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清- 第4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好,说的天花乱坠。

    不过,也是真有道理。

    关卓凡沉吟不语。

    阿礼国见关卓凡似已意有所动,赶紧继续加码:“亲王殿下,以您的渊博,一定晓得,主持1851年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项目的,是王夫阿尔伯特亲王。对中国,阿尔伯特亲王一向抱有美好的感情;对您本人,阿尔伯特亲王更持有崇高的敬意。如果英国参与中国的‘博览馆’项目,阿尔伯特亲王答应,他会继续负责这个项目,并因此访问中国。”

    顿了一顿,说道:“阿尔伯特亲王说,他非常期待着和您的见面。亲王殿下,您一定同意,这,对于增进贵我两国的友好往来,是大有助益的。”

    王夫?咦,有点儿意思。不过,我对王夫本人兴趣不大,对他和女王陛下生下的某位公主,倒是颇有兴趣。

    不过,关卓凡还是叹了口气,说道:“爵士,你说的都对,我也非常期待和阿尔伯特亲王的见面。可是,‘博览馆’的项目,就算英美合作,对美国,中国依然是违约了。这不守信用的名声若传了出去——唉!”

    阿礼国大为沮丧,张了张嘴,一时不晓得再说些什么好了。

    两个人都沉默下来。

    过了一会儿,还是阿礼国打破了沉默:“亲王殿下,如果在‘博览馆’的项目上,您能够接受我的建议,那么——”

    顿了一顿,终于翻出了第二张底牌:“英、法、俄、荷四国公使觐见大清皇帝,礼仪上面,女王陛下政府,愿意尊重中国政府的意见。”

    好,小样,你总算自己跳出来了。

    英、法、俄、荷四国公使,请求觐见大清皇帝,一如既往地卡在了“礼仪”上面。不过,这个“礼仪”之争,不是该不该行跪叩礼——跪叩礼“有碍国体,是不可行”,这个,明载于《天津条约》,已经没有什么可争的了。

    这一次,大伙儿争的,是泰西诸国公使,觐见大清皇帝,是行单膝跪礼呢?还是行鞠躬礼呢?

    *(未完待续。)

第六十七章 不惜代价() 
觐见中国皇帝行单膝跪礼,对泰西各国公使,并不存在“有碍国体”的问题——因为他们觐见本国君主,就是行的这个礼。

    但公使们搬出《中英天津条约》第三款,“惟大英君主每有派员前往泰西各与国拜国主之礼,亦拜大清皇上,以昭划一肃敬”——俺们觐见友邦国主,都是行鞠躬礼的,对大清皇帝,亦应一体办理呀。

    靠,你要扯《天津条约》,咱就扯《天津条约》。

    关卓凡毫不客气,指斥四国公使之言“不尽不实”:你们向泰西各国国主递交国书的时候,确实是行鞠躬礼的,但其他的场合呢?什么舞会、酒会呢?难道每一次和驻在国国主见面,你们都行鞠躬礼?

    你们和驻在国国主见十次面,大约只行一次鞠躬礼,其余九次,都是单膝跪礼吧?

    我们中国的皇帝,年纪还小,尚未亲政,除了最重大的典礼,原则上不和臣子见面;代行皇帝职权的是两宫皇太后,因为是女性,按照中国的习俗,不宜善听善见。所以,各国公使,除了递交国书之外,几乎不再有觐见皇帝的机会——怎么,就这么一次机会,你们却打算用那个只有百分之十概率的鞠躬礼,而不是那个有百分之九十概率的单膝跪礼?

    这是什么道理?

    再请你们看看清楚《天津条约》第三款:上边儿有提到“递交国书”四个字吗?

    英、法、俄、荷四国公使,无言以对。

    美国访华代表团乾清宫觐见之后,在这个问题上,四国公使就更加被动了:约翰逊副总统以美利坚副国主的身份,行一鞠躬礼,然后赐坐;代表团其余人等,一律行单膝跪礼,礼成赐平身。

    美利坚还是共和国哦。

    其实既然没有“有碍国体”的问题,行单膝跪礼,法、俄、荷三国公使是没有什么太大所谓的,但各国驻中国使节,在这一类事情上,一向唯英国马首是瞻,阿礼国既哼哼叽叽,不情不愿,这个事儿,便一直拖了下来。

    其实阿礼国也不是真的“不情不愿”,但他是职业外交家,讨价还价是他的职业习惯,几乎等同本能和天性了。他不能够那么容易就关卓凡的范,这张底牌,得留着,得在最合适的时机,才好翻它出来,以换取更大的利益。

    至于关卓凡,坚持驻华公使觐见小皇帝和两宫皇太后,行单膝跪礼,可不是为了维护“下跪的权利”,而是为了维护中国的尊严。

    美国访华代表团觐见的时候,美国人行鞠躬礼和单膝跪礼,他却要率领中国的亲贵大员,行三跪九叩礼,两相对照,无比别扭。

    这种感觉,前所未有,当时,他就在心中暗暗咒骂,很对自己说了几句狠话。

    可是,现阶段国情如此,无可奈何。

    变革之路,任重道远。

    因为中国人在皇帝面前,暂时还站不起身来,就不能不把洋人往下拉一拉,叫彼此的高度,差得没那么多,距离没那么扎眼。

    还有,四国公使行单膝跪礼,对关卓凡,是重大的政治利好。

    关卓凡已经叫人放出风去:四国公使请行鞠躬礼,明载于《天津条约》,黑纸白字,咱们非常被动——要怪,只能怪当初条约没签好。

    这种舆论形成了,到了时候,四国公使觐见皇上,却不得不行单膝跪礼,这——岂非皆轩郡王折冲樽俎、力挽利权、旋转乾坤之功?

    至于《天津条约》那些微妙的文字纠葛和泰西各国的实情,除了他,中国有几个人搞得清楚?

    到时候,朝野内外,不论新派、旧派,还不都是一片欢声雷动?

    关卓凡和阿礼国各怀心思,你来我往,终于在“博览馆”一事上,彼此的利益,形成了交集。

    “美利坚访华代表团”成行,英国人是非常紧张的,阿礼国接到伦敦的训令,严密监视美国人和中国人的互动,要确保美国不会对中国的市场,形成垄断,以致损害大英帝国的利益。

    铁路是前车之鉴。

    中国庞大的铁路网建设,“一期工程”几乎全部落入美国人之手,英国人异常懊恼。但木已成舟,无可奈何。而且,英国人判断,“一期工程”之后,美国人修筑超长距离、复杂地形铁路的经验和技术,会更加成熟,英国恐怕更难和美国竞争中国的铁路份额了。

    毕竟,人家有一条“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太平洋铁路,正在国内修着呢。

    论工业能力,其他任何一项,英国都有完爆美国的把握,唯独铁路,比较心虚。

    但是,铁路的覆辙,决不能重蹈,就是说:啥事都要开个好头——等人家签了约,开了工,自己再往里边儿掺和,可就晚了。

    “美利坚访华代表团”的动静,英国公使馆盯得极紧,但是,美国和中国的所有实质性事务的会谈,都是“闭门”的,很难打听出来,他们到底达成了哪些协议?

    阿礼国想方设法,终于拿到了这么一条情报:中国委托美国,在首都北京,建设一个大型的“博览馆”。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

    阿礼国了解到,这个“博览馆”,重点并不为展示中国自己的物产和成就,而是要搜罗世界各国最新式、最先进的技术、机器,以及款式最新、品质最佳的出品,荟萃一堂——就是说,这是为给中国人“看世界”,在首都北京开的一扇“窗口”。

    很像1851年伦敦举办的“万国工业博览会”。

    只不过,“万国工业博览会”主要是展示英国及其殖民地、保护国的先进成就,以“邀请‘日不落帝国’的‘世界’,来达成真正的‘世界’博览会”。

    中国的这个“博览馆”,思路更像是真正的“世界博览会”。

    当然,“英国及其殖民地、保护国”—— “‘日不落帝国’的‘世界’”,和真正的“世界”,也差不了多少了。

    阿礼国的嗅觉极其敏锐,他判断,这个“博览馆”,必将对中国人的视觉和观念,造成巨大的冲击;这个冲击波,将从首都北京,迅速辐射全国。

    这个“博览馆”,必将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最重要的加速器之一。

    如果“博览馆”由美国人单独承办,那么,可以想象的到,美国人必然用最大、最佳的展位,力推本国的技术、成就,中国人先入为主,自然以为,这些技术、机器,就是世界上“最新式、最先进”的了,中国开办新式企业或对企业装备进行更新换代的时候,就会首选这些技术、机器——法克!这如何能够容忍?

    所以,要不惜代价,将这个“博览馆”的承办权抢了过来!至少不能让美国人吃独食!实在不行——法克,搅黄它!

    一拍两散,拿句中国人的俗语来说,就是“打翻狗食盆,大家吃不成”!

    其实,为了拿到这条情报,英国人已经付出了一点“代价”。

    阿礼国对关卓凡说的“可靠的渠道”,其实是不名誉的:这条情报,是由英国公使馆一位姓史密斯的一等秘书的妻子,从“美利坚访华代表团”成员之一、国务卿西沃德的一个随员那里,轻怜蜜意之后,“拿”过来的。

    这位史密斯先生和他的妻子,除了外交人员及家属之外,还有一个身份:“地形测量和统计局”的雇员。

    不要被“地形测量和统计局”的名字骗了,这其实是英国第一个近代意义上的情报机构,十一年前——即1855年,正式成立,后世的神马“军情N处”,统统是它下的蛋。

    中国目前的情形,洋太太的身份,很难有对中国人直接开展工作的机会,所以,这位叫做艾米的史密斯太太,主要的工作对象,暂时是西洋各国驻华的机构和人员,包括公使馆、舰队、商人,等等。

    *(未完待续。)

第六十八章 皆大欢喜() 
“美利坚访华代表团”进京后,自然成了艾米的重点工作对象。

    在欧洲各国驻华公使团为“美利坚访华代表团”举办的一场舞会上,艾米锁定了美国国务卿西沃德一个叫做瑞恩的贴身随员。面对举止高雅、姿容姣美的艾米,瑞恩完全没有抵抗能力,两个人很快就打得火热。

    可是,英国公使馆和艾米本人都不晓得,史密斯太太的真实身份,对某些中国人和美国人来说,并不是秘密。

    这得怪史密斯夫妇自己。

    轩军自然是“地形测量和统计局”最感兴趣的目标之一。史密斯夫妇负责京津地区的情报工作,轩军天津大本营,全封闭式管理,滴水不漏,英国人无从下手,瞄来瞄去,盯上了北京城朝阳门内大街的“敕命轩军松江军团总粮台驻京城办事处”。

    英国人想着,这个“驻京办”的“副主任”是美国人,“主任”虽然是中国人,但洋行出身,精通英语,又在美国待过一段时间,一定是“洋派的”。这两位,总有一位要掉到艾米的温柔陷阱中来吧!

    史密斯夫妇做梦也没有想到:“陈主任”也好,“马副主任”也罢,居然都是自己的同行。

    第一次见面,陈亦诚和马丁内兹,就觉得对方不大对劲儿,特别是这位史密斯太太,一定有古怪!就算是洋女人,这么抛头露面,也有点儿过了,更何况第一次见面,就有意无意地对人抛媚眼儿?

    陈亦诚和马丁内兹,都是那种极其敏锐、却又铁石心肠的人,艾米的秋波虽然动人,却不能迷惑他们的心智,反而叫他们生疑。这个念头一起,循迹探究,草蛇灰线,愈来愈多,史密斯太太的真实身份和目的,便掩不住了。

    艾米不晓得,在她试图“打入轩军内部”的时候,她已经反过来被轩军盯上了。

    她和瑞恩的不正常交往,也没有逃出军调处的眼睛。

    国务卿西沃德对瑞恩挑明他和史密斯太太的“特殊关系”时,瑞恩慌了手脚,以为这一次大祸临头,要么丢掉饭碗,要么史密斯先生打上门来,要求决斗了。

    或者,又失业,又要吃史密斯先生的枪子儿——听说那家伙是个神枪手!

    不晓得俺还能不能活着回到故乡亚利桑那?

    西沃德说,你要如此这般,这般如此。

    瑞恩睁大了眼睛,张大了嘴巴。

    万没想到,国务卿是要俺……嘿嘿!

    转瞬之间,地狱变成了天堂。

    没错,“美国将独家承办中国的‘博览馆’”这个消息,是中、美勾连好,故意泄露给英国人的。

    其实,建“博览馆”这个事儿,从一开始,关卓凡就没有打算将英国人排除在外——非但如此,他心目中,英国人还应该是“博览馆”最主要的操盘手。

    原因很简单,就是阿礼国说的:英国是“世界上最先进、工业能力最强大的国家”。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正是大英帝国如日中天的时代,“世界工场”真正名副其实,最好的技术、机器,尽出于英伦三岛。

    还有,“万国工业博览会”珠玉在前。

    别的不说,单说这个博览会的主会场——“水晶宫”,就不得了了。

    这是一个巨大的、由铁制骨架支撑的……玻璃屋。

    长五百六十三米,宽一百三十八米。

    这个尺寸,即便放到二十一世纪,也足够惊人,何况,它诞生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之初?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建筑,是这个时代最强大的工业能力的最完美的作品。

    关卓凡想,我根本不要做任何变动,直接把这个“水晶宫”复制到中国就好了——想象一下,阳光穿过高高的、透明的穹顶,遍洒整个展馆,这个时代的中国人,身处这样一座神话中才会出现的“水晶宫”,将会如何之目眩神摇?

    还有,英国人的运营能力,也是第一流的,办这个“国家名片”性质的“万国工业博览会”,居然还赚钱了:纯利十八万六千英镑。

    这笔钱,够新建一只“射声号”铁甲舰了。

    所以,中国的“博览馆”,怎么能够少得了英国人呢?

    不过,关卓凡并不打算直接去找英国人。同样一件事,是我去求人,还是人来求我,可是大大不同啊。

    人来求我,除了在“博览馆”的出资和权益的分配上,中国会拿到更好的条件,还有,如果是你来求我,叫我勉为其难,那么,别的事情上,你就该主动有所表示了吧?

    比如,你觐见中国皇帝,到底是鞠个躬就了事了呢,还是和觐见你的女王陛下一样,单膝下跪?

    但是,也不能让英国人吃这份独食。不然,英国人肯定又把它办成“日不落帝国的世界”了,并有意无意地排斥竞争对手国家的技术和产品。

    我要的,可是真正的“全世界”。

    因此,关卓凡和美国人一起,给英国人演了这么一出好戏。

    美国人非常乐意配合关卓凡演这出双簧。

    美国人自知,尚无力单独托起“博览馆”这根大梁,现在,可以从英国人那里,分一大杯羹,心满意足。

    最便宜的是那个瑞恩。

    不会被炒鱿鱼,更不会被吃醋的人夫追杀,奉命“泄露”国家机密之余,还能够理直气壮消受美人恩,这样的好事居然让俺撞上了,难道,俺上辈子拯救了银河系吗?

    这真是皆大欢喜:中、美、英三国,各取所需,各得其所;经手情报的两位当事人:瑞恩和艾米,前者认为自己赚了大便宜,后者认为自己出色地完成了获取重要情报的任务。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