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或者有兵无将,或者兵、将通通欠奉,几乎就剩一个“某标、某协、某营、某汛”的空壳,这个时候下刀子,最顺理成章,阻力最小。
而且绿营的待遇差,当兵吃粮不比种地打工好到哪去,发一点遣散费,也就高高兴兴地上路了。其中的“世兵”,也即前明的“军户”,和最底层的旗民一样,一旦解除世代只能当兵这具枷锁,绝大多数,兴高采烈。
军官嘛,多发一点遣散费就是了。另外,不比文官要十年寒窗苦读,武人大字不识一个,打上一仗官儿就有了,所以武官的品级本不值钱,特别是低级军官,连他们自己,也没真把自己的品级当回事儿。
山东和江苏的绿营,已经完成了整编,这是第一阶段;接下来的第二阶段,是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四省绿营的整编,这个工作,最迟今年之内完成。
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四省,是第三阶段,这几个地方,关卓凡的手,暂时还未能直接伸进去,等政治形势成熟一点再着手是最稳妥的——关卓凡的打算,是从日本回来之后再开始这个工作。
广西、云南二省,和越南接壤,不久的将来,就有一个法兰西要打算了,所以,这两个省,要有特殊安排。
四川和青、藏挨着,也要有一点特殊安排。
山西、陕西、甘肃三省的绿营,要等左宗棠的仗打完了,才能着手整编。
直隶放到最后面。
关卓凡的手指,在一张法国人绘制的中国地图上,轻轻地敲着,脸露微笑:嗯,差不多了。
就在这时,消息传来:日本幕府的使团到京了。
*(未完待续。)
第一三零章 兄弟阋墙()
使团的正使叫做小笠原长行,乃是幕府的“老中”;副使有两位,一位叫栗本锄云,衔头是“外国奉行”,一位叫小栗忠顺,衔头是“军舰奉行”。
“老中”是幕府的最高行政长官,辅助征夷大将军处理一切政务,大致相当于中国的军机大臣。和军机大臣一样,“老中”也不止一位,常设三至四名,地位最高的叫“大老”,犹如中国的军机领班。不过,“大老”不是常设职位,安政七年,即1860年,“樱田门之变”中,大老井伊直弼被刺死,之后幕府就没有再任命“大老”了。
“外国奉行”即相当于“外交部长”,“军舰奉行”即相当于“海军部长”。
使团带来了幕府正式请求中国出兵“助剿”的国书,以及天皇准许幕府向中国提出这个请求的“敕许”;幕府指授使团签署抵押借款协议的授权书,还有德川家茂写给关卓凡个人的亲笔信。
按照日本的幕藩体制,天皇是不可以直接和外界、当然也包括外国打交道的,什么话都得幕府和外面去说,签了协议,再跑到京都去请天皇“敕许”。
乍一看,这个“幕藩体制”,和近现代国家的君主立宪颇有相似之处:幕府是政府,天皇是国家元首,“虚君”,“敕许”——就是签个字,不过是履行通过法案的最后程序。
但实际上,两者根本不是一码事。
近现代国家的君主立宪,君主和政府是二而为一的,政治体制是一元的,签署法案是君主的法定义务;但“幕藩体制”是一种纯粹的二元政治结构,在法理上,天皇和幕府,京都和江户,是相互独立的,签署法案并不是天皇的法定义务。
事实上,法案没有天皇的签署也照样可以推行;只是有了天皇的签署,这个法案理论上才具有完整的效力。
而天皇肯不肯签署这个法案,即是说天皇听不听幕府的话,完全取决于幕府的势力是否足够强大。
这个“是否足够强大”,不是相对于天皇而言,“公家”——即天皇和他周围的贵族公卿,是没有自己的武装的,就是说,“公家”势力的绝对值,几百年来都是不变的。
幕府的势力消长,是相对于“幕藩体制”中的“藩”,即大名们而言的。
江户时代的早期,幕府对大名占有压倒性优势,天皇就很乖,将军说啥就是说,完全是个橡皮图章。江户后期,幕府逐渐走弱,特别是进入十九世纪以来,幕府财政愈来愈困难,“掌控天下”愈来愈力不从心。相反,“雄藩”们,特别是几个外样大名,如长州藩、萨摩藩、土佐藩,却愈来愈强大,此消彼长,天皇开始不听话了。
究其竟,不过是对于天皇来说,外边有了强援,可以拿来平衡幕府的势力;对于“雄藩”来说,可以挟天子而向幕府要求更多的权利。
比如,贝里“黑船来航”后,永嘉七年,即1854年,日本和美国签的《日米和亲条约》,也即《神奈川条约》,根本就没经过什么“天皇敕许”;但到了安政五年,即1858年,要签《日米修好通商条约》的时候,众议汹汹,幕府觉得自己一家子吃不住劲儿,就跑去找天皇签字。
没想到孝明天皇闹起了别扭,死活就是不肯签。最后幕府没法子,时任“大老”的井伊直弼,在没有天皇“敕许”的情况下,硬是和美国人签了约。结果舆论哗然,政敌借此群起攻之。井伊直弼乃兴起“安政大狱”,大肆打压反对派,也因此种下了日后“樱田门之变”被刺杀的肇因。
所以,这个“天皇敕许”,不是那么容易拿到的。特别是第二次长州征伐,和第一次征伐长州颇有不同。第一次征伐长州,是因为长州藩进攻皇宫,地道的“乱臣贼子”,幕府讨之,师出有名;这一次颇有人以为师出无名,不能算是“义师”,更何况还要向外国借兵?那不成了“里通外国”了吗?
但正因为如此,才更要拿到这个“敕许”。今时不同往日,如果没有这个东东,长州藩更可高呼:“幕府才是乱臣贼子!”
看幕府的国书,言辞恳切,但谦而不卑。里边自称日本为“小国”,而称中国为“大国”。关卓凡微微一笑,心说这个言下之意,是中、日只有大、小之分,没有上、下之别,日本不是中国的藩属,两个国家是平等的。
再看德川家茂的亲笔信,自称“弟”,极美关卓凡之功勋,表示要和贝子同心协力,奠定两国兄弟邦谊万世不易之基。
关卓凡想,是大国小国还是上国下国,是哥哥弟弟还是老子儿子,咱们打完了仗再说吧。
接见日本使团之前,关卓凡先听取了徐四霖的汇报。
徐四霖从日本一路陪着使团过来,海路反复,风波出没,人是更黑也更精悍了。
“我和使团启程的时候,德川家茂已经到了大阪,建立了将军行辕,开始筹备征长事宜。德川庆喜则到了京都,出任‘禁里御守卫总督’,负责掌握上方情势。可以说,现在的幕府,已经从江户搬到了畿内了。”
京都及附近地区称为“畿内”,大阪也在这个范围内。江户距长州藩较远,畿内则近得多,而且大阪是海港,从大阪出发,可以水陆并进,直逼长州。
所谓“上方”,指的是天皇之所在,就是京都了。
关卓凡微微一笑:“全力以赴啊。”
徐四霖也笑了笑,说道:“是。不仅如此,在此之前,幕府发布将军敕令,要各藩‘清理内贼’,很是杀了些人。”
这个“内贼”,指的当然是“尊王攘夷”一派。
说来吊诡,剑指幕府,原时空最终陷幕府于灭顶之灾的“尊王攘夷”运动,始作俑者,是德川家自己的人。
日本最早的“尊王攘夷”风潮,兴于幕府“御三家”之一的水户藩,幕后的推手,就是藩主德川齐昭。
这个德川齐昭,就是德川庆喜的老爸。
前文说过,十三代将军德川家定的继任人选上,有拥立德川家茂的“南纪派”,和拥立德川庆喜的“一桥派”,最终“南纪派”胜出,德川家茂继位为十四代将军。家茂上台后,“一桥派”颇受打压,包括领袖德川齐昭、德川庆喜父子本人。
所以,水户藩玩“尊王攘夷”,根本目的是以此削弱“南纪派”的势力,是出于德川家内部权力斗争的需要,既非对天皇有啥特别感情,也非因为他们特别讨厌洋人。
敌人支持的,我们就要反对;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支持。这就是日本“尊王攘夷”的最初由来。
上面提到的幕府“大老”井伊直弼,就是“南纪派”的干将。《日米修好通商条约》签署后,率先向他发难的,正是德川齐昭为首的“一桥派”。井伊直弼大兴“安政大狱”,主要打击目标,也正是这一班人。
而“樱田门之变”中刺杀井伊直弼的,是水户藩的脱藩浪人。
兄弟阋墙而外侮生,水户藩没想到,“尊王攘夷”这把火烧掉的,是整个德川家,自然也包括水户藩自己。
不需要等到伏见、鸟羽之战,现在这把火就要烧向水户藩了。
“尊王攘夷”这个把戏玩到后来,水户藩的“尊攘派”过于投入,已经忘了本藩“尊攘”的初衷是什么了,真心实意地“尊王攘夷”起来。而这个时候,德川庆喜、德川家茂哥俩早已达成和解,德川庆喜已经成了幕府的实际话事人——这种情形下,你们还闹,可不是拆主子的台吗?
*(未完待续。)
第一三一章 狼和狮子()
第一个要收拾这帮二货的就是德川庆喜本人。
水户藩内部一直乱得像一锅粥,激进派“天狗党”和守旧派“诸生党”互相斗来斗去,到了后来终于动起了刀子。元治元年,即1864年,也就是去年,一伙“天狗党”的人在藩内筑波山宣布“举兵攘夷”,两派于是正式开打。
当时,德川庆喜在幕府内部的地位尚未完全巩固,藩内的乱局,他暂且当做看不见。乒乒乓乓打了一轮,激进派终于不敌守旧派,在藩内站不住脚,乃推举前执政武田耕云斋领头,从筑波山出发,一行八百余人,向京都进发。他们要干什么呢?嗯,向朝廷和一桥庆喜大人“申诉”。
徐四霖说道:“以前,水户藩的‘天狗党’,是可以拿出来和‘南纪派’讨价还价用的。现在,德川庆喜在幕府里边,真正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位子已经坐得很稳了,这个‘天狗党’,实在不但没有用处,反而添乱。更何况现在正要对长州用兵?庆喜声称,不接受‘申诉’,还要亲自领兵追讨。”
这下子“天狗党”们傻了眼,只好在沿途的加贺藩向幕府投降。幕府将他们监禁了一段时间后,判决下来了。
徐四霖皱起了眉头,说道:“德川庆喜此人,也算心狠手辣!武田耕云斋以下,共三百五十余人被叛斩首之刑,为首的几个,包括武田,还被曝尸!水户藩‘尊攘派’的人,这一回算是杀干净了!”
这是很罕见的措置,不是说处死人数多寡,而是像武田耕云斋这种做过藩内重臣的“上士”——高等武士,即便判处死刑,也是命令自裁——切腹,以全武士的尊严。现在不但砍头,还暴尸,那就是完完全全地把这波人当成敌人了。
关卓凡面上的肌肉微微抽动了一下,他想的是:水户藩本来也算人才鼎盛,又是“尊王攘夷”运动的发源地,但是,原时空维新政府成立之后,政坛上却完全见不到水户藩的人影,其人才正是在这次大屠杀中葬送光了。所以,也别说日本幕末牛人辈出,真要杀,一样杀得干净。
德川庆喜,你开了个好头。
类似的情形出现在福冈藩。幕府刚一发布第二次征讨长州的命令,福冈藩的佐幕派就发动政变,重掌大权。勤王派不甘失败,意图反击,佐幕派残酷镇压,加藤司书等六人被迫切腹,月形洗藏等二十四人被处以斩首之刑,余众作鸟兽散,藩内再也见不到所谓“勤王志士”了。
徐四霖说道:“还有土佐藩。稍早前,还没等幕府发布‘清理内贼’的敕令,土佐藩就自行动手了。原已引退的老藩公山内容堂,从江户回到土佐的高知城,重掌藩政,将勤王派武市半平太等人抓了起来。”
“这个武市半平太,只是一个‘下士’,却是土佐藩勤王派的首领,他身份所限,做不了大官,乃在背后,操纵几个在台上的尊攘派‘上士’,掌握藩政。”
“有传言,土佐藩前任参政吉田东洋,就是武市半平太派人暗杀掉的。吉田是佐幕派,挡了勤王派的路,乃招致杀身之祸。”
“武市半平太不肯承认暗杀吉田东洋之事,但同伙之中,终究有人熬刑不过,招了出来。”
“武市半平太被命令切腹,原来在台上的那几个尊攘派‘上士’亦照此办理。除此之外,武市半平太一派,都是‘下士’,没在狱中庾死的,统统被砍了头,总之,土佐境内,也没有尊攘派的位置了。”
徐四霖还说,“新选组”和“见回组”,在京都和大阪,大规模搜捕“勤王志士”,只要是脱藩浪人,几乎见一个抓一个,抓一个杀一个。
武士脱离本藩,即为脱藩浪人。这种浪人,绝大多数是因不满本藩政策保守,乃脱藩入京,为的就是“勤王攘夷”。他们几乎是百分百的勤王派,抓住杀掉,基本不会冤枉人。
徐四霖微露兴奋之色,说道:“现在的日本,尊攘派算是‘万马齐喑’,放眼望去,就剩长州和萨摩孤零零的两家了。”
关卓凡的心态是复杂的,这些被杀掉的人,许多都是人中之杰,对于日本来说,他们远比杀掉他们的那些人,更有价值。可问题是这些人不是羊,而是狼,他们死的时候还是幼狼,如果他们不死,很快就会成年,他们的利爪,终有一天会向中国抓来。
所以,杀狼这个活儿,让俺也来搀和一手。
日本人自己对自己下手这么痛快,俺又何必客气?
不过,徐四霖太乐观了,所谓“万马齐喑”,不过是倒幕的力量暂时从地上转到了地下,他没有看到地面下奔涌的熔岩。
可是,再凶恶的狼也需要头狼的带领,何况还是幼狼。长州和萨摩就是日本这个狼群的两只头狼,打断其中一只的腰杆,吓唬另外一只乖乖趴着,一群牙还没长全的小狼,一时半会儿是不晓得往那里去的。
等到它们里边,又冒出新的头狼的时候,再打。
打到什么时候呢?至少,到我的祖国成为了一头真正的狮子的时候吧。
讲到使团的三个使者,徐四霖说,正使“老中”小笠原长行也还罢了,两个副使,“外国奉行”栗本锄云,“军舰奉行”小栗忠顺,却要多加留意,这两个人,很可能对日本今后的政局,以及日本的对外关系,产生重大影响。
这两个人都是幕府的后起之秀,都是德川庆喜上位后提拔起来的,都颇有一股锐气。
先说栗本锄云,此人是一位“兰医”之子,家学渊源,精“兰学”,通法语,是幕府内“亲法派”的代表人物。
“兰医”就是西医。
萨、长和英国来往密切,幕府就向法国靠拢,希望:一,平衡英国势力;二,可以获得强援。栗本锄云和法国驻日公使罗修斯交往极深,他和罗修斯两人,拟定了一个庞大的计划,以使幕府能够依靠法国的力量,恢复权威,富国强兵。
徐四霖说道:“法兰西有一个叫做土伦的军港,栗本锄云和罗修斯决定,在同土伦地形相似的横须贺,仿土伦建立军港,包括一座炼铁厂,两座船坞,一座造船厂。为此,幕府向法国贷款两百四十万美元。”
关卓凡微微皱起眉头:也看上横须贺了?英雄所见略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