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马王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马王爷- 第2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吐蕃人有求于高峻,又低声道,我们的承基首领与你们安国军镇的笪副将是有些关系——笪副将妻子的姐姐嫁给了纥干承基。他说,纥干承基接到了笪副将的密信,说是要配合他搞些事情。

    “如何搞事?”高峻问。

    “约定时间,由纥干承基在沫河这边率人嚣啸呐喊、摆出进攻的姿态。而那边柘林镇假装抵挡不住,身上淋了鸡血后‘溃败’回飞仙关里去。而笪副将以应急戡乱为名出兵,趁机攻入雅州,说是要除了什么搞事的狗钦差”

    “可约定了什么具体的行动期限?”

    “这事已经商量了许多日子,纥干承基昨天才下了最后的决心,议定在七天后行事。今天纥干承基就让我来送活鸡给柘林镇取血备用,那么还有六天的时间了!”

    高峻道,“攻入雅州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不知那位笪副将要用什么办法攻入雅州呢?”

    那人道,“这个就不是我关心的了,雅州怎么样、钦差怎么样与我有什么关系呢?那是人家大唐的事情。不过我听到了几句,说是什么月心山”

    月心山正是雅州东南的屏障,那里没有城门。但高峻已经没有时间再细问了,他冲吐蕃人抱抱拳说道,“好吧老兄,你有什么口信,自管快些对我说。”

    吐蕃人道,“不是已经都与你讲过了么?要不然为何对你讲得这样细致?”

    高峻一愣,听吐蕃人道,“纥干承基没有逻些城的命令,擅自行动,万一与大唐惹起了战端,就不是他一个小头领能承担得了的!我正无法把这件事报知逻些城,就算我亲自去了谁认得我?谁知就遇到了你,真是太好了!只是二位路又不熟,怕是很难按时赶到啊。”

    高峻慨然道,“啊,原来我义兄手下还有一些能够看到大局的人!”

    他不急着走,反而在道边的一块石头上坐了下来,问那个吐蕃人,“你叫什么?”我好向我义兄松赞大首领保举你,让他重用你!你这样的人不能每天只是做些送鸡的杂事!

    那人道,“我叫桑吉,”又指着两位手下道,“这是次旦、他是次仁,我们都是吐蕃人吐蕃人,怎么能不为吐蕃着想呢?”

    高峻道,“好,好,好。”吐蕃人着急地道,“怎么你还不快些动身?”

    高峻笑着说,“我就不去了,路不熟、时间又这样紧迫,而河那边又离不开我”

    桑吉吃惊地望着他,他又道,“我的马再快,想来在吐蕃的地面上也快不过你你亲自去逻些城向我义兄说明情况,让他速做决断。你就对他说,他要是来得晚了,这个纥干承基我就替他清理门户!”

    桑吉问,“你是谁?我只是个去过逻些城两次的下人,大首领怎么会相信我?”

    “你就说我是高峻,他便知道。”

    “总得有些信物才行!”

    高峻一把从鞘中抽出了乌刀,吐蕃人一见吃惊地说,“乌刀!这可是逻些城下达军令的信物!所有的部落都有这把刀的图形!你要让我拿着这把刀去逻些城么?”

    高峻笑道,“我哪里舍得!万一我义兄反悔了不还我怎么办?”他牵了牵炭火的马缰,又放下。对他道,“你只要和他说起我的刀、我的马,他就信了!若是再不信,你就问他,高峻给你的两只虎喂得如何了。”

    另两人说,“你得让我们见识见识乌刀的厉害,我们才信。”一个年轻些的倒大方,把身上的铁甲脱下来叠到地下,“你砍给我看!”

    话音刚落,高峻已经一刀劈了下去,铁甲叠成了三层,齐刷刷地被切断了。

    “你们三个一起去逻些城,路上也好有个照应。回来时告诉我义兄,我让他重重赏你们!”

    看着三人离去,高峻道,“看来乌刀还顶用,那么事情就好办了!”

第560章 二爷请客() 
樊莺道,“师兄,我们要不要去纥干承基那里给他下个令?”

    高峻道,“下不下令他都不敢过河。再说眼下不是时候,”他们沿着沫河西岸走出去十几里路,没能找到可以安全涉渡的地方。沫河天险名符其实,除了那道吊桥,没什么地方能将大批人马在短时内渡到河东去。

    天快黑的时候,两人原路由吊桥上返回来。过桥的时候,有唐军小校奇怪地问道,“这么快就回来了?”

    樊莺道,“我们改天再去,不行吗?”

    回到雅州刺史府的时候,李道珏问的也是这句话。高峻没有多说,只是把李道珏拉到密室里商谈。李道珏听了高峻的话,气得一个劲儿地咬牙,“这些人,不见棺材不落泪,一定好好给他们点颜色看看!”

    高峻道,“只是雅州这里就只能靠李大人自己顶着了!我得去彻州,我怕黑达和护牧队对付不了纥干承干。”李道珏马上面露难色。

    高峻道,“有翟志宁在你身边,又是敌明我暗,以逸待劳,胜算都在刺史大人这边你不想让你皇帝大哥、王爷大哥看看你的能力了?”他见李道珏还是有些迟疑,又说,“那好吧,大不了让我三夫人也留下来,在雅州城内助你不许再讲条件了。”

    李道珏一听,拍起了胸脯,“舅子放心,万无一失!”

    西州,牧场新村。

    柳玉如一直等到了大年三十,也没见高峻有个消息送回来,她想起上一个年也是在忙忙碌碌中不觉过去的。那时候柳中牧场里遭遇大火,高峻昏迷不醒、命悬一线,要不是自己那一烙铁,还说不好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而那时高峻只是一位牧场里正七品的副牧监,现在已经是堂堂的西州别驾了。这一年的变化好大呀。

    再看看自己的家里面,去年过年时只有自己、谢金莲,樊莺刚刚由终南山到了西州。而今年再看,整整又多出来四个同辈女子!她想,自己与高峻感情上的进展,不也是在这一年里发生的飞跃?

    她知道在雅州一定正发生着高峻离不开身的大事,不然他早回来了。樊莺带着崔嫣,第二次跟随着护牧队走后,二楼上的空房子多出来两间,她就把自己的大屋给婆婆崔氏住,而自己就到崔嫣的房中过夜。

    自她回来之后,柳玉如就看到了她和樊莺离开这段时间家里发生的变化——高审行与崔氏正在发生着冷战。

    她看得出,李袭誉调任凉州刺史后,高审行因为没有升任西州别驾,心里十分的不痛快,每天都是在隐忍着。但是高岷大哥将牧场中的事情与高长史来商量的时候,长史才稍稍地说上一句,“我一个不招人待见的长史你们自己看着办吧!”

    柳玉如发现,崔氏一直不往一楼高审行的屋中去,每天就在二楼上与她们这些年轻人在一起。崔氏今年只有四十,日常保养的又好,与这些人在一起时很开朗,在年龄上并没什么隔阂。没事时几个人摸摸纸牌,再听思晴和柳玉如讲一讲西域或是丹凤镇一行的见闻来打发日子。

    崔氏只有想起高审行与菊儿的事情时才有些闷闷不乐,柳玉如这些人不知道如何劝解,只是暗暗寻思着:只要不打起来就好,一切等高峻回来再拿主意。

    高审行偶尔不回来,大家都知道他是去了菊儿那里。但是人们似乎感觉着,只要他不在家,家里面的笑声就更多一些,也不知道是因为什么。

    这天傍晚,高审行、高岷一同从牧场里回来,刘武副牧监和王副牧监、万士巨也一起来了。他们在一楼喝着酒,柳玉如听到他们在说牧草收购的事情。

    她听说,明天牧场里便停止收购了,接下来要抽检牧草质量,马上要按着质量定等、按等级付银子。今年高峻收草的主意是在鄂州时想出来的,柳玉如也参与了。不知道平静了一冬的收草之事,明天会不会有好戏看。

    今年入冬以来,在牧草收购上,大户的牧草都按着一样的规格、由草商进行打捆,连捆草的绳子都是整齐划一。

    而主管检验牧草质量的万士巨,这一次只负责检验草捆的外在质量,根本就不打开草捆检查。一开始时,贾富贵还有些小心翼翼,在控制质量方面下了些功夫。

    但是几天过去后他就放了心,开始大手大脚起来,每只草捆的表面捆得光光溜溜,但里面就杂带起了私货。西州这一冬未下雪,但是贾富贵在草捆里面稗草、杂草没少掺。

    第二天的牧草验等也别具一格。除了高长史、牧场中的三位牧监,还请了几位牧场村的老少村民,谢广两口子、谢金莲也在被请之列。按着刘武的话,男女老少、连官带俗都来做个见证。

    那些散户的牧草早就付过钱了,此时牧场里只有高峪和贾富贵两家大户的牧草分别垛在草场上。刘武说,“时间不多、人不少,我们按着高别驾的意思,来个三捆定等。”

    规则是:每家的牧草只验三捆。这三捆草不能由供草商来挑,而是要分别由牧场官员一人、村中老者一位、女人一位,每人在两家的草垛上各指出一捆草。两家的三捆牧草摆到了一块,开捆检验。

    官员的人选,大家一致让高长史出面,再推举出了一位老者,而谢金莲也被谢大嫂推出来。自甜甜去了凉州后,谢金莲着实地不适应了一段日子,这次柳玉如让她来凑热闹,也是让她散心。

    贾富贵站在边上什么话也说不上,他暗暗寻思道,“我那些草要是挑出来先送的还可过得眼,后来的就不必说了,只盼着高二老爷的草也不怎么样。”

    高审行、谢金莲、老者三个人依着次序,在两家的草垛上各指了三捆,摆到明面。高岷说,“开捆!”众人的眼睛一齐集中到了草捆上。

    贾富贵的三捆草打开后,别人不说什么,他自己就把头低下了。片刻后狡辩道,“虽然草是从我的垛上搬下来的,怎知这就是我的草?会不会被人掉了包?”

    高峪的草捆打开后,质量是表里一致,凉晒得法、没有杂质。而且每一捆草里面都夹着一块两寸长的白绢布条,布条上都写着高峪的名字。

    谢广说,“贾老爷,你不会好心在自己的草捆里写上别人的名字吧?”

    刘武说,“高总牧监曾从鄂州带过话来,他说如果有哪位草商不服气,可以给一次机会,让他在对方的草垛里挑出来两捆让大家检验。”

    贾富贵像抽签似地站在高峪的草垛前,祝到,“不好的、不好的,就是你了!”他挑了两捆出来。高峪也上去从贾富贵的垛上指了两捆,四捆草打开后,贾富贵的脸有点挂不住了。

    谢大嫂道,“我们家谢广也是个商人,可从不敢做这样以次充好的事情!”

    几位大人一嘀咕,刘武宣布道,“高峪牧草定为甲等上,贾富贵牧草丙等下!今天所有参与验收牧草的,都去高峪的酒馆,高二老爷请客!”

第561章 金莲遭拒() 
参与验收牧草的七、八个人,被乐得合不拢嘴的高峪隆重地请入旧村里他的酒店,高审行上座,高岷、刘武等牧场官员左右手陪衬着,谢广家两人、谢金莲、还有村中的两位老汉都在一张大桌上围坐。

    高峪在这次牧草验等中大获全胜,一担草的价格就是贾富贵的三倍,他大略地算了一下,除去了人工及其他的投入,他大概净赚五千四百来两,这在物价极低的西州来说已经是个大数目了。高峪一声呦喝,好酒好菜一块端了上来。

    谢金莲一看,在这张桌子上,她们谢家就占了三人,而且她大哥大嫂在一进店门时,店中的伙计毕恭毕敬请道,“谢老爷”

    谢金莲一时间有些感慨,一年前大哥大嫂是个什么德性,为着几个大钱一家人大打出手,在旧村中都顾不得自家的脸面。而现在,大哥二哥在交河、柳中、西州都开了牛马肉铺的分号,大嫂和二嫂也在旧村的桑林中带班干活。

    他们也被人尊称一声老爷了。

    她想起自己和高峻第一次见面的情形,那时高峻和高峪二哥、冯征一起到旧村察看旧房,而他的大哥大嫂那时正想着法子把正生着病的自己撵出家门去。

    才一年的时间,谢家人竟然会有这样大的变化。她知道,这都是因为高峻的原因。一念至此,谢金莲忽然有些想高峻了。

    原来,她以为这段时间自己闷闷不乐是想甜甜。但是细想想,甜甜在凉州,有一个拿她当孙女一样疼爱的李刺史,又有一位学富五车的孟老伯单独教她学问,自己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散席之时,谢大嫂拉了妹子,在背人处悄悄对她说,“高大人在外边这么久,天气也凉了,你怎么不琢磨着去看一看他?至少该带几件御寒的衣物去吧?”

    回到家里时,谢金莲还在想大嫂的话,就是不知道如何向柳玉如开口。大家都知道高峻在雅州是有正经事的,连护牧队都拉过去了,自己不能骑马打仗,去了不是添乱?

    但是她这个念头一生出来,就再也收不回去了。

    回来之后,谢金莲看到思晴、李婉清、丽荣以及崔氏都在二楼上说话。她被自己的这个想法撩拨得有些坐卧不宁,认为凭着以往柳玉如对此类事情的处置,她总不大会当场拒绝自己。

    于是,她当着那些人的面,终于鼓起勇气说道,“姐姐,你说我该不该去凉州看看甜甜呢?顺便也许我还可以给高大人带些棉衣过去。”

    谢金莲以为,柳玉如一向都是很好说话的,再说,自己的主要目的是去凉州看望甜甜,送棉衣只是“顺便”。

    说过这句话之后,不但是谢金莲,思晴、李婉清、丽容三个人都停下了口中的话题,要听柳玉如怎么说,一时间二楼上鸦雀无声。

    柳玉如听了,定睛看着谢金莲,几乎没加思索地说,“不行!有樊莺和崔嫣两个人在那里,还能缺了他的棉衣?”

    谢金莲的脸有些红,为着找补一下自己的面子,她又有些倔强地补了一句道,“那么我就单去一次凉州,看看女儿!”

    哪知柳玉如还是两个字,“不行!”

    崔氏对于柳玉如的回答,第一次时没怎么留意。但是她第二次说出“不行”之后,崔氏不由自主地抬眼看向柳玉如。

    思晴、李婉清、丽容在边上听了,也觉得谢金莲这次的面子上不大好过。本来,李婉清和丽容都打算着,如果柳姐姐同意谢金莲去了的话,那么自己顺水推舟,也说跟着,柳姐姐总不致于说不行,那么自己不就也跟着走一趟?

    思晴不说话,但是她知道,如果这三个人有谁去雅州,那么自己总免不了是要随行保护的。但是她刚刚有这个想法,谢金莲就已经被柳玉如一口回绝了。

    在这个家里面,没有谁敢与柳玉如顶撞,想都不敢想。崔氏此时看了谢金莲的难堪样子,想说些什么话打打圆场都觉得不大好开口。因为,自己的女儿崔嫣随着护牧队去雅州,就是她和柳玉如亲口同意的。

    不过,崔氏以往对柳玉如的了解,根本没想到她会这样干脆地一下子否绝。想想那天崔嫣提出去雅州时,柳玉如还是满脸笑模样的,而且三言两语就通过了。

    再看谢金莲,一张粉脸胀得通红,她从座位上站起来,低着头回了自己的卧室。

    崔氏这才低声问,“女儿你们都是我的女儿,金莲的心意我懂,就算不让她去怎么不柔和些,却让她难受呢!”

    柳玉如说,“母亲!怎么你也这样说,好像我多不近人情似的。峻在雅州可不是游山玩水去了。他一个西州别驾、天山牧总牧监,还是大唐唯一的丝路督监,为什么在雅州这么久了还不回来?难道是天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