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之记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海之记忆-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可或缺的节目。从目前观众的比例来看,慕名前来的外国人要超过美国人。现在,观众人数以每年3%的比例上涨,观众当中,60%的人来自纽约以外地区;许多来纽约的人的目的之一就是来欣赏百老汇歌剧,否则就是“无功而返”。

    百老汇上演的剧目有几十种,其中以“悲惨世界”、“美女与野兽”、“歌剧的魅影”、“西贡小姐”、“国王与我”等等剧目最为出色。那里上演的剧目,往往是一演就是7-8年,10几年。拿“猫”剧来说,从1982年10月开始上演到2000年6月落幕,上演事件长达18年之久。以1997年的统计数字显示,“猫”剧以“从现在乃至永远”(Fromnowtoever)为广告语,为纽约市带来滚滚财源。“猫”剧上演了7397场,售出剧票3000万张,票房收入约3。8亿美元,并带动附近社区相关行业(餐馆业、酒吧业、礼品业等等)的经济增长达30亿美元。而整个百老汇地区,每年的票房总收入为12亿美元左右。每一张剧票的价钱,按照美国的人的收入标准来衡量,并不贵。普通观众化40美元就能够找到一张位置不错的票;最好的位子卖100-150美元。如果到位于时报广场的售票处(TKTS)购买当日的余票,价格还会更便宜。

    百老汇每一台歌剧的制作成本相当大,在排练新剧的时候财务方面往往遇到很大的困难。在1970年代排演一出新剧平均开支大约10万美元,而到了1987年,排演一出新剧的费用就上涨到300万美元。今天,一出新剧的排演成本更高。所以百老汇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缺乏资金排演新剧。因此剧目的排演与否全依赖票房价值,一些题材严肃、艺术实验性强的剧目往往不能上演,只能到被称之为“外百老汇”(Off…Broadway)和“外外百老汇”(Off…Off…Broadway)的剧院上演

    纽约市大约有20家外百老汇剧院,以及300余家外外百老汇剧院。1950年代,基于对于百老汇商业气息的反感,外百老汇大行其道。对于想要推出实验性的、或是太前卫的剧目,又不为百老汇的剧院老板认同的制作人来说,外百老汇成为他们大显身手的好地方。于是,一批戏剧界的精英离开了制作费用昂贵的百老汇,前往纽约市的其他地区,如格林威治村附近,他们利用附近的旧教堂、废仓库、半地下室作为排演、甚至演出的场所。这些地方让观众有机会见识新的表演天才的演出,以及许多不为百老汇认同的带实验性的剧目。外百老汇是首先上演美国著名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贝克特等人的作品的,他们的理想在剧目中得到了充分的诠释。

    有时候,在外百老汇剧院的小型舞台里演出的效果要比大规模的剧院演出效果更好。真正的纽约人往往喜欢去外百老汇剧场看剧,因为他们懂得什么样的剧目值得一看。在外百老汇观剧的门票要比百老汇门票便宜许多,多数价位在20-40美元之间,最便宜的5美元就能买到。

    1960年代末期,外百老汇也步百老汇的后辙、走上了高成本制作的道路。演出费用使得外百老汇一些剧作家和演员无法承受,从而引起再度“外迁”,其触角甚至延伸到布鲁克林区和皇后区。外外百老汇剧场在纽约市有130多个,演出的剧目包罗万象,演出的费用极为低廉,有的演员甚至不付薪酬。观众来自纽约市的各个层面,主要以大学生、市民、艺术家、剧作家为主,票价低廉,通常在15美元以下;许多情况下是赠票。也许,外外百老汇才真正体现了纽约年轻人的那种不屈不挠的创业精神。

    “海,你的嗓音不错,我母亲的唱片公司下周日要进行一次业余歌手比赛,有没有兴趣参加啊?”回家的途中流真突然说道。

    “歌唱比赛?”

    “海,知道我的梦想吗?我一直梦想着能走上舞台成为歌星。想象一下吧,万一你不小心一下子出名了,站在宽广的舞台上,受到万人瞩目,台下的每个人都为了你而疯狂,为了你而痴迷,那是一件多么令人心醉的事情啊!”流真说这些的时候异常的兴奋。

    “我?我可没有时间参加!每天的行程都安排得满满的,再说我没有学过唱歌啊。”我听了以后有点头晕。

    “我也没学过,怕什么。昨天我听你唱的那首玛丽亚·凯莉《HERO》,很好听的。”金流真还是不放弃:“就算是陪我去给我壮壮胆也好啊。”

    “那我要问问我的监护人。”我有点心动,尤其是看了无比精彩的踢踏舞表演之后,使我对舞台产生了想往。

    回到家问尼娜姐姐的意见时,我以为她肯定会反对的。但是她却是这么回答我的:“这里是美国,自由的国家,你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而且我的行程表没安排你周日的行动计划吧。”

    “那么说你不反对我去参加比赛了。”

    尼娜耸耸肩说:“难道你希望我反对吗?”

    “……”我想了一下,小心翼翼地问道:“尼娜姐姐,有个问题不知道可不可以问你啊?”

    “说吧。”

    “为什么你在歌坛最走红的时候突然不唱歌了呢?”

    “因为厌倦了。”

    “尼娜的父亲也是西斯蒂娜修女的父亲吧。”

    “是的。”

    “当初我和父亲闹翻自己一个人来到美国的时候连学费都交不起,而且我来到美国的时候什么都不会,一向在家里娇生惯养的我没有钱吃饭,没钱交房租,但是又不想向父亲的压力屈服。好在还会唱歌,所以只能在酒吧里面唱歌维持生计,不过我很走运,没多久著名的音乐制作人斯帝文发现了我,那时候急于摆脱困境的我没有选择,虽然我后来红极一时,但是我觉得始终和娱乐圈格格不入,所以就干脆退出。”

    “就这么简单?”

    “是的,就这么简单,你看我现在多好,有漂亮的房子住,又有车开,工作虽然有些累,但是却受人尊重,我还能要求些什么呢?对了,突然你为什么问这些?难道你想成为歌星吗?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一定要让我当你的经济人哦。呵呵”说完尼娜笑了起来。

    “我当歌手你很高兴吗?”我有点奇怪。

    “当然了,你有成为明星的容貌,嗓音也非常不错,有成为明星的潜质,而且那样的话我在你身上的投资很快就会收回来的。而且以我在娱乐圈的人脉让你出名还是比较有把握的。”

    “……”无语中。

    沉默了半晌,我突然问道:“尼娜为什么不结婚呢?现在有男朋友吗?”

    “呵呵,真不知道你的小脑袋里面想什么呢。思维跳跃的也太快了,这个可是个人隐私问题,不过因为你是我的朋友我可以告诉你,我是有一个不错的男朋友,但是最近我和他之间产生点问题,所以你一直没有看见。”
第九章 麦迪的烦恼
    第九章麦迪的烦恼

    我的击剑水平在保罗教练的指导下进步飞速,米什金娜也对我的进步速度越来越感觉惊讶。

    而且我的朋友也越来越多,似乎一切都上了轨道,因为我喜欢倾听朋友的心事,但是又不多嘴不会到处乱讲,很多朋友都喜欢找我聊天。

    这一天中午放学的时候还没出教室,坐在我后面的麦克里迪忽然叫住了我:“海,能不能找你谈谈。”

    麦迪(昵称)属于那种勤工好学的好学生,而且棒球打得很好,作为棒球队队长的他非常受女生的欢迎,他对人非常热心,在我刚到学校的时候给我了很大的帮助。我们坐到了棒球场的观众席上,球场上学校的棒球队正在进行训练。麦迪一向是个开朗的大男孩,但是现在他却眼睛看着球场上的棒球比赛不说任何话。

    他既然不说话那么我也不说话,我们就这么僵持了足足十分钟,最后麦迪忍不住了,打破了沉默:“你为什么不问我找你有什么事?”

    我用眼角瞄了他一眼,忍住笑意说:“你想说的时候自然会说,不想说的时候我问你你也不会说的。”

    麦迪皱着眉头看了我一眼又笑了,又转过头看棒球场上的比赛,突然问道:“你为什么喜欢击剑?海。”

    我想了一下:“也许因为手里握着剑的时候有力量感,有一种能把握住命运的感觉。”

    “宾果,就是这种感觉,我也喜欢这种人与人直接的对抗,但是我又不喜欢有任何人受到伤害,是不是我说的话很矛盾吧?”

    没有等我回答,他接着说道:“知道人们为什么喜欢对抗,喜欢战斗吗?因为战斗中的人们有充实感,有存在于这个疯狂世界的真实感。不是吗?”

    他说话的时候我在他的眼睛中看出了一种无奈,一种感伤,话语中还带有一点自嘲。

    我听着有点糊涂,他为什么说这些呢?在很久以后我才真正了解道麦迪的真实身份和隐藏在温文尔雅外表下狂热奔放的性格。

    他说完以后我们又是长久的沉默,麦迪继续聚精会神地看着球场的比赛,我看着他的侧脸,身高一米八五的麦迪并不是特别的英俊,但是座位学校棒球队的队长举手投足中不自然的流露出一种领袖的气质,使人不自主的想听从他。五分钟之后倒是我忍不住了问道:“为什么跟我说这些,麦迪,你遇到什么问题了吗?”

    麦迪听后哈哈的大笑了起来,我奇怪的问:“怎么了?笑什么啊?”

    麦迪笑着看着我:“我还真以为你永远都是这么从容不迫呢。”

    听后我微微笑了一下:“你还有心情开玩笑,那么问题就不会是那么严重的。这样我就放心了。”

    麦迪一楞,然后坏笑了一下,把脸凑了过来:“是啊,现在想起来是没有什么可操心的,只是没想到你很关心我啊。”

    “因为我的朋友不多,所以我很珍惜。”我看着他那张充满男人魅力的脸庞,不禁有点心慌。

    “做我女朋友好不?海。”

    我瞪了他一眼,装做很生气的样子说:“开玩笑也要有个限度的,麦迪。”

    他双手一摊,满脸委屈地说:“我不是开玩笑的。难道是我说话的时候表情和语气不够真诚吗?”

    我反问道:“那我想听听你喜欢我那一点?”

    “因为你的身上有一种和其他女孩完全不一样的神秘气质。外表虽然冰冷不善言辞,但是内心却是火热的,从你的眼神中能看到对未来的渴望。而且人长的又很漂亮,其实学校里很多的男生对你都心驰神往。”麦迪说完忽然问道:“我很奇怪,你为什么不交一个男朋友呢?像你这么漂亮却成为绯闻绝缘体实在少见。”

    听后,我不在乎的说:“我才刚来到纽约,再说我脾气很差,一般男生也受不了。不过我也奇怪,你为什么一直没有女朋友呢?不抽烟、不喝酒、人长得也算过得去的你不也是绯闻绝缘体吗?”

    麦迪楞了一下,大笑起来:“哈哈,我的脾气一般女生也受不了,我们不就是天生的一对吗?”

    晕死,不能继续说下去了,否则肯定会他掉进他埋的坑,我看了一下表赶紧站起身说:“好了,不要聊天了,快去上课吧,下午的哲学课我有发言,还要去准备一下。”

    “OK,走吧。”他看我不想回答,无奈的耸耸肩。

    我们肩并肩走到教学楼前的时候,正好赶上中午休息时间,麦迪看见很多同学迎面走来,忽然停下来,把胳膊一屈,冲我一歪头。难道想让我挎着他的胳膊进教室吗,我一叉腰,扬着头冲他一笑:“棒球队的大明星,难道你不怕绯闻吗?就算你不怕我还怕那些女生找我麻烦呢!”

    麦迪尴尬的笑了一下:“海,给个面子。好多人看着我们呢。”

    看着他的脸都涨红了,我忍住笑说道:“只此一次。”

    “下不为例”麦迪马上接着说。

    当我们拉着手走进了食堂的时候,引得食堂响起了一片口哨声,很多女生嫉妒地看着我,要是眼睛能杀人,恐怕我早就千疮百孔了。看着麦迪一脸得意的样子真是好笑。他有的时候表现的像个领袖,有的时候也会突然变得十分孩子气。我们坐在食堂里面继续聊天,原来他的梦想是想加入纽约杨基队成为职业球员,但是父亲却想让他继承家族的产业,虽然他还有两个哥哥但是都不是很成才,父亲才做出了这个决定,所以麦迪为此非常苦恼。

    麦迪开始向我大谈杨基队的历史。纽约杨基棒球队是美国棒球联赛冠军的多次得主,作为一个外国人,你无论如何也体会不到纽约人对于杨基队的痴迷程度。在一本描写纽约人的漫画中告谏初到纽约的人:你若是想和纽约人交朋友,你就告诉他你是杨基队的铁杆球迷。刚开始时,我对此还将信将疑。后来在我的一些地道的纽约朋友那里,我得到了证实。1998年的夏季,纽约杨基棒球队再次夺得全美联赛的冠军,其中最主要的功劳要归功于一名叫做索沙的球员。因而在整个夏季赛事中,索沙的大名如雷贯耳。每逢碰到熟悉的纽约人,他就会滔滔不绝地和你谈起索沙的“全垒打”,这让我这个连“全垒打”都不懂的门外汉顿时感到“自惭形愧”与孤陋寡闻。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向我的英语老师路易斯请教一些棒球的基本知识,没想到平时在我眼中总是温文尔雅的路易斯立即激动起来,她谈起纽约杨基队来简直如数家珍,据她说,她只是一个一般的观众,甚至连“球迷”都谈不上。当然,她诉了我一些有关棒球的基本知识。这些知识极为有限,但是却使我在那个赛季中与纽约人有了一些“共同语言”。

    那一年,当全国棒球联赛结束以后,纽约市民向欢迎英雄一样欢迎从小生长在哈莱姆区的索沙凯旋归来。纽约人欢迎他们心目中的英雄的方式非常奇特:他们将几十吨的碎纸片在索沙车队经过的路面上空的高楼里飘散下来,一时间正值夏日的纽约成了飞雪飘舞的“冬日”,这个场面让人久久忘怀。如果你与纽约人交朋友,他们也大多会请你在杨基队的主赛场…位于布朗克斯的杨基体育场看球赛;如果到了这份上,说明你们之间的交情不错。

    最能说明纽约人对于杨基队情感的要属政治家们在竞选时无一例外的都申称自己是杨基对的铁杆球迷。纽约市现任市长朱里亚尼在与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夫人希拉理竞选纽约州参议员职位时,头戴杨基队的球队帽子到处拉选票;希拉里也不肯示弱,在纽约各地拉选票时,也戴起杨基队球队的帽子,这事触怒了共和党的选民,认为希拉里在纽约住了还不满一年、从来都是在阿肯色州生活的,当了总统夫人后也在华盛顿生活,怎么会对杨基队有感情呢?从这个实例中可以看出,一支球队在纽约人的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你的梦想是什么呢?海。”麦迪一边吃着午饭一边问。

    “我一直没有怎么好好想过这个问题,不过现阶段来说,我想在击剑方面有所突破。”

    “你很聪明。”

    “哦?我怎么不觉得。”

    “把目标订到力所能及的高度,这样就不会对不能到达目标的时候的自己产生怀疑。这样的人一定会取得成功的。”

    “呵呵,你过奖了。我并没有你说的那么聪明。”我微笑着说。

    麦迪指了指自己的头说:“不,你比我想象的还要聪明。请相信我,我看人一向非常的准确,这就像特异功能。你一定会取得无法想象的成功。”

    “我真的有这么利害吗?其实我只是一个被父母抛弃的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