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花郎(上)》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护花郎(上)-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祝晶抬起头来,笑道:“小舅舅,你回来啦!怎么样,这场仗还要打多久?”没注意到那男孩在听见他们所说的语言时,面露诧异之色。“有个好消息,我听说吐蕃那头决定彻军了,唐军很快就会重新掌控碎叶城。”

    “没、没用的,唐军总是!来了又走,没、没用的。”奴隶少年操着一口生硬的华语道。

    祝晶讶异地看着男孩。“你会说华语?”

    奴隶少年满脸胀红。“我是……汉人。跟你一样。”

    他看得出这少年跟那男人都是汉人,也听出他们的语言跟带有地方乡音的华语略有不同。

    也许、也许就是所谓的京都声?他没去过长安,也很少见过从长安来的汉族人,但在遍是胡人的西域里,这两人显然与众不同。

    医者审视着少年,想起方才在旅店门外听到的笑话,领悟过来后,他转看向祝晶怒道:“祝儿,刚刚在院子里和人下棋的就是你吗?”

    “对不起,小舅舅。好在是我赢了,你别生气啊。”

    祝晶的心思被少年吸引住,安抚完医者后,赶紧又问少年:“你为什么会说唐军来了又走?一直以来,这地方都是如此吗?”

    医者代为回答了祝晶的问题。“别傻了,祝儿,当然是如此。碎叶城距离大唐太远了,连帝王派出的军队,都是从西域亲唐的部落里借调过来的,当然是打赢一仗算一仗,不可能真的花心思经营这个地方。历来短暂驻守碎叶城的唐军,往往不出几年又会彻离了。届时这里仍是西突厥和吐蕃竞逐的地盘。”

    “既然如此,那又为什么要特别派军队过来这里打仗呢?”祝晶不懂。

    “你没听说过吗?咱们天子有一次问丞相:『我朝与天后之朝,何如?』明皇是个好大喜功的人啊心”

    祝晶吐了吐舌。“好在我们人在西域,小舅舅,否则你这话要传出去,可是会被砍头的啊。”

    医者这一生何曾把世俗的权力放在眼底,他扬唇一笑。“总之,准备收拾行李吧,就快要可以离开碎叶城了。”

    瞥见那脸色有些发白的少年,又问:“你打算拿那个孩子怎么办?要带他一起走吗?”祝儿自己都还是个小孩子,要怎么照顾别人?

    吕祝晶转过头看着少年,直率地说:“哪,你也听见了吧!我们就要离开了。而现在,你自由了,随便你要去哪里,我都不会阻止。你有什么打算吗?”

    见少年没回应,想是他华语并不流利,祝晶改用碎叶城多数人使用的突厥语重复了一遍方才说的话。他果然听懂了,结巴地问:“你、你们要去哪里?”

    “大陆的西岸。”祝晶回答。“拂菻。你要跟我们一起去吗?”

    少年眼中出现犹豫。他在西域已经待了许多年,见过形形色色的人。

    他自己是个混种,在这个地方当个混血种,比当个纯种的胡人更不如,甚至还因此被人当作奴隶易手转卖。

    可眼前这名汉族少年救了他,还说要放他自由?!

    他真的自由了吗?他真的可以随心所欲,去他想去的任何地方了吗?

    这辈子,他几乎不敢想望的心愿,便是……

    一双略嫌秀气的手温暖地握住他伤痕累累的手腕。

    他惊吓地看着吕祝晶,但因骨子黑股不愿意屈服的傲气,使他没有抽回手,但单薄的肩膀却无法停止颤抖。

    似是看出少年眼中的迟疑,祝晶微笑道:“我是说真的,你自由了,想去哪里都可以。如果你没有地方去,也可以跟我们一起走,我会照顾

    你。但如果你想去别的地方,也没有关系。懂了吗?你是自由的。今后,你唯一的主人,只有你自己。”

    少年显然一时间无法接受这个讯息。自他有记忆起,他就是个身分低贱的奴隶,不断被转卖、被不同的人奴役……唯一支持他继续活下去的,只剩下一个几乎不可能实现的梦想——想去传说中那遍地黄金的富庶都城,去寻找他的父亲。

    胡汉混血的他,有一个汉人父亲。

    母亲临死前告诉过他父亲的身分。日子久了,他有点记不大得,父亲究竟是一名戍守边城的将士,抑或是遭到朝廷流放的罪人?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他的父亲是一名汉人,来自大唐的长安。

    看着吕祝晶温和的脸孔,他想他可能是在作梦。

    昨天他还得为他的主人磨青稞、喂骆驼,怎么可能才过了一天,就得到梦寐以求的自由?然而,如果这果真是梦的话,那么,在梦里头说出梦想,应该是不要紧的吧?

    犹豫着,他吞吐地说:“我想去长安。”

    见祝晶没有反应,他又说了一次,用他仅会的少数华语。“我要去长安。”

    “你要去长安?”祝晶圆睁着眼问。

    预期着会被活活打死,他倔强地重述:“对,长安,我要去。”

    祝晶看了一眼医者,见医者点头后,又转看向男孩,忍不住笑了。“没想到你会想去长安。好极了,我有东西想托你顺道带回去——不过,不是现在——你太瘦弱了,恐怕禁不起长途跋涉,我希望你先能跟我们旅行一阵子,我舅舅会想法子帮你把身子骨调养好。”

    所以,他真的不会被新主人打死?少年张大着眼,看着祝晶鼓励地又问:“对了,你有名字吗?我该怎么称呼你?”

    也许他真的自由了?少年思索片刻后才道:“……晓……”疑似是生硬的华语发音。

    祝晶竖起耳朵,听不真切。“什么?”

    男孩有些退缩,半晌,方又鼓起勇气道:“破晓。我娘取的,是汉名。

    “破晓。”祝晶覆述一遍,弯唇笑道:“这名字真好听。啊,我叫做吕祝晶。我的名字也很好听。我娘和我爹一起取的。”

    医者摇头,笑了笑,转身去准备接下来西行的行李。他想,以祝儿这性子,要他不沿途捡东捡西,大概也做不到吧。真不知道是遗传了谁!当年那个日本留学生也是这样与祝儿结识的。他想他最好尽快帮那男孩把身体调养好,早些打发他去长安。因他其实并不像祝儿那样好心,总是救人救到底啊。

    开元十二年二月,阿倍仲麻吕的名字出现在省试贡院外墙的黄榜上,成为日本在唐第一位科举及第的留学生,且因深受明皇看重,赐名“朝

    衡”。

    三月曲江宴上,朝衡邀请了几名同在长安学习的日本友人一同赴宴,欣喜之情,尽数写在脸上。

    鲜少参加这类宴会的井上恭彦陪同好友坐在曲江畔芙蓉园,曲水流觞,饮酒赋诗。稍后,又陪同新科进士骑马至慈恩寺大雁塔题名,沿途游

    遍长安城,看人也看花。

    见好友如此欣喜,恭彦犹豫许久才悄声询问:“你真的想在长安为官吗?”

    阿倍笑道:“试试何妨?反正,我们也不急着回国啊,还有许多年呢。吾友,你应该也一起赴考才是,以你的才能,或许不必参加宾贡科,

    进士科对你来说,应是易如反掌。”

    他们并肩骑马经过“酸枣巷”,陌头果树花香沾拂在他俩的春衣上。井上恭彦看着神色欣喜的阿倍仲麻吕,不知道该不该说出心头的疑虑。策马行至巷底,要转入大街前,恭彦还是勉强地说了。

    “阿倍,不瞒你,其实我觉得大唐天子并不希望我们带走太多文明精粹回国,所以我是有些不安的。”

    阿倍讶异地勒住马,停了下来。怕旁人听到,他急急下马,拉着也下了马的恭彦转进另一条巷子里。

    待四周无人后,阿倍才问:“你怎么会这么认为?”

    恭彦谨慎地告诉好友:“你也认识那些新罗学生吧?看看他们入朝廷为官后,至今有几个人得以回到本国?”

    “也许是他们自己不想回去?”就他所知,新罗留学生大多宁愿留在大唐为官,鲜少人愿意返回本国;这一点与日本留学生的情况是不大一样的,日本留学生在长安的官场表现上,向来都不活跃。

    “你也不想回国吗,阿倍?”

    阿倍仲麻吕在长安结交了许多朋友,当朝名诗人王摩诘也与他相识。

    素来爱好大唐文化的他,在长安的生活可说是如鱼得水。他确实有一段时间没有想到自己的家乡了。然而,他真的不想回国吗?……犹豫片刻后,阿倍仲麻吕摇头道:“不,我还是想回去的。”他的亲友都在日本,他当然怀念故土的一切。

    恭彦沉吟道:“我喜爱大唐的许多事物,然而我知道,我之所以来到这里,是因为总有一天,我得回国去。身为遣唐使的我们,身负使命。然而观察那些入唐仕宦的外国使者、质子与留学生,甚至是海外高僧的经历,却使我不得不怀疑,明皇对于他所喜爱的事物——包括人——他似乎不常尊重他们自身的意愿。我听说善无畏大士在八年前来到长安时已经八十岁了,他曾经多次向明皇上书表明归乡的心愿,但明皇仍以『优诏慰留』,不肯让他回国。我不得不考虑到,假若我们也深受明皇倚仗,届时你我还回得了自己的国家吗?尤其现在,明皇还赐你汉名。吾友,我忧虑……”

    阿倍仲麻吕理解地笑了笑。“你这忧虑不无道理,恭彦。但我只不过是个微不足道的留学生啊,我又不能帮明皇加持或灌顶,至今我还没听说靠宾贡科出身的官员能做到多高的官。你放心吧,我自有分寸。而且我觉得能入朝为官,也不失是个向唐国学习的好机会呢。”

    阿倍仲麻吕天性热诚乐观,心思较为缜密的井上恭彦也只能期望是自己想太多。他摇头笑了笑。“希望真是我多虑了。吾友,真诚恭贺你科举及第。”阿倍大而化之地拍拍恭彦的肩膀道:“谢了,吾友。不过你看起来还真有点落寞。祝晶不在,真有差那么多吗?”

    提到祝晶,恭彦心黑沉。“四年了,他还没回来…”

    甚至也已经一整年没收到他的信。是找不到人托付书邮吗?还是信送丢了?可别是旅途上出了什么状况,或是病了呀……有医者在他身边,应该不会有事的吧?不知为何,最近他总觉得有点、心神不宁,夜中常常惊醒,便再也睡不着。

    看出恭彦眼中显而易见的担忧,阿倍气恼自己提起这个话题。也许比起大唐的功名利禄,在恭彦心中,祝晶那孩子是更有份量的。

    也难怪吧!毕竟,就连他自己也很想念吕祝晶啊。

    心念所及,阿倍忍不住叹诵道:“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恭彦在心中对自己如是道。他对祝晶的想念,远远超过他的预期。谁道不相思,相思如海潮;潮水尚有信,归人何迢

    迢。

    出了小巷,行经平康坊一带,恭彦抬头竖耳倾听。“阿倍,你听见什么没有?”好似有笛声?可阿倍不知何时被其它同年及第者拉入坊中,不见了人影。恭彦驻马良久,听着那缥缈的笛声,忍不住循声而去,不知不觉,与众人分散了。

    小春在务本坊外头等了很久,才见到步行回学院的井上恭彦。

    由于他花了一点时间将马还给主人,回来时,天色已经暗了,暮鼓即将响起。

    见到小春一脸焦急的样子,他急奔上前。“小春,怎么了?是祝晶——”

    小春一见恭彦,就拉着他往吕家方向走。

    “快来,大公子!主子爷今天怕是不会回来了,家里、家里来了一个好奇怪的人、你快跟我来——”

    小春话说得没头没脑的,让恭彦跟着担忧起来。

    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很怕是祝晶出了意外。不待小春腿短,他快步跑了起来。“小春,妳慢慢走,我先过去看一下。”

    小春追在恭彦后头。“唉呀!大公子,你别跑,那个红毛怪人,他说他是——”

    可恭彦已经跑得太远,听不见小春的声音。不知怎么手他预感着这件事跟祝晶有关。他一路跑向吕家,吕家大门未关,他直接冲进屋子里,一见到那个小春口中的怪人时,他诧异地“呀”了一声。

    “你是谁?恭彦问着那名浑身浴血、坐在地板上大口抓着饭吃,满头红发的异族少年。

    少年显然饿极,不顾恭彦的惊讶,仍努力扒着饭。

    小春晚了恭彦好半晌才回来,她气喘吁吁地扯着恭彦的袖子道:“大公子……他……他一进门就喊肚子饿,我、我看他好像快饿死了,赶紧拿饭给他吃……他全身都是血啊,看起来怪可怕的。我想帮他换、换绷带,可他说他没事,只是皮肉伤,还有肚子饿……他、他是不是……要不然怎么会?

    那人吃饭的速度总算缓了下来,打了一个响一隔后,就着斑斑血迹的袖子抹了抹嘴。看着恭彦与躲在恭彦身后的小春,深邃的蓝眸凝起。

    “谁是…小春?”虽是华语,却有个奇怪的腔调。

    小春不敢承认,仍紧紧捉住恭彦。恭彦安抚地拍拍她的肩头,上前一步,蹲下身,指指少年身上已经干涸的血衣。“你不要紧了吗?要不要找大夫来?”

    蓝眸少年瞥了一眼自己在旅途中与盗匪搏斗的伤口。“我没事,只是小伤。”扭头越过恭彦的肩膀,看向小丫头。“谁是小春?”

    小春不肯应声。

    恭彦只好代为问道:“你找小春有什么事?”

    蓝眸少年将视线调往恭彦身上,审视一番后才道:“你是井上恭彦?”

    恭彦藏住讶异,点头道:“我是。”

    他与小春都不认识这名色目少年,而看他满面风尘,显然经过长途跋涉才来到此地,莫非,心头一热,他脱口问道:“祝晶好吗?”

    少年愣住,随即道:“不好。”

    看见恭彦随即露出紧张的神色,少年方又道:“他嘱我一定要问你!你有多想念他?”

    看来是个不得不回答的问题。在小春也关注地看着他的情况下,恭彦硬着头皮对一名陌生少年含蓄地道:“莫道不相思,相思如海潮。”

    少年蹙着眉。“听不懂。『如海潮』是什么意思?你到底想不想他?”

    真讨厌这个工作,偏偏受人之托……小春总算鼓起勇气跳出来道:“你凶什么啊!饭吃得很饱了哦?”真是大饭桶一个,居然嗑光了一整锅白米饭!“连这么简单的诗句都不懂。如海潮就是像海那样深啦!”

    被小姑娘这么一凶,蓝眸少年面色倏地通红。“呃,是这样子吗?”

    他没见过海,也没学过诗,不能怪他啊。

    “少说废话!快告诉我们,你到底是来做什么的?”小春不耐地发威。

    恭彦看着少年在小春的威吓下,一面喃喃抱怨,一面打开行李,取出一叠物品。不待指示,他赶紧接过那叠羊皮纸。

    是祝晶的信。紧捉着厚纸,恭彦涩声道:“他好吗?”

    小春也紧张得不得了,双手紧紧捉住自己的衣襬。“小公子……”

    少年撇撇嘴,回答两人的问题。“我一年前在康国跟他道别时,他还非常好。”现在应该也不会坏到哪里去。

    恭彦与小春不约而同地松了一口气,两人迫不及待地打开祝晶的信

    恭彦:

    被困在碎叶城好一段时间,闲来无事,只能写信。不用担心,我很好……在长安的你们呢?大家都还好吗?离开碎叶城后,商队越过阿尔泰山脊,转往怛罗斯草原,顺道来到康国。康国是康居安大叔的母国,以粟特族人居多:任我想,当你看到这封信时,我已经离开康国了…走在离长安越来越遥远的丝路上,我已闭始思乡……

    小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