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清- 第2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脸上发烧,心里滚烫。

    自然而然,一个念头冒了出来:那些叫人头疼的国家大事,都扔给他吧;我,就在园子里享福好了!

    这个念头,只是慈禧现下许多此来彼去的思绪之一,并未在头脑中扎根,但却是她第一次有了这样的想法。

    只听关卓凡说道:“颐和园的工程,场地已经勘定了;木料、石料,臣也派人采办了;这些细图,总要请两宫皇太后万几宸函之余,花一点时间,御览一遍,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臣立即更正。一切定案之后,即出‘画样’和‘烫样’,还有‘工程做法’,然后便可正式开工了。”

    “画样”,是指“建筑设计图”;“烫样”,是指“建筑模型”;“工程做法”,是指“工程说明书”。这些中国传统建筑术语,两宫皇太后是听得懂的。

    慈安和慈禧都点头,慈安笑着说道:“我们姐俩回去‘挑灯夜战’,不敢误了你关贝子的大事。”

    *(未完待续。)

第一零九章 关贝子的终身大事() 
这种俏皮话极少出于慈安之口,关卓凡听得心中一荡,却庄容说道:“臣惶恐。”

    顿了一顿,说道:“有一细处,臣要请旨。紫禁城和热河行宫,房屋厅廊上面的彩画,大多是和玺彩画,庄重是庄重,不过多少失之呆板。臣的想头,颐和园为两宫皇太后悠游颐养之地,总要舒心悦目,这个,苏式彩画是否更加合宜一些?”

    连这个都能想到,可是太窝心了!

    和玺彩画只有图案,没有具体人、物形象,慈禧一向不喜;苏式彩画内容丰富,人物山川都可入画,她的眼中,比和玺彩画好看的太多了。只是和玺彩画向来是宫廷建筑的“标准配置”,如果关卓凡不提,她是不好主动要求替之以苏式彩画的。

    慈禧微笑道:“就按你说的办吧。”

    慈安突然想起件事,问道:“颐和园‘样式房’的‘掌案’,用的还是‘样式雷’吗?”

    “样式房”——皇家建筑设计院,“掌案”——总工程师,“样式雷”,说的则是有清一代一个极著名的雷姓建筑世家。

    自康熙年间的雷发达、雷发宣兄弟起,雷家便为皇室服务,紫禁城,圆明园,万春园,天坛,“三海”—— 北海、中海、南海,还有热河行宫,都有许多“样式雷”的作品,今年就会竣工的文宗的陵寝——定陵,也出自“样式雷”之手。

    自康熙朝至今,雷家多人出任过样式房掌案,世称“样式雷”。

    关卓凡说道:“是,颐和园的‘样式房’,有两位掌案,一位是雷思起,他是‘样式雷’的第六代传人;另外,颐和园许多地方要用到‘西法’,所以还从美国请了一位掌案,他叫贝多思。”

    慈禧含笑说道:“中西合璧,好得很呀。”

    慈安也笑着说道:“‘贝多思’,这个名字好。”眼睛一亮,说道:“呦,这两位的名字,都有个‘思’字,一定是对好搭档。”

    关卓凡心想,俺起的名字,当然是好名字。不过,这一中一西,到底能不能尿到一个壶里,咱们还得走着瞧。

    *

    *

    两宫皇太后一起在长春宫用了午膳。慈安原有午间小憩的习惯的,也不睡了,撤膳后,姐俩便开始“干活”了。

    一个个卷轴在长条书案上摊开来,眼花缭乱,目迷五色,心悦之,神驰之。

    姐俩边看边商量,有想法了,便由慈禧执笔录下,和该图夹在一起。另外,按照关卓凡嘱咐的,在一张大纸上,写下“节略”——就是目录,注明有哪些楼阁景致有所建议。

    李莲英和玉儿两个,在旁边伺候笔墨。这些楼阁亭榭,不同国家政事,两宫皇太后时不时会问问他们两个的意见。两个人一方面为了凑趣,一方面也是真觉得目眩神迷,从头至尾,赞叹不已,听得两宫皇太后的笑意就没有从脸上拿下来过。

    整个下午,长春宫内,虽然安静,却一直洋溢着难得一见的欢乐的气氛。

    这个“活计”,一口气不停歇地干到了晚膳时分,姐俩居然都不觉得疲累。

    饭后,照例要“遛弯儿”消食的,本来“标准动作”是:太后搭着太监的手臂或者宫女的肩头,慢慢地往前走,但慈安却说道:“你们且在后面跟着吧。”

    一班太监、宫女立即后退,距离两宫皇太后,总有五、六丈的光景。

    慈禧知道,慈安这是有话要跟自己说。

    慈安轻轻叹了口气,说道:“实在难为他,一边忙国家大事,一边照应咱们姐俩的事儿,两头都还妥妥帖帖的。”

    这个“他”,自然是关卓凡。慈禧心想:这个姐姐想做什么呢?是想给关卓凡加什么恩典吗?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倒是“乐观其成”。不过,这个人情由谁来做,还是大有区别的。

    当下不动声色,说道:“是。比如今儿早上,左宗棠觐见,说这次西征,关卓凡许了他轩军好几个团的人马——实在难得,现在带兵的,谁不把自己带出来的兵,当成自己的私人?关卓凡肯拿轩军去替左宗棠立功,除了这份心胸着实难得之外,他是真把自己的兵,当做朝廷的兵、国家的兵。”

    这个评语,可惜关卓凡没有听见,不然无人之时,必定放声大笑:好,好,好!

    慈安没想到慈禧话锋一转,就到了另外一条路子上,愣了一愣,说道:“你说的对,我想的是,他一头忙国家大事,一头照应咱们俩的事情——太忙了,自己的事情怕就顾不过来,咱们很该替他操心操心他的终身大事。”

    慈禧恍然大悟,还是这件事情——这个姐姐,就没死过心!

    一种难以言喻的酸涩感从心底涌了上来。

    和上次慈安提这事儿不同,这次慈禧已经有了相当的心理准备,也深思熟虑过了,早就有了预案,因此内心虽然激荡,表面上却十分平静。

    该来的总是要来的,既然如此,接受现实的同时,要做的是如何最大化自己的利益。

    她点了点头,说道:“姐姐说的是,我也一直在想着这件事。”她顿了一顿,似笑非笑地说道:“只是姐姐中意大妞,我中意敦妞,到底该怎么办好呢?”

    慈安没想到她如此直白,滞了一滞,不知道该接什么,只好苦笑道:“你这话说的倒是实在。”

    慈禧表情变得郑重:“我跟姐姐说话不实在,还能跟谁实在去?”

    又微微一笑,说道:“依我说啊,咱们中不中意不是最紧要的,最紧要的是人家中不中意,不然,这婚赐下去了,小两口以后的日子过得好不好还不知道,先就落个埋怨,恩典也不是恩典了,咱们的一番苦心,可就白费了——划不来!”

    这番话说的慈安悚然心惊。她默谋良久,不能不承认,慈禧说的有道理。关卓凡不是普通宗室,是国家栋梁,是不可以“牛不喝水强按头”的。

    慈安叹了口气,说道:“你说得是,那么该怎么办呢?”

    慈禧说道:“咱们上次说,在她们姐三个里头,慢慢儿地挑……”

    慈安“啊”了一声,说道:“对了,还有丽妞。”

    丽妞,即丽太妃所出之女,宫中都叫做“大公主”的——这是个“约定俗成”的叫法,这个时候的丽妞,还没有封公主。

    慈禧说道:“是,不过我想,挑是挑,不过,咱们俩就别费这个心思了——既然这三个孩子都是好的,索性叫他自己来挑,挑到谁,就是谁!”

    慈禧此议,实在太过匪夷所思:臣子挑公主?!

    慈安张大了嘴巴,半天没有合上。

    但慢慢儿地,她回过神来,发觉慈禧的提议,貌似荒唐,竟是四角俱全,驳不倒的!

    这个法子,自然而然,回避了自己和慈禧的分歧。另外,更重要的,对当事人,亦是最“体贴”的——既如此,便最能够体现上头的“恩典”,笼络当事人的效果也就最好。被赐婚者,除了“天恩浩荡,感激涕零,粉身难报”,不晓得还能说啥。

    所谓“挑”,当然只是暗中咨问,因此亦无损于皇家的尊严和体制。

    只是这么一来,大妞十有八九会“落选”。

    慈安心念微动:这么个“挑”法,敦妞也不见得就能“入选”!

    因为这三姐妹之中,相貌最美的,其实还是丽妃所出的大公主。

    丽妃芳华绝代,丽妞十足十地随了她妈,从小就是个美人胚子,现在年纪渐长,更如出水芙蓉,眼见得一朵深宫国色,就要绽开了。

    如果大妞不行,不得已求其次,在敦妞和丽妞之间,慈安宁肯选择丽妞。

    原因颇为复杂,既有感情因素,也有利益关联。

    *

    (今天两更,晚上还有一更。)

    *(未完待续。)

第一一零章 就要你这句话() 
大公主和敦柔公主,都不是真能“管住”关卓凡的人,慈安是清楚这点的,但是,她们姐俩还是有不同之处的。慈安也喜爱敦妞,可敦柔公主是圣母皇太后的人,这个,众所周知;而大公主,慈安认为,是她母后皇太后的人。

    大公主和小皇帝两个,算是青梅竹马,她和小皇帝一样,从小就亲近母后皇太后,而不是圣母皇太后;文宗薨逝之后,丽贵太妃母女两个,更是把慈安视作了自己唯一的庇护人——事实上,慈禧并无意为难她们母女,可丽贵太妃如何能够相信圣母皇太后有这份心胸?当年,自己于她,可是有“夺宠之恨”的!

    敦妞嫁给关卓凡,会增加慈禧对关卓凡的影响力;丽妞嫁给关卓凡,会增加慈安对关卓凡的影响力——这一点,慈禧和慈安一样,心里面明镜似的。

    但慈禧却还是很大方地把大公主扯了进来,原因在于:

    一,如果候选人只有大妞和敦妞,在慈安属意的人选几乎必败的情形下,她很可能不会支持自己的建议;多一个丽妞,慈安既有胜算,便会赞成自己的提议。

    二,慈禧有把握,虽然丽妞容颜更美,但关卓凡会按照自己的筹划,选择敦妞。

    敦妞比起丽妞,颜色也许略逊,但也是地道的美人胚子;最重要的是,她有一个好阿玛。

    丽妞呢?呃,她的阿玛,早就……不见啦。

    本来,上位者御下的手段,无非拉一派、打一派,分而治之,保持一个“动态的平衡”,以确保自己最终裁决人的角色不动摇。

    如果关卓凡娶了敦柔公主,担不担心关、恭两大势力结合在一起,难以控制呢?

    不担心。

    慈禧认为,到了关卓凡和恭亲王这个位面,裂痕一旦生出,永远不能真正消除——至少,根本不是靠一个翁婿关系可以黏合的。

    究其竟,是他们掌握的资源和权力太大,为了这个盘口,亲娘老子都未必会认,别说一个外父、一个女婿了。

    不说关、恭了,就是左宗棠、郭嵩焘,也算儿女亲家,一旦生隙,不是也几乎你死我活?现在两个人勉强“将相和”了,可这完全是因为“上头”的撮合,还有现实利益的驱使,跟他们的亲戚关系,有一个铜板的关系吗?

    需要的话,还可以在关、恭之间打进新的楔子,这些,以圣母皇太后的手段,并不如何为难。

    还有,心理上,慈禧已经首先把敦妞视作自己的女儿,其次才是恭王的女儿。

    权衡利弊,她认为,敦妞嫁给关卓凡,对自己,利是大于弊的。

    *

    *

    慈安既欣然同意,“挑公主”之议,两宫皇太后就算组成“统一战线”了。

    接下来的事情,自然是要安排“两边的人”见一个面。

    敦妞,关卓凡是见过的;大妞,不晓得关卓凡见过没有?不过,两宫皇太后都明白,现在的重点已不是大妞,而是丽妞——怎么才能安排他们俩见一面呢?

    最简单的办法,是施当年芳斋堂赐宴侍卫故技,关卓凡以御前大臣身份带班,就是当年醇王的角色。小皇帝莅宴,大公主作为小皇帝的陪伴,如同当年的敦柔格格,一同与宴。这样,关、丽二人,就见上面了。

    但这个方案的麻烦之处在于,现在的侍卫里面,没有当年关卓凡之类人物,两宫皇太后赐宴已经比较突兀;而皇帝和公主都长大了,隆重与宴,若没有一个合理的由头,更加叫人看着奇怪。

    这可把慈安考住了。

    慈安为难了好一阵子,慈禧才装作突然想起来的样子:“有了!他是皇帝的师傅,咱们请弘德殿的师傅们吃饭!”

    这个主意好!

    师傅是“西宾”,大户人家对师傅,向来视作半个家人,赐宴弘德殿,既自然,又亲切;另外,更可彰扬两宫尊师重道,传出去,绝对是佳话一段。

    皇帝是学生,当然要与宴;不但与宴,还要“执壶”——就是为师傅们斟酒,这,又会是一段佳话了!

    皇帝既然出席,大公主以皇帝陪伴身份出席,也就很自然了。

    唯一可虑的,是倭老先生的那张脸,别到时候板出什么花样来,搞得大家扫兴。

    慈禧说道:“在此之前,该和关卓凡打个招呼。”

    这是必须的,不然,“挑”个什么呀?

    可是,这个话,该怎么说?特别是,在什么场合说呢?

    总不成在养心殿东暖阁说吧?

    慈安又被难住了。

    慈禧心中暗暗冷笑,又装作想了好一会儿的样子,才说道:“这样吧,咱们到他家里说去!”

    临幸?慈安眼睛一亮,好!

    慈禧说道:“不过,如果咱们俩都在场,过于郑重,关卓凡那个狗熊脾气,怕他不肯好好说话,反倒耽误事儿。这样吧,姐姐,上一次是我一个人去他家里;这一次,你一个人去好了!”

    所谓“不肯好好说话”,意思其实是“过于好好说话”,就是弄出君臣对晤的格局,“太后圣明,臣不敢当”,等等。总之,口颂君圣,言不及义。

    关卓凡其实是没有什么“狗熊脾气”的,但慈安被慈禧唬住了,想到要一个人跟关卓凡谈这么“大”的事情,着实“情怯”。她苦笑着摇摇头,说道:“我不成,他一句话就能把我噎回来,还是你去吧。”

    慈禧不做声,心里却说:就要你这句话。

    *

    *

    两宫皇太后商议“嫁女儿”,本来是极机密的,但第二天,丽贵太妃便晓得这件事情了。

    是母后皇太后的贴身侍女喜儿,悄悄地过来告诉她的。

    对于丽太妃而言,这是再也想不到的惊喜。

    此事牵涉多人:慈安太后,慈禧太后,大公主,荣寿公主,敦柔公主,恭亲王和福晋,当然,还有关卓凡和——丽太妃不知道和谁,但想来关卓凡那边,也会有人和自己一样,与此事休戚相关吧。

    还有一位,在这个事上没有任何发言权,但必定也是非常关心的——小皇帝,他和两个姐姐:大公主、敦柔公主,都感情深笃。

    这么些人之中,最紧张的那一位,一定是丽太妃。

    丽太妃的年纪,比慈禧还要小两岁,但如果两人站在一起,立时便可看出荣枯变化了。

    丽太妃依然有着惊人的美貌,皮肤依旧白嫩细腻,头发依旧乌黑亮泽,但神情落寞,目光黯淡,容颜憔悴,已无复当年动人心魄的风采。

    她是温柔和顺的性格,善解人意,愿意屈己从人。文宗生前,终于受不了懿贵妃强势的性情,而移宠于她,这是最重要的原因。

    但这种性格的另一面,是抗压力差。文宗薨逝,慈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