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时空穿梭幻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的时空穿梭幻想- 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还是减少百姓的负担为好。
不过武王还是不愿意出兵。其实应该说是姜子牙不愿意出兵,他还在等东方出现叛乱。在姜子牙心中,现在的商朝已经不足为患了,可虑的是东夷和燕国。这两者间,他更担忧的是东夷,燕国毕竟地方偏僻,属于蛮荒之地,几十年内还成不了大气候,东夷就不同了。姜子牙自己就是东夷人,自然知道东夷地区民风彪悍,物产丰富,一旦东夷对新生的大周不利,周国没有绝对战胜的把握。想大商两平东夷,消耗了无数人力物力财力,这才勉强征服了东夷,周国有没有这个实力还不好说。而且大商起自东夷,还是有不少东夷诸侯心向大商的。虽然灭商容易,但是灭商之后这些诸侯很可能不服,起来造反的话,大周就要遭受兵祸,不得不虑。姜子牙的担心后来都成为了现实,只不过次序反了,要不是关键时刻他的东夷老乡救了他一把,新生的大周估计就完了。姜子牙现在最希望的就是东夷再叛一次,将自己和燕国的力量消耗一空。
这次上天又眷顾了大周。燕历十八年七月,东夷人国会同奄国再次叛乱,将商朝和燕国主力牢牢的牵制在了东夷一带,无力西顾。得到消息的姜子牙急忙跑去见武王,还没进王宫,就撞上了周公、召公等人。原来这些人都得知了东夷三叛的消息,正要一齐进宫劝说武王出兵伐纣。
众人上得殿来,稽首叩拜之后,各人落座。姜子牙有些迫不及待的将东夷三叛的消息禀报了武王。武王也是一个精明人,一听到这个消息,知道等待已久的机会来了,忍不住喜形于色,道:“此天赐之福,不受不祥!诸位卿家,还不速速准备出兵事宜?!”
姜子牙说到:“大王莫忘招集诸侯共襄盛举。”
武王点头道:“不错不错。来人,下令征召诸侯,与孤共伐商纣!”
众人一齐拜倒在地,齐声称颂武王英明。武王不禁仰天长笑,志得意满之情溢于言表。
武王在向全体诸侯发出的伐纣檄文中宣告说:“纣王罪恶深重,不可以不讨伐了!现在是我大周报两代大仇的时候了!”周军首先出发。武王打着遵循文王的遗旨名义,率领战车三百辆,虎贲三千人,披甲战士四万五千人,东进伐纣。燕历十八年十二月戊午日(这是哪一天,谁知道的话,麻烦补充一下),周军八师全部渡过盟津,西方八百诸侯也都来会合。武王在誓师大会上做了发言,告诫官员、诸侯要奋发努力,不能懈怠。之后武王又作了重要指示,就是《尚书》里记载的《太誓》,向全体官兵宣告:“如今殷王纣竟听任妇人之言,以致自绝于天,毁坏天、地、人的正道,疏远他的亲族弟兄,又抛弃了他祖先传下的乐曲,竟谱制淫荡之声,扰乱雅正的音乐,去讨女人的欢心。所以,现在我姬发要恭敬地执行上天的惩罚。各位努力吧,不能再有第二次,不能再有第三次!”
武王率领大军一路前行,路上却发生了一件有些搞笑的事情。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想要立叔齐为国君,等到父亲死了,叔齐要把君位让给伯夷。伯夷说:“这是父亲的遗命,我怎么敢违背呢?”竟然就这样逃走了。叔齐也不肯继承君位,跟着也逃走了。国人只好拥立孤竹君的次子。这时,伯夷、叔齐听说西伯昌能够很好地赡养老人,就想何不去投奔他呢(好吃懒做?)!可是到了那里,西伯昌已经死了,他的儿子武王追尊西伯昌为文王,并把他的木制灵牌载在兵车上,向东方进兵去讨伐殷纣。伯夷、叔齐勒住武王的马缰谏诤说:“父亲死了不葬,就发动战争,能说是孝顺吗?作为臣子去杀害君主,能说是仁义吗?”武王有点傻了,想不到什么好理由为自己辩解,武王身边的随从人员一看武王没什么话反驳,就想杀掉他们。这个时候姜子牙说话了:“这是有节义的人啊,不可以杀。”于是武王命人搀扶着他们离去——实际就是押送。等到武王平定了商纣的暴乱,天下都归顺了周朝,可是伯夷、叔齐却认为这是耻辱的事情,他们坚持仁义,不吃周朝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上,靠采摘野菜充饥。到了快要饿死的时候,作了一首歌,那歌辞是:“登上那西山啊,采摘那里的薇菜。以暴臣换暴君啊,竟认识不到那是错误。神农、虞、夏的太平盛世转眼消失了,哪里才是我们的归宿?唉呀,只有死啊,命运是这样的不济!”从这件事情来看,这两位是属于那种有精神臆想症状的病危人士。不过不管怎么说,武王还是把这两位打发走了,自此再也没有人来找事了。
燕历十九年一月二十日的黎明,周军会同八百诸侯千乘兵车、十万大军来到朝歌郊外七十里的牧野,开始作战前动员。武王左手拿着黄色大斧(钺),右手拿着有旄牛尾做装饰的白色旗帜,清了清喉咙,开始发言:“辛苦了,西方来的将士们!”武王继续说到:“大周万岁!我的友邦的国君们,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各位卿大夫们,千夫长、百夫长各位将领们,还有庸人、蜀人、羌人、鬃人、微人、纑(这个字怎么读?)人、彭人、濮人,高举你们的戈,排齐你们的盾,竖起你们的矛,让我们对着上天来发誓!”武王继续说:“古人有句老话:‘母鸡不报晓(牝鸡司晨)。母鸡报晓,就会使家毁败(这是什么道理?)。’如今殷王纣只听妇人(妲己的妹妹?)之言,废弃祭祀祖先的事不加过问,放弃国家大政,抛开亲族兄弟不予任用,却纠合四方罪恶多端的逃犯(说的是我吗?),抬高他们,尊重他们,信任他们,使用他们,让他们欺压百姓,在商国为非作歹。现在我姬发恭敬地执行上天的惩罚,讨灭殷纣。今天我们作战,每前进六步七步,就停下来齐整队伍,大家一定要努力呀!刺击过四五次、六七次,就停下来齐整队伍,努力吧,各位将士!希望大家威风勇武,像猛虎,像熊罴,像豺狼,像蛟龙。在商都郊外,不要阻止前来投降的殷纣士兵,要让他们帮助我们西方诸侯,一定要努力呀,各位将士!你们谁要是不努力,你们自身就将遭杀戮!”这篇誓言后来也被周人记录在《尚书》里,后来成了我讨伐周人的借口之一——因为我一直坚持自己是大商臣子。
武王动员完毕之后,就下令展开阵型,准备战斗。周军共有兵车一千两百乘,号称四千乘,虎贲三千,披甲之士四万五千。按照姜子牙的建议,周军将兵车前配置了精锐步卒以阻挡商军的冲击,而利用商军被步卒阻挡的时间催动兵车高速突进,由两翼实施向心突击,一举击溃商军中军。在大部队冲锋之前,则先用一支敢死队冲击商军阵型,打乱敌人的阵脚。姜子牙被武王拜为太师的确有自己高超的地方。他知道纣王的部队大多是未经训练的新兵,没有什么战斗经验,只要被打乱阵脚就会未战先怯,而被击破中军之后,整个队伍的士气就会降到最低点,到了那个时候,就是周军的表演时间了。
早在周军到达孟津的时候,纣王就已经知道商朝的国灭之期不远了。其实在东夷的人国和奄国叛乱的时候纣王就知道大势已去了。虽然很无奈,但是纣王还是再次派出了飞廉和燕侯平定东夷的第三次叛乱。知道自己命不久矣的纣王这次没有亲自出征,虽然飞廉等人一再劝说纣王亲征,夺取东夷作为东山再起的根基。只是早已下定决心殉国的纣王没有听取,而是执意留在了朝歌。当周军抵达牧野的时候,纣王在朝歌的部队只有不到万人。不过出乎纣王意料的是,大商数百年积累的威信竟然可以使得十数万世族子弟自发集结起来。纣王有些激动的看着这些不久前还是农夫的士兵,久久无语。也许,上天还在眷顾着我们大商?纣王死灰般沉寂的心又一次有了些许跳动。命人打开府库,纣王将大商最精良的兵器发给众人,组织了一支十七万的大军开赴牧野,虽然这其中很多人还拿着杵这样的农具。看着远去的车马,纣王再次感到了深深的疲惫:十七万又如何呢?在纣王这样久经战阵的老人看来,这十七万没有见过血的士卒,战力恐怕还不如三万久经沙场的老兵。而且周军据说有兵车千乘,自己这边虽然人多,可是兵车只有三百乘。一旦车战失利,那些步卒就是田里的庄稼,只能等待周人来收割。纣王转身回到鹿台,静静的等待最后的消息。
恶来悲哀的看着车旁兴高采烈的士卒,忍不住想到:难道这些人不知道我们是去打仗吗?战争不是集会,不是讨价还价的地方。战阵之上,箭矢无眼,不会因为你是新兵就不杀你。恶来呼出一口气,看着它化作白雾慢慢在空气中消失。但愿这些人不会死在战场之上,他们还只是孩子。战争,只需要我们武人就可以了。恶来现在只有寄希望于周人不要屠杀了。
在薄薄的晨曦中,商军到达了牧野。恶来有些疲倦的靠在了车上。毕竟岁月不饶人,当年纵横天下的壮士再厉害也抵挡不过岁月的侵蚀。努力打起精神,恶来开始布置军阵。颇为无奈的看着车下乱哄哄的新兵,恶来愈发没有信心了。真怀念当年的那支无敌雄师啊!恶来想到当年击败周文王的时候,那时我们正年轻,是何等的意气风发!恶来又想到了远在东夷的飞廉和燕默。有多久没有见过他们了呢?是不是人年纪大了就会变得多愁善感起来呢?恶来自嘲的笑了。好了,不要想这些无关的事情了,就让我恶来再来教训一次这些可恶的周人吧!恶来的眼中再次放出昔年驰骋沙场时的无限豪情。站直身体,恶来大声的呼喝起来:“列阵!各师长、旅长、千夫长、百夫长安排好自己的部属!兵车集合!防御阵型!……”
新兵们努力的按照长官的要求排好阵列,握紧手中的武器,极力平息不住乱跳的一颗心。只是一想到马上就要冲锋杀敌,这些第一次上战场的新兵就忍不住一阵兴奋。假如是老兵都会知道这时一定要节约体力。只是参加过历次东夷之战的老兵不是战死疆场就是解甲归田,要不就是还在东夷征战,自然没有人来指点这些不久前还拿着锄头的士兵。恶来眺望着远处周军整齐的阵列,黯然的想到:这就是虎狼之师和乌合之众的区别了吧。看来上天对我大商的最后一点眷顾已经消失了啊,那么,就让我恶来看看上天是不是转而眷顾你们周人吧!
小弟还有一本书《灵界臆想》,还请各位不吝点击一阅,不需要投票。谢谢各位支持。    http:///readbook。asp?bl_id=23268
第四节 牧野之战(2)
    月亮已经落下去了,遥远的东方,启明星正在生起。武王的史官抬头仰望着明朗的星空,略有些兴奋的记录下这一刻的星图。不远处就是纣王的十七万大军,只是在姜子牙、周公这些人眼里,这十七万人和地里准备收割的谷子没有什么区别。武王深深吸了一口气,对着一旁的姜子牙等人点了点头。姜子牙站在兵车上向武王做了一个揖,转身下令:“敢死队!冲阵!”
三百死士发一声喊,冲向商军的战阵。
“擂鼓!虎贲出击!”姜子牙大吼到。
鼓声响起。低沉的鼓声就像是从每个人的心底响起,一下又一下,渐渐的,每个人都跟着鼓声动了起来,开始时有些凌乱的脚步声很快就变成了同一个声音。三千人的脚步声在这寂寥的清晨是如此的震人心魄,而他们的后面则是姜子牙亲自统帅的三百兵车。辚辚的车轮撞地声就像来自死神的催命声,一下下的打击着每一个商军士卒脆弱的心灵。
三百死士冲进了商军原本就不是很严整的军列,好像一块石头被用力投入了一潭池水,溅起了无数水花,只是这水花是如此的艳丽夺目,在朝阳中闪烁着生命的光彩。而这水花所激起的波纹则向四周荡漾开去,整个商军的战阵就这样开始动摇。恶来无奈的看着周军的三百死士在阵中搅起阵阵波澜,只能出动中军精锐将其围歼。只是这样一来,商军的阵型就彻底混乱了。
刚刚平息了死士冲阵造成的混乱,周军的虎贲就冲到了眼前。可怜绝大多数商兵还是第一次拿上干戈,还没有熟悉一下武器性能,就这样被久经训练的周人虎贲捅了个对穿,痛苦的倒在地上,失去生气的无辜双眼充满了对这个世界的眷恋和不甘。三千虎贲冲进商军大阵,极尽所能的搅动商军战阵。商军毕竟是新兵为主,在这些如虎似狼、杀气腾腾的杀人机器面前,只能勉强抵挡一下,很快,整个商军战线就是一片混乱,许多商兵开始四散逃窜。
不久,姜子牙指挥的兵车就到了。只见周人的兵车仿佛一把大钳,从左右两翼撕开缺口,然后恶狠狠的向着恶来所在的中军咬去,所过之处,犁出一道道血色大沟,留下无数残肢断臂和凄惨呼号。
恶来急忙指挥中军精锐万人分成两部,分别抵挡两翼来袭的周军兵车。这中军万人是恶来投注了极大心血训练出来的,虽然没有上过战场,但是严格的训练还是发挥了作用,堪堪抵住姜子牙的冲击。
只是周人后面还有八百多兵车和数万士卒。武王见姜子牙已经成功的打乱了商军的战线,又发现商人的中军为了抵挡姜子牙的冲击,将两只拳头都伸了出去,只留下空荡荡的胸口,立刻下令全军突击商人中阵,务必一举击溃商人的抵抗。
恶来眼睁睁的看着武王亲自统帅主力直扑过来,却抽不出手去阻拦。一咬牙,恶来叫来自己的亲兵数百人,说到:“诸位,今日事已尽矣,只是我恶来有负大王厚爱,不能为国去忧。某欲奋死一击,如成,则周人可退;不成,亦无愧于心。诸位愿从某一击否?”周围都是恶来亲自挑选的亲兵,可以说是对恶来最忠诚的部属,听到恶来这么一说,知道恶来是要以死殉国了。恶来的车右忍住眼泪,激动的说到:“将军有命,敢不相从?!”众人大呼“愿追随将军!”恶来终于流下了泪水。恶来没有擦拭泪水,就这样任其在脸上肆虐。有多少年没有流泪了呢?当苦涩的泪水流进嘴里的时候,恶来忍不住想到了小时候被母亲打屁股的事:记得那时被母亲打屁股,疼得在地上趴了好几天,那大约是自己最后一次流泪了吧。不过今天就是我为国尽忠的时候了,再流一次也没有什么关系了。恶来拿起自己的长戈,高呼到:“不怕死的,跟我来!”
只有不到二十乘兵车跟着恶来冲向了武王的大军,其他的不是还在和姜子牙纠缠,就是已经被周人打翻在地了。集中这最后的力量,恶来驱动战马迎向了呼啸而来的武王大军。怒吼着的周军就像不可阻挡的洪流,轻易的淹没了这不起眼的二十乘兵车,连个浪花都没有溅起。恶来身被数十箭,倒在了还有些冰凉的大地上。临死前,恶来努力的将手伸向天空,仿佛想抓住什么即将消失的东西。一乘周人的兵车驶了过来,长戈武士不屑的用手中的利器将恶来送回了他来的地方。
恶来的死,将支持商军的最后一点勇气也驱散了。不知是谁最先带的头,士卒们纷纷掉头向朝歌方向逃去。在那里,有他们的家。在他们想来,只要到了家,一切都会安全的,噩梦就会结束,再也没有可怕的周人举着血淋淋的短戟朝自己捅来。只是他们没有想到是,国都亡了,自己的小家又怎会安全呢?
武王没有阻止士兵对四散逃窜的商军的追杀。一方面,武王想到了自己的父王,忍不住就想将商人斩尽杀绝,虽然这不可能;另一方面,周军士卒已经很久没有见过血了,积累许久的杀戮欲望必须要发泄一下。默默地看着变成屠宰场的战场,武王的史官写下了“流血漂杵”四个字,忍不住长叹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