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琮面无表情的注视着这些人,他们甲胄残破,刀枪残缺,但眼神却非常坚毅,充满了殉道者的狂热,或许对他们来说,死亡才是最好的归宿。这些人很显然入道已久,对于五斗米教的教义深信不疑,所以才会如此。
这是刘琮第一次近距离观察五斗米教信徒,而且是在这种情形之下。他很想知道,五斗米教到底是怎样攫取人心的。如果仅仅是吃饱饭这么简单,恐怕五斗米教还不会在汉中如此盛行,甚至和张鲁强令入汉中的流民信教也没有太大关系。如果不搞清楚这一点,又如何将其彻底铲除,或者对其进行改造呢?
宗教所蕴含的强大力量,对于来自后世的刘琮来说实在不可轻忽。他可不愿意看到将来五斗米教继续传下去,从而引得战乱四起,甚至延绵不绝。
这关乎刘琮的统治基础,由不得刘琮不小心谨慎。对他而言,任何可能的潜在威胁,都必须毫不留情的予以铲除。虽然看上去这是件难以完成的事情,但是刘琮至少要将其打压到无力反抗的地步,当然如果能够断其传承,斩草除根那就更好了。
在原本的历史上,张鲁投降曹操之后,使得五斗米道传人及其徒众并没有受到多大损害,得以保存实力,继续在民间从事活动。张鲁及大批汉中教民北迁到三辅之后,利用曹魏政权宽待张鲁家族之机,或明或暗地向社会下层和上层传播五斗米道。经历曹魏和西晋,至东晋时,五斗米道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使五斗米道的势力发展至北方和中原地区。
而从西晋开始,五斗米道就不断发动起义,给后来的许多政权都造成了极大的打击,可谓危害巨大。
虽然刘琮管不了身后百年之事,但眼下的问题总是要解决的,否则即便夺取了汉中,也如同坐在了危险的火药桶上,稍有不慎,就会引爆。即便不能将自己炸的粉身碎骨,可灰头土脸是免不了的。
尤其是汉中的地势又是如此重要,不但可以直接威胁关中,还是出兵夺取中原的又一个桥头堡。只要落入自己手中,无疑会成为曹操的眼中钉肉中刺。
见刘琮端坐于战马之上,并无任何表示,那为首的汉中兵祭酒猛然想到了某种可能,眼神一缩,大声吼道:“杀啊!”
早就绷紧了神经,等待着最后一搏的汉中士卒们立即向前扑出,他们也想到了此人或许就是刘琮,因此全都向这边冲来,瞬间爆发出的果决却迎面撞上了密集的箭雨。
弓弦沉闷的嗡嗡震动声渐渐消散之后,数十名汉中士卒全都倒下了。唯有那名为首的祭酒,半跪于地,一手持刀反刺于地,支撑着遍布箭矢的残躯,艰难的抬起头望向刘琮,喃喃的不知说了句什么,嘴角溢出鲜血,染红了他的唇齿。
刘琮冷冷的看了他一眼,轻磕马腹,战马踢踏声中,他的身影完全笼罩在那人的头顶上。
“你方才说什么?”刘琮的目光中没有怜悯,也没有敬佩,更没有惋惜,深不见底。
对这样的人他有什么可怜悯,可敬佩,可惋惜的呢?哪怕身为穿越者,刘琮骨子里仍然是个无神论者。
那人“荷荷”怪笑了两声,双眼赤红,脖颈上青筋迸凸,用尽了最后的力气高喊道:“吾道不会亡!”
喊完之后,他便身子一歪栽倒在地。
刘琮严肃的脸庞上,露出不屑的冷笑,然而他什么也没说,催动战马,向前疾驰。
旌旗翻卷,雪落无声。那些满是箭矢的尸体,渐渐被积雪掩埋,远远望去,如同白色的小丘。
第411章 宛如天神降凡尘
看到笼罩在阴云下的南郑城头时,几近虚脱的张卫心神一松,差点栽下战马。回首望去,稀稀落落的队伍狼狈不堪,旗帜歪斜。这种惨败的形象吓坏了城头上的守军,他们低声议论着,神色仓皇。相比之下,从阳安关讨回来的将士们虽然神情疲惫,但却要镇定的多。
张卫知道追兵咬得很紧,所以一刻也没有耽误,从吊桥上打马疾驰冲入城门中,往太守府而去。随行的只有数十近卫,其他人在进城之后甚至顾不上去找个暖和的房子,一屁股坐在积满冰雪的肮脏的地上,直到此时,才从他们的眼神中透出惊恐。
逃入城中的汉中残兵败将还不到两千人。不过张卫可顾不上他们,匆忙赶到太守府之后,便立即见到了忧心忡忡的兄长。
不仅仅是张鲁,凡是有些地位的汉中官员都已在太守府里,那种阴郁的气氛,沮丧的神色让张卫立即意识到,南郑城是断然无法守住的。
只是这话他却不能说,被席间的众人注视的滋味可不大好受,这些目光中饱含疑问,似乎在质疑为何两万余汉中军精锐怎么就没能守住阳安关。
张鲁的眼神很严厉,似乎以此掩饰了他心中的惊恐,只是眼角的紧皱的鱼尾纹、紧抿着的厚嘴唇,隐隐让人察觉到他的不安。阳安关失守的打击还未被他完全消化,荆州军主力追击而至的消息,又让他焦虑不安的心情添了一股新愁。
是战是守,还是弃城而走?
朴胡、袁约等夷族首领坚持要出城给荆州军一个“迎头痛击”,他们的部众的确骁勇善战,悍不畏死,可在组织严密装备精良的荆州军面前,能有几分胜算呢?
张卫简略的汇报了阳安关是如何丢失的,说话时他感到眼睛刺痛,两腿酸痛沉重,不得不用手肘支撑在身前的案几上。昨夜的血腥苦战,今日的逃亡之路,那些记忆异常深刻的片段,清晰而又模糊的在他脑海中浮现,使得他头昏脑涨,到后来几乎语无伦次了。
然而他的话还是让某些心存侥幸的人清楚的意识到,荆州军就在南郑城外,正迎着风雪纵马疾驰,也许再过一个时辰,或许在天黑之前,就能在城头上看见他们啦。这个近在咫尺的威胁终于产生了作用,那些夸夸其谈的人都统统闭上了嘴,愁容满面的望着张鲁。在他们看来,所有决定当然要由张鲁来下,他们无非是听令行事罢了。
本就阴沉沉的堂内显得更加阴郁不安,哪怕火塘内的劈柴烧得再旺,火舌吐出明亮的光芒,都无法将这种粘稠灰暗的失败沮丧之情驱散。
寒风从直棂窗的缝隙中穿过,掀动低垂的帷幕,吹熄了角落里的油灯,阴森的气息弥漫开来,摇晃的光亮使得众人的表情看上去阴晴不定。那些交头接耳的低语、探寻的眼神都借着这突如其来的黑暗复活了。
到了这种时候张鲁已经顾不得再假装镇定了,他用迟疑的语气说道:“如今阳安关已失,南郑无险可守,为汉中子民计,吾欲出城请降,以免汉中生灵涂炭……”
他的低沉的声音在堂内显得空荡荡的,并没有引起激烈的回响,座中诸人面面相觑,彼此交换这眼神,这到底是张鲁的真实想法呢?还是对他们的某种试探?
功曹阎圃见状,扭头对张鲁说道:“今敌势大,斩关而来,南郑确实危在旦夕,然师君未失民望,且敢战之士尚有数万之众,何必投降?不若暂时避其锋芒,可先去往巴中,以图将来。”
袁约也附和道:“是啊,荆州军能有多少人来?占了南郑之后别处就不要了吗?”
他虽然是夷族部落的首领,却因经常与汉人打交道,所以这话说的倒也颇为流畅,更何况他的部落本就在巴中的大巴山里,张鲁若是率领部众前往巴中,无疑会更加提高他的地位。
然而同样是巴中夷族部落的另一个首领朴胡,却仍然固执的要求出战。他将兽皮下的结实胸膛拍的很是响亮,为他的话增加了不少气势:“荆州军莫非都是铁打的不成?夺了关也就罢了,还追到这里,正是咱们出兵的好时候啊!用你们的话说,是以什么待什么?”
“以逸待劳。”有人在阴暗的角落里接道。
张鲁粗重的浓眉难以察觉的急促抖动了一下,他并不情愿就这么向刘琮投降。他对于刘琮的感觉正如刘琮对他一样,即便没有私人恩怨,却也同样毫无好感。然而这并不是他不想投降的主要理由。他如今才四十出头,掌管着十万户几十万人的命运,长久以来发号施令的生活已经深刻的改变了他,使得张鲁这会儿一想到要将自己的命运交给一个对自己充满恶意的人,哪怕这个人以善待降将而闻名,他也感到深深的恐惧。
那种从脚底板直窜脑门、让人浑身冰冷如坠冰窟的恐惧一度攫住了张鲁的心,所以才会想到投降,不过这会儿张鲁总算清醒过来,眼神中流露出众人熟悉的神色,他对阎圃说道:“既然朴首领如此说,那就出城一战吧!”
虽然张鲁并未明言,但所有人都很快明白了他这话所隐藏的意思:弃城而走,去往巴中。
一旦下定决心,张鲁便立即恢复了他的冷静从容的神色,他的声音也变得严厉起来,甚至因为激动而稍显高亢,但却很好的振奋了在座诸位的士气。什么人留下来防守城池,什么人先走,什么时候走,就在这种沉静严肃的语气中落实下来。
由于荆州军随时会杀到城下,扑胡便立即离开太守府去召集他所带来的人马,足有三四千人,正驻扎在城南,倒也省了去迎敌的麻烦。
有人提议带上府库中的财物并将带不走的粮草焚烧掉,张鲁本已同意,却被阎圃劝阻了,阎圃说道:“失此粮草,不足以拒敌,何必浪费百姓的辛苦呢?”
荆州军比预想中来的要早,当刘琮率领两百余明光骑冲杀到南郑城外时,天色还未黑,只是更加阴沉一些罢了。
远远望到南郑城头时,刘琮便勒住了战马,长时间的纵马奔驰使得他双腿发麻,浑身冰凉,尤其是汗水打湿了铠甲内的衣裳,这会儿停下来被寒风一吹,更让人觉得针扎般的难受。
尽管肚子饿的咕咕直叫,刘琮还是下令让将士们披甲。他自己也换下了轻便的皮甲,在张迅的帮助下,套上沉重而又结实的明光铠。皮革味此刻闻起来竟然很好闻,叮当作响的铜扣、亮堂堂的护胸板都给人一种坚不可摧的感觉。戴上银色的,饰有虎头云纹的头盔之后,刘琮顿时觉得视野狭窄了许多。
沉甸甸的长枪枪身油光水亮,韧性十足,张迅已经把马鞍两边的马镫重新调整好了,刘琮一跨上去,这匹神骏的战马就立即贴着双耳,翻动着红色的大眼珠,撒腿向城下飞奔。紧接着数骑、数十骑陆续席卷而去,直到两百余骑都紧追在刘琮身后,形成一条拉的很长的纵队。
这匹战马力大无比,哪怕经过了一整天的追逐,此时飞跑起来仍旧非常平稳,当越过路上一具倒伏的尸体时,战马前蹄腾空,耸立脊背,大声嘶鸣,鼻孔中喷出的热气很快在寒冷的空气中凝成白雾。
刘琮娴熟的夹紧了马腹,同时拽紧了缰绳,使得战马落地时不得不转了向,减慢了速度。
当刘琮最终停下来时,眼前密布着身披兽皮,手持奇形怪状的武器的夷族勇士。他们在寒风中袒露着双臂,下身的兽皮很短,腿上和胳膊上满是浓密的体毛,看上去颇为凶恶。
这群骁勇善战的夷族战士们起先没有反应过来,因为刘琮是跃上这段路的坡顶,突兀的出现在他们眼前的。孤孤单单,孤身一人,穿戴着从未见过的坚实盔甲。说来也巧,自晌午过后小雪便停了,这会儿眼看就要日落,那层厚重的铅灰色的阴云却突然被撕裂了一道口子。
此时落日的余晖从刘琮背后映射出来,给他和战马镀上了一层金边,那杆长枪横在马鞍上,枪头下系着的红缨被风吹得飞舞起来,使得刘琮就如同天将下凡一般,居高临下的俯瞰着城下的敌人。
一种不自觉的卑微之情猛地从朴胡心头冒了出来,这一瞬间他忽然想起了那些传说,巫师们代代相传的故事,差点双膝一软跪倒在地。好在紧接着刘琮身边便涌出了更多的骑兵,才让朴胡清醒过来,那如同天神一般的敌人,就是自己要与之作战的荆州军……
不安的情绪在这些夷族勇士们之间悄悄浮现,毕竟方才刘琮的出现实在太令人震撼了,而此时这两百余骑沿着缓缓起伏的山坡排成一线,雪亮的长刀和枪头反射着夕阳最后一抹光亮,战马踢踏出雪沫,喷出的热气仿佛一层薄雾,使得这些骑兵看上去朦朦胧胧,仿佛腾云驾雾一般。
刘琮并没有鲁莽的下令冲锋,他甚至好整以暇的紧了紧手背上的护手,直到斥候报告甘宁已率领两百余轻骑抵近后方五里之地后,他才沉静的抹下头盔上的护甲,长枪向坡下指去。
战马慢腾腾的迈开步子,积雪发出嘎吱嘎吱的响声,然而这段山坡并不长,到了平地之后马蹄声便逐渐密集起来。
第412章 铁枪寒光镇四方
陡然坠入云层后的夕阳使得天色一下子暗了下来。然而夷族勇士们并没有注意到,他们惊恐的看着从山坡上冲锋而下的重甲铁骑,仿佛从天边飞掠而来,原先只是腾起的雪沫中模糊的黑点,转眼便看得清晃动着的马头、急促摆动的马蹄以及在马背上沉默地骑士。他们并没有叫喊,也不挥舞手中的武器,如同钉在马背上一般,冷静而又执着。
朴胡在明光骑向坡下冲锋的那一刻,立即就明白仅仅凭借自己是抵挡不住的,然而现在后悔又有什么用呢?他只有要紧牙关,用粗鲁的咒骂,叱令部众不许惊慌,哪怕此刻他已经惊慌的几乎转身逃跑。
对于这些夷族勇士们来说,在平坦的地方厮杀倒也不是没有经历过,哪怕是骑兵也曾被他们打败过,可眼前的这支骑兵却完全不同,打破了他们的常识,让他们目瞪口呆之余,差点忘记自己曾经多么骁勇了。
两百骑兵在冲下山坡的时候,随着刘琮的指示而有意识的控制着速度,渐渐形成了箭头状,这样在高速奔驰中变幻冲锋阵型的事情很困难,但这两百明光骑早已熟极而流,当他们中最前方的都尉冲入敌阵时,这个锋锐的箭矢阵型也恰恰完成。
从刘琮所在的坡顶望下去,正如一支利箭射入了散乱的敌军之中。
他并没有亲自冲杀,身边还有张迅等数十名忠心耿耿的近卫,虎视眈眈的向四周警戒着。
朴胡却按照惯例在最前方,虽然箭矢阵插入的地方距离他足有数十丈远,但随后跟进的骑兵几乎转眼便冲至他的面前。
犹如压得极低的厚重云团当头笼罩,没等朴胡回过神来,从这云团中便蹿出一道闪电——锋利的马槊快得带出一道雪亮的残影,轻易地刺入朴胡的肩膀,巨大的力量将他挑得向后飞上了半空,鲜血自肩窝的伤口喷洒而出,他分明听到了自己肩胛骨折断的清脆响声。
直到朴胡被甩在满是积雪的地上,他才感到肩膀上传来剧烈的撕裂痛楚,眼前一阵发黑。浑身的骨头都仿佛跌得粉碎,一点儿力气也使不上。就在他挣扎着想要坐起身时,一只铁蹄猛然踏下,在他赤红的眼眸中越来越大,最终踏在他的脸上。
随着一声沉闷的“噗嗤”声响,仿佛打碎了水罐似的喷溅出鲜血。马上的骑士却始终未曾低头看上一眼,仍旧向前冲杀。
三千个乌合之众能够抵抗装备精良的骑兵吗?刘琮甚至没有特意去想这个问题。他的目光冰冷,专注,缓缓扫过看似混乱的不堪的战场,心中却在琢磨,看样子张鲁是要跑了,不过他还能跑到哪儿去呢?
战争说到底,不过是比拼资源罢了,各种或明或暗的资源,从人口到领土,从矿产到粮食,无所不包无所不容。这其中当然也少不了意志的比拼,战略的谋划,战术的实施,那些阴谋诡计,那些运筹帷幄,落到最后,就是将士们的浴血厮杀。然而正是这样一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