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锦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折锦春- 第3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此言一出,杜十七的面皮就有点发僵。

    这话怎么听都像在骂人。

    谁不知她杜十七是庶女出身?

    谁不知她在上巳时偷偷入宫,爬了中元帝的龙榻?

    所谓教养、所谓贞静,这可不是暗着打她脸么?

    杜十七白净的脸上,迅速地染上了一层薄红,也不知是气的还是羞的。

    秦素好整以暇地端着茶盏喝茶,一面欣赏着她表情。

    可惜的是,杜十七委实太会演戏,那一层薄红很快便又消失了去。

    她迅速地调整好了表情,便斯斯文文地端起了茶盏,小口啜了口茶,柔声笑道:“妾蒲柳弱质,如何敢与殿下相提并论?倒是殿下处事大方稳重,妾要多向殿下学着些才是。”

    “静夫人太客气了。”秦素笑吟吟地将茶盏放下,拿锦巾拭着唇角,款声道:“说起来,静夫人入宫之后,我却一直病着,倒是没去你那里瞧瞧,这是我失礼了,还请静夫人莫怪。”

    杜十七闻言,益发笑得谦和:“殿下乃是金玉之身,自当保重为上。”说着她便向秦素的衣袖一指,自嘲地笑道:“这种送请笺跑腿的活计,便由我们粗人来做便是。”

    这话说得很是有分寸、很是知礼,相较而言,秦素此前的话里有话,就显得有些不大厚道了。

    杜十七的反击,还算有几分样子。

    秦素漫不经心地想着,也并没将此当回事。

    贵为公主,骄横无理那是正常的,据说赵国的公主还经常当街拿鞭子抽人呢,她这个大陈的公主一直老老实实呆在深宫,简直循规蹈矩得都不像公主了。既然杜十七凑上来要衬她这个祸国殃民的公主,那就让她多在一旁衬着便是,秦素求之不得。

    秦素笑得一脸怡然,而杜十七则悄眼打量着秦素,眼底神情变幻莫测。

    两个人皆是各怀鬼胎,面上却各自一派春风,将那无关痛痒的废话来回说了好几遍,杜十七便很知机地起身告辞了。

    秦素客气地将她送到了宫门口,眼瞧着她往寿成殿的方向而去,心下不由哂然。

    这定然是去向中元帝告状了。

    没出息的东西,自己斗不过别人,就知道告黑状。

    那一刻的秦素显然忘记了,杜十七的品级比她矮了至少三级,不向中元帝告状,她又拿什么去和秦素斗?

    端午夜宴的消息,便快便在朝堂上传遍了,所有高官大族皆收到了石榴笺,而身为大陈冠族的桓氏,自然也不例外。

    只是,收到请笺的桓道非,却并没有参加宫宴的欢喜,反倒是心情郁郁。

    散朝之后,他径直便回了府。

    桓府的大书房设在一所跨院儿里,三明两暗五间大屋,轩阔敞亮,院门亦是端正的四方形,门楣上方并无匾额,唯左首一块大石,石上刻着苍劲肆意的“寄畅山庄”四字。

    桓道非转过石径,便见那大石旁立着一位白衣翠裙的女郎。

    那女子生得一副精致的眉眼,俏生生地立在风里,仿佛御风而来的精灵,透着一股子秀致。

    “十三娘怎么来了?”一见那少女,桓道非的面上便现出一个笑来,说话的声音很是慈和,“莫不是你四兄又忘了给你带糖人儿了?”

    桓十三娘闻言,立时便羞涩地低下了头,小声道:“父亲莫要取笑人家,阿蓁就是想来瞧瞧父亲罢了。”

    这般说着,她便自身后使女的手上接过一只托盘,柔声道:“阿蓁学着胡妪的法子,熬了一盏去火的莲子汤,想请父亲尝尝。”

    桓道非闻言,不由展颜笑了起来,摇头道:“阿爷可不敢喝你做的汤,上回可没把阿爷给咸死。”

    这话说得十三娘越发羞涩起来,细致的小脸儿低垂着,面颊涨得红红地,好一会后方才小声道:“这回不会啦,阿蓁尝过了,莲子汤很甜的。”

    她的神情有些天真、有些忐忑,语罢咬唇低眉,楚楚可怜。

    桓道非见了,面上便露出了几许疼惜:“我儿身子不好,这些杂事交予仆役们便是。”

    十三娘便抬头,弯眉下是一双水汪汪的眼睛,此刻,这眼睛里盛着孺慕与恳切,还有几分小女儿家的执拗:“女儿就是想要亲手为父亲做一碗羹汤,父亲尝尝可好?”

    “自是好的。”桓道非温声说道,命人开了院门,又笑,“我儿亲手做的,为父定要好生尝尝。进来说话罢。”

第749章 作羹汤

    桓十三娘精致的小脸儿上,瞬间便迸出了笑意,欢喜地道:“嗯,父亲尝了就知道了,一定不咸的。”

    桓道非不由又笑了起来,满是慈爱的目光拢在女儿的身上。

    书房明间儿极是阔朗,比寻常人家的明间大了一倍不止,那迎门的大案乃多年玄木所制,朴拙端厚,十分大气。

    十三娘对此处似是并不陌生,进屋之后,也不叫小厮上前,便扶着桓道非去了西次间儿,先去一旁的盆架处,拿水将一方洁净的白细布巾打湿了,呈予桓道非洗手净面,又将座椅拖到了桓道非平素最喜欢的那个位置,请他坐下,最后方呈上了莲子汤。

    桓道非笑吟吟地享受着女儿的服侍,面上带着真切的欣悦,将布巾搁在一旁,拿汤匙舀了一勺莲子汤,细细品了一会,方笑道:“果然很好喝,阿蓁的手艺很好。”

    他最近正是心火大,这莲子汤甘甜可口,微带着一丝清苦,于他正合宜。一碗甜汤下去,竟是通体舒泰。

    放下了汤盏后,桓道非便笑看着桓十三娘道:“果然很好,阿爷喝了这汤,身上都有力气了。”

    十三娘听了这话,便又有些羞赧起来,红着脸道:“父亲若是不嫌弃,女儿愿意每天都为父亲端一碗甜汤来的。”

    “那怎么成?”桓道非立时摇头,面上的笑意越发温和,“吾儿是要嫁去大族做宗妇的,这些小道略知一二也就罢了,万不可沉迷于此,还是以读书明理为上。”

    “好的,父亲。”十三娘弱声应道,娇脆的面容上,笑容渐渐地淡了下去,微有些失落地低下了头,呐呐地道:“女儿知晓的,女儿读的书还是少,比不得四姊她们学识渊博。”

    见她一下子像霜打了的茄子似地蔫了,桓道非方才觉出,自己的话似是正说在女儿的心事上,倒是有些不忍,便和声道:“阿蓁会做甜汤也很好,过几日再给阿爷做一碗来。至于读书,你很聪颖,夫子都说你学得很快。”

    这话有着极浓的安抚意味,十三娘的面上便又有了笑容,用力地点头道:“是,阿蓁记下了。”

    桓道非对这个女儿似是颇为疼爱,此时便和声道:“阿蓁也不要太累了,你身子还没好透,仍旧要小心些才是。”

    “我都快好了呢。”十三娘说道,一面便将眼睛瞄去了书案,眼底流露出渴盼的神情。

    那书案上放着石榴笺,却是桓道非刚才放在那里的。

    见她盯着那请笺瞧个没完,脸上满是向往,桓道非的眸中便显出了几分心疼,柔声道:“阿蓁这次还是先歇在家里吧,好不好?你身子弱,医说还要再养养才好。等你大好了,为父……不,当是阿母自会带你去各处游玩一番的,那玄都观的枫叶就很美,今年秋天你便可去赏玩了。”

    听了他的话,十三娘的眼睛顿时就亮了,欣喜地道:“父亲这话可做得数?”

    “自是做数的。”桓道非笑道,面上满是慈爱,“等你大好了,想吃什么想玩什么,尽可以告诉家里人,为父一会再跟你几个兄长说说,叫他们带你各处玩去便是。”

    十三娘欢喜得小脸儿都红了,眼中闪出明亮的光彩,原本看着有些细弱的模样,在这一刻也变得鲜活灵动了起来,欢喜地点头道:“阿蓁听父亲的。”

    对于这个乖巧的女儿,桓道非看来很是满意,此时便笑着点头不语。

    见他的神情比方才进门时缓和了好些,十三娘便也没再多待,再说笑了两句,便辞出了门外。

    出得门来,外头的天空似有些阴,阳光不像正午时那样火辣,地上的树影模糊成了一团。

    从跨院儿出来,往东穿过一条曲折的回廊,便是一条白石铺成的十字甬路。十三娘缓缓行至那十字路交叉的地方,便沉吟地停下了脚步。

    她身后的使女便上前来,殷勤相问:“女郎想要去哪里呢?”

    十三娘向她笑了笑,柔声道:“去四兄那里吧,我也好几天没见他了。”说着她似是有些感伤起来,微低了头道:“长兄总不爱与我说话,二兄和三兄也忙,也只有四兄还愿意理我一理。”

    那使女忙陪笑道:“大郎君素来就是话少的,就在郎主面前,大郎君也是轻易不开口。二郎君和三郎君最近正忙着读书温课,准备参加今年的评议,也就没空儿了。其实几位郎君都很喜欢女郎的。”

    “是么?”十三娘的脸上划过了一丝忧愁,眉心微蹙着,“沁梅,你不是在哄我罢?我知道,我……在外头呆了好多年,又是一直……在偏僻的地方长大的,长兄他们大约是觉得我……不够出色罢。”

    说到这里时,她已是愀然不乐,怅怅地望着身旁的一棵梨树,眸中闪过晶莹的水光,长叹了一口气。

    纤弱美丽的少女,立在满树青翠之下颦眉轻泣,似一幅画卷般动人。

    那叫沁梅的使女满脸疼惜地看着她,柔声劝道:“女郎别又哭了。医都说了,女郎身子娇弱,最忌忧心苦闷,要时常笑着才好呢。夫人和郎主也喜欢女郎常常笑着的。”

    十三娘被她一语提醒,忙提起锦巾来拭泪,一面便露出个苦涩的笑来,道:“瞧我,时常就会忘了这事儿,多得你常提醒着我。”

    见她仍旧面带忧色,沁梅便上前一步,柔声道:“我之前说的都是真话。女郎乖巧懂事,待人又和善,满府里的人都夸女郎好,郎君们也是很心疼女郎的。”

    听了她的话,十三娘的精神似是终于振作了些,将锦巾收了,面上露出个笑来,道:“嗯,你说得对,我确实不该老这样自怨自艾的。我们去瞧四兄吧,他说过要品评我写的大字的。”

    说到这里,她忽然想起了什么,急急地道:“哎呀糟了,这么说来,我却是没将大字带在身上呢。方才出门走得急,想着想着还是给忘了。这会我要是过去了,可不就是空着手儿么?”

第750章 请沉钩

    这话说得沁梅笑了起来,柔声道:“女郎勿急,我这就替女郎去取来。”

    “那你先去罢。”十三娘笑道,又指了指桓子瑜所住的院子的方向:“我先去四兄那里,你快些把大字给我送过来。”

    沁梅应了声是,便转上了甬路的另一个方向,十三娘则脚步轻盈地去了桓子瑜的住处。

    桓子瑜的院子里比之大书房也不差多少,亦是三明两暗的大屋,廊前一株古槐遮天蔽日,阴凉地下有石桌石椅,桌面上刻着一副棋盘。

    不过,这院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一弯活水引出的小池,池畔的种了好些蒲草,池中有游鱼嬉戏,雅致非凡。

    因了这一片蒲草,这园子也叫做“蒲园”,乃是整个桓府中少有的大园子,就连桓子澄所住的“芜园”亦不及此处。

    十三娘清秀的身影,便在那蒲草旁悠然行过,一去一回之间,也不过就半炷香的功夫。

    当她离开时,桓子瑜面带温笑,一直送她到了蒲园门外,目送着她的踏着满地树影去得远了,方才回去屋中。

    才一回屋,他立时便挥了挥手:“来人,去请张先生。”

    一个眉清目秀的小僮飞跑了下去,没过多久,便领着个着青袍的男子,跨进了院中。

    那青衣男子生得脸膛黧黑,五官平凡,唯一双眼睛很是明亮,举手投足朗然有度,却是中和了他面貌上的不足。

    此人便是桓子瑜的门客张无庸,乃是桓道非亲自替幼子挑选的。

    桓子瑜正在廊下立着,见张无庸来了,便笑了笑:“张先生来了。”

    “我来得迟了。”张无庸拂了拂青袍,不紧不慢地走了过来,“尚书郎有何见教?”

    桓子瑜任吏部尚书郎,张无庸便以其官职称呼于他。

    “想和先生聊聊罢了。”桓子瑜道,神情有些疏淡,仰首看了看天,一摆衣袖:“罢了,家里闷得很,还是去外头说罢,我已叫人在小九川备好了渔具,便请先生与我沉钩作戏。”

    “这样的时日,倒还真适合垂钓。”张无庸像他一样仰首看了看天。

    天空灰蓝,薄薄地笼了一层云,槐树叶儿在风里晃动着,却是个适合外出的好天气。

    半个时辰后,小九川的一溪清波旁,便多了两个人。这二人皆戴着细蔑斗笠,叫人望不见形容样貌,而在两个人中间,则搁着一个装鱼的大竹篓子。

    张无庸侧首看了看那竹篓,笑道:“尚书郎这是要钓足了鱼回去给厨下加菜么?”

    桓子瑜便笑了起来,拍了拍竹篓,感慨地一笑:“我倒是想,却要看机缘。”

    “所谓机缘,一分天定,九分人为。”张无庸的神情淡淡地将钓竿伸进水中,视线凝向了水中嬉游的鱼儿,“尚书郎持之以恒,机缘总会来的。”

    “我倒是愿意等,就怕等不起。”桓子瑜蹙眉道,慢慢地也将钓竿伸进了水里。

    忽地一阵风来,溪水跃动,三两点溅上手背,微带凉意,而桓子瑜的声音也似染凉意,微微地冷着:“此次端午宫宴,父亲怕是不会让我去了。”

    “尚书郎上回的举动,确实让司空大人伤了心。”张无庸调整了一下钓竿的位置,拿起旁边的小茶壶,倒了一小盅茶,慢慢地啜了一口。

    桓道非位列三公,正是大司空,张无庸并非桓府仆役,便以官名称之。

    听了他的语,桓子瑜便露出了一个苦笑:“先生以为,此乃吾之本意么?”

    张无庸搁下了茶盅,抬手将被风吹乱了的衣袍整了整,道:“我自是知晓此乃卢夫人授意,尚书郎也是不得已与而为之。只是,尚书郎身在朝堂,当以朝堂为重,后宅诸事,我看倒未必要放在心上。”

    桓子瑜面上的笑容越发苦涩起来,将钓竿压在玉镇石之下,叹了口气:“先生莫忘了,我上头还有个不输于我的三兄呢。他与我乃是同母,而阿姨待他,比待我更厚。”

    卢氏育有两子,桓子瑾也并不比桓子瑜差多少,二者间唯一的区别在于,桓道非比较偏爱于他,而在卢氏的心里,却更是宠爱先出生的三郎桓子瑾。

    或者不如说,桓子瑾在卢氏身上下的功夫,远比桓子瑜来得更多。

    “尚书郎亦是两难啊。”张无庸的神情很有些感慨,不过,很快地他便又肃了容,正色道:“然,尚书郎还是需得分清主次。卢夫人再宠三郎君,也及不得司空大人对尚书郎的好。我给尚书郎献计时,本是希望您将此事告之司空大人的。”

    “我自是知晓的。”桓子瑜有些烦躁起来,抬手在脸上搓了搓:“只是,三兄和几位表兄每每羡慕于我,只说我独得父亲宠爱,所以样样占先。这样的话听得多了,我就总是想要好生展一次才,让他们另眼相看。结果从先生这里得了献计之后,我一时没管住嘴,就……”

    他有些说不下去了,懊恼地低下了头。

    张无庸四平八稳地坐着,唯风吹青衫,袍摆浮动:“尚书郎也不必如此。事情已然发生,记下教训即可,至于补救之法,也是要的。”

    桓子瑜懊丧地拾起了钓竿,沉默了一会后,忽地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