意到。
温荣收回目光,垂首轻笑,“顾渚紫笋难得之处便是兰香,可惜盛京里鲜少茶娘子修得禅茶道。”
“温四娘可也懂茶道?”那日黎国公府温老夫人极力推崇了温二娘。鲜少有长辈不偏疼嫡出儿的,若是温四娘亦擅茶道……
李晟思及去年三哥说的轩郎落马一事,黎国公府内怕是真有许多见不得光的隐事。
温荣谦虚道。“不过略知一二。”
温荣所言虽是谦词。却也非虚,毕竟温荣的茶道技艺比之蜀道禅茶大师,不过是雕虫小技了。
歆娘在旁说道,“荣娘茶道可真真是上佳,虽只尝过一次了。可那馥郁的茶香却叫人至今难忘。”
李晟垂眸端起五香饮,还未吃又放下了,目光落在温荣如皎月般清丽的面容上,清亮里夹杂了些许期待。
“对了,荣娘,先才你送与我们的可不就是顾渚紫笋?”月娘稳了稳神,心下有几分不舒服。
温荣点头道,“是了,烹煮时只需加少许盐,夫人精神不好,此茶对提神大有裨益。”
月娘痴望了五皇子一眼,决计说道,“荣娘,想来禅茶必是有独特之处,不若荣娘与我们煮一次正宗禅茶,令我们开开眼界可好。”
为陈府娘子煮茶自是无妨,可五皇子……
房大学士肯与陈知府写信,必是五皇子从中帮忙了,月娘的荷囊五皇子不肯收,自己亦无甚可做谢礼,倒不若煮了一道禅茶,只不知五皇子是否稀罕了点茶之技。
温荣笑着点头答应了月娘。
歆娘急急忙忙命人准备了风炉、炭、锅釜等物,又照温荣所言,自匣里取了两饼顾渚紫笋。
温荣至案几前,将茶具整齐排开。
五皇子别院里备有一套越窑秘色青瓷茶具,温荣见时很是喜欢,釉色纯粹独特,青色里泛了湖绿,与禅茶而言可谓是极配。
一切准备妥当,温荣着手开始煮茶。
李晟悠闲地望着别处,余光里忽瞧见温荣将茶饼直接放入缘边如涌泉连珠的二次沸水之中,再麻利地将风炉里的火减小了,动作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是十分娴熟,似是常煮的。
煮茶素来是将茶饼放至茶碾子里碾做细米,李晟自言从未见识过如温四娘那般煮茶的,出于好奇,李晟不自觉地看向不远处正全神贯注煮茶的小娘子。
炉中炭火映照在温荣面容之上如霞光一般,不知何时,温荣鬓角落下了几缕青丝,略微挡住了盈盈杏目。
李晟双眸微合,收紧了双手……
随着手中茶筅飞快地搅动,茶炉里凝结起了金黄色的茶膏,温荣用茶筅试了茶膏浓稠后,才用竹勺勺起,将茶膏仔细滴注于温热的清泉水上。
碧荷捧茶奉于五皇子和陈府娘子。
李晟揭开了秘色青瓷碗盖,瞧见茶碗中的山水画,登时惊艳,茶汤之上漂浮着千峰深谷、幽雅秀美的终南山,而笼于山间忽隐忽现的白云,则在天际里闲自舒卷。
画卷旁勾了娟秀小字楷书,仔细看了是‘悠然见南山’五字,李晟望着神色无异,正同陈府娘子谈笑自若的温四娘,心中一动,面上却一闪黯然。
月娘茶碗里是凌寒而开的千丝金香菊,歆娘的是如意夏荷,亭亭荷叶下还有三两锦鲤在戏水。
不消一会,茶碗里画卷模糊散去,金黄茶膏溶于清泉水,顾渚紫笋特有的清雅兰香四溢,李晟嘴角漾出一丝浅笑,这般煮茶技艺可谓是闻所未闻。怕是宫中茶娘子与探花宴上的司茶娘子,都尚不知晓此茶道。
月娘与歆娘早在一旁赞不绝口,吃尽了茶汤后,唇齿依旧留香。
转眼至午膳时辰,李晟本要告辞,可陈夫人与陈府娘子皆诚意地挽留了李晟。
温荣出于礼节,亦开口虚留了两句。心下却是盼望五皇子快些离去。可转念一想,月娘该是希望能与五皇子多相处的吧。
五皇子真留下了。下午无事,温荣又为三人煮了茶汤,比之早上的清茶。温荣略加了些许枣丝,茶香之上添了几分清甜。
月娘将欲同阿爷一道往岭南的想法告知了五皇子。五皇子听后亦不过是一句知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