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女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毒女人-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和悔恨。    
    教育家点评:    
    从儿童杀人犯说起    
    在美国密西根州一所小学,一名6岁男童携枪到学校射杀一名同龄女同学,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幼的凶手。那天上午10时左右,男童在毫无争执的情况下突然掏出手枪,对女同学罗兰喊“讨厌你”,然后开枪将她打死。目前,男童被警方拘留。    
    男童生长于一个有严重问题的家庭,他的父亲正在狱中服刑,母亲独力照顾一群儿女,家里一片凌乱,经常有陌生人出入,而且有人吸毒。该男童自小暴戾,而且满腹仇恨情绪,两度因与同学打架及用铅笔扎同学而被逐出学校。他枪杀罗兰,因为他不喜欢罗兰,罗兰较凶,会吼他。    
    根据美国法例,7岁以下的人不会被刑事起诉。虽然小凶手无需负上刑责,但给人们留下的思考却是沉重的。    
    从调查来看,青少年拥有的有关毒品的知识还很少。青少年没有接受过毒品预防教育,普遍缺乏对毒品的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据调查,有90%的人没有见过毒品;68%的人不知道什么是毒品及中国目前流行哪些毒品;还有80%的同学不知道毒品对人有哪些危害。由此导致了青少年对毒品危害的认识不足及缺乏在理性上远离毒品的警觉心理。    
    大量国内外青少年禁毒教育成功的范例表明:学校教育依然是当今禁毒最有效的形式。毒品预防教育应该始终坚持走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的道路。如今,当务之急是使学生在学校里就能比较全面直接地学到识毒、防毒的知识,从而在走向社会前增强对毒品的抵御力。


第三部分 带毒的忏悔第37节 “我还能找回从前的我吗?”

    我叫喜春,汉族,开远人。5年前开始吸毒,后发展到注射。曾多次戒毒又复吸,后被警察抓获,送进了强制戒毒所。在这些日子里,我的良知复苏,下决心彻底戒除毒瘾,悔过自新,重新做人。    
    我出生在一个幸福的干部家庭,父母特别爱我。我自幼聪慧,天真活泼,能歌善舞,是在家人和邻居们的赞扬声中长大的。从小学到中学,品学兼优的我,多次获得学校的表扬和奖励。然而,老师的赞扬、同学们的羡慕,也助长了我的“骄气”和“虚荣心”。    
    在职高期间,学的是旅游专业,我学习非常刻苦,考试成绩名列前茅。年年被评为“三好生”,还加入了共青团,担任了校团委委员、学生会主席等职务。    
    职高快毕业那年,正赶上旅游热,昆明市一家旅游单位来学校挑选人才,因为我各方面条件都具备,很快被选中了。我高兴得不得了。年仅17岁的我便开始随其单位组织的旅游团出国实习导游工作,周游了10多个周边国家,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也深深爱上了旅游专业。    
    职高毕业时,本来我可以留在这家单位工作,但是父母不允许。他们认为他们所在单位是铁饭碗,没有什么风险,劝我放弃留在昆明工作的机会,回他们所在单位待业。恭敬不如从命,我只好忍痛割爱,回家等待命运之神的安排。因暂时没有招工指标,我被开远一家效益好的公司聘为经理助理。因专业对口,我很喜欢这份工作,干得挺卖力,也很出色。18岁的我,对自己的前途和生活充满了信心,立志要轰轰烈烈地干一番事业。    
    正当我春风得意之时,“命运之神”与我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父母再次劝我放弃这份工作,分配到一家国营单位当一名水质化验员。这个单位对我很好,无微不致地关怀培养我,还单独为我安排了一间办公室,并且送我去进修水质专业。但是,对此我并不称心。我认为自己原来是管别人的人,现在被人管,心理不平衡,逆反心理愈来愈强烈,开始悄悄与社会上一些人来往。慢慢的朋友多了,我常和他们出入餐厅和舞厅去消遣和享乐,并以此为荣,虚荣心得到了满足。    
    我爱出风头,单位上的任何活动,如果不通知我参加,我就不高兴。有一天,工会组织活动,没有通知我参加,我就赌气不上班,出去找朋友玩。在朋友家,见到几个朋友在吸食海洛因。我知道吸毒是违法的,就劝他们:“海洛因是毒品,不能吸!”他们不仅不听劝,反而劝我:“吸了这东西,什么都不会来烦你,你不信试几口。”我想:“真的这么灵?吸一口试试。”我第一次尝到了海洛因的滋味。当时一点也不好受,感到头很痛,想睡觉,恶心呕吐。    
    从此以后,我遇着不顺心的事,就去找朋友吸上几口海洛因,睡上一觉,心情好转了再回家。周而复始,恶性循环,坠入深渊,不能自拔。开始,我认为是生病了,家人也这样认为。我上医院看病吃药、打针都不见效。没想到这是吸毒上瘾了。我害怕了,怕家人和单位的人知道,没脸见人;怕被开除公职……我不敢往下想。    
    但是,毒瘾发作时,我什么都顾不上了,悄悄跑去跟毒友一起吸食海洛因,后来发展到了注射。    
    终于有一天,我在家里吸食海洛因,被父母发现了。在父母再三追问下,我承认了。伤透了心的父母怕我所在单位和亲友知道此事,丢面子,于是就在家里帮我戒毒。但每次我都使父母失望。其实我心里明白:如果这样下去,我什么都完了。内心非常痛苦,不愿意让父母这样为我操心。同时,我心里又埋怨父母:这一切都是你们造成的,因为你们总是在干涉我做自己想做的事。然而静心一想,父母那样做也是为我好。我没有理由责怪父母,应该怪自己意志薄弱,经不住朋友和毒品的诱惑,最终成为毒品的俘虏。    
    父母亲并没有因为我吸毒抛弃我,而是更加关心我。可是我一点也不领情,他们愈关心我,我愈恨他们。父母提心吊胆地担心我上班时去找毒友吸毒,一旦被单位发现开除公职,今后的一生怎么过?左右为难的他们权衡再三,最后下了决心:不让我出门,我去什么地方,他们都跟着我。我就大吵大闹:“你们跟踪我干什么?我既不是特务,也不是犯人!”    
    父母知道我是个很爱面子的孩子,只好作罢。这样一来,我每天上班只去办公室转一圈,就出去找毒友吸食注射海洛因了。整天跟毒友混在一起,用毒品麻醉自己,几天不回家。父母慌了,他们用心良苦地出钱请毒友寻找我送我回家,我却一句话也不说。他们把我关在家里戒毒,不论他们怎样苦口婆心地劝阻我,我都置之不理,我行我素。    
    我工作的单位也一次又一次地找我谈话,做思想工作,我都矢口否认。单位无法处理我,我的胆子越来越大。上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甚至发展到三个半月不上班,请霸王假。后来干脆罢工。按本单位的规章制度,完全可以开除我,但是单位没有那样做,给了我许多悔过自新的机会,还把我送进戒毒所戒毒。而我一点也不领情,反而迁怒于人,恨他们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父母来探视时,我略施小计:“我生病了,要求保外就医。”    
    父母很着急,以“保外就医”为由,将我保释出戒毒所。我痛下决心:“彻底戒除毒瘾,不再复吸。”我真的半年没有吸毒。单位又让我回去上班,我发现人们在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窃窃私语。我无法接受这些白眼和非议,觉得在我身边的人都跟我过不去。以前的同事和朋友与我都没有共同语言,只有毒友才能明白我的心。于是我再次复吸注射海洛因,并且干脆辞职,看单位还能把我怎样?    
    父母为此伤透了心,不想再管我。    
    我每次吸毒后,常常想:亲人和单位领导,如此用心良苦地教育挽救我,我为什么要自暴自弃呢?毒品使我丧失理智、亲情、友情和工作,现在的我与昨天的我判若两人,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我还能找回从前的我吗?我恨自己,恨可恶的海洛因害了我,葬送了我灿烂的青春和美好的人生。    
    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挽救我,父母真是操碎了心。他们对我说:“你不要这样下去,要下决心彻底戒除毒瘾,不再复吸。”我也想彻底戒除毒瘾,找点工作干,好好活下去。可是有吸毒史的人找工作比登天还难。我无可奈何,毒品对我的诱惑力太大了,毒瘾发作时,什么都不顾,只想吸上几口或打上一针。事后,又后悔莫及。循环往复,才走到今天这一步。我内心充满了矛盾,想戒但是戒不掉。只好以烂为烂,活得很累很苦,只求一死。    
    我常问自己:“你能找回从前的你吗?”    
    史学家点评:    
    以毒品命名的战争    
    一场以毒品命名的战争让中国人蒙受了百年耻辱。一提起毒品,人们难免会联想起那场屈辱的战争。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记住这场战争,就是为了不要让悲剧重来,为了不要让历史重演。    
    中国的鸦片与罂粟,都是在唐初由阿拉伯商人朝贡献给中国皇帝而逐渐流传开来的。由唐至明的600余年间,罂粟与鸦片的药理与作用被历代名医日益认识并逐渐推广。明朝是太平盛世,鸦片成了贵族们的“神品”,连皇帝也不例外,从此,吃鸦片由贵族传到了民间,由宫廷传遍了全国,社会上形成了一个吃鸦片的阶层。    
    清中叶后,英国人向中国人倾销鸦片,中国吸毒风气更加泛滥,吸食者猛增到200万人。中英之间关于鸦片贸易的冲突加剧,终于酿成了1840年的鸦片战争。随着中国的失败,鸦片如潮水般涌入中国,被称为“洋烟”的外国鸦片在19世纪80年代达到了最高潮。    
    到了20世纪初期,鸦片与吸毒已不是一般的社会问题。在那个时代里,毒品成了市场流通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商品之一,毒品与黄金同价,鸦片可充当一般等价物,烟土被称为“黑粮”;吸毒成为全民族168%人口生活中不可缺的部分,50%以上的中国人的生计、生活不同程度地依赖毒品;而五花八门的烟税更是成为中央和地方财政的重要来源,各种政治势力为争夺罂粟种植地、鸦片运输通道和烟税而连年混战;在百年年代史上,毒品的影响力渗透到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人民生活等社会各个领域和各个阶层。毒品几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已成为中国社会机体上的一个毒瘤。    
    新中国成立后,只用了短短几年的时间,就在全国范围内禁绝了毒品;成为举世闻名的“无毒国”,毒品在中国销声匿迹达30年之久。但进入80年代后,在国际毒潮影响下,毒品沉渣泛起,卷土重来,中国又成为毒品的最大受害国。1995年至2003年,中国在册吸毒人数由38万人增至105万人。如果按一个显性吸毒者背后至少有4个隐性吸毒者的惯例计算,中国实际吸毒人数就达520万之众。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的禁毒任重道远。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的:“现在不把贩毒、吸毒问题解决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涉及中华民族兴衰的问题,这不是危言耸听,必须提高到这样的高度来认识。”


第三部分 带毒的忏悔第38节 “我什么丢人的事都干得出来”

    “今天,我落到这样的下场,是自作自受,没有什么好说的,我也不想再提起那些伤心的事儿。”    
    说这话的,是个名叫阿明的女人,30刚出头的年龄,秀丽飘逸,虽然被毒瘾折磨的面黄肌瘦,但仍能看得出她往日的风韵,言谈举止落落大方,曾是个浑身充满灵气透着精明的人。在其他场合见到她,你很难把“吸毒女”这样可恨、可怜又可悲的字眼,同眼前的这个女人联系在一起。她在不太情愿的情况下,叙说了她那不同寻常的吸毒经历:    
    我刚进来时,毒瘾发作流鼻涕淌眼泪,浑身有如无数的蚂蚁爬、蚊虫叮、针尖刺,头痛欲裂,心痒难抓。心里就有了怨恨、抵触情绪。最难忍受的脱瘾期过去了,我才慢慢对身边的医务人员心存感激,我实心实意地感谢他们救了我。    
    我最放不下的是我的孩子。前两天,我母亲带他来看我,才6岁的孩子,说的话让我心痛:“妈妈,你病好了吗?快跟我回家吧。”    
    现在想起来,我真悔,我蠢,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是毒品毁了我!    
    我原本有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我有个令同龄人羡慕的职业,又凭着自己的交往能力,忙里偷闲做了几笔生意,家里的积蓄也就多了起来。正当我春风得意、踌躇满志辞掉了工作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丈夫却因心梗突然离我而去。这是我的第二次婚姻,婚后几年来,我俩感情非常好,突然的变故,使我的心情坏透了,每天浑浑噩噩地打发日子,怎么也打不起精神。    
    一次,一个要好的朋友请我吃饭,席间,一位朋友要我吸烟,我根本就没有吸过烟就拒绝了。可是,那人极力劝我吸,并告诉我,你现在这个样子怎么能行呢?要想重振精神继续做生意就得像过去的样子。他把烟点燃了递给我,此时也不好拒绝人家的好意,接过来就吸了。当时,也没有感到有什么异样,只不过是头昏,有恶心的感觉,朋友们都说,开始都这样,以后就好了。    
    什么事都是这样,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时间一长,就离不开了。到了这地步,我还不知道烟里有海洛因,更不知道已经染上了毒瘾。每当夜深人静孤独苦闷之时,就非常地想吸烟。这时的“朋友们”可认真起来了,不仅说出了实情,还拿出了一包包的海洛因出售给我。这会儿我是真后悔了,还很害怕,可是毒瘾上来了,就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一来二去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可恨、可怜又可悲的吸毒女。    
    我恨那些人面兽心的“朋友”,交友不慎遗恨终生。虽然我有积蓄,也经不住买毒品的巨大支出。随着吸食毒品的数量不断增多,一年多的时间,我先是卖掉了两台汽车,接着卖掉了三室一厅的房子,接着又把30余万元的存款也花光了,总计有50多万元。没有办法,我只好回到了父母家。家里人都劝我戒毒,我也知道再这样下去只有死路一条了,可是,每当毒瘾发作时,就什么都忘记了。海洛因吸不起了,就用注射针往静脉血管里扎价格低廉的麻醉品,最多时一天要扎五六针。原本60多公斤的体重,瘦到不足40公斤,身体虚弱,不能干活,也不想干活,生意上的事儿也全都“泡汤”了。    
    一旦染上毒瘾,人就不是人了,什么丢人可耻的事儿都干得出来。刚回父母家,老人心疼女儿,看我难受的模样,还给钱让我一点点减少吸毒量,以便戒毒。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不给钱,我就哭天抹泪地砸家具、骂父母,再以后还到妹妹家要钱,不给也是砸东西,后来吓得他们听说是我来了都不敢开门。最可气的是孩子的学费也让我骗出来买了毒品,甚至我父亲心脏长了息肉准备的手术费也被我骗到手买了毒品。那时候我就是个恶魔,丧失了理智、亲情,没有了人性,甚至连做人的一点道德也没有了。    
    这样,我被亲属送到了强制戒毒所,这才结束了我魔鬼般的生活。    
    气味专家点评:    
    无处不在的OK毒品    
    在日常生活中,你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刚开始,儿童往往出于好奇心,反复闻气味怪异的胶水,成年人不知其危害,常常未加阻止。久而久之,这些儿童便上了瘾,俗称“胶水瘾”。    
    这就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