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懿娜作品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董懿娜作品集-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自我的方式比较适合我的业余生活。当很多事与心情被不经意地记下,隔了
好久无意间翻到时,那种感觉真的是很奇妙。我总是在一些特别安静的日子,
会在心底里腾升出一种感激,感谢生活让我与文字缔结一种比较亲密的关
系,它可以让人产生一种调节平凡琐碎的日常生活的能力,可以不被孤单湮
没,反而会升出对个人空间的向往。人是需要空间的,心灵的空间会给人提
供很多纯美。


我是这样地一路走来,虽然也是简单的步伐却也不失丰厚的回忆。一
路上的点点滴滴就汇成了所有往事中的欢欣与悲愁,也许生活本来就是这个
样子的,只是因为人赋予了它很多想象,它便真的会变成想象世界的一部分,
在我,真实的世界和想象的世界常常是界线模糊的。我这个人,常常是会被
各种往事缠绕,其实往事也未必见得是那样地绚烂多彩,只是因为已经逝去,
已经成了记忆中的一部分,它便是变得越来越有味道,连那些最原初、最细
微、最不屑的快乐都会拿出来细细地品。对逝去的情感和古旧的东西天生都
会眷恋不已,也许天生是那种抗拒进步的人,拖拖拉拉地,独个儿徘徊在这
样如水般纯净的岁月里,不肯轻易离去。有时候,就感到自己象一颗尘埃一
般,落不到地,又腾升不到高空,在晨曦未明的阳光里舞蹈,美丽而忧伤地
永不停息。

这就是我的少女时代的一个真实的侧影。

作者

于1997 年2 月上海

尘烟往事

往昔岁月

岁月就象一条河,你我只是这条河里的水,两岸的风景在变,水还是
水,是不会变的。

这是我在今年的新年里写给我的一位远方的朋友信里的话。

直到去年夏末我从学校毕业,进了出版社,进了杂志社工作,从一些
纷乱无序的生活状态里慢慢挣脱出来,又可以象学校里那样有比较充裕的时
间去安排我的生活时,我才感到那种心底里一直不曾褪去的对平静和舒展的
渴求重又从生活的各个角落涌上来,复回到我的心头了。在无数个静谧的午
后,我坐在出版社这幢欧式建筑一间朝南的办公室里,静静地望着窗外,往
昔岁月中的点点滴滴就象是细碎的阳光,斑驳而至,所有你以为淡忘的,其
实都纳在一个尘封已久的盒子里。它在等待,等待着有一天你不小心打翻了
盒子,那些你以为已经消失的都清清楚楚地在里面,不曾有何改变的,消失
的仅仅是时间而矣。我在对往昔零星却清晰的回忆中感受着生命的可贵,亦
觉得唯有时光才是无所不能,无所不在的巨人,很多你原本以为重要或原本
你并不在意的东西,由于它的力量而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人也在这样的转变
中逐渐成熟、美丽而坚强。所有的伤感和欢欣是生命的赐予,也是必要的代
价。

我想我的生活就和无数个女孩一样简单而从容,所历经的东西也是比
较相似的,从家庭到学校,从学校到工作。生活的轨迹注定了它的简单。都
市的生活更是隔离了人与自然,与它种生活的接触。有的时候我真感到庆幸:
因为我迷恋上了文字,在这些方方整整的字块组合间找到了现实生活中所不
能寻觅到的幸福和快乐,文字的海洋浩淼无尽,这便是除了日常生活之外最
好的栖息之地。如果说我的生活有一些和同龄人不同或是有一些自我的乐
趣,那就在此。在那些安静的日子里,我与文字为伴,在遐想的空间任意地
四方走走,它让我感到寂寞并不可怕,单独是一朵开在心底的花,在内心的
世界里它可以永远娇艳。每每念到此,我会为我的选择而感到庆幸。日常的
生活是琐碎和繁杂的,现实的世界也充满了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而文字为人
创造了一个新的空间,无论是故意的躲避还是有意寻觅,在这里所能获得的


自由和安宁才是无与伦比的。

1


我一直在想,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与家庭环境之间的关系到底密切到
什么程度。之所以被这个问题经常提醒和困扰是因为我有一个可爱漂亮的妹
妹。我们几乎是朝夕相处了二十年。我们在几乎相同的环境下生长了那么多
个日日夜夜,但我们却差异甚大,个性、爱好以及对生活的理解都不太相同
或是太不相同,当然这并不妨碍彼此真挚、浓厚的情谊。这种差异让我起先
认识到人的天生的禀性中可能有一些因素会决定他(她)的命运,然而更多
的是个人本身的爱好、兴趣、有意向地选择什么或躲避什么,在童年或是刚
刚步入青年时期的一个极偶然的向往常常是象一颗小种子埋在人的身体的一
个角落里,在岁月的不经意中它会生根发芽,长得茂盛,继而有可能改变你
一生的命运。

我的童年是寂寞的。以至于现在我成为一个大人,每当看到那些郁郁
寡欢,个性内向的孩子时,心中会涌动起特殊的情感。孩子的世界太过澄明,
也不会有太多的手段或方法来排遣这样的寂寞,久了就沉在心底,越沉越深,
本来是一潭微小的水后来就会变成一片湖。大人们往往根本不理会你的孤
单,或者是他们即便体会到了也未必能帮上你什么忙。我知道寂寞对于一个
孩子或是一个刚刚步入青年时期的人而言是怎样一种滋味,因为我也是曾经
那样地一路走来。

人是需要朋友的,尤其是对于孩子而言,而要找到一个好朋友并不是
很容易的。对我而言我曾经是那样的失败。同龄人喜欢的东西几乎没有一样
是让我心生向往的,如果说有“问题儿童”那样的一群的话,我想我该是算
一个。(当然,那时候还没有这样的名词。)可是我那时很乖巧、从来不吵闹,
所以不会给父母带来太多的烦恼,只会给他们带来担忧。如何让这个孩子高
兴也许是他们曾经深受困扰的问题。那时,我的父母亲都得为工作而奔忙,
他们都是不甘于生活现状的,年青时因为历史的原因所失却的时光和青春的
美好成为中年以后重在心头燃起的火焰。他们需要付出成倍的时间和精力去
争回本该属于他们的。那个时候我沉静的个性中多的是倔强,对关心、对爱
的渴求是极为强烈的。总觉得父母欠了我很多的爱,于是就强装不在乎,强
装个性坚强,或是将自己已经逐渐成熟的个性包裹起来,让父母觉得我还只
是个孩子,还处于可以被疏忽情感的年龄。

我的妹妹天性开朗,且又长得俏丽出众,小时候是人见人爱的小精灵。
人对孩子的判断在小时候总是存有很多误会的,总以为伶牙俐齿,善于在人
前表演的孩子是聪明的,而那些个性内向,不善言表的孩子通常是没有人去
夸赞的。孩子对长者的迷信总是很甚的,因为自己缺乏足够的判断力,总以
为大人的话是正确的。那时候有的骄傲有一大半是因为这个小精灵,感到有
这样一个可爱的女孩是在这个世上除了父母之外唯一与我血脉相连的人,心
中便有难以言传的温暖。我和妹妹一起长大的过程中所体味到的情感的回报
也许和别的姐妹有所不同。由于彼此的个性和爱好都存有太多的差异,所以
共同的话题并不很多。那时候有一段时间我反复想过有关于亲情的问题,血
缘真是很奇妙的东西,它可以产生无穷尽的力量,也唯有这种力量才能产生
出巨大的韧性,可以比较经得起疏忽、隔膜、冷漠甚至怨恨的磨折。

'Z1'而真正要有一种最温暖的亲情是必须在先天赐予亲情的这些条件
再辅之以更多的关心、体恤、理解和爱的。很遗憾的是在我和妹妹之间虽然


也存有'Z2'着真挚的情意却也是比较缺乏后天的“辅助培育”。我们太过独
立些,甚至有些不太符合中国的国情。彼此的心事、秘密是不太有互通的机
会的。我想她的童年是要较我的开朗一些,她比较善于与人融为一体,而我
则落寞一些。其实我相信我的内心已经很丰富了,只是这一切就象是躲在深
远处的一棵树,树上开满了花,却也就是无人知晓地谢去再开而矣。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开始和书成为朋友的。我开始发现这样的朋友
是很好,只要我愿意随手打开一本,就有一些故事一些鲜明的人跳跃在身旁。
那些方块字真是奇妙无比'Z3',无数的组合就能带来无数的情节。还有一个
好处就是它能让人忘却时间的存在,常常是只读了几个小故事,一个下午的
时间就溜走了。当已经不再有时间留给寂寞时,书就成了我最亲密的朋友。
直到现在,我还时常想起念小学时的我趴在沙发里读书的样子。那时看的书
很杂乱,反正家里有的就随手拿来看,有连环画,有科普类的儿童科技丛书,
也有象《简爱》和巴尔扎克的小说。看不懂的就跳过去,了解一个大致的意
思。不管读什么都是饶有兴趣,好象从来没有对那些枯燥的方块字倦怠过。
也许这就是天性中的喜爱吧。如果说真的有“天赋”这样东西存在的话,那
对我而言就是赋予了我与文字的亲密关系。

2


待我上中学以后,家里的情况起了些变化。父母的生活变得更为忙碌
了。他们纷纷离开原来的单位到了南方。两个人几乎是轮着公差,家里的生
活节奏一下子被加快了。其实在我的内心对父母的依赖性还是很强,希望父
母伴在身边的愿望是很甚的。然而我的母亲是那种对事业充满了斗志的女
性,家庭的牵绊并不能妨碍她的追求,在她那个年龄阶段的女性中,我一直
以为她是很有个性的。然而对于我而言,那个时候其实是很期望能经常有机
会与父母亲交流,但我的父母太忙了,时间对于他们而言就象是压得平薄而
又憔悴的一张书签,没有再可分享的余地了。

也许是因为常常是独自一人看书学习,独自与书相对,所以心变得敏
感。非常善于就一些身边最琐碎的事展开想象,而且个性的发展得到非常充
分的舒展,没有人对我太多限制,对我说这不可以或那不妥当之类的话。'Z4'
当时,这些也许都是不太有利的因素,现在回首来看倒是要心存感激的。对
于一个想将写作延续下去的人而言这种内心的敏感和独自面对的能力最好是
天生的,或是早就象一颗种子埋在心里一般,随着时光的推移,它会顺理成
章地长成一棵树。

到我念高中以后,包括以后的大学生活我都是在校住读的。我以为这
是我成长过程中最最重要的一环,也可以说是将近七八年的住宿生活改变了
我一生的命运。

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从念中学至大学之间的这一段年龄是至关
重要的。大约也就是十五、六岁至二十岁左右。父母所肩负的责任往往是巨
大的。最好是父母能全身心地投入,外在的环境好一些,帮助孩子共同渡过
这一段最需要人来关心的岁月。然而事实的状况总是不能如人所愿'Z5'。我
的父母在投入到一种忙碌的工作中以后就象是无法停止的陀螺,我不能那样
自私,要求他们放弃一切,而太忙碌甚或喧嚣的生活对孩子并无太多的好处。

我念的高中是市郊的一家住读制的重点高中。那个学校非常封闭,学
校实施的是几近苛严的教育方式。从生活到学习都是较一般的学生来得艰
苦。每天六点就得起床早锻炼,然后从早自习到晚自习几乎有十二个小时都


必须面对课本,只有中午有些闲暇。晚上十点整时熄灯。我除了晚上熄灯后
戴上Walkman 听会儿音乐之外,几乎没有旁的自我的时间。在这个远离都市,
几近乡村的地方所度过的朝夕现在想来是难以忘却的。它让我亲身经历了一
些生活的枯燥、简单和艰苦,并且能够用心来体味知识可以给人带来的慰籍。

那几年是我家里家境最好的几年,父母的事业如日中天,也有很多的
人围着他们转,无非是奉承之言。安静的环境一旦被打破,就象是碎得片瓦
不留的玻璃片,难求重新圆合的那一天了,而且强大的惯性带动着张扬的心
绪,好象是一点也没有想要回头的意思。妹妹就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生活,
她在比较年幼的时候就过早体味到成功带来的欢乐和享受,却无法知晓人为
了成功所必须付出的种种努力和艰辛。那时候在我的心中多有些不平,在学
校生活通常一、二周回家一次,一则是无法体验到在家的安逸和舒适以及全
家人朝夕相处的乐趣,二则是学校的生活呆板、枯涩到让人想逃。那种很冷
的冬天也必须在没有暖气而且一天只能用一瓶热水的状况下度过的日子至今
历历在目。还有就是对妹妹的妒忌,总觉得生活不公允'Z6',凭什么我就非
得要过那样艰苦的生活,为什么可以纵容妹妹的娇气却要把我送到这样的鬼
学校去。'Z7'所有的好处都是后来体味到的,那时充溢心中多的是委屈和责
怨。我在那所学校里还要面对一个严峻的情况就是那是一个重理轻文的学
校,而我的理科是不好的,好象是天性中少了这样的一种缘份,于是就得强
迫自己调转所有的精力去应付各种数字和符号,而且这样的学校收拢的学生
普遍都是水平齐整并且是在理科上尤为擅长的人,在我那时的记忆里,学习
是让人心烦的,没有什么乐趣可言的。所有的时光都在作业、复习和考试中
被淘洗到了最近本色的地步,连课余本可以阅读些其它读物的时间也被挤出
来供给给了学习。那时我对所有的教育模式倒也提过极大的“反抗”,记得
是写给班主任的周记,洋洋数几千字,许是由于心中的怨气发泄而至。只是
人微言轻,老师看了也没有太多的重视。我们现存的教育方式--至少在中
学阶段对人的要求是全面发展,宁可四脚平稳,也不愿有一个跛脚。而那些
在某一方面有些专长,或者说是存在极大潜能的孩子由于不能做到这一点而
缺乏了进一步得以学习和深造的空间,这实在是一个很大的遗憾。钱钟书先
生当年的那种因才华横溢而得到的破格入学的幸运是现在的人所不敢奢望
的,更何况很多的人在念中学时还没有天份张扬到可以让人众人瞠目的地
步。往往也只是一小颗种子埋在体内,需要阳光、土壤、雨水,然后兴许会
成为某一方面有专攻的人材,但所有的一切可能都必须依赖于这些外在的环
境,如果没有,这颗宝贵的种子就会僵死,到最后就真的成了一无所长的平
常之辈了。在这一方面,我应该算是幸运的,所谓殊途同归,绕了一个圈子
后来不仅照样念大学,而且念的都是名校,拿了学位,而且最重要的是固执
地坚持了个人的兴趣,并且将它长久地保留了下来。当然这已是后话了。

高中阶段最为特别的一件事是我的父母愿意让我出国留学。当时我的
表姐已经从建筑学院毕业,她学的是民用建筑设计,那几年这个专业是不太
景气的,她被分在一家设计所里工作,也没有多少发挥之地。才从大学校园
里走出的她很有些不服气,所以有了出国留学的念头。我当时是想出去念大
学的,而且父母也深为赞同,后来几乎所有的事都办成功了,护照也下来了,
只是表姐被签出来了,而我遭了拒签,理由是年龄太小了,还不满十八岁。
我倒是没有太多的沮丧,只是父母不太高兴,觉得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很
为可惜。


除了这样的折腾外我的生活还是比较安静的。那种离家独立生活的好
处都是后来慢慢地体现出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