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特反谍奇战写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反特反谍奇战写真-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诚效命的,或收容或升官,倚老卖老的顽固派,则报复打击,绝不宽容。
    那位前戴笠的电讯处长、“国防部”爆破总队长魏大铭,即被以贪污罪判罪下
狱5 年。
    调离“总政治部”后,蒋经国的新职是“国防会议”副秘书长。蒋经国坐在
“国防会议”的办公室,直接指挥的有两局(“动员局”、“安全局”),间接听
命的,除两局(“情报局”、“调查局”)和一“总司令部”(警备)外,尚有党
政方面其他无数的机构,在其遥控下,从事特务统治。蒋介石的意思是“我让我的
儿子主管情治系统,你们谁有异志,小心一点!”蒋经国接管台湾情治系统后,对
大陆派遣特务,破坏渗透,败多成少,益形黔驴技穷。“安全局”(郑介民任局长)
的重点,只好以巩固内部为工作重心。于是,“警察国家”便更为名副其实了。
    新华社1958  年3 月15  日电:
    台北消息:蒋介石集团几年来在31  万多件所谓“颠覆”案件中,在台湾曾经
逮捕130 多万人。这暴露国民党在台湾施行血腥统治的骇人听闻的数字,是蒋介石
集团“立法委员”张九如在“立法院”11  日开会发言时,援引国民党官方的统计
材料。
    据法新社报道,张九如还说,蒋介石集团特务机关已经在各种机关、学校中设
立了755 个名为“安全室”的特务组织,现在还打算增加209 个。
    由此可见“警察国家”就不仅仅只是吴国桢的感慨了!   
      首获蒋介石赏识
    毛人凤死后,台湾的特务系统按理应由军统特务内部三大巨头之一的郑介民重
新掌管,但此时的蒋介石,对郑介民的“深信不疑”已发生了变化。
    郑介民于1897  年农历8 月15  日生在广东省海南岛文昌县下水村的一个破落
地主家庭里,兄弟4 人,他居长。
    郑介民原名庭炳,别号耀全,他投考黄埔时改名介民,在军统当特务后用的化
名是杰夫。
    1930  年前后,郑介民在武汉搞特务活动时,与汉口女子柯淑芬结婚,先后生
了8 个子女。柯是一个非常泼辣的女人,郑很怕她。
    郑幼年因父亲早死,兄弟又多,家无恒产,只勉强读完旧制小学, 10 多岁的
时候即随同同乡去马来西亚吉隆坡谋生。他最初在一个橡胶园里当徒工,收入很微,
足够个人糊口。由于当时在南洋做苦工的华侨没有几个人读过书,而他能写能算,
不久便在一个养鱼场当了记帐的,每月收入稍多,能经常接济家里一点钱。他在这
个养鱼场工作了好几年,最初还安心,因比当苦工好一点,稍久便不满意起来,常
感寄人篱下没有出息,自己又没有本钱做生意赚钱,便想另谋出路。
    1924  年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陆军军官学校的消息传到南洋以后,郑便决心
回国从戎,邀约同乡黄珍吾一同回到广州,准备投考黄埔一期。结果黄珍吾被录取,
而他却没有考上。这时,他苦闷异常,感到进退两难,想再回南洋,又怕被人取笑,
住下去生活又无法维持,后来得到同乡邢森洲的帮助,暂时住在邢家。他等了一个
多月,找不到工作,便投入警卫旅旅长吴铁城所办的军士队当学兵,并积极补习功
课,准备继续投考黄埔。
    当黄埔二期招生时,他又去投考,这次总算被录取了。他高兴异常,从此决心
发愤读书,勤学苦练。据说他在黄埔时,一有空就看书,很少出去玩。
    后来他常对人说:“一个人没有机会读书,是一件很不幸的事。”他尝过第一
次投考黄埔没有被录取的苦头,使他终生都没有忘记,以后不管怎样忙,都保持经
常阅读的习惯。
    郑回国后,常以“华侨工人阶级”自居。他在黄埔军校的时候,经黄珍吾介绍,
加入了“孙文主义学会”。他对这个组织极感兴趣,并且介绍邢森洲也参加了。当
时他们利用邢对外担任联络工作。据说,邢为非黄埔学生加入该会的第一人。郑和
黄珍吾、周复等10  人为一小组,以研究三民主义。团结革命力量为名,联合贺衷
寒、潘佑强、杨引之等,同革命的“青年军人联合会”对抗,进行反马克思主义和
反共的活动。
    郑于黄埔二期毕业后,即投考苏联在莫斯科举办的纪念孙中山的中国劳动大学
(简称中山大学),与康泽、李宗义等为同期同学。他在中山大学时,对该校的几
门主要课程,如中国革命史、俄国革命史、政治经济学、唯物辩证法等最感兴趣,
花过不少时间去细心钻研。但他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追求革命真理,而是为了以后升
官发财做反革命的政治资本。
    郑介民只读过小学,但在莫斯科学习的时候却动笔开始写《民族斗争与阶级斗
争》一书,内容只是重复了一些反动头子们的陈词滥调,说什么中国没有阶级,马
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不适合中国国情,中国的问题是民族问题,等等。以后连
他自己也认为这本书写得太拙劣,不愿再提它。不过这本书据说在当时还是得到过
蒋介石和一些反动头子的赏识的,从思想和言论上对蒋介石“四·一二”清党反共
起到了一些拥护和帮凶的作用。
    1927  年8 月间,郑由苏联毕业回国,使他感到非常失望和伤心的是正赶上蒋
介石下野去日本。他找不到主子,连吃饭都成了问题,内心惶惶不安,便只好去投
靠贺衷寒。贺当时任中央军官学校第六期的总队长,便把他安置在总队部担任政治
教官。他便利用这一职务向学生鼓吹他的那一套反共的理论,深得潘佑强的称赞。
不久,潘又推荐他去第四军政治部担任秘书。当时政治部主任为杜从戎。
    1928  年1 月,蒋介石由日本回国,复任国民革命军陆海空军总司令,郑便千
方百计托人直接走蒋介石的门路。蒋在召见他的时候,他把在苏联留学的黄埔学生
思想情况向蒋做了报告,并表示他是坚决反共的。蒋介石很欣赏他这一套,将他留
在身边当侍从副官。从此以后,郑便官运亨通,飞黄腾达。   
      打入桂系一鸣惊人
    郑介民当了蒋介石的侍从副官,实际上是替蒋做特务工作。当时主持这一工作
的是王柏龄,直接领导郑的是蔡劲军。郑与蔡不仅是黄埔同期同学,且系海南岛同
乡,两人之间关系很不错。郑最初在南京搞这一活动时,并没有什么特殊表现,只
是在一些同学同乡方面搜集一点情报。但没有多久,在蒋介石和桂系军阀斗争中,
他却大显身手,一鸣惊人,受到蒋介石的特殊信任,奠定了他以后搞特务的基础。
事情的经过大致是这样的:
    1928  年冬,张学良在东北“易帜”以后,蒋介石的天下表面上算是得到了
“统一”,但新桂系的势力却从广西经武汉直到华北,分去了他不少的地盘。蒋介
石对此很不甘心,时刻想把这个眼中钉拔去。
    郑介民了解到蒋介石有解决桂系的决心,便自告奋勇,请求去武汉活动。
    他认为最有把握的事,是他与李宗仁的兄弟李宗义在苏联中山大学同学时两人
私交根深,李早就要郑去替桂系工作,郑可以通过这一关系打入桂系内部活动。王
柏龄认为他这一关系很可利用,便正式向蒋介石提出。蒋马上找他去,面授机宜,
命他立刻动身去武汉。
    郑介民的这次活动,他一直认为是件得意的杰作,以后经常向人夸耀。
    郑介民假装失业,从南京悄悄跑到武汉,故意找了一家很小的客栈住下来,装
出一副穷困潦倒的样子。当他把武汉的情况看了看以后,便去第四集团军总司令部
去找李宗义。当时第四集团军总部里,一般人称李宗仁为“老总”,称李宗义为
“二总”。“二总”在总部内受到各方面的尊重,谁也不会注意他会把一个特务引
进来。
    郑介民见了李宗义之后,说自己失业很久,连生活都无法维持,此次是专程前
来投效,希望得到收容。他说得非常诚恳,加上李宗义根本不了解他的情况,便信
以为真,马上答应为他设法。
    隔了一天,李宗义去客栈探望郑,看到他那副穷困样子,便毫不怀疑,立刻要
他搬到总部与他同住一室。李还给他做了衣服,经常陪他出去玩。这时在总部工作
的一些高级官员看到“二总”和郑的关系这样好,都乐于和他接近。他便利用种种
机会拉拢总部机要人员,首先把李宗仁和各部队及各方面联络的密电码本盗出拍成
照片,又陆续把李部兵力、驻地、人数、装备、主官姓名等表册抄出来,秘密送给
蒋介石,使蒋掌握到第四集团军的全部情况和各种活动。
    在此同时,郑又在桂系将领中进行挑拨离间。先是,李宗仁到武汉后,为了拉
拢湖北人,曾提出过“鄂人治鄂”的口号,因而桂系中的鄂籍将领如胡宗锋和陶钧
便红极一时,以致引起一些桂籍将领如夏威、李明瑞、杨腾辉、黄权等的不满。郑
便借机扩大他们之间的矛盾,经常散布“当权发财的是湖北人,打仗拼命却要广西
人”等一类话去挑拨离间。
    桂军将领中闹不和的情况,郑介民随时向蒋介石报告。蒋便派人对这些人进行
收买拉拢和分化瓦解工作。这方面的具体工作郑做得很少,因为怕一旦暴露,不容
易再找到一个这样的人打入内部去活动。当时一些人对蒋介石的特务活动都缺乏警
惕,郑表面上又装得那么老老实实,见了李宗仁总是开口“德公”,闭口“德公”,
连李宗仁也从来没有怀疑过他。
    蒋介石的阴谋逐渐完成的时候,李宗仁还没有察觉到他的基本力量的内部发生
了变化。到1929  年,他还想扩大势力,把桂系势力由广西到华中、华北联成一片。
白崇禧在北平纵谈天下大事时,也常说:“自古以来统一中国只有自北而南才能成
功。”言外之意,大有随时准备自北而南进军的打算,蒋介石却不动声色,暗中做
好各种准备,只等机会下手。
    李宗仁决心进取湖南,企图扶植倾向桂系的何键代替亲蒋的鲁涤平为湖南省主
席,不经过中央政治会议的批准,擅自以武汉政治分会的名义越权免去了鲁的湖南
省主席职务。此时,何键已暗中向蒋介石投诚,使蒋更为高兴,认为时机已到,便
扣压李济深于南京汤山,借口李宗仁不服从中央而兔去李的职务。李宗仁、白崇禧
通电反蒋,蒋以师出有名,于1929  年4 月间发动战争。
    这时,早已被蒋介石收买的桂军李明瑞、杨腾辉、黄权等旅,一枪不发,率部
退往平汉路花园一带。胡宗铎、陶钧等陷于孤立,无法支持,率部退往沙市、宜昌
一带。因此,桂系盘踞在湖北的10  多万人便一下子土崩瓦解,蒋介石毫不费力地
夺取了武汉。当时正在上海医治眼疾的李宗仁完全没有料到会失败得这么快,闻讯
后急忙从上海逃往香港。
    桂系问题迅速解决后,郑介民便回南京向蒋介石复命。蒋介石在接见郑介民的
时候,紧握着郑的手连声称赞他的工作做得好。郑又趁机当场把蒋给他的活动特别
费剩下的一本存折交还,更加受到蒋的称赞。
    蒋介石对一些叛桂来投的将领仍旧很不放心,便派郑介民去做这方面的工作,
任命他担任李明瑞的十五师政治部主任,随部队去广西。当俞作柏任广西省政府主
席时,蒋又派郑为广西省政府委员,仍兼十五师政治部主任,驻在南宁。他的任务
是监督俞作柏和回广西的桂系部队。
    不久,蒋以五十六师杨腾辉部驻防柳州,郑在南宁无法兼顾,又将郑所兼十五
师政治部主任兔去,改令其兼五十七师政治部主任。郑这时便经常来往于南宁、柳
州之间。他一面在广西省政府内暗中布置爪牙,一面利用政治部派在部队内的政工
人员为他搞特务活动。
    当时与郑一同派到广西为蒋介石搞特务工作的还有不少人,而与郑经常有联系
的是梧州海关监督饶毓琛,专门控制广西的财政收入。梧州海关监督是广西第一肥
缺。这个关的收入为广西主要财源,被蒋介石派人掌握以后,广西部队回到这个地
瘠民贫的地方,军政费用便只是仰蒋的鼻息。俞作柏的困难一天天增加,弄得一筹
莫展,郑介民和饶毓琛两人串通一气,暗中对俞部下进行收买拉拢,又重演在武汉
的故伎。俞虽然知道他们是在捣他的鬼,但由于是蒋介石派去的,表面上还得客气
三分。郑虽然是个空头的省府委员,却对省府各项措施都要过问,并把一切情况随
时向蒋介石报告。         1929  年秋天,汪精卫、陈公博等联合阎锡山、冯玉祥、唐生智及张发奎等酝
酿反蒋的时候,派人去游说俞作柏和他的部下将领。俞等均感到与其受蒋压制困死
在广西,还不如起而反蒋,“向外面打”,另谋出路。郑介民在南宁听到一些风声,
一面急电向蒋报告;一面连夜赶赴柳州,企图掌握和分化杨腾辉部。
    同年10  月初,俞作柏在南宁宣布就任讨蒋军总司令职,以响应在宜昌通电反
蒋的张发奎时,郑介民还在柳州活动,他不敢再回南宁,便连夜从柳州化装只身逃
往广州。
    俞作柏发动反蒋后,各方面的反应并不如他理想的那么大。他的部下中被郑、
饶收买了的吕焕炎、黄权等部又起而反对;张云逸、李明瑞率部在右江树起红旗;
还有一部分军队自行溃散。俞作柏弄得狼狈不堪,未待出兵,便已垮台。
    同年12  月间,郑从广州经香港回到南京。这次他去见蒋介石的时候,便不像
上次从武汉回去那样受到蒋的重视。蒋当面责备他。因为广西不但发生了反蒋运动,
说明郑在控制分化广西部队方面没有多大成绩;特别使蒋痛恨的是有不少广西部队
起义当了红军,这是他最头痛的事。
    郑这次回来,蒋介石冷落了他一段时期,才派他到参谋本部去当了一个上校参
谋。他整天无事可做,便专心阅读有关军事、政治、哲学书籍,郑以后经常对人说,
他在这一段时间内很看了一些东西,对他有极大帮助。
    蒋介石没有找他,他也不敢会见蒋。但他在人前一直没有发过半句牢骚,却常
向人表示,认为自己在广西工作做得不好,辜负了蒋的期望,不能为校长担忧分劳,
进行自我谴责。这些话慢慢地传到蒋介石的耳中,因此,蒋对他又慢慢重用起来。   
      瓦解陈济棠反蒋
    1931  年11  月,蒋介石在南京召集黄埔学生讲话,宣布成立复兴社,郑介民
立即请求参加,并被选为该社干事会干事。郑在这个法西斯集团中,一直担任着重
要的角色。1936  年刘健群任书记时,因赴北平工作,蒋介石便指派郑介民代理书
记,直到同年冬康泽接任书记为止。
    1932  年3 月,蒋介石召集复兴社高干们开会,决定成立特务处。会前,蒋先
找康泽和桂永清谈话,征询他们的意见。蒋想要康任处长,康当时表示不相宜,蒋
不作声,也未再问桂。等到开会的时候,蒋提出复兴社应当成立一个特务处,准备
以戴笠为处长、郑介民为副处长,征询在场的人有什么意见。大家一听,人选已由
他提出,只好表示同意。郑当时默不作声,不敢表示不愿意,而心里却很不痛快。
因为他了解戴笠的为人,知道这个人不容易共事,也有点不甘心居于这个六期同学
之下。
    特务处成立前夕,戴笠和郑介民两人出面在南京大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