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问鼎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问鼎天下- 第2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待众人离开之后,曹操并未立即就寝,而是揉了揉额角,心中暗自思忖,如何能尽快攻下邺城。
    他之所以如此急切地想攻下邺城,并不是担心刘备率领大部人马回来,而是不放心背后。对于刘琮的动向,曹操也一直密切关注,甚至连许都哪些人暗中与刘琮来往,都一清二楚。
    刘琮在淮南之战尚未结束之前,便从江东返回荆州,其意图再明显不过。虽说淮南之战是由周瑜领兵进行,但刘琮显然是针对自己而来,所以曹操才会在下决心北上之前,给曹仁下令,让他放弃淮阴退守淮北。
    荆州军各路人马的调动,虽然颇为隐蔽,但曹军探子还是查探到一些消息。毕竟千军万马的调动不可能瞒得住所有人的眼睛。即便没有这些消息情报,曹操和荀攸、郭嘉等人也判定,只要己方出兵北上进攻刘备,刘琮就一定不会坐视不理,必然也会出动大军。
    甚至刘琮将要进攻的目标都如此清晰,那便是天子所在的许都。
    不过曹操仍旧按照计划亲率大军,自许都北上出兵,自然也有了防备刘琮进攻的计划。只是目前还未有刘琮出兵的消息,还不知效果如何罢了。然而曹操很清楚,用不了多久,便会收到刘琮出兵的消息……
    
   

第544章 少年强则中国强
    这天傍晚,襄阳城沐浴着金色的光辉,纯净的天空显得越发高远深邃。城内炊烟升腾,青烟渺渺,饭菜的香味与桂花香气混在一起,令还在街上行走的行人脚步不由快了几分。
    刘琮沿着曲折的街道,沿着城内一排排精致的房屋信步而行,身后近卫牵着的战马,在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上,发出清脆悦耳的马蹄声。
    前面的一处院门里,忽然涌出很多人,刘琮身后的近卫不由有些紧张。不过待看清是些十五六岁的少年,他们紧绷的神经和肌肉才缓缓放松。从这些少年身着的服饰上可以看出,他们都是学生,而且是荆州军襄阳军校中的学生。
    学生们起初没有注意到刘琮一行人,他们或嬉笑打闹,或高声争辩着什么,神采飞扬者有之,沉默专注者有之,但无不流露出少年人特有的气质。待急匆匆地走在前面的少年看到刘琮等人后,神情先是有些惊讶,紧接着便是紧张,还有人话说了一半,却戛然而止,愣怔着停下脚步。
    “是大将军!”有人忍不住低声喃喃说道。虽然之前只远远见过一次刘琮,但他却牢牢记住了刘琮的样貌。此时他只觉得心头狂跳,难以置信——军校的管理很是严格,平时鲜少能够外出,今天却是难得的休沐日,谁能想到竟然遇到刘琮?
    刘琮也没想到会碰到军校的学生们,见少年们微微仰面望向自己,目光中满满的全是崇拜、仰慕之色,不禁有些发窘。这是在太意外了,倘若是在军校的典礼之上,他因有心理准备并不会觉得窘迫,何况那种场合本就很庄重严肃。
    少年们愣神之时,一个清亮的声音突然响起,虽然还带着些少年人的稚气,却非常悦耳:“立正!”
    刘琮下意识的望过去,见喊口令那人个头颇高,在同学们的簇拥下,如鹤立鸡群一般。
    学生们随着这声口令顿时绷直身体,并拢双腿垂手而立,一个个如同挺拔的小杨树,目光却仍旧集中在刘琮身上。紧接着那名高个子少年又喊道:“敬礼!”
    “哗!”少年们抬起右臂,掌心向下横放于胸前,因动作整齐划一,虽只是穿着布衣,却隐隐有振衣之声。这边的动静如此之大,使得那些反向而行的学生们也纷纷奔了过来。
    刘琮被这些炽热的眼神弄的有些吃不消,连忙还礼,然后摆手道:“解散!”
    不料学生们听闻之后,立即“呼啦”一声围了上来。刘琮身后的近卫们连忙踏前一步挡在刘琮身前。见少年们眼神中有些失落,刘琮无奈苦笑着对近卫们说道:“让开吧,不然今天咱们可走不掉了。”
    那个高个子少年闻言,有些腼腆的挠了挠头。这会儿同学们也顾不上他,人人都想向前,离刘琮更近一些,好看得更清楚一些。
    “大将军!”一名少年学生仰面对刘琮大声问道:“咱们是不是要发兵北伐了?”
    刘琮低头看去,见他不过十二三岁摸样,个子不高,满脸稚气,一双明亮的眼眸颇为清澈。看得出来,这小子胆子不小,估计还是个刺头。
    关于荆州军即将出兵北上,攻取许都之事,虽然还未在襄阳传得沸沸扬扬,但早已有各种消息满天飞了。所以他这么问,刘琮并不感到意外,含笑反问道:“你觉得呢?”
    矮个少年没想到刘琮会反问自己,不由一愣,不过他很快反应过来,激动的答道:“学生以为,此正出兵北上之良机!”
    刘琮听了微微一笑,按着少年的肩膀,目光环视周围的学生们,见他们脸上也多是热切之色,便问道:“想必你们都是如此想的了?”
    “是啊!曹贼率大军北上,许都空虚,正是我方出兵之机!”
    “曹军新败于淮南,我军声势正甚!”
    “刘豫州正横扫河北,若我军不北上以解豫州之危,恐怕豫州难以抵挡,则大将军将失去一个重要盟友!”
    这些回答并没有出乎刘琮的预料,不过那名高个子少年的话却立即引起了刘琮的注意:“以学生看来,此时出兵,非我方之良机,只是不得已耳!”
    他这话在一片“出兵良机”声中,显得格外刺耳,好在看起来同学们对他这个看法早有所知,因此并不意外,只是看向他的眼神中,不免多了几分担忧。
    刘琮倒是有些意外,望向这名高个少年说道:“哦?不得已?此言怎讲?”
    少年不自觉的挺了挺胸,不卑不亢的回道:“曹贼既然敢率大军北上,必定对许都之防御做过安排,虽然学生还不知曹贼有何诡计,但我军北上既然成为必然,曹军岂能不有所防备?至于不得已,则是时势使然!”
    刘琮听了之后,越发觉得有意思,便鼓励的看着这少年,问道:“何谓时势?”
    “今天下动荡久矣,人心思定,此时也!群雄相争,此消彼长,此势也!”少年清朗的声音,不觉有些高亢起来:“大将军与刘豫州结盟,人所共知,此豫州危难之际,大将军岂能坐视旁观?且不论淮南之战结果如何,就说当下之形势,大将军若不北上,则争关中乎?争徐州乎?”
    敢于用这么直接的质问来表达他的想法,不得不说,这股少年人特有的锐气,使得刘琮颇为赞许。虽然这少年的观点有些偏颇,但在刘琮看来,他能够想到这些,已经很不错了。可以看得出来,这些话都是少年自己思考而得,绝非军校灌输。这也让刘琮很是骄傲自豪。
    自数年前刘琮在南阳首创军校以来,在他主政荆州之后,已在各地先后设了三大军校,而最早的那一批南阳军校的学生,现在都已经有做到骑尉、司马等军职的。
    不过军校生的伤亡率也很高,这两年虽然有所降低,但还是高的让刘琮有些心疼。这是因为军校生的忠诚度非常高,在战场上更加勇猛,即便从军校出来之后一般都会成为什长、队率这类低级军官,但他们往往身先士卒,冲杀在前,伤亡又怎能不高?当然军校生的提拔也非常快,这倒不是刘琮有所偏爱,而是军校生积累军功快,自然就升的快。
    “大将军,我军既然要出兵北伐,何不让我等提前出学?也好在战场上为大将军奋勇杀敌,建功立业啊!”那矮个子少年见刘琮有些怔忡,还以为自家兄长那一番话冒犯了大将军,连忙出言说道。
    周围的同学也都纷纷出言附和,后面的人因听不清楚,连忙互相打听。
    刘琮回过神,哈哈一笑:“怎么,等不及要上战场了吗?”
    “是啊!就怕再晚两年我等出学之后,无仗可打了!”矮个子少年高声说道。
    刘琮笑道:“急什么?以后有的仗给你打。”他看看天色已晚,便抬起头,扬声说道:“诸位同学!你们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意,吾已深知!可是当下你们的战场,却不在别处,而在这军校之内!”
    见少年们神色渐渐严肃,露出凝神思索的表情,刘琮又说道:“荆州之明日,大汉之明日,中国之明日,不在别人,正在汝等少年!何谓少年?少年者,如旭日之初生,如潜龙之腾渊,如骏马之奋蹄!少年强,则荆州强,则大汉强,则中国强!”
    激越的声音在街道上空久久回荡——好吧,这只是刘琮的想象,不过当他来到贾诩府中时,心情仍然隐隐有些激荡。曾几何时,自己也曾意气飞扬,指点江山,粪土当年万户侯?
    想到万户侯,刘琮就有些头疼。随着自己实力增强,占据的地盘越来越大,麾下的谋臣武将越来越多,官职爵位的问题便愈发凸显出来。已经有人向自己建议,先行称王,以“吊民伐罪”。
    其实刘琮也很能理解这些人的想法,只是在刘琮看来,目前时机并不成熟。这倒不是说以刘琮目前的影响力,会在荆州内部引起混乱,而是如此一来,很可能使得对手如曹操、刘备也不得不效仿。对于刘琮来说,他将成为破坏潜规则的那个人,在以后争夺天下的过程中,很可能会引发许多问题。
    对此贾诩也认为,缓称王是明智的,尤其是在当下,形势不明,大局未定之时,贸然称王,弄不好会成为众矢之的,增加不必要的困难。
    “先生,这是最新的情报。”刘琮从袖子里取出特卫营送来的密报,递给身旁的近卫。
    和刘琮相处日久,贾诩早对这些“情报”之类的词无感了,他接过密报展开,眯着双眼在灯下细细看了之后,不由笑道:“果然如此。”
    刘琮点头道:“既如此,我方当如何应对?”
    贾诩之所以会说果然如此,是因为这份密报所言之事,是他之前便预料过的。听到刘琮发问,贾诩便递还密报,捋着稀疏胡须对刘琮说到:“关中诸将合兵而来,恐怕大将军也已有应对之计了吧?”
    “哈哈,这不是想先听听先生的想法吗?”刘琮坐直了身子,望着贾诩诚恳说到:“还请先生教我!”
    
   

第545章 诸将联军出关来
    烛火跳动了一下,爆出一粒火星,烛光在正襟危坐的贾诩脸庞上,打出了一片深深的阴影,使得他看上去愈发苍老。然而贾诩睁开微眯的双眼时,瞳中精光湛然,哪儿有一丝老态?
    “关中诸将合军十万,东出潼关,其意在诩看来,除了奉命之外,未尝没有分一杯羹之心。”贾诩捋着稀疏胡须,接着说道:“十万大军出关,曹操绝不会没有丝毫防范,而其所以能诱使关中军东出,不过是以并州为饵罢了。”
    刘琮颔首道:“是啊,如此一来,我军北上,必会遭遇关中联军,曹操则尽可放心攻略河北。”他沉默了片刻,冷笑道:“若是吾所料不差,只怕曹操此次出兵,还将家眷都接入了军中。”
    贾诩皱眉思忖,对刘琮说道:“将军之意,是曹操有放弃许都之意?”
    “虽然不太肯定,但想来曹操必然已经做了相关的安排和准备。”刘琮轻叩案几,说道:“若是关中联军能阻挡住我军进攻,许都得以保全,对于曹操来说自然最好,可若是关中联军失败,即便丢了许都,曹操领大军在外,亦不过失去一个渐渐没什么用处的天子而已。”
    这个想法,是刘琮在得知关中诸将调动人马陆续出关后,很快便想到的。虽然历史上曹操在建安十六年讨伐张鲁之后,顺势平定了关中,但现在的形势,却早已和历史不同、
    关中,指的是后世陕西省秦岭北麓渭河冲积平原,其北部为陕北黄土高原,向南则是陕南盆地、秦巴山脉,自战国商鞅变法之后,一跃成为华夏最为发达的农耕区域,经济发达、人口稠密,是秦、汉两大帝国的根本所在,号称“八百里秦川”。
    然而,富庶的关中地区自历董卓、傕汜之乱后,早已不复往日之繁盛,各地军阀林立,马腾、韩遂等便是其中最大的两支。关中诸将虽说各有武装、攻伐不断,但他们形式上还是遵奉朝廷的。
    在官渡之战时,在钟繇的劝说下,马腾就曾协助曹操抵御袁绍从西部对河东的进攻。如今马腾已携家入京为官,马超则留在关中接管了马腾的部曲。
    根据特卫营的密报来看,此次关中诸将联军东出,兵分两路,一路以马超为主帅,领五万大军经虎牢、中牟直趋许都。另一路则由韩遂率领,渡河北上,欲往并州而去。
    如果不是曹操许以重利,关中诸将又怎么会放弃彼此之间的成见,联军东出?利之所在,除了并州等地之外,难道就不能有别的了吗?比如南阳,比如汉中,甚至益州呢?以关中诸将的性子,岂能不受其引诱?
    而且曹操即便将关中联军引入中原,也绝不会毫无防范,除了利用关中联军来抵抗自己的北伐之外,未尝没有借刀杀人,坐山观虎斗之意。
    虽然曹操必然要为此承担一定的风险,但在原本不利的形势下,进行选择和取舍,从而最大程度上避免更多的损失,甚至有可能赢得局部的利益,从而改变形势,使得刘琮对曹操的战略大局观又有了新的认识。
    贾诩显然也考虑到了这一节,沉吟片刻之后,对刘琮说到:“曹操得关中十万大军相助,固然能轻易击败刘备,但我军北上却不可不为。”
    刘琮也是如此想的,闻言点头道:“是啊,而且如此一来,对于将来平定关中,也有莫大好处。”
    其实即便关中联军十万之众都麇集于许都周围,刘琮也不可能在此时改变战略。现在各路人马都已陆续集结完毕,有的甚至已经进驻到了叶城,现在改变?开什么玩笑?
    只是曹操亲率大军进攻刘备,再加上如狼似虎的关中军,以刘备之力恐怕很难抵挡。若是曹操迅速完成预定之战略目的,然后立即回师许都,恐怕自己的计划就要被迫改变了。
    这个变数贾诩在刘琮刚从江东回来之后,就曾推测过,当时刘琮便和贾诩商议过,如果发生这样的事情,己方将如何应对。现在看来,除了增加进攻的军队之外,粮草辎重以及军械民夫,都必须相应随之增加。
    “不过现在却不能按照原定之计划行事了。”刘琮摩挲着下巴上有些扎手的胡茬,对贾诩说道:“必须趁马超立足未稳,将其一举击败。否则战事迁延日久,曹军主力回师之后,就更加困难了。”
    贾诩摇头道:“虽然要速攻马超所部,但也不可操之过急。”他思谋片刻,对刘琮说道:“若要击败关中联军,却也不难。以诩思之,马超所部五万之众,若是死守许都,不出数月便可击溃消灭之。若其分兵各处,耗时稍长,但也不会超过半年。”
    他这信心十足的话一说,刘琮便笑道:“有先生在,琮又有何惧?”
    贾诩苦笑着摇头道:“大将军说笑了!”
    待从贾诩府中出来,只见夜色深沉,一阵秋风袭来,颇有些凉意。刘琮骑着战马缓缓而行,前面近卫打着灯笼,淡淡的黄色光晕照得不远,但足以让人看清楚前方的道路。
    此次出兵北上,刘琮原本是想攻破许都之后,逼迫曹操迁都,从而和刘备更加敌对。但现在看来,关中问题似乎也可以借此机会,一并解决。虽然还未想好该如何解决,但刘琮相信,只要能够将关中联军重创,必然会使得关中诸将为止震动。至于具体的手段,则要根据形势的发展而择机运用。
    想到即将亲自领军出征,刘琮便不觉有些激动。对于将在战场上遇到的马超,也颇为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