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马王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马王爷- 第3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764章 即使卑微() 
感谢罗威那,今天19:00加1更。

    于是,西州别驾吐蕃之行的筹备之事就紧张地开始了。

    这件事谁都信不过,柳玉如等人亲自操办,而且越快越好。因为时间越往后拖,雪域之上就越冷了。

    给郭孝恪和长安的信件,就由苏殷负责,高别驾就一个要求——把他的吐蕃之行说得越必要、越紧迫越好。

    这件事事关西州乃到大唐的声威,西州高别驾的除奸行为没什么可遮遮掩掩的。另外再把高峻离开前对西州政务、牧事的详细安排也一并附上,让各方面放心。最后再写上大概的归期。

    柳玉如和谢金莲负责准备高峻和樊莺的穿戴。到逻些城去,一般的棉衣是不成的,风一打就透了,得要皮的。

    她们二人叫樊莺陪着,去了一趟柳中县,在一间皮货店里淘到了两件裘皮大氅。

    店主人对她们道,“这几位夫人们,两件大氅是我店里的镇店之宝,‘集腋成裘’知道吗?衬里都是用高原雪狐腋下那小块地方的毛皮拼接而成的。”

    柳玉如和谢金莲当时就看上了,连价钱都不问,店主说一件三十两金子,谢金莲“啪啪”两下就将金子甩在柜台上。然后再买了两双皮面、毛里的靴子,这才从柳中县回来。

    还有在半路上过夜用的铺盖,一路上不可能想休息了就有店,得做露营的打算。

    她们将护牧队露营所用的牦牛毯子,两件对扣着,将三面用皮线密不透气地缝了,只留一面往里钻人,开口处还加了盖子和拴系的皮带子。

    有人问要做几个,柳玉如说,“给他和樊莺做一个就成,山上风大,一人钻一个睡袋不暖和,两人挤着才行要是被风刮跑了也有个伴儿!”

    然后再商量随从人员,开始时考虑到西州别驾的威风,说再少也要带十人。后来考虑到睡袋的个数,决定带五个人。

    但是一说到此行的坐骑,高峻就不考虑威风了,“这可不行,就是去拜望一下我义兄而已,去那么多人做什么随从一个都不带了。”

    因为炭火不能去,樊莺的马也不成,得用骆驼。高峻的牧场里只有五对成年骆驼,算上驼犊子也不过十几,别驾大人舍不得。

    于是,她们给田地城驼马牧场大牧监王允达送了信,不久,王允达就亲自赶了两头体格强健的骆驼送过来。

    然后是路上的盘缠、干粮、水、引火之物,一一都在准备之列。

    高岷和罗得刀从西州赶过来,带来了通关的文书,一份吐蕃地图,一位向导。还带来了安西大都护郭孝恪的口信,郭大人同意高峻去一趟逻些城,将西州的事务暂且委托高岷全权处理。

    高峻对大哥说,“此行总要一个月,等我们回来时西州也就入冬了,家里一定要做好马匹越冬的准备,厩房、草料都不能出差错。”

    他还对高岷交待了与刘敦行的相处原则:只要不是大事,就要以和气为上,但事关天山牧、西州利害的问题,就一定要行使长史的权利。

    高岷一一答应下来。

    十月二十日,高峻和樊莺骑上两头骆驼,前往逻些城。高岷、高峪、罗得刀、刘武以及别驾家中的人都到旧村边相送,连婆子也来了,大家挥手而别。

    黔州。

    刺史高审行最近忙得滴溜乱转,农忙已过,劳力也多了起来,而开荒大计才到了最关键的时候。严格地说,一入腊月就什么都干不了了。天寒地冻人过年,那么他还有一个多月的光景好用。

    他天天往下边各县里跑,亲自去看哪个县动作快、人到的齐。有时就宿在县里不回来,那样的话路上太耽误功夫。

    都濡县原县令刘端锐的遗孀母女,从来过一次刺史府之后,好久都未再来麻烦高刺史,她们被代县令马洇安排在崔颖主仆一起开荒。

    虽然马洇对此极不乐意,倒不是多准备几块点心的事,而是这件事太过的窝囊——代位县令,让一位前县令的夫人逼得改变了最初的安排。

    事虽小,但涉关颜面。

    有刺史大人的字迹,他不好有半句怨言,但背了人的时候,马代县令对王氏母女的脸色总是阴沉着的。

    但王氏母女已经顾不得这些了,刺史夫人带着那么多的护卫,现在她们两个几乎用不着在山上干活儿。

    而且连上山的路也不须走了,崔夫人每次上山,都想着让车子在王氏门前停一下——她们连车都有了,这可是刘端锐生前她们才享有的。

    她们要做的就是陪着崔夫人说说话,有时讲一讲都濡县以前的往事。崔夫人也愿意听,感觉自从她们母女来了以后,山上的劳动也有意思多了。

    到了休息的时候,马洇依旧将点心和茶水派人送到山上来,而王氏的女儿此时会帮着丫环,给那些护卫们倒倒茶水、递递点心。

    有一次,在休息的时候,崔氏悄声对丫环说,“你去陪那对母女再把李引给我叫过来”

    丫环仿佛猜到了什么事,就愉快地去做了。

    李引走过来,向着崔夫人躬身一礼,“夫人,是你叫小人么?”

    地头上有一块大石,是那些护卫们从地心里推过来的,崔颖就坐在上边,不好叫李引坐,李引就站着。

    夫人道,“李引,我看你年至不惑,还孤身一人有道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难道你就一直这么傻下去么?”

    李引喉头动了动,回道,“夫人,这事是强迫不得的,但李引仍旧感谢夫人的关心,如果没有别的事,李引告退。”说着就要走。

    “你等等,”崔夫人低声说,“也不听听下文,怎么变得这般急躁!”

    她向李引示意自己的小丫环,“你可不能糊涂了,我私下里问过她的意思,她是有这个心意的。若是你想好了,便给我个话,我替你与她说”

    李引道,“多谢夫人,只是李引无房无产、无功无名,又大过她二十来岁,我不能害了一位姑娘但小人还是谢谢夫人关心,此事就此做罢吧!”

    崔夫人停了一阵子无话,看看李引又要走,才道,“你只要踏实做事,功名田产都不是难事而且你曾对我们有过救命之恩,即使以前你但往事已矣!我也不想再追究了!”

    “多谢夫人!小人以前确是行径不端,小人脸上的刀疤便是我自己所留,提醒我是个什么样的丑恶之人!但此次到黔州从军,小人便决心改过从善,要以笃行弥补深重罪孽但婚姻情感之事就不敢再想了。宁可错过,也不想将就。即使卑微,也不再做个蝼蚁。”

    “可是男子汉大丈夫,是有延续子嗣的权利的!”

    李引已经再度对夫人深施一礼,回到那些护卫中去了。

第765章 百尺竿头() 
崔氏呆呆地坐那里,不敢去看他的背影。

    回来之后,李引再度去二门上站着。站门的差事枯燥而无味,白天开荒累了一天,晚上时谁都想早早休息,而这些人多是黔州当地的人,谁都有家有室,他们的内卫队长永远没有自己的事情,此举为他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威信也好得很。

    丫环从外面回来,一见李引站在门上,头一低就快步走过去了,崔夫人已经把跟李引的谈话结果委婉地对她说了。

    看到丫环,李引的嘴动了动,人站在那里没动。

    高审行到黔州后所推行的头一件、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举措,目前正在黔州各县全面铺开,十一月份,成就已经有目共睹了。

    他就此事再次向长安报送了奏章,汇报了黔州的政绩。皇帝又是朱笔御批,勉励他的所为,同时也提醒他体恤民力,不可操之过急。

    对于陛下的勉励,高审行夜不能寐,回来后终于忍不住,把自己的想法对夫人说起。

    为了百尺竿头再进一步,也为了抓住十九年最后一个来月的大好光阴,高审行决定,从护卫之中超拔六名表现良好的手下,代他到黔州底下各县里充作垦荒监察官。

    能想出这样的法子,也是没有法子的法子——摊子太大了,他不能总是自己去跑!同时也体现了刺史大人不拘一格选用人才的魄力。

    崔氏焉能不知这是个机会,能被选出来担任监察官,护卫也就顺理成章地由一名役、变成了一位官。

    崔颖听了,当即向他建议道,“老爷,我看那位李引不错,为人肯吃亏也很机敏你看他每天都任劳任怨的,”

    高审行想起了这个人来,“是不错,给他赏赐也不受。不过监察一事是个拉下脸子来的差事。但我看他太有些的面矮,对那些手下内卫们还不忍拉下脸安排他们差事,到各县里去面对那些精明过人的县令和县丞哼哼!”他摇摇头。

    崔氏道,“可他却救过我的命。”

    高审行说,“夫人,你不在官场,哪里知道这里面的关节!所谓人尽其才,我断定他是不适合的。再说他们这些人下去后,是要充刺史府门面的一个破相之人,出去后会让人说我刺史府无人的。”

    崔氏不再坚持,但扭过身去不再理他。

    选拔监荒官的事情引起了很大轰动,那些刺史府的内、外护卫们,谁都知道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

    一名亲勋翊卫府的护卫是天下护卫之中等级高的,是个流外二等。而到了刺史府一级的护卫是流外五等,离着上品阶的官员还差着五级,如果盼上了这个差事,那无疑是鱼过龙门了。

    更何况天子护卫立功的机会少于州府护卫,柱国的孙子守大门就是这个道理。即便如此,高刺史提到的这个机会也是不多见的,内外卫者们几乎人人都报了名、都想被刺史大人挑选上。

    只有李引未报名。

    有他的手下道,“李兄,你不想做官吗?以你的能力和表现,正该报个名的。”

    李引笑了笑,淡淡说道,“我能看个大门就知足了,没有妄想。”他说这话时,正好崔夫人送高刺史出来。

    高审行一听心中也就释然,夫人的心意他是知道的,她想给自己的救命恩人谋个好差事可以理解。他曾想过,如果夫人再坚持一句的话,他就破一次例,但崔氏再也没说过这件事。

    此时高审行就看夫人,意思是,“怎么样,你看他自己都没这个想法。”

    因为选拔之事,护卫们都到正厅去集中,只有李引直挺挺地在二门上站着。崔氏回身对他道,“我们不等他们了,去开荒!”

    李引道,“夫人这不妥当吧,小人一个人保护夫人怎么能胜任,是不是再等一等他们”

    崔氏有些赌气地对他道,“不必了,也许等他们回来,就有人跑到你上头去做监荒官员了,到时你怎么吩咐他们?”

    李引不动,面露难色。但崔夫人已经返身进去,与丫环出来上了车。只有一位车夫,车内一声吩咐,马车就丢下李引驰出刺史府大门。

    李引无奈,因为这里只有他自己,便去牵了马匹、带了弓箭、无声在后边相随。

    今天干活儿的地方已经不再是上次的地块,那里已经完工了。马洇见刺史夫人只带了丫环、王氏母女和一个护卫过来,便不再想给她们安排了。

    但崔氏坚持道,“开荒一日未完,刺史一日不发话,我们就得不停地干下去。”

    马洇听夫人这么说,便不再坚持,但他说,今天崔夫人带来的人比较少,就一定要给她们找一处好干的地方,这样会省些力气。

    但崔氏有些生气地道,“马大人,难道你瞧不起我们是怎么?我们按刺史大人的安排下来开荒,别人没有的点心、茶水给我们供着,好活儿给我们干着,我们是来做样子的吗?”

    马洇一下子愣了,他没想到刺史夫人会这么说,“那夫人你的意思是”。

    崔氏道,“哪里最不好干,我们就去哪里!”

    马洇小心翼翼地再看了看刺史夫人的表情,确认她说的是真的,他声情并茂地感慨道,“夫人,下官下官佩服之至!!夫人都有如此之决心,都濡开荒大计定会成其大功!”

    盈隆岭,窄而陡峭,杂石遍布,下临深潭,是都濡县最后一块难啃的骨头。马洇本着先易后难的计划,本打算着等到最后集中些壮役上来开垦,他对崔氏道,“夫人,下官实是不忍但又不敢违逆夫人的决心”

    崔氏与丫环拉着扶着,与这些人爬上盈隆岭来,就已经出了一身汗。上来一看这里石多土少,遍生荒草,而且岭上连个纳凉的树荫都没有,她很满意,“就是这里了不行不行,我还要往上走走。”

    他们这些人已经爬到了盈隆岭的半坡,再往上马洇道,“夫人,你不知我的打算,再往上边,下官都没打算开垦”

    崔氏倔强地问道,“为什么?”

    “夫人,上边的尽处是一道悬崖,没遮没拦的,风也大得狠!下官以为那里不大牢靠,犯不上冒险啊。”

    他一边说着,一边再琢磨崔夫人脸上的表情,最后再次屈服,“好吧,崔夫人,下官的脑筋都转不动了!但你们一定要多加注意,”

    “注意什么?”

    “夫人,此岭本叫压龙岭,因怕犯忌,改成了盈隆岭。夫人请看这道险岭像不像一条抬头的大龙?岭头的崖边有块大石,你们小心些吧!”

    他提议再给他们派些人手来,但崔夫人道,“不必,我们刺史府的人来开荒,你们来人算怎么回事。”

    马洇再一次领教了刺史夫人的倔强,他低头下岭,直到看不到那些人了,这才敢摇头,刺史夫人大概在府上喝茶噎着了!

    李引一上来先看地势,心里也暗自吃惊。

第766章 功名粪土() 
因为在悬崖上的那块半人高的大石,恰似顶在高昂龙头上的一颗珠子,它摇摇欲坠,就要顺着坡势滚落下来。在靠着他们这侧,两棵茶杯口粗细的小桕树,顽强地从大石的底下滋生出来,恰好将它卡住了。

    大石的底下,还有以前上来的人用碎石倚住过,但那几块石头已然被大石压裂了,而两棵小桕树也被球一般的大石压得,树冠都歪向了一边。

    他有些不明白崔颖选这么个陡悄之处来开荒的用意,认为她有些逞强好胜,但是接下来他就有些明白了。

    崔氏等马县令走后,便招呼王氏、刘小姐、丫环道,“我们来干呀!”

    她们把地上的散碎石块从土中扒出来,发现不能把它们往坡下扔,不然下边开荒时还得拣一回。于是就将它们搬起来往悬顶上走、将它们投到崖下的深潭里去。

    她们只能拣些拳头大的,然后用手托着它们——都怕沾蹭了衣裙——走到悬崖边上把它们丢下去。许久,崖下的深潭里才隐约地传来溅水声。她们从那块大石的旁边走过,让李引看在眼中,每一次都揪着半拉心替她们担心。

    李引也干,拣那些她们搬不动的,如此三番,李引便说,“夫人,不如你们就歇一歇,让小人来吧。”

    崔氏说,“好啊,我们正好歇歇!”于是招呼另三人道,“我们歇一歇吧。”于是这四位女子就在地边、找块干净的地方坐下来。丫环道,“夫人,原来坐着也这么舒坦!”

    崔氏道,“我们说说话吧,不知刘小姐多大年纪,可有合适的人家了?没有的话相不相信我,相信的话就给你搓合搓合。”

    刘小姐看看不远处的李引,当着男子她有些扭捏。她母亲替女儿道,“多谢夫人,原来本县县尉家的公子与她年纪相当,也门当户对,两家已有些意思子,但未说明。只是我家老爷故世后,我们孤儿寡母的已经张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