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臣贼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乱臣贼子- 第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想到这里,糜老九又疾声问道:“这么大的买卖,你一个人吃的下吗?”

    李贤拍了拍自己的胸脯,嘴里道:“我李三郎什么时候做过不靠谱的事情了?”

    糜老九仔细一琢磨,好像还真是这么一回事。

    在介亭的时候,身无长物的李贤能够在一个月之内凑出一万斤的精盐,这便说明他有大本领。

    后来又听说此子一路过关斩将,杀伤数万贼寇,这样一个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人物,便是做上这么一笔“大买卖”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只是不知道,前途光明的李贤为何要铤而走险,沾染这等生意?

    要知道,在糜老九的印象中,但凡与人贩子勾连到一处的人,即便他腰缠万贯,也绝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贤弟,你可要三思呀”,糜老九生怕李贤误入歧途,决意劝阻。

    哪知道李贤早有决断,“我意已决,九哥放心,这也是一件于糜氏大有裨益的事情”。

    “喔?此话怎讲?”糜老九在即墨城熬了十多年,一直没有长进,直到他遇见李贤之后,糜三公子似乎对他便高看一眼。

    若不然,都昌城的差事说什么也不会落到糜老九的头上。

    对于自己的斤两,糜老九还是很清楚的,他知道,自己的一切都是三公子给的,而三公子对李贤似乎多有照顾。

    两者之间的关系,让糜老九恪守本分,对李贤不敢有半点怠慢。

    换而言之,李贤似乎是糜老九的福星,每一次只要与他有关系,糜老九或多或少都能赚取不小的好处。

    因而,此番听到李贤所言,糜老九颇为心动。

    若是真的对糜氏有利,糜老九还真想搏一把。

    之前在介亭的时候,没有靠山的糜老九浑浑噩噩了大半辈子,觉得人生不过如此。

    可自打被三公子赏识过后,糜老九逐渐生出一股“士为知己者死”的想法。

    要是能够好生表现一把,倒也不枉三公子提拔一回!

    在糜老九殷切的目光中,李贤不急不躁,表情淡然地说道:“只要糜氏出船,我可以说服孔北海把盐货专营权交给你们”。

    “什么?此事当真?”糜老九真的惊讶了。

    “那还有假?”

    “如果是这样的话,十日之内,糜氏有能力凑出这么多的大船”

    李贤松了口气,他摸出怀中的玉牌,单手递出,道:“这是三公子交给我的信物,你可以把他交还给三公子,借船这件事情,还请他务必帮忙”

    糜老九拿着信物,脸色急变,他认得出,这玉牌是糜氏客卿才有的,整个糜氏也不过三块而已。要知道之前李贤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介亭,糜三公子就怎么看好他?

    想到糜三公子的真实身份,糜老九表情一阵抽搐,他甚至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要做的事情究竟是对还是错了。

    要知道,不管是糜芳还是糜竺这两位公子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第93章 糜竺的考虑() 
是否帮助李贤凑船,糜老九犹豫再三之后还是把选择权交给了糜三公子手中。

    从都昌城到了徐州,快马奔驰需要三天三夜的功夫,可若是用飞禽传信,效率就高多了。

    这时候,介亭李贤跋涉数百里,义救都昌城的事迹已经广为人所知,便是在徐州城内都有人谈论这个话题。

    糜缳一身劲装武服,她脚步轻快,几乎是飞一般地冲入了糜氏书房。

    书房内,糜竺正捧书而读。

    糜缳稍稍放缓了脚步,嘴里道:“大兄,我有事情要跟你商量”。

    糜竺目不斜视,淡淡地说道:“喔?阿缳,有什么要事值得你这么心急火燎的?”

    糜缳梗着脖子,道:“大兄可还记得介亭李贤?”

    糜竺脸色稍变,嘴里冷哼一声,道:“一个小小游缴而已,怎么了,阿缳你又要给他什么好处?”

    糜缳展颜一笑,她说道:“大兄不会忘了吧,李贤北上救援都昌之前,我可是与你打过赌的”。

    糜竺眉头紧蹙,他想起来了,之前确实有这么一回事儿,那时候张饶人多势众,又横隔在北上的必经之路上,而李贤麾下兵马满打满算不过千把人。

    以一千对一万,怎么看都是一个输字。

    北上都昌,救援孔北海,在多数人看来不过是一个笑话。

    几乎没有人想到李贤竟然真的可以冲破贼寇的阻挠,成功抵达都昌。

    糜竺也不例外。

    现在,李贤用一连串“目不暇接”的大胜回击了那些小觑者。

    “嗯,是有这么一回事,怎么,阿缳想要什么赌注?”糜竺贵为糜氏族长,在东海数郡都有极大的影响力,可就是这样一个权势显赫的人物,偏偏对糜缳言听计从。

    糜缳是糜竺的妹子,自小就没了双亲,是糜竺兄弟二人把她抚养成人。

    这样的环境下,糜竺对糜缳自然有些异乎寻常的溺爱。

    听到糜竺肯认账,糜缳嘴角咧起一个小小的弧度,道:“我要船,我要糜氏所有的船”。

    “你要船干什么?”

    这时候虽然是海贸的淡季,但糜氏所有的船只加起来,数量也在三百艘开外。

    如此规模的船队,一旦有了折损,开春之后糜氏的生意肯定会受到影响。

    糜竺疼爱糜缳,却也不想拿家族的生意来冒险。

    “不是我要用,是孔北海要用!”

    “什么?孔融要用船,他要船干什么?”

    “不过是运些人罢了,不用这么大惊小怪吧”

    糜竺没好气地瞪了糜缳一眼,道:“快说,孔融是知礼之人,绝不会无缘无故要用我们的船,你一定有什么瞒着我”。

    糜缳翻了翻白眼,道:“没错,孔融答应我们,事成之后会把北海郡内的盐货专营权交给我们”。

    “竟有这等事?”

    “那还有假!”

    “也罢,孔融此人极好脸面,这一次要是回绝了他,只怕糜氏在北海的日子就难熬了,嗯,既然是双方各有裨益的事情,那就把船借给他使唤吧”

    糜缳没想到自家兄长这么好说话,他心里准备了很多的说辞,一时之间都没了用武之地,“大兄,你就不问问孔融想做什么?”

    “孔融如果想让我们知道,自然会告诉我们,如果不想让我们知道,那么我们还是什么都不要知道的好”

    绕口一般的措辞,让糜缳大为佩服。

    兄妹二人又商议了一番,决定立即抽调船只前往北海郡。

    都昌城内,李贤的兵马休整了两天两夜便再度开拨了。

    临行之前,刘备毛遂自荐,也想跟随李贤出征杀敌,却被孔融好言相劝,稳了下来。

    开玩笑,刘备身上可是有个“皇叔”名头,要是让他知道孔融与黄巾勾连到一处,只怕孔融马上就会身败名裂。

    李贤就不同了,土生土长的介亭人,只要运用妥当了,就是一把所向披靡的利刃!

    这一次大军出征,光是运粮的队伍就在三千人开外。

    当然,孔融与李贤对外封锁消息,只说是诱惑贼寇来攻的手段,其实运送的是“假粮”。

    饶是刘备想破脑袋,也绝不会想到孔融已经与管亥达成了协议。

    第一日,贼寇果然来“攻”。

    李贤设伏,以“假粮”为诱饵,杀的管亥“大败”。

    缴获旗帜、盔甲、金银无数,黄巾溃逃。

    第二日、第三日、第四日,官军一路追击,黄巾“望风而逃”。

    消息传出,天下人震惊,其中都昌百姓都是欢欣鼓舞。

    李贤李游缴麾下不过两千人马,竟能追的两万人马的管亥不战而逃。

    难道李贤真的是当世良将?

    与此同时,李贤是天下星君下凡的消息也散布开来。

    在蒙山,李贤以一千尚能大破张饶一万贼寇,如今在都昌,两千人马追击两万黄巾,按理说也在情理接受的范围之内。

    第五日,黄巾已到潍水北岸,这里背靠大海,已是绝境。

    糜氏的海船已经有半数到位,李贤应允的粮秣也有多半抵达。

    踏上船舷,管亥深深吁了口气,这一次灰溜溜的离开,几乎可以说是无奈之下的绝望选择,若是有可能,下一次他要卷土重来。

    北上高句丽,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尝试,有的贼寇想另立山头,逍遥快活。

    这几日的功夫,在管亥的配合下,李贤杀死的贼寇全都是这些桀骜不驯的倒霉鬼。

    第八日,一万八千名黄巾离开了。

    临行之前,管亥拍着李贤的肩膀,道:“之前是我小觑你了,能够捣鼓来这么多大船,这么多粮食,我服你!”

    李贤不动声色:“此去高句丽,渠帅可放手施为,番外化民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只要渠帅下定决心,区区高句丽,不足挂齿”。

    管亥叹了口气,道:“我真是搞不明白你到底想做什么,你就不怕他日我卷土重来,找你的麻烦?”

    李贤眨了眨眼睛,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不如我们打个赌好了”。

    “什么赌?”

    “倘若下一次你兵临城下,我依旧能够打败你,到时候你便要听我号令!”

    管亥深深地盯了李贤一眼,发现对方毫无惧意,他不禁感叹道:“真是英雄出少年,好!我管亥应下了,他日我若再败于你手,我便奉你为主!”

    “君子一言!”

    “驷马难追!”

    说罢,管亥与李贤俱是大笑。

第94章 升任县尉() 
五日之后,糜氏船队去而复还,随行的糜家管事稍来管亥的一个口信,说其可以向李贤许诺,两年之内绝不犯中原!

    两年的时间,足够李贤做很多事情了。

    听到这个意料之中的承诺,李贤彻底松了一口气。

    骨子里,管亥跟周仓都是一类人,他们一言九鼎,重信守诺。

    既然管亥说两年之内不犯中原,那么李贤便可以放宽心,无视高句丽潜在的危险了。

    如今已经是初平二年,董卓迁都长安,天子刘协大赦天下。

    闻言之后,徐庶拉着李贤足足喝了三坛的酒水。

    有了这纸诏书,徐庶便不再是戴罪之身,他可以出仕当官,甚至可以堂而皇之地回乡探亲了。

    徐庶南下荆州读书养性,未尝没有躲避官府通缉的意思。

    现在好了,天子大赦天下,徐庶恢复了清白身,这等好事,自然要尽情痛饮。

    又过了三日,天子的赏赐也到达了都昌。

    由于董卓把持朝政,天子刘协名存实亡,诏书中对于孔融厘清郡内匪患的赏赐只有寥寥几句。

    没有金银布帛的赏赐,只是加封孔融为虎贲中郎将,对于李贤等人的赏赐更是吝啬的很,让北海相孔融“酌情封赏”。

    黄巾退了,挥兵救援的刘备没有了滞留的理由,在得到孔融丰厚的“仪程”之后,刘关张三兄弟闷闷不乐地离开了。

    历史原本不是这个样子的,倘若没有李贤,刘备就是救援北海国,救下孔融的大功臣,可现在由于李贤的横插一杠,救援北海的首功被李贤抢去了,据说介亭兵勇还得到了大量的金银财货,这让心生妒恨的刘备更是恼怒,可却又无可奈何。

    论兵力,如今李贤麾下有兵马三千人,跟刘备的四千人比起来略逊一筹,可若是比起装备的精良程度,精打细算的平原军无论如何是比不过介亭兵勇的。

    论将领,李贤麾下的周仓、胡庸等人也是能战善战的猛将,即便比起关羽、张飞略有失色,可却并不足以完全影响到双方的实力对比。

    在这样的情况下,身为客军的刘备无论如何是讨不到便宜的,还不如见好就收,这样才是长远之计。

    打发走了刘备,太史慈向孔融告了个假,他要回乡探母。

    儒家提倡仁孝为先,孔融自然照准,并给予了太史慈丰厚的赏赐。

    不管怎么说,太史慈也算是出色完成了任务,求来了刘备的援军。

    锦上添花的刘备虽然比不得雪中送炭的李贤,可总归伸出了援手,孔融恩怨分明,自然要把这功劳记到太史慈头上。

    刘备、太史慈各有赏赐,此役最大的功臣李贤自然也不能怠慢了。

    孔融考虑再三,决定擢升李贤为夷安县尉。

    县尉俸禄四百石,掌管一县治安,地位仅在县令之下。

    原本孔融想给予李贤更高的职位,可又担心贸然提拔,会揠苗助长,反正李贤这份功劳在这里,日后好生维护、提拔他就是了。

    不过,李贤毕竟是大功臣,孔融在颁布封赏之前决定探探他的口风。

    “维中,此番救援都昌,你功勋卓著,我打算升你为夷安县尉,不知道你意下如何?”

    比起不入流的吏员游缴,县尉才算是真正踏入了大汉官员的行列。

    李贤原本就没指望做多大的官儿,反正现在的他有了“名声”,又收获了大量的金钱。正是闷身大发财的好机会,倘若风头太盛,容易树大招风,招致不必要的麻烦。

    念及此处,李贤哪有不允的道理?

    “使君厚爱,李贤必定竭力厚报”

    孔融锊须微笑,确定李贤没有任何作伪之色过后,他赞道:“好,不居功自傲,挟恩邀赏,方为人臣,维中呀,你好生去做”。

    李贤慨然应诺。

    “日后若是遇有难处,尽管报来!”

    这就是施之以恩,许之以诺了。

    李贤抱拳作揖,“多谢使君”。

    “嗯,此番诱导管亥离开,糜氏也是功臣,这份盐货专营的契约你拿去交给他们,只要我孔文举在北海国一天,他们就是北海的官商”

    李贤又是一番道谢。

    之前的空口许诺毕竟是不作数的,倘若孔融过河拆桥,李贤还真拿他没有办法。

    那时候糜氏收拾不了孔融,肯定要迁怒于李贤。

    虽说李贤不怕糜氏的报复,却也不想凭白失却一个援手。

    能够这样两全其美地解决问题,李贤自然喜闻乐见。

    都昌是北海国内最大的城池,眼瞅着就要离开郡城了,从管亥那里置换来的钱货,李贤只交出了三成,剩下来所有的钱货加起来也有一万斤。

    这么一大笔钱货若是运回介亭,只怕马上会引来口伐笔诛。

    思虑一番之后,李贤决定取走一千斤,另外的九千斤全部放到糜氏庄园。

    这么一大笔钱,李贤肯定要跟糜缳说清楚。

    大概得知了李贤的意向之后,糜氏为之一惊。

    若不是寒冬时节,说不定糜缳本人就要赶来相见了,后来在糜竺的坚决反对下,糜缳才采取了飞禽传书的方式告诉李贤,她已经知道了事情的经过,并向李贤保证,不管他何时何地用何种方式支取,糜氏都会在十日之内兑现完毕。

    这一次的书信很是正式,上面不但有糜竺的私人印记,甚至还有一个硕大的“糜”字。

    有了这份“收据”,李贤彻底宽心了。

    三日之后,李贤率领麾下兵马南下夷安。

    离开都昌的时候,城内的百姓十里相送,不少人准备了酒肉侯在路旁。

    鲁地百姓最重情义,在他们眼中,仗义来援的李贤是他们都昌百姓的大恩人,如果没有他,郡城早就被破了。

    一个小小的游缴,在寒冬腊月跋涉数百里,披荆斩棘,过关斩将,与数倍于己的贼寇周旋厮杀,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别说封给李贤一个县尉,在众人看来,便是封一个都尉都是绰绰有余的。

    如今,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