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清- 第7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定舫,你这个譬喻有趣!”

    顿了顿,关卓凡继续说道,“不过,退一万步,就算中法打不起来,这些电报线路,也不会浪费——三、五年之内,整个中国,所有行省——包括西藏、蒙古在内,都要架通电报!较之直隶、两江、广东这些地方,广西固然偏僻了些,可是,八桂大地,总比西藏、蒙古要繁庶些吧?‘先行一步’,并不为过!”

    “是!”钱鼎铭说道,“唐维卿就说,电报进入广西,连通南北,他们广西人,可是赚了大便宜呢!”

    “哦?”

    “唐维卿离京之前,”钱鼎铭说道,“我和他长谈过一次,他说,王爷决计对法开战,广西是最受益的的省份之一——战端未开,已蒙其利!而且,所获远不止于电报!”

    关卓凡倒是来了兴趣,“怎么说呢?”

    “唐维卿说,”钱鼎铭说道,“刘子默‘钦差督办云、黔、桂三省军务’,做种种战备功夫——整肃地方,修葺城池,铺设道路,囤积粮草,储藏子药……等等,其中,‘整肃地方、修葺城池、铺设道路’几项,广西受惠极深!”

    关卓凡又轻轻的“哦”了一声,微微颔首,“我明白了。”

    *

第四十七章 王爷擘画,策无遗算!() 
“第一是治安——”钱鼎铭说道,“唐维卿说,广西的治安,今非昔比了!”

    顿了顿,“刘子默这位‘督办云、黔、桂三省军务’的钦差大臣履新之后,‘军务’上最着力者,倒不是他的本衔云贵总督所辖之云、黔,而是广西——刘子默呆在广西的时间,较之呆在他云贵总督治所昆明的时间,还要多!

    说到这儿,笑了一笑,“唐维卿开玩笑,说,他们广西籍的京官、士子都说,广西巡抚替云贵总督办的差,比替自己正经上司两广总督办的差,还要多——多的多!”

    关卓凡微微一笑,“刘子默也是不得不为之——中法开战,陆上一线,咱们的军队,一定是从广西进入越北的——广西,是咱们的大后方。”

    钱鼎铭应了声“是!”

    顿了顿,说道,“唐维卿说,广西本是多匪多盗的省份,可是,两、三年下来,先有刘子默铁腕剿治,后有轩军大部入桂,多少宵小,慑于声威,一时绝迹?有的地方,拿‘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来形容,也不算过分了!”

    “好!”关卓凡欣慰的说道,“地方安静,这个‘大后方’,就巩固了!我军进入越南作战,也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是!”钱鼎铭说道,“就是不晓得——嗯,这是唐维卿转述桂籍京官、士子的话——刘子默的‘钦差’一衔,总有交卸的一天,他总不能一直‘督办云、黔、桂三省军务’吧?到时候,广西就不归他这个云贵总督管了,广西的治安,还能不能像现在这么好呢?那班雌伏待机的盗匪,会不会重新冒出头来,兴风作浪?”

    关卓凡沉吟了一下,说道:“打过了法国,刘子默的‘钦差督办云、黔、桂三省军务大臣’的关防,自然是要缴回朝廷的——”

    顿了顿,“不过,到那时候,坐在两广总督位子上的,也许就不是瑞澄泉了——瑞澄泉也到了该致仕的年纪啦!”

    说到这儿,意义不明的笑了一笑。

    钱鼎铭的念头转的极快:瑞麟若去职,谁来接两广总督的位子?那自然是——

    广东巡抚丁世杰啊!

    不过,瑞麟可是圣母皇太后的“私人”啊……

    瑞麟“致仕”,圣母皇太后的脸上,会不会……有些不大好看?

    还有,为继统承嗣而召开的“王大臣会议”上,彼时的轩亲王为彼时的醇郡王所逼,不得不“退归藩邸”,地方督抚之中,瑞麟可几乎是第一个跳出来上折要求朝廷“慰留”轩亲王的,这份“拥立之功”,实在不能算小,动他的两广总督,辅政王好意思吗?

    一边儿转着念头,一边儿说道,“王爷,我想,以丁重黎的出身,剿匪治盗之能,较之刘子默,只会……嗯,有过之而无不及!”

    关卓凡微微一笑,“是,不过,丁重黎云云,默喻就好。”

    丁世杰字“重黎”。

    钱鼎铭心中一跳,俯一俯身,“是!”

    “还有,”关卓凡说道,“广西的多匪多盗,和越北的多匪多盗,情形相似,一定程度上,亦互为因果——”

    顿了一顿,“界分两国,北圻的匪盗呆不住脚,就往广西跑,广西的匪盗呆不住脚,就往北圻跑,如此反复,北圻也好,广西也好,不但本地的匪盗总也剿不干净,还总有外头的匪盗掺和进来——”

    再顿一顿,“咱们和法国的这一架打过了,中、越之间的‘界分两国’,就没有那么……嘿嘿,明显了!北圻、广西的匪盗,大可以拢在一起穷治,我想,到时候,非但广西的治安不会变坏,就是北圻的治安,也会跟着变好的!”

    钱鼎铭心中,又是一跳,辅政王的这个话,明显是暗示战后要拿越南——至少是北圻——做“属土”看待了!

    他朗声说道:“王爷睿见!”

    顿了顿,试探着说,“王爷的这番训谕,我是否可以转告唐维卿?”

    “可以!”关卓凡点了点头,“其实,我的意思,唐维卿都是明白的,不过,你在私信里再替他加加码——也好。”

    “是!”

    “第一是治安,”关卓凡含笑说道,“第二呢?”

    “回王爷的话,”钱鼎铭说道,“第二,就是城池、道路了!”

    顿了顿,“唐维卿说,将来,刘子默去职之后,广西的治安,还能不能像现在这么好,且不去说他,不过,修葺好的城池、铺设好的道路,一时半会儿的,是坏不了、丢不掉的——这个便宜,广西无论如何是落下了!

    说到这儿,兴致勃勃的,“尤其是道路!刘子默修的路,都是照着轩军定的标准修的,都是能走炮车和辎重车的,拿轩军自己的话说,就是‘高标准、严要求’!——都是通衢大道!到时候了,军事了了,转交民用,就是真正的八桂通衢了!”

    顿了顿,“唐维卿还说,王爷跟他说过一句话,叫做‘要想富,先修路’,他认真体味,觉得真正是至理名言!我说,这句话,王爷也跟我说过——一语既了,两个人相对而笑,都有莫逆于心之乐!”

    关卓凡微微一笑,“军事乃是天底下第一花钱之事,每一两银子军费,都是取之于民,都是民脂民膏,该如何物尽其用,乃至物超所值,为政者不能不殚精竭虑——”

    略略一顿,“如果某些军事设施,战后可以转为民用——或是军民两用,则一两银子,就花成了二两、三两银子——这,才是生意经啊!”

    钱鼎铭肃然说道:“是!王爷高瞻远瞩——谨遵王爷教诲!”

    “广西修路,”关卓凡说道,“是这个道理,越南的那条‘海线’,其实也是这个道理——战事一了,南起顺化,北至谅山,每一地,扯一条电报线‘下海’,连接‘海线’,则整个越南的北半边儿,就等于都通了电报了!”

    钱鼎铭眼中放出光来,“对呀!越南地理,南北狭长,如此连接‘海线’,南北两地之间,就不需要再连接‘旱线’了!这省了多少工夫?——不但省了无数工程的费用,咱们也不必花什么气力,去说服越南上上下下,嗯,‘电报这样物事,不会破坏风水,也不会夺人魂魄——你们放心好了!’”

    说到这儿,用衷心敬服的口吻说道,“王爷的擘画,真正叫策无遗算!”

    这是他第二次吹捧辅政王“策无遗算”了。

    “‘旱线’还是要的,”关卓凡笑了一笑,“至少北圻是要的——北圻的地理,由西而东,远较中圻开阔,单靠‘海线’,未免不敷使用。”

    顿了顿,“不过,一时半会儿的,中圻一带,确实是只要‘海线’便够用了。”

    “是!”

    “还有,定舫,”关卓凡说道,“这条‘海线’,接的可是咱们的防城的‘旱线’——”

    说到这儿,打住了,微笑着看着钱鼎铭。

    钱鼎铭想了一想,恍然大悟:“妙!如此一来,越南、中国之间电报往来,便不必经过香港的中转了!——别的不说,这个电报费,可就全落到咱们自己的口袋里了,不干英国人的事儿了!”

    “不错!”

    钱鼎铭兴奋的说道,“那,请王爷的示,战后,顺化以南——越南的南半边儿,是否也可以照此办理呢?”

    关卓凡微微的摇了摇头,说道:“这个恐怕就不能照猫画虎了。”

    顿了一顿,“西贡已经通了电报,他那一条‘海线’,直通到了新加坡,这里头,既有法国人的事儿,也有英国人的事儿,法国人也罢了,英国人,到底不能不叫他分一杯羹。”

    “哦,是……”

    “还有,”关卓凡说道,“即便是法国人——”

    微微一顿,“咱们要把法国的官儿和兵赶出越南,不过,并不要把他的商人和法郎也赶出越南啊!”

    说到这儿,狡黠的一笑,“其实,莫说越南了,就是中国,咱们也是欢迎他的法郎留下来的!这个……打架归打架,生意归生意,两不相干!”

    *

第四十八章 天下第一书() 
宝廷自文华门入,绕过正殿文华殿,转过后殿主敬殿,一抬头,不由一怔。

    咦,眼前的文渊阁,有点儿不对劲儿啊……

    呃……哪儿不对劲儿呢?

    略略一想,明白了。

    前天,他第一次来文渊阁的时候,看到地面上、桥面上,以及墙根、墙角,自砖石的缝隙中,长出了许多的杂草,有的已深没脚踝——草长的这么高,可不是一天、两天的功夫啊!

    当时,他心里还犯嘀咕:内务府这班人,未免也太不上心了吧?文渊阁是什么地方?就不能花点儿功夫,时不时的清理一番?

    现在呢?

    整个院子,杂草几乎一根也看不见了,阁前水池边的一圈草坪,也修剪的齐齐整整,池面上,一片落叶也没有,一池澄碧,清清亮亮,站在石桥上看下去,自己的倒影,清清楚楚。

    前天的这个时候,这个水池,可是浮满了枯枝败叶呢。

    还有,看得出来,院子里的两株大树,也明显是精心的修剪过了。

    文渊阁里头,不晓得有没有什么变化?反正,打外头这么看过去,清清爽爽、干干净净,一股说不出的舒服劲儿。

    这时,一个戴着砗磲顶子的官员,快步走下阁前的台阶,对着宝廷,远远的便满面堆出笑来,“爷,您来啦?”

    宝廷目下的身份,只是一个庶吉士,既没有“散馆”,未授实职,就什么品级也没有,等同“未入流”——一个六品的官儿,喊一个“未入流”的做“爷”?

    不奇怪。

    除了庶吉士之外,宝廷还有一个身份——“闲散宗室”,而且,他不是普通的闲散宗室,他是郑亲王的直系苗裔,正经的龙子凤孙、天潢贵胄。

    这位六品的官员,叫做乌赫,是内务府负责管理文渊阁的主事,出身镶蓝旗包衣,而郑亲王,正是镶蓝旗的旗主。

    所以,乌赫喊宝廷做“爷”。

    不过,这个年头,“龙子凤孙、天潢贵胄”神马的,满大街都是,如果既不掌权,身上又没有像样的爵位,就算你是旗主他们家的,人混得好的、有头有脸的包衣,也不见得要搭理你。

    乌赫见到宝廷,之所以点头哈腰,笑得跟朵狗尾巴花似的,可不仅仅因为宝廷是他的“爷”,更重要的是——宝竹坡可是正经的“新贵”!

    今上继统承嗣,立下“拥立”首功的,是哪一位呀?嘿嘿,就是瞎子也看的出来,一“散馆”,宝竹坡就要“大用”了!有朝一日,宝某人入阁拜相,也不稀奇!咱不从现在就开始讨好巴结,更待何时呀?

    “老乌,”宝廷说道,“这才像个样子嘛!——文渊阁是何等清华贵重之地?打扫的干净些,才对得住文渊阁的地位嘛!”

    “是,是,是!”乌赫小鸡啄米般连连点头,“爷,您瞧,您前儿个一说,我昨儿个就叫人——连我自个儿在内,挽起袖子,‘洒扫庭除’!您瞧,您的吩咐——”

    “得,得!”宝廷摆了摆手,截住了乌赫的话头,“你这碗米汤,我可不敢喝!我也不晓得你们为啥忽然来了劲儿,反正,不可能是因为我!我没那么大的面子!——这点自知之明,我还是有的!还有,你方才那几句话,可别跟第二个人说——我承受不起!”

    乌赫一笑,不再就这个话头继续纠缠了,将手一让,“爷,请吧!茶水、点心,我都替您备好了——您可以一气看到宫门下钥!”

    “谢了!”宝廷拱了拱手,“老乌,这么着,我可是有些受宠若惊了!”

    “爷,您太客气了,您是我的……嘿嘿,您可是‘奉旨入阁看书’!我怎么能不好好待承呢?”

    “我到文渊阁看书,请过了旨是真的,不过,‘奉旨入阁看书’六字,可不敢当,你就别再给我戴大帽子了!”

    文渊阁是紫禁城最大的藏书楼,这座“最大的藏书楼”,所藏之书,只有一种,即号称“天下第一书”的《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是文苑宝山,但凡是个读书人,就没有不想入宝山一窥堂奥的,不过,虽然理论上来说,文渊阁并不是皇帝私人的图书馆,可是,朝廷大臣之中,除了兼充文渊阁提举阁事的内务府总管大臣,以及兼充文渊阁领阁事、直阁事、校理、检阅的大臣之外,其余欲入文渊阁看书者,一律要事先请旨。

    一般来说,有资格“入阁看书”的大臣,不是为皇帝所信用,就是“资望夙著”者,宝廷的“望”,勉强算有,“资”,一个庶吉士,就完全谈不上了,在他之前,从来没有过庶吉士“入阁看书”的先例,因此,他的“入阁看书”,可以算是“殊恩”,本身便被人视为宝某人将要“大用”的一个征兆了。

    “上头”给宝廷的“恩典”,是“三月之内,每月入阁看书三天”,前天,是宝廷有生以来,头一回入文渊阁,今天,是他的“二进宫”。

    虽然已经是“二进宫”了,但宝廷跨过殿门门槛的一霎,想到阁中的书山学海,还是不由自主的嗓子眼儿发干,心跳也不由自主的加快了。

    他收摄心神,向居中的御座躬身行礼,还没有直起身,便听到殿外脚步急促,有人从文华殿的方向,一路小跑着过来,边跑边喊,“老乌,老乌!”

    来者是内务府的一个笔帖式,跟着乌赫照料文渊阁的,算是他的副手,彼此极熟的人,平日里“老乌、小张”的喊,也没有什么,不过,当着外人,也不叫一声“乌主事”,乌赫就有些不高兴了,正要把脸子放了下来,那个“小张”已经到了台阶下,仰着头,气喘吁吁的说道,“皇上来了!”

    皇上来了?

    乌赫、宝廷,一起睁大了眼睛。

    “怪不得昨儿个上边儿叫我们里里外外的赶紧拾掇呢!”乌赫的模样,很有些瞠目结舌,“再想不到——”

    想得到会有大人物过文渊阁来,可是,再也想不到是皇上啊!原先还以为,多半是辅政王要来“视察工作”呢!

    还有,皇上驾临文渊阁,怎么也不事先打个招呼?连銮驾的“吃——吃——”的喝道声都听不到?

    “别‘再想不到’了!”小张急得跺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