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马王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马王爷- 第2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高岷接着说,“总之你不要着急我不是也还代理着吗?”言外之意王允达也听出来了,如果他不再代理,而是扶了正,那么自己也就有希望了。

    二人聊得兴致有些高,肚子又饿了。王允达便出去,不大一会儿他的小妾就温了酒端上来,王副牧监亲自搬了矮几,放在高总牧监的床头,又跑出去端菜。

    王副牧监忙里忙外,回来时小妾站起来要走,高岷道,“嫂夫人是有些酒量的,方才我看出来了。”王允达对她挤挤眼说道,“高兄弟是让你陪酒,没眼色的家伙。”小妾便红着脸坐了下来。

    高岷道,“王大哥看来是御内有术,这就比我强多了!兄弟家中只有一位夫人还管她不住,也不看个场合、常作河东狮吼,其中苦闷只有我自己知道。”

    王副牧监说,“这好办,一会让你小嫂子教你两招儿就好了!”喝了几杯之后,王允达就推说头痛,与兄弟告饶。高岷不干,说正喝到兄弟交心的时候,王允达只好对自己小妾道,“夫人救我一救吧,”便逃了出去再也不敢回来。

    小妾见王允达出去,便再一次替高岷满上,“大人,我家老爷这些日子十分苦闷,别人都水涨船高了,还只有他落在原地跺脚,你要提携提携他呀。”说着双手捧杯敬高大人。

    高岷道,“嫂夫人说的哪里话,他当初不从交河牧吵着出来就好了,我总不能看河牧升格了,立刻就把他再送回去,那么让谁出来呢?不过这件事我会想着,难归难,只要他好好干,还是有机会的。”

    小妾就说,“这我就放心了!”说着再双手捧着酒杯来敬,与高岷碰杯时,她的一根手指就悄悄地在高岷端杯的手心里点了一下。

    高岷并非柳下惠,哪里看不出这个意思。只是在他心里,比风流快活重要的事情多的是,他不屑于因此坏了大事。虽然此时此刻情况不同,一个落魄别驾的兄弟,他提携他一下是不难的。关键是眼下高峻在东边不知与皇帝陛下如何说道,高岷对自己也有些不自信了。

    妻不如妾,妾不如偷。暗偷不如明着偷、而对方还假装不知。但是高岷自恃还是有些定力的,正事还顾不过来,谁会陪他们玩这个!他向来信奉管不住裤裆的人也管不了任何事,知道自己是绝不能再呆在这里了,不然真的说不清楚。

    他放下酒杯道,“王大人不适,本官就回去了。”说罢起身,歪歪斜斜地上马往旧村来,一路上心里有些想哭的意思。

    此后一连几天,王允达又请了几次,高岷都不往王允达家中去。不过,高岷终于下决心把王允达派去交河牧任副监,替回了刘武。他的理由是:少些干扰。对方千恩万谢痛哭流涕,表示干不好交河牧,就不回来。

    牧草收购的事情上,高岷只是摆明了一个态度,几家草商谁也不要想着一家独大,谁的草好就提谁的价格。而王满柜提到的一件事情他却上心了。

    王满柜说,他听说有些家在新、旧牧场村的牧子不安心出力,常常找空去桑林里替自家女人干活儿。他不好直接对桑林的事情指手划脚,因为有别驾在那里挡着,但是他可以管那些牧子。

    正当他踌躇满志、准备大刀阔斧的时候,随高峻去辽东的那三百名护牧队回来了。他们没事儿人一样,回来向高岷复命。

第412章 鞭炮齐鸣() 
其实高岷从来没说过一个字叫他们去高丽战场,复的哪门子命。他发现这次又是一个护牧队员未少。只少了个高峻。高代总牧监问许多多,“我兄弟呢?”

    许多多恭敬地答道,“高大人他去丹凤镇了。”高岷不深究许多多说的是哪个高大人,问,“他没说去干什么吗?”

    许多多说,“说是去找他的两位夫人,别的没说。”

    高岷再想问些其他的,但许多多就说不知道了,只说随着高大人去辽东送了大戟,就让他们回来了。

    高岷有些不信,后来想一想,或者许多多并没有隐瞒什么,他也不信高峻从西到东不停的带人打打杀杀,会一直事事如意。

    也许这一次高峻这么做的全部用意,只是让他这位堂兄看一看,虽然他不再是总牧监,但人马还听他的调配。对此高岷只是不动声色的冷笑一下,为兄弟的不成熟有些惋惜。

    对于这三百不看他的意思就随高峻跑出去的护牧队,高岷不打算追究什么。来日方长,他们终会明白自己要听谁的。一群小牧子而已,思想上转弯总是慢一些的。

    他的心情刚刚好一点儿,西州都督郭大人在十几名卫士的陪同下,拉着一辆车来到了牧场村。自从高峻杀去乙累毗咄陆部,郭都督就一直没有来过。因为他把郭待诏派去助守阿拉山口,焉耆方向一直是他亲自坐镇。

    郭都督一到,便发牢骚:怎么高峻一出去,西州就要赔银子、陪丝绢。上一次由柳中县代出的多少匹绢布还没还上,这次出得更多!皇帝充好人,都督付帐。

    李别驾、高长史、高代总牧监到此时才弄清了事情的缘委。听了郭都督诉苦般地说出了皇帝应下的数目,这些人大吃了一惊,不知道这十几天高峻带着这些人又干了什么大事。

    等到郭都督让卫士把车卸了,这些人看到码得整整齐齐的三百多件从九品以上的官袍时,他们就更是大惊失色。

    郭都督把护牧队招集起来,对他们说,“你们跑这两趟有功,圣上让我给你们送袍子来了!”护牧队们站得笔直,没有一个人说笑。郭都督说,“高峻疯了,一个小小的天山牧,有品级的官员倒比我整座西州还多了。”

    护牧队高高兴兴领了袍子散开之后,高长史忙顺缘由。郭都督拿出圣旨道,“都是自家人,自已看吧。”他不无夸张地说,“你儿子手下的官就有两千七百多品,看他回来我不削他一些!”

    高岷也凑过去看,内心十分的惊诧。他问,“高叔叔,我兄弟的职位怎么一句都没有提?”在他看来,连每一个小兵都上了品级,这次的辽东之行显见着又让他撞到天上掉下来的大馅饼,他有些奇怪。

    郭都督说,江夏王随旨有信,说这回高峻去辽东,又立下奇功一件。但他连皇帝的面都未见就跑掉了,也许皇帝正在斟酌着如何赏他,大概会晚一些才有旨意到吧。

    这些家里人听了,更是心惊不已。什么功劳会赏及普通一兵?当时各人有各人的猜测,谁都不知道说什么好。

    苏托儿穿着崭新的从八品下阶的官袍到高峻家里见热伊汗古丽,他带去的消息惊天动地。谢金莲眼里浸着眼泪道,“我就有感觉,我家高大人哪会这样不明不白地被罢了职!”众姐妹们纷纷赞同。

    丽容推着热伊汗古丽道,“去吧,苏托儿哥回来了,你们该哪儿去哪儿去,啥时喝喜酒吱会一声就行了。”苏托儿对热伊汗古丽道,“赏银你也会有的,到时我们在旧村置一处院子”热伊汗古丽乖巧地道,“你说了算就是”

    两人私下里说,“将来办事那天,高大人要坐首席的。”他们共同想到了眼下不知身在何处的高峻,默默地祝他一切顺利。

    这可是自古未有的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普通护牧队员都成了九品官,这得多大的官来管他们!也难怪连西州郭大人都要发出慨叹了。

    当晚,牧场村新、旧两村鞭炮齐鸣,声闻数里,家家张灯结彩。一些十几辈未出过一个官儿、只出过一个护牧队员的普通民户此时都扬眉吐气。换掉了佛龛中的神像,偷偷望着空出来的位置祝道,“一路平安顺利,两位夫人遇难呈祥,抱得宝贝归”

    高岷坐立不安,既盼着长安的信使早到,以解了他的猜测之累。又怕信使立刻就来,带来个什么更让他不安的消息。他该怎么办?

    他高高兴兴地去向五叔道喜,发现高峻家里的那些女人们脸上的笑意比他更盛,她们的脚步轻快、礼貌周到,见到他时无不停下来万福一下,轻声问候一声。她们容光焕发,妩媚动人,远非王允达的小妾可比。

    一股悲怆的意味忽然涌现上来,一阵爽朗的大笑由他嘴中发出,“哈哈哈五叔,要不要先写信去长安,向我祖父报下喜呢?”

    高审行平静地说一句,“那里消息比我们要早知道。”高岷闻言愣住,觉得自己太不正常,有些弄巧成拙的感觉。

    晚上吃饭的时候,高峪也来了,拉来了邓玉珑,他还带来几挂鞭炮,是旧村人家硬塞给他的。临上桌之前,邓玉珑和谢金莲她们纷纷跑出去,捂着耳朵点燃了爆竹。

    高岷说道,“我只盼着我兄弟早些回来,我也好歇歇”

    高峪道,“省省吧,”高岷一惊,听二弟说,“他打谁、谁升官,累谁、谁升官。别指望着他对你客气。”

    高岷哈哈笑着道,“我怕什么,大不了我也去护牧。”

    数日后,崔夫人带着高白才到。只因她们行的是官道,处处关口验看过所,速度也不快,因而落在了风一样由大漠中跑回来的护牧队后面。

    菊儿硬着头皮迎上去,张罗着跑前跑后。她对崔氏说道,“夫人,反正柳玉如她们也未归,不如你就先住进去,那里沐浴方便一些”

    崔氏道,“这怎么行呢?玉如回来岂不是累她再收拾咦?玉如也是你叫的?以后人前人后的要叫少夫人,听到没有?”丫环连声说是,不知道夫人此行受了什么刺激。

    不过夫人说,“以前那些事我不计较你,往长安一趟我心情好了以后还跟着我罢。你要做事乖巧,等我抽空儿去和老爷说,立刻办你和高白的事。”

    丫环唯唯而应,脑袋里急速想着自己的下一步,就看到高白兴冲冲地进院子里来。

第413章 装睡不醒() 
高白一进院子就看到菊儿,这些日子他不在西州,无时无刻不在思念于她。总算夫人发话回来,一路上高白归心似剑,恨不得一步跨到菊儿的身边。

    白天人多眼杂,高白又要忙老爷夫人吩咐的事情,尤其是老爷,似乎已经将上次指戒一事造成的不快忘记了,把好多的事情都交给他去办,让高白又找到了以前的感觉。

    到了晚上,高白捱到了夜深人静,依着前法爬树翻墙,见各屋中都黑了灯。他蹑手蹑脚地到在厨房门前,伸手轻轻敲门。

    只是,他明明感觉厨房中有丫环的味道,门就是不开,心想这一定是她白天累着了,睡得沉。又敲了一阵,不敢再放大了声响,丫环在里面还是没有动静。他无法,再顺着原路翻出去。

    菊儿就在厨房里,高白第一次敲门她就醒来了,但是她躺在那里,屏住气息在那里装睡。她无法面对高白,她也知道长史大人即便现在正与夫人在一起,但他的耳朵也一定在支愣着注意着自己。

    菊儿被高白不懈的敲门声扰得心烦意乱,心道,“高白,我对不住你了!”事到如今,她只有硬着头皮走下去。

    但是长史大人是个什么心思,菊儿目前根本不清楚。她想,如果高审行见到崔夫人就忘记了自己与他的这档子事儿,自己怎么办?

    是一哭二闹,把事情对夫人挑明,还是忍气吞声只当没有此事,再和高白来往?她拿不定主意,目前唯一的好法子就是尽量拖后与高白单独面对面的情况发生。也许老爷腾出手来,会给她个意外的说法,那自己就不必操心了。

    崔氏一回到家,就用眼去找柳玉如和樊莺,发现他们并没有回来,她有些担心。因为她由丹凤镇返回时就与李弥见过面,李弥答应不为难她们。按着时间算,她们只该比自己晚到一两天才对。

    她从李弥那里知道,柳玉如已经查到了在鄯州骑乌蹄赤兔的人是柳伯余,也就是她的父亲。那么,按着崔氏的分析,柳玉如当然也该知道自己和崔嫣母女二人与柳伯余的关系了。

    按着崔氏对柳玉如的了解,她回来后不大可能当众捅破这层窗户纸。自己刚到牧场村时那样刻薄地对待她,柳玉如的反抗也是有限地、不超出礼节的范围,这是个懂事的孩子。

    也许在柳玉如的心里,一开始会把崔氏当初的咄咄逼人,理解为贞观十四年时两人在长安街头的不快。但她哪里知道,自己所有的仇恨都是冲着侯君集去的。

    当她发现一位醉醺醺的将领,带领着一大帮人从街边的酒店里跳出来,当她听说他就是侯君集的时候,她浑身发抖。但那绝不是惧怕,而是仇恨!是他为着那匹稀世的宝马,害死了自己的爱人!

    她想着,如果柳玉如这孩子回来,自己一定要把她与嫣儿一样的看待,因为她们都是柳伯余的孩子。她要把十四年长安街头的不快对她解释清楚,从此一家人好好的过活。因为柳玉如和崔嫣的原因,崔氏以为,她对高峻的看法也有了很大的改观。

    现在她担心的是李弥。对于这个人,父亲当时就有个明确的看法,并且在她最后下决心进行选择的时候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父亲当时就看李弥心术好像不大纯正。

    后来,事实也证明父亲的眼光很毒辣。就是这个李弥,在她刚刚发现自己怀孕的时候,就曾经对她谎报军情,说柳伯余已于军中阵亡,那时他急切的表示他会代好友照顾她——当然他并不知道她已经怀孕。

    崔氏想,如果自己当时信了他,那么在那样一种情况下,自己哪怕有一点点的动摇,恐怕早就委身于李弥了。

    不过崔氏一直后悔,对于李弥这样一个人,自己当时的做法还是有些欠妥——她把匆匆赶来报信的李弥灌醉了,在酒量上有一个算一个,没几个人是她的对手。

    在李弥终于醒过来的时候,崔小姐正坐在床头整理衣服和散乱的头发,脸上挂着羞涩的红晕,像是刚刚从他身边爬起来那样,让他以为已经与自己发生过什么。

    这不怪她,她只是个弱女子、生逢乱世,父兄弃她而去。而她人未嫁而腹中有子,唯一可以倚靠的柳伯余又生死不知她要为自己、也为自己的孩子留下条后路。这样想着,两行眼泪无声地淌了下来,一直流到了枕头上。

    她怕李弥铤而走险,会在当阳县害了两个孩子灭口。他现在是王府的长史,是个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与堂堂高府的五公子在这种事情上出现危机,将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这会让他在长安的官场上再也抬不起头来,且不说深层次的不利了更是不可猜想。

    崔氏有些后悔,没有亲自接了柳玉如和樊莺这两个孩子一起回来。现在,她看她们任何一个人都像是自己的女儿,她担心因为自己的大意、过分相信李弥而让她们面临危险。

    晚上,她躺在高审行的身边,一直在想这方面的事情。高审行与她说话,她黑着灯也不吱声,就像是睡着了。她想,如果再过一天柳玉如她们还不回来,自己要派个什么人回去接一接她们。

    在汉江之上,一艘大船载着高峻和柳玉如、樊莺浮游而下,夜色清凉而迷人,若不是摆在桌上的那盘白鱼和桌下的两小坛船伙计送来的酒,他们几乎意识不到身边的危险。

    柳玉如靠在高峻的身边,看看没有外人,就悄声问道,“他们为什么要害我们?”

    高峻想都不想说,“跑不了李弥。看来这四个人早就随我们到了襄阳,如此看,这条船的船主并非是真有事,是这些人租了他的船要在江上害我们。”

    柳玉如道,“怪不得,船主的女儿无缘无故地一早跑到码头上,有些欲言又止的样子。”

    樊莺悄声道,姐姐,那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