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得我不得不限量供应茶叶。可惜茶叶现在没有大规模的推广的基础——产地离得太远,不然这又是一大笔钱啊!
今天没有什么大事,先是主管农业的司农子城汇报了一下今年农业税的收缴情况和水利建设:燕历十七年已收农业税共四十万斛粮食,现在的国家战略储备粮已达一百七十五万余斛,易水沿岸已经建成完善的防洪蓄水体系;然后是主管工商的司空司掘汇报了一下三季度的工商业发展情况和税收:三季度的全国工商业税收为三万三千一百铜元;之后主管人事和爵位升迁的司徒伯许又说了一下今年应该授予的士族左更爵位人选——左更再往上就是贵族了,这个爵位的审核极其严格,还汇报了一下今年的文化教育事业的情况:幼儿入学率第一次达到97%——这是好消息。不知道今天这几个人有什么阴谋,行政体系的三人报告的时候说了许多废话,像子城汇报的时候连农业税的详细清单都念了一遍。还好我已经在燕国普及纸张了,不然那么多东西记在竹简上还不累死这帮家伙。
好不容易等到伯许说完了,我正打算宣布散会好回后堂陪妲己,主管司法的首席大法官燕云又开始汇报工作了。燕云先是总结了一下自燕历元年以来的燕国司法工作情况,然后又充分肯定了一下现阶段燕国司法体系的工作,之后又展望了一下未来的工作开展方向,最后再提出了一些司法工作中还存在的问题。不但我听得晕乎乎的,其他几人也是不住地点头——睡着了。终于,我们伟大的司法工作者燕云同志作完了工作报告,众人一起热烈鼓掌。
就在我以为终于可以解脱的时候,军部的两位——国防部长燕瞳、总参谋长燕疾又开始作《燕历十七年军队建设工作总结》和《对今后五年的军队建设的一些建议》的长篇报告。如果刚才的那四个人的报告我还会认真听一下的话——因为具体事务我没怎么插手,现在你们两个的报告根本不会听,因为军队工作是我亲自负责的,这些东西早就清清楚楚了。只是刚刚那几位的报告我都听了,现在也就不好意思打断这两位的话了。于是我们五个听众不停的喝茶提神,终于熬到了午饭时间。
到了这个时候,我算是明白这几个今天打的是什么算盘了:不就是一顿午饭嘛,有必要费这么多脑筋、绕这么大一个圈吗?想蹭饭就直说,不用这么遮遮掩掩的。我用眼神示意侍从将午饭端上来,然后对着六个口水直流的臣下说到:“各位,午饭时间到了,各位还是先回府吃饭,下午再来议事吧。”你们不是想蹭饭吗?不明着说出来我就是不留你,看你怎么办。
司掘一脸委屈的看着我,犹豫了好久才开口说到:“君侯,这个,您看现在已经中午了,我们家离这也满远的,您看是不是,这个……让我们留在这吃一顿?”其他众人急忙点头附和。
你的家离这很远吗?我记得司掘的家就在燕侯府的斜对面啊,不过几步路的事。只是你们既然开口说了,我也不好意思真的把你们赶回去。我笑着命人将早已准备好的六份午餐端上来,六人也顾不得礼节了,说了一下就开始大吃起来。
其实我这的午餐也没什么龙肉之类的美味,不过是一大碗鸡蛋面和几块煎饼,还有一块熏肉。不过对于这时很少吃面食的人来说,这些和龙肉可能也差不多了。我好笑的看了看几乎栽到面碗里的众人,走出会议室的时候吩咐到:“午饭后每家送上一石面粉。”真是的,好歹也是燕国中央大员,天天跑我这蹭饭像什么话。
走出朝堂,我急匆匆的赶向饭厅。希望妲己没有被饿着,上次南征回来的时候妲己廋了一圈,心疼死我了。自那以后,我每天午饭都要盯着妲己。来到饭厅的时候,妲己已经在椅子上等我了。女侍为我拉开椅子,我点头表示感谢后就坐在了妲己对面。我自己的午饭可不会吃面条,这玩意吃多了也就那样,我还是习惯于吃米饭。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什么菜下饭。不是说找不到好的原料,怎么可能!现在的蔬菜种类虽然少了一些,不过都是纯天然、无公害的,肉食就更不用说了,全是野味。虽然原料质量上乘,但是没有铁锅啊!没有铁锅,就不能炒菜;没有炒菜,吃饭就不过瘾。这就是为什么我后来大办钢铁的原因。现在只好将就了,吃吃汤泡饭吧:就是把各种蔬菜、鲜肉和大米放在一起慢慢煮。这样煮出来的食物既有肉香又有米香,还易于消化,是我和妲己的主食。幸好现在外面的那几位还没有发现这个,不然我以后就要改行做厨师了。
一边和妲己说些荤段子一边吃饭,感觉不要太好啊!只可惜有些段子妲己无法理解,让我有些郁闷。不过没有关系,我有的是时间。午饭后我又陪妲己聊了一会,这才依依不舍的回到了朝堂。回去一看,好嘛!六个人早跑了,我的侍从长有些歉意的对我说:“君侯,六位上卿有急事先回去了,临走的时候叫我不要打扰君侯。”我理解的笑了笑,宽慰了侍从长几句。其实我们两人还不知道那几个有什么急事吗?不就是回去睡午觉嘛,有必要那么神秘嘛?!
下午没有什么政事,我就拉上妲己出去郊游。只是郊游,不是干别的哦!我和妲己骑着飞廉送的那匹马,徜徉在午后的秋日下,看着田野里收割后留下的秸梗,我第一次感受到丰收的喜悦:新米收上来了,很快就可以换换口味了!由于燕国对森林保护的好,沿路可以看到不少茂盛的树木。虽然已是金秋十月,但这些树木还没枯黄。天边传来大雁迁徙时的特有鸣叫声,我抬头一看,蔚蓝的天空中一行行大雁或成“一”字或成“人”字正在向南飞去。看到这些大雁,我的口水又留下来了。妲己嗔怪的瞪了我一眼,似乎在责怪我把口水流到了她身上。我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催动坐骑向远方奔去,留下一路的欢声笑语。
当然不会每天都这样。农忙的时候,每天都要听取三司的汇报并在重大问题上做一下指示;而在农闲的日子里,大家除了早餐时聚一下就各自找消遣去了。为了打发这些无聊的时间,我只好找些有趣的事来干,像桌椅、磨坊就是在这些日子里出现的。有一次请客,喝酒的时候我想到了玻璃杯,第二天我就在蓟都北门外建了一个玻璃厂。玻璃这东西,说起来神秘的紧,其实学过一点化学的都知道其主要成分就是硅酸盐。搜集了大量的石英、石灰石这类的原料,往炉子里一扔,然后就是吹制各种器具了。前面的都是体力活,当然也要一点技术;到了吹制玻璃的时候,就完全是技术活了。不过咱不怕,技术可以慢慢锻炼嘛!终于,燕国历史上第一个玻璃杯诞生了,虽然造型稍微那个了一点。可惜这个杯子没等到进博物馆的日子就被司掘醉酒后打碎了,还让我敲诈了司掘一把。有了玻璃,很多事就好办了,比如窗户。在漫长的十九年后,我终于再次感受到了窗明几净。呜呜呜,先让我痛哭一下,妲己,借你的肩膀一用。不久,我又开始在玻璃的一面镀银,做成镜子去讨妲己的欢心。谁知道没多久瞳他们就找我要这些了,据说是被家里那位催急了。不过我怎么会就这样不收点好处呢?每人再次勒索一番,我又开始将玻璃、镜子等产品向全国销售(燕国),附带的,小小的捞了一笔。除了玻璃,我先后还办了造纸厂、墨水厂、砚台厂、毛笔厂等不少产业。算了算,如果我是普通商人的话,交的税大约可以从无爵升到右更了。不过谁让咱是燕侯呢?
日子就这样平静的过着,平静到我差点忘记还有战争这回事。不过有一件事我是绝不会遗忘的,那就是组建骑兵部队。为了这支后来纵横大陆的铁骑,我早在燕历八年就开始准备马匹和装备了,燕历九年的时候就开始培养骑射士兵。到了燕历十八年六月,骑兵第一师第一旅终于建成了。
为了这支骑兵,我可是出了大血,燕国每年三分之二多的军费都扔里面了。首先是战马。不养不知道,一养吓一跳,战马真不是一般人养的起得。首先是育种。以我从飞廉那讹诈来的那匹汗血马为种马,用燕国可以找到的最优良的母马做母体,用了七年多的时间,我才初步培育出一种耐力、爆发力、载重能力都比较好的战马。我称其为燕马,后世称其为纯血马或燕侯马。不过这马的日常消耗可不小,一匹马一年的饲养费用和三个普通士兵差不多。组建了一个旅的骑兵,相当于组建了五个步兵旅——没有算错,还有备用战马。骑兵的装备也要比普通步兵贵重:全身铠、长枪、骑士剑、骑士弓等等,还要给战马配备全身铠、高桥马鞍、马镫、马蹄铜等等,仔细算下来,这一个旅的骑兵价值超过七个步兵旅。不过骑兵的战斗力我也是知道的,这些投入的收回只是时间问题。
仅仅组建骑兵是不够的,还要有相应的补给设备。为什么说是设备呢?因为我主要是对原有的运粮车做了大的改进以适应部队的需要。这个时候的车,都是两轮的,运载量实在无法令人满意。我对几个关键部位做了改进,采用了一些转向轴承,终于在燕历十六年的时候成功造出了严格意义上的四轮马车。有了四轮马车,运载量至少翻了一番;在装了减震装置后,其舒适度也是老式马车不可比拟的。再接再厉,我在燕历十七年的时候又造出了加长型马车,也叫大车,就是吉普赛人流浪时驾的那种长长的马车。这玩意一出现,我就再也不用担心粮草运输问题了。而且这东西还可以进行战斗,对没有领教过“大车战术”的骑兵来说,大车就是他们最害怕的梦魇。
为了保持部队的战斗力,每年冬天我都要举行一次大规模的军事演习。这个所谓的“大规模”其实也就两个旅八千多人,不过这可都是我最精锐的部队,一对一的情况下整个华夏没有哪支部队是他们的对手。
燕国虽然平静,可是南边和西边都不平静。西边的周人正在虎视朝歌,随时准备东下黄土高原灭亡大商;南边的东夷各部此时也不安分,人国的使者正在来往于奄国和人国,暗中串连。飞廉则被人侯找了个借口支使到更南边的地方去了,商朝在东夷再次出现了实力真空。表面的平静之下,是汹涌的暗流。这个时候,正是燕历十八年的六月。
第二节 北伐
幸福的日子总是不长久的。各位不要以为我移情别恋了,只是有些事迫使我不得不离开可爱的妲妲,比如战争。这次不开眼的是东边的山戎。早在十几年前,我就已经将山戎赶到遥远的东方去了——其实也不是太遥远,也就五百多里地。谁知道这些人不体谅我为他们生命着想的一片好心,在孤竹国那两个伟大到把自己吓跑的伯夷、叔齐跑了之后,拉拢了一伙孤竹国的黑道人物,占了孤竹国。经过这些年的休养——主要还是好了伤疤忘了痛,又学会了驾车,这不,拖着几百乘兵车又来骚扰了。
燕历十八年六月,燕国正在收春小麦,孤竹国的三百乘兵车咕噜咕噜的从东边跑了过来,在北部三县大肆打劫了一番,看看过冬的粮食缺口差不多补上了,又咕噜咕噜的跑了回去。小样的,敢打劫我?知道在太岁头上动土的后果吗?不知道?让我来代替你妈妈教教你!七月一日,我亲自统帅两个旅的部队东征讨灭孤竹,其中一个旅就是最新组建的骑兵旅。骑兵旅刚刚组建,还需要在实战中锻炼一下,这次孤竹只好撞到枪口上,我自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孤竹匪徒离境的第二天,我就下令将一百万斛粮食调往北部三县,一方面是为出兵作准备,一方面也为了赈济灾民,预防民变。一百万斛粮食说起来很多,不过用大车运输也就是几天的事情。当然这也和燕国境内的良好道路有关。
向东走了三天就到达孤竹境内了,骑兵的速度就是快啊,当然新式四轮大车的功劳也不可忽视。只是孤竹国的对策倒是让我摸不着头脑,来到孤竹已经两天了,竟然一个人影都没有看见。孤竹城小得可怜,还没有骑兵一旅的营房面积大,建筑又都是那种漏风还不挡雨的老式茅草棚,让我们这些一直呆在文明世界的人无法忍受。又呆了几天,连最下级的勤杂兵都无法坚持了,我不得不遗憾的率军回师蓟都。
这个世界的事情谁都说不清楚。刚刚撤出空无一人的孤竹城不到十里,侦察兵抓到了一个形迹可疑的人。稍稍一问——当然还有一点点肉体上的关怀,这位没有领教过刀剑的奸细就全招了。侦察兵不敢怠慢,急忙将拷问结果上报。军情官看到这份报告,急忙向我汇报。我接过这份情报,开心的笑了:小样的,你以为只有你会跑,我就不会追吗?
原来,孤竹的这帮山大王看到我出兵前来讨伐,不知道是那根筋出了问题,竟然驾着三百乘兵车往北跑了。三百乘兵车还要跑路,我对孤竹国君的大脑结构愈发感兴趣了。而这位不幸的奸细,则是那位孤竹国君留在这里观察燕军动向的。仔细盘问之下,这位意志不够坚强的奸细把孤竹君的动向全招了:孤竹君早在我进入孤竹前的两天就已经率军向北逃跑,目的地是北方六百里的山戎大本营。
北方六百里,远倒是不远;只是那里号称是山戎的大本营,不知道我带来的这两个旅的兵力够不够。有心增兵,可是现在的燕国总兵力也不过两个师,我这次已经带来一半出来了。算了,先追着再说吧,等回去了再扩军,把一个师的编制扩大到三个旅。我对那帮刚刚走出军官学校的小参谋们大吼到:“寡人要你们在三天之内制定一个攻击山戎的计划,好好干,不要让寡人失望!”
只是这些刚刚走出学校不久的小毛孩子不能领会到我的幽默(参谋抗议:燕侯大人您吼的那么大声,谁会以为那里面有幽默?!),一个个胆战心惊的跑到一边讨论起来。其实这些参谋就基本的军事素养而言我还是比较满意的,虽然他们大多是蓟都军官学校第六批毕业生,没有什么作战经验。说到这,还要顺带说一下军官的培养和提升。除了最早和我来燕地的三千士卒亲身领教过我的军事训练外,后来在燕招收的新兵都是那些老兵训练的。一方面是出于照顾那些老兵,一方面也为了提高燕军的中低层军官素质,我于燕历九年建立了蓟都军官学校,从老兵中招收了第一批三百人进行军官培训。这些人一共在军校里学习三年,毕业后至少担任队长——原本我是打算让他们毕业后至少担任排长的,可惜军队规模不够大,只好先委屈一下了。只是这一委屈就是几百年,直到统一华夏之后才规定军官学校毕业生最低担任排长。不过这样也有意想不到的好处,就是燕军的所有军官都具备极高的军事素养,相应的,燕军的战斗力也有极大提高。第一批毕业之后,为了完善新的军事体系,我开始招收新的参谋军官,每年一届。这些人直接从士族中招收,只要你通过考试;军队里的士兵也可以参加考试,不过难度要低一些。我现在身边的这帮小参谋都是刚毕业没多久的,第一次上战场。其实这次要不是为了好好锻炼一下瞳的长子,我根本就不需要带参谋。
瞳的长子姓燕名谨,人如其名,为人谨慎,从不做没有把握的事。虽然这种人没有什么冒险精神,作战时很少出奇兵,但是作为参谋人员,那就再合适不过了。我打算把他培养成燕疾的接班人(燕疾是现在的总参谋长)。
先不管这些小参谋,还是抓紧时间追击要紧,我已经在孤竹耽误不少天了。一声令下,大军转向北行。做国君感觉就是爽啊,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