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清- 第2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使团不日要南下上海,和银团、中国政府签署“三方抵押借款协议”,然后从上海回国,再见关卓凡,确实得等他到日本了。

    徐四霖没有忽悠小栗忠顺,关卓凡确实要去“巡阅海防”,这件事,已经因为要接见日本使团,耽搁了好几天了。

    去哪儿“巡阅海防”呢?

    旅顺。

    那儿正在大兴土木,为即将归国的两位“洋美人”,修建“藏娇”的“金屋”。

    *(未完待续。)

第一三四章 红浪血睛蓝鲨() 
旅顺要塞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规划和建设的主要工作,得等“翁贝托国王号”和“杜里奥号”归国,随舰而来的英国顾问们到位了,才能正式着手。也就是说,得等到打完了日本。

    不过,关卓凡一点时间也没有浪费,他已经在顾问委员会之下组建了“旅顺要塞工程局”,密锣紧鼓地做着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派人赴山东长岛采办石料,这是一种紫色花岗岩条石,是修筑防浪堤的上佳石材。

    事实上,旅顺要塞的军港部分,一期工程已经展开,主要是现在就能做的航道深浚。

    原时空,旅顺军港的主体工程,前前后后共花了八年时间。关卓凡以“要塞化”思路建设海军基地,和李鸿章颇不相同,而工程量只会加大,不会减少,可关卓凡的打算是集中力量,提高效率,五年之内完成主体工程。

    现在是1865年,看历史的时间线,1870年是一个重要的节点,必须在此之前,使新生的中国海军,形成初步的战力。标准是:能够和除了英国之外的欧洲强国,在中国近海,进行舰队决战。则海军基地的完工,是最基本的条件。

    至于远洋作战,五年时间还远远不够;而要和英国人在海上争雄,更不是十年八年之内,能够想象的。

    关卓凡到了旅顺口,登上雄伟的黄金山,放眼望去,不由心醉神迷,真正是“天下形胜”!

    对面——西南方向,是巍峨的老铁山。这座老铁山,伸出了一个半岛,和关卓凡脚下的黄金山,夹海相对,两山之间,不过三百米的光景,这就是所谓的“旅顺口”,也叫“狮子口”。口开向东南,口内,就是他“藏娇”洋美人的“金屋”,规划中的旅顺军港了。

    更绝的是,这个半岛又向港内伸出了一条干滩,这条干滩呈反“S”形,形成了一堵绝佳的天然大防波堤,同时,也自然而然地,把全港分成了西港、东港两部分。

    因为这条干滩的关系,这个半岛叫做“老虎尾半岛”,干滩,就是那条“老虎尾巴”了。

    港内水域广阔,不冻不淤,隐蔽性和防风性都极好,而且,因为“老虎尾巴”的关系,西港简直就是一个内湖了。

    旅顺口宽仅三百米,以关卓凡粗浅的航海知识,也晓得,航道不会超过一百米,就是说,大型军舰,每次只能进出一艘,加上两边山上设置的火力点,绝对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啊。

    天底下去哪里找这么好的军港?!

    关卓凡几乎第一时间就意识到,这个旅顺军港,根本不可能从海上攻破,防卫重点,全在陆地方向,要全力以赴地进行“要塞化”!

    日俄战争,日军拿下旅顺口,前前后后,差不多花了整整一年;甲午战争,日军攻取旅顺口,满打满算,不过五天。而且,这五天是占领整个旅顺地区的时间,真正打旅顺军港,从早到晚,不足一天!

    你妹的!

    旅顺军港陆地防御的自然条件其实相当优越,外围的天险,内圈有大孤山、小孤山,外圈有狼山、横山,这些天然屏障,都可对之进行“要塞化”,日军必须一道一道屏障,全部突破之后,才能直接威胁军港。而这些坚固设防的高地,每一个都需要付出非常沉重的代价,才可能攻克。

    即便所有的外围天险全部失守,还有旅顺军港本身这个最大最坚固的要塞呢!

    怎么可能把仗打成这个样子?!

    犹如千两黄金,当做一贯铜钱花掉了。

    李鸿章筹办的海防,旅顺和威海卫一样,都是扁平化的网格,只知道“占路”,不知道“占势”;“网眼”过大,兵力和火力过于分散;只有“打击”概念,没有“抗打击”概念。整个防御体系,本质上还是平原地带的战役防御、城镇防御的思路。潜意识中,把自己的未来的敌人,当做发捻一类角色,乃以此筹划进退攻防。结果战端一开,没有一处经得住日军的高强度打击。

    没有统一指挥,各部派系驳杂,将无战心,兵无斗志,更不必说。

    说到底,原时空旅顺口的中国军队,不论手里拿的是什么武器,从军事指导思想,到部队架构、作战训练,还是不脱农业社会军队的底子,硬碰真正的近代化军队,自然就要散架。

    甲午战争相关史料,关卓凡只要看到“中国军队英勇作战,奈何寡不敌众”一类叙述,就难免想吐。

    知耻才能后勇,总是这样理解、粉饰自己的失败,怎么能够真正雄起?!

    好吧,本时空,看我的。

    *

    *

    关卓凡视察完旅顺,即南下威海。

    旅顺在辽东半岛最南端,威海在山东半岛最东端,这两点连成一线,就是渤海和黄海的分界线。关卓凡想,在我的手里,这条无形的分界线,必成为中国海防的最后的不可逾越的“红线”。

    胆敢越线者,死。

    刚到威海,好消息送了过来:美国政府终于同意,征日的中国军队登陆马关的时候,由护航的美军舰队,“提供炮火掩护”。

    本来美国人希望,日本天皇也能够发布一道“敕许”,批准幕府向美国政府“借兵”。但这个实在做不到,以孝明天皇对“洋夷”的深恶痛绝,就算把刀子架到他的脖子上,他也未必肯签这个字。

    可没有个“正当程序”,美国人就不好和长州藩翻脸。毕竟,前不久,英法美荷四国舰队和长州藩签了《下关条约》,这才过了大半年,“墨迹未干”呀。

    最后美国人想出了这么个办法:“护航”阶段,美国军舰自然挂美国海军旗;舰队进入马关海峡之后,美国军舰改挂中国海军旗,这样,还是中国人和日本人打,就不算美国政府直接介入日本内战了。

    里子总是比面子重要的。

    等等,中国海军旗?是那面三角形的“绿底黄带黄龙旗”吗?

    想哪儿去了呢?李国泰的这个“作品”,早被关贝子否啦。

    那么,是那面著名的“黄底蓝龙戏红球”的旗子吗?

    也不是。

    这个事,迟一点再说,先说一说威海卫的情形。

    威海港呈半圆形,南、西、北三面环山,港口开向正东,南、北两岸都可设置炮台;威海卫港口宽阔,这一点上比不得旅顺口,但其正前方有一个刘公岛,紧扼门户,刘公岛周边,又有日岛、黄岛等小岛互为犄角,算是另外一种“天然形胜”。

    威海港南、北两岸,和刘公岛、日岛、黄岛等,可以组成交叉火力网,进出港湾的航道,全在严密覆盖之下。

    事实上,甲午战争威海卫之役,日军占尽优势之下,也未能从海面上攻破威海卫。威海卫的陷落,还是失之于陆地。

    旅顺、威海两地看下来,关卓凡豪气顿生。实话实说,有这么两个天造地设、极其合做军港的去处,老天待中国,算是过得去,我辈断断不能辜负了!

    回到天津,过来迎接的高级官员中,除了直隶总督刘长佑、三口通商大臣崇厚,还多了华尔和张勇两位。

    关卓凡不急下船,先叫了华尔和张勇两个上船。

    张勇双手抱着一个包袱,腰杆笔直,昂然登船,旁人看了都有点奇怪,什么东西这么金贵,要张提督亲自捧着?

    见了面,关卓凡开口就是:“别行礼了,看东西吧。”

    张勇笑嘻嘻地将包袱放到桌子上,解开之后,里面却是一面折叠好的旗帜。张勇和华尔,一人抓住一边,展开了旗帜。

    关卓凡的心跳加快了。

    长方形,红底,中间是一条巨大的蓝色鲨鱼,头大身小,正从海中跃起的样子,周身用白边勾勒。最扎眼的,是它正大张的“血盆大口”——不是形容词,这张巨口上下都有血红的口唇,两列雪白的利刃般的巨齿之间,还吐着一条血红的舌头。

    巨鲨的眼睛,眼白之内,是血红的瞳孔。

    “红浪血睛蓝鲨”旗,我的海军旗,中国的海军旗。

    *(未完待续。)

第一三五章 血河雪山() 
海军旗的设计,一开始,关卓凡就排除了几何图形的方案。

    采用几何图形作为海军旗的,绝大多数都是从国旗变化而来。少数和国旗无关的也其来有自,比如,俄罗斯的海军旗,白底,蓝色对角线交叉十字,那是有着古老传统的圣安德烈旗。但中国没有国旗,也没有类似圣安德烈旗的传统,没有数十年乃至数百年的相关情愫累积,再漂亮的几何图形,也不会在受众心中引起任何特殊感觉。

    对,受众,海军旗不是关卓凡拿来给自己爽的。那么,它的受众是什么人呢?要通过这个旗子向他们传递——或者说,要他们接收到什么样的信息呢?

    海军旗的第一受众,是海军官兵。

    其他的人,庙堂诸公、老百姓、国外友敌,统统都得向后排。

    中国军官士兵,文化水平不高,且如上文所言,中国尚没有足够的“旗帜符号意识”,所以,旗帜上的图案,必须以鲜明的形象、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不绕圈子不废话,直接把要说的话楔入受众脑中。

    如此,具体的物体的形象便成为首选。

    所谓“具体的物体”,无非三种:人物,动物,舰船和武器。

    舰船和武器当然是最直接、最形象的,但大多数官兵看在眼中,恐怕觉得仅仅标志了他们的身份,未必会引发更多的“深层次”联想,就是说,还不能完整传达关卓凡想要传达的信息。

    人物,头脸当然不大好上旗子,但部分器官是可以上的,比如拳头——这个属于关卓凡的“心水保留方案”,但他打算将之另派用途,暂不放在海军身上。

    就剩动物了。

    用龙吗?这东东倒是在大海里混的,可是,这个时代,普通的中国人看到龙,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呢?

    皇帝和神仙。

    都是拿来磕头用的。

    我希望我的海军,看到自己专属的旗职,自然而然,攥紧了拳头,挺直了腰,浑身肌肉绷起,嘴巴里泛起血腥的气息,然后,热血滚沸,杀气冲腾。

    而不是自然而然,膝盖发软。

    关卓凡理所当然地选择了鲨鱼这个形象,他要告诉他的海军——中国海军:你们是海洋中最凶残的捕猎者,是食物链最顶端的存在。

    把动物搬上国旗、军旗,司空见惯。狮子、马、大象、老鹰、蛇,都在旗子上面呆着呢,不过,鲨鱼上旗,关卓凡算第一家。

    鲨鱼的威慑力,首先在它的巨齿,为了突出这一点,旗子上的鲨鱼经过了夸张和拟人。

    “夸张”:头部占整个身躯的比例大大增加,超过一半。嘴部占头部的比例又大大增加,也超过一半。画面最正中、最醒目的,就是它的小山般排列的利齿。这有个名目,叫做“血河绕雪山”,牙齿就是“雪山”,上下各一条血唇,谓之“血河”;又有“血河出雪山”:下齿的后面,隐约一条腥红的舌头。

    还有它血红的瞳孔,其中,一点黑珠,算是“画鲨点睛”。

    “拟人”,就是上述之血唇红舌了。这个设计,除了让鲨鱼更具表情、更显凶残之外,红色的口唇、舌头,雪白的牙齿,可以形成更强烈的色彩对比。

    到时候,言路上会不会有人义正词严地说:鲨鱼是没有舌头的!

    好玩。

    俺就告诉他们:鱼,包括鲨鱼,是有“舌头”的,这个东东的学名叫做“基舌骨”。只是大多数鱼类的“基舌骨”的功能已经退化,基本就是个摆设。不过,没啥用的舌头也是舌头,不要说俺没有引经据典啊。

    补充说明,这个时代的美国海军,还没有自己的海军旗,是拿国旗当海军旗用的,就是说,舰队进入马关海峡之后,降下星条旗,升起“红浪血睛蓝鲨旗”。

    想一想,挺爽的嘛。

    原时空,一直到了1959年,美国海军才算有了自己专用的海军旗。不过,这个旗子只在庆典、游行等官方场合使用,平时并不在舰上悬挂,舰上还是悬挂国旗,所以,有了等于没有。

    嗯,总算有件事,跑到美国人前面去了。

    *

    *

    关卓凡在华尔和张勇的陪同下,来到轩军军营。下马伊始,即召集副师级以上将领开会,部署西征、征日事宜。

    随左宗棠西征的,定了第四师副师长展东禄。

    这支轩军,是左宗棠的“客军”,主将要独领方面之任。这是展东禄首次真正独当一面,而轩军的战力,对回匪有绝对的优势,这个差使,颇为适合展东禄这个“新人”。

    展东禄出身步军城南马队,是关卓凡嫡系中的嫡系,为人机智,作战勇猛。不过,入美诸将之中,他的勋名靠后,关卓凡派他这个差使,算是有心栽培了。

    议定:第四师第十五团、第十六团,炮兵师第三团,工兵团第二营,共同组成“轩军西征支队”。

    左宗棠已经离京赴陕,但他要在陕西招兵买马,训练士卒,最快也要数月之后才能正式进兵甘肃,西征支队倒不着急马上开拔,有充足的时间做各项准备工作。

    以上是西征,下面是征日。

    先说说江苏的第五师。

    第五师只有两个团:第十七团、第十八团。原副军团长兼第五师师长丁世杰,已经到广东去做巡抚了。关卓凡决定,这两个团并入第四师;第五师副师长刘玉林,任第四师副师长。

    这样,理论上,第四师暂时就有了六个团,两个副师长;而第五师,暂时就只有一个番号了。

    征日大军由下列部队组成:第三师,第四师第十三团、第十四团、第十七团、第十八团,炮兵师第一团、第二团,骑兵师第一团,工兵营第一营、第三营。

    关卓凡自领大军,张勇为辅,军团参谋长施罗德随行。

    第一师、第二师留守,华尔在天津“全面主持工作”。

    长州藩可战之兵不过数千,轩军没有必要全军出动,两个步兵师,两个炮兵团,一个骑兵团,兵力数倍于敌,已经是泰山压顶之势了。

    至于为什么挑第三师、第四师来办这个差使,却是大有讲究的。

    *(未完待续。)

第一三六章 功勋制度() 
第四师的第十三、第十四团,兵源以华工为主,多在亚特兰大战役后入役,还有不少是萨凡纳战役后才加入轩军的,没打过什么特别激烈的仗,战斗经验不算丰富。

    刚从第五师并入的第十七、十八团,是轩军赴美时留在国内的那一部分,完全没有经历过美国内战这种近代化战争的洗礼。

    所以,相对于第一、第二、第三师,第四师是比较“新”的,要多“淬火”,才能百炼成钢。

    长州藩的军队,算是从封建化向近代化迅速过渡的一支军队,拿来练手,勉强够用。

    至于第三师,四个团里面,第九团是白人团,第十团、第十一团是黑人团,就是说,第三师四分之三员额是地道的美国人,征日既然是中美联手,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