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拥有天下最骁勇的军队,却收藏不用,正应该是‘止戈为武’啊!”
但是司徒长孙无忌说,“高丽没有一个人报告灾难,我们出兵没有理由,应该先写封国书安慰一下。”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于是下书封藏为高丽王。
大唐示弱,让盖苏文越发骄蛮,时隔不久又计划着与百济联合讨伐新罗,吓得新罗赶紧派使者向大唐求救。
皇帝问新罗使者,“我怎样做才能使你们免于灾难?”
新罗使者说,“我们哪里还有计策,只有指望陛下可怜了!”
皇帝说,“我有三个方法任你选:第一法,我以偏兵率契丹、靺鞨攻入辽东,高丽必救,那么新罗的危险可以缓解一年。第二法,我可以将大唐丹帜赐于你们,万一高丽和百济兵至,你们以我所赐旗帜排开阵势,那两国见了必然撤兵。第三法,百济这个小国倚仗着三面临海不修兵戎,我以舟师数万突袭他们是可以得手的。但是由于你们新罗国与百济相邻,新罗又是个女国王,大唐兵马到了,个个都是生猛之辈,她可能受到辱侮。不过我以宗主国保护新罗,等危险解除了再让她自守,这三条计策你选哪个?”
使者不能应对,似乎哪个都不是尽好。于是,大唐皇帝遣司农玄奖,持皇帝玺书敦促高丽停止进攻新罗。玄奖还未到高丽呢,盖苏文已经攻取了新罗两座城。
玄奖宣大唐皇帝旨意,盖苏文回答说,“以前大隋侵犯我们,新罗乘机夺了高丽五百里地,要我停止是不可能的。”
玄奖道,“往事如何再提?辽东是故中国的郡县,大唐天子尚且不取、让你管辖,高丽怎敢违抗大唐皇帝诏命?”
盖苏文执意不从,说,“以前大隋气势汹汹提兵来见,不也无功而返?难道大唐皇帝的一句话就会让我畏缩不前?”
玄奖回朝后奏与皇帝,皇帝说,“盖苏文杀我册封之君、虐待属下、怨声载道,难道他以为我出师无名吗?”
贞观十八年七月甲午,大唐皇帝决定亲征高丽,并颁皇帝诏:
“行师用兵,古之常道高丽盖苏文,弑逆其主,酷害其臣若不诛翦,无以整肃中华。今巡幸幽蓟,问罪辽碣”
诏书上又说,此次出征,行军宿止务必节俭,所有的营帐不允许有精美装饰。食物能充饥即可,不要珍馐美味。河水可趟过去的不能造桥;道路可通行的不必修理。皇帝御营近处郡县的学生、老人不必迎接拜谒。
皇帝说,“朕以前军粮从来没有多过一个月的储备,还能提戈拨乱,所向披靡,无人敢当面列阵。击匈奴、灭吐谷浑、高昌,易於拾芥(弯腰拾起一根草棍)。如今丰收多年,家给人足,更会攻无所守,战无所拒。大唐岂是隋朝可比,我手下一位放牧的马官,便敢只身入突厥平乱、带几百人攻克焉耆,又怎么能让一个高丽的贼子如此恐吓!”
于是,皇帝出巡幽州,并在幽营两州提兵十万,会齐奚部、契丹部五万人马,浩浩荡荡往高丽杀来。
十八年七月末,唐军大队人马渡过辽水,直逼高丽盖牟城。皇帝自坐中军,以李靖、李道宗为先锋。
这两个人都是可以为帅的重量级人物,今天一起做了先锋,可见皇帝是抱着必胜之心的,可见是让盖苏文气疼了。大军一到,便像一阵狂风扫清了盖牟城的外围屏障。
城中的高丽守将一面龟缩在城中坚守,一面飞马回平壤告急。盖苏文正在新罗前线,听到这个消息不敢小视,内心里吓得不用说。
但是他又有些期待,想要看看大唐的斤两究竟有多大。因而,除了在新罗前线留下了少量的人马做守势、监视新罗的动向之外,高丽几乎近四十万的倾国之兵都调回到辽东来了。
盖牟城地势险要、城池高大坚固,城墙都是用巨石垒起的。唐军初战大捷,让盖牟城守将吓破了胆,再也不出战只是死守,唐军在城下攻了十几日,战事都没有进展。
闻听高丽大批的援军已至,随驾出征的营州都督张佥提议:敌人援军势大,而唐军的先锋不足两万人,是不是挖起深沟以做防范,等待皇帝中军到来再做计较。
江夏王李道宗说,“不妥,贼军急急忙忙远道而来,实际上已经劳顿得很了,他们仗着人多,一定会轻视我们,因而我们采取守势早就在他们的预料之中了。”
张佥问,“依王爷要怎么做?”
江夏王说道,“出其不易,他认为我们会守,我们就一定要进攻!一战冲他个稀巴烂,让他连营盘都立不起来!”李靖也说,“先锋从不把贼留给主帅,我们既然是先锋,就要力克当面之敌、以待圣驾!”
果然,先期到达的五万高丽援军趾高气扬,直接迎着唐军的先锋营而来。他们离着老远便看到唐军的营帐,也大概算出了唐军的人马不足两万之数,因而气焰十分嚣张。
到了之后并不急着扎营,直接在盖牟城前列开阵势,旗帆招展、人喊马嘶,不可一世。而盖牟城中的守将受够了十多天的气,此时也放开胆子大开了城门,率人马冲出城来。
高丽来将下令:“唐军势弱,败亡在即,给我擂起鼓来,我们一战而胜!”
鼓还没响,山坡上一左一右两路唐军倒先杀过来。
第376章 仪仗威严()
左边一路唐军两千人由李靖率领,右边一路两千人由李道宗率领。他们此时都是位高权重之人,平时在长安人人仰视、仪仗威严。但皇帝都亲征了,此时他们深知自己就是一小兵,唯有奋勇当先务求全胜,否则败是败不起的,脸也丢不起。
唐军的行动大出高丽人意料,气势上就先输了,本来是打算进攻的,而此时却不得不慌忙立盾挺枪护住阵角。再忙着去箭壶中抽箭上弦,而两路唐军已经冲到阵前了!
李道宗身先士卒,挥着一杆长槊砸开敌方阵角上刚刚竖起的护盾,为身后的骑兵打开道路,但是对方林立的长枪都朝着他的人和坐骑捅过来。他一边搪挡一边杀敌,冷不防右脚在镫里一疼,负伤了。
他不为所动,知道此时绝不能后退,有三骑高丽将官一齐向江夏王挥刀跃马迎了上来,各人帽边两支鸟羽历历在目。
李道宗大吼一声,掠开两人,只冲一人下手,砸得对方在马上歪了两歪,差点没掉下去。但是那人并不含糊,刀法十分凌厉,刀刀不离江夏王的要害,一时间两人打个势均力敌。而此时,另两人又一前一后围了上来。
正在危险时分,在李道宗的身后一位白马白袍的唐军快速冲到,挺着一杆大戟恰到好处地崩开砍向王爷的长刀。他回手一带,戟上的月镰挂在敌将的身上,白马一冲而过,把那人从马上拽了下来。
然后戟杆一抖松开那人,李道宗马上驰到,他刚刚爬起来,便一槊将其打死在地,等王爷回身之时,白袍唐军已然将另两位高丽将官挑飞了。
李道宗惊讶于刚刚救了自已的白袍唐军是谁,因为急切之间他只看到那人的袍甲并非将领,而只是个普通的骑兵而已,连脸面都未及细瞧。但战场上敌来我往,根本容不得他多想,又返身跃马往敌阵里冲去。
高丽五万援军溃不成军,像潮水一样地退去。一部分人往盖牟城方向急涌,一部分人顺着原路没命地逃蹿。
唐军乘胜掩杀,李靖追击野外之敌,而李道宗大槊一挥,唐军先锋全体出击,分作两部支援李靖、李道宗人马,直往盖牟城方向冲来。
盖牟城此时想关城门也关不上了,城门下乱作一团,人马自相践踏。李道宗此时就不必冲在前边,远远的擦着汗,猛然又看到在盖牟城城门下,那员白袍唐军已经挥舞着大戟冲进去了。他一阵兴奋,冲着不断冲到的手下叫道,“速速支援,不可中断!”
唐军喊杀声震天,一鼓作气冲进城去,不久,盖牟城头竖起大唐旗帜。
半个时辰后,皇帝的中军才至,他驻马盖牟城下,马鞍上左右两边都悬挂着他本人的粮袋,这位皇帝的仪态看起来有些不伦不类的。
他仰头看着盖牟城这座雄伟的关隘,撇了撇嘴说道,“谁以此拒我,此便归我。”
有随营的文官上前奏道,“陛下,今天下莫敢不丛,符鱼号令,而您的帖身随从仅十人,不是让高丽轻视我大唐威严?”
皇帝说,“为征辽东,我大唐将士十万,人人离开家室渡过了辽河,朕以十人随从,尚嫌其多,你不要再说了!”
他不进城,而是下了马,往盖牟城门一坐,唐军入城,人人看到皇帝。有负伤的军士经过,皇帝都亲自过去抚慰。唐军拔盖牟城得户两万、粮十万石,以其地置盖州,安排刺史,马上治疗伤军,军心大振。
江夏王右足负伤的消息被皇帝知道了,他召见了李道宗,叫他脱靴察看。原来是敌将的锐利尖枪刺透了靴面伤及脚踝。若不是马镫挡了一下,江夏王的这只右脚就废了。即便是这样,待靴子除下,仍然看到鲜血浸透了袜脚。
皇帝甚为感动,亲自为其针刺止血,并抚慰了江夏王一番,吩咐赐以御膳。不过连皇帝的口粮都是他自已随马带着,进了盖牟城一时间也没有什么像样的酒菜。但皇帝的意思到了,江夏王的心里热乎乎的。
席间,皇帝说道,“如今天下大定,唯有辽东未收复。高丽若是谨守臣子之礼,我空有复辽之心也无借口。这下他们终于惹到我,就着大唐士马盛强,朕自先取之,不遗后世之忧也。”
随后又叹道,“赵王元霸不在了,胡壮公叔宝不在了侯君集也不在了,国乱思良将,朕知道这句话的份量啊!江夏王,李靖,你们要慎之、再慎之!”
二人连忙起身回道,“陛下勿忧,有道是长江后浪推前浪,陛下雄心万丈,帐下总有奋勇之将”李道宗忽然想起了冲阵时遇到的那员唐军白袍骑兵,便道,“今天,我就看到一个,那是一个骁勇!子龙、吕布也不过如此!”
说罢,将阵前所见对皇帝讲了出来。皇帝连忙说,“速速叫人去问,大海捞针也要把他找出来,让他立刻来这里见我!”
道宗说,陛下勿急,哪会有那样难?饮过这杯酒他便到了。
皇帝听罢,一扬脖儿将那杯酒喝掉了。李道宗一愣,看皇帝不慌不忙再自斟一杯道,“这杯才算。”说罢不再端杯,坐在那里等。
李道宗赶紧的,顾不得伤脚一跳一跳出去,冲着外头喊,“让随我冲阵的那一部小队马兵立刻来这里集合!不,穿白袍子的来即可!”
不一会儿,人都集齐了,竟然有十数位之多。李道宗亲自蹦着,在队列前一张脸一张脸地看,没有。他一拍脑袋说道,“看我这嘴!解散吧,把骑白马的都找过来!”
皇帝在里面慢悠悠地道,“使戟的。”
李道宗连忙道,“对对,也许那人刚将白袍子洗了,去叫白马使戟的!”不大一会儿,只有一人骑白马飞驰而来,李道宗一看正是他,迎上去问道,“你叫什么?”
那人三十来岁,此时却穿着一件黑袍子,跳下来利落地戳戟拴马,冲着李道宗躬身施礼,“王爷,我是薛礼。”
八月上旬,唐师一路疾进,程名振攻沙卑城,引一队轻骑夜入城西,高丽守兵惧怕后路被断,一呼而散、溃退,唐军俘虏残兵八千,一些无路可走的高丽溃兵直接跳到了大海里,溺亡者无数。
八月中旬,唐军进攻辽东城。此城长久以来一直被高丽苦心经营,是块硬骨头。在城外沼泽之中,有不少的隋朝征东将士的遗骨裸露在外。
皇帝下诏,抽出一部步兵,先将这些遗骨重新掩埋起来,然后再战。皇帝说,“此城敌军若敢顽抗,就叫他死无葬身之地!!”
而此时盖苏文后发的、来自高丽新城和国内城的四万骑兵也日益逼近。
第377章 克辽东城()
八月下旬,王师以十万之众围辽东城,皇帝的营帐设在马首山上,居高临下可见城中乱乱纷纷,像失了主心骨。皇帝立即下令,抓住战机马上攻城,不要给对方喘息的时间。
辽东城四周几十步外挖着深沟,沟宽过丈,人马都不能越过,若想近城必先填沟。皇帝一声令下,唐军人人奋勇,争先恐后用甲、盔负土,或是搬起大石奔跑着往沟中去填。城上箭矢如簧,有唐军盾牌手立刻挡住,但填沟势头稍减。
城内一见,曾组织起一支千人马队出来干扰,但被李靖迎头猛击后溃退回去。
忽有人喊道,“陛下也来了!”果见大唐皇帝正以自己的坐骑拉了一块巨大的石头,重有几百斤,正步行着打马往城下去。
那些随军的文官们见了,吓得争相用袍子携起土块、石块疾进,呼啦一下冲到皇帝前面。唐军群情激奋,斗志又起。环城的深沟竟然就在不知不觉间一段段地被填平,进攻的道路通畅了!
唐军此刻并不立即以人攻城,而是在城外四面各排列开三十几架抛石车,飞大石过三百步直入城里。城里房屋遇之即倒,更加混乱。有的巨石落入城头,高丽守军在城头用坚木搭成的防护平台、护板都抵挡不住,被飞石砸得四分五裂。
皇帝可能是被城外那些隋军的骸骨刺激到了,像这样的攻法是许久不曾使用过的。辽东城上空,巨大的石块漫天飞至,破坏力巨大,让守军魂飞魄散。城中居民从倒塌的房屋中爬出来,浑身是血但是又没有一处可以躲蔽的地方。
唐军并不急着进城,每天只是用抛石机招呼,子、午两个时辰抛石暂停,让城内有个喘息的时间吃口饭。大唐皇帝说,“这就是给他们最大的宽让,我不与饿着肚子的敌人打仗,让他们也知道生命的可贵。”
就这样,一直到八月底,唐军每天抛石,有时高丽人被砸得急了,出城一部进行反击,立刻就被李靖早已严阵以待的重甲骑兵一鼓荡平。
久之,高丽人也就不出来,龟缩在城内待援。唐军将诱降信射到城里,说只要立刻投降,以后还有机会吃饭。但守军顽抗不降,两边对峙着近半月。
城中有朱蒙祠,里面陈列着锁子金甲、锐利的金矛。高丽守将被打得无法可想,眼见着军心动摇,便拉个美女装作女神附体,指着锁子金甲和金矛说,“这是两件宝物,是前燕朝的时候由天而降的,朱蒙大神会保佑我们的,只要抵抗就会胜利,我们的援军马上就到了,唐军绝对进不了城。”
九月初,唐军的进攻开始了。城北李靖派出三百冲城勇士,人人披了以前百济进献的金兆铠、玄金五文铠,推着冲车撞击城门,撞击声远处可闻。城上滚木、石块如雨点般纷纷落在城门下,唐军攻击受阻。
此时,有人来报,高丽四万援军已经快到了,皇帝派出李道宗率奚和契丹五万人截击,务不使攻城大军分神。李道宗领命,跛着足下去,上了马叫道,“张乂君,点齐两千人与我同去!”张乂君是唐军中一位从八品上阶御侮校尉,听令去点人马。
只因奚和契丹部总共五万人马都是临时凑起来的,虽然人数上比高丽援军还多一万,但是李道宗深知,这一万人在战场上是显不了多大作用的,两边人离远了看没什么数量上的区别。关键是士气,他要带上这两千人以做中坚。临走时,江夏王又叫道,“薛礼随我同去!”
五万两千人迎着敌军来路星夜疾进,张乂君率两千唐军开道。不多远,在一片空旷地上与高丽援军遭遇,望着对面黑压压的人影铺天盖地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