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到如今,立储已迫在眉睫。李彪和王肃先后上书,请求皇帝早日定下储君,以安人心。元宏却犹豫了。他只字不提此事,我也只当不知道朝野对于此事的争议。然而心中并不能做到安之若素。
元恪前来请安时,我问他:“宫里的传闻,你听说了么?”他点点头,有些局促不安的神色。我又问:“那么,你知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他虽是茫然的神色,眸子却亮得惊人。我无声地漾出一丝笑意:“恪儿,你以后会明白的。我一定会将你父皇的江山,交到你的手中。”
元恪并未成年,此刻却如大人一般,清晰地说:“我不愿让娘来承担风险。”我心中一震,微笑先于泪水绽出:“傻孩子!”我拍了拍他的手,在低头的瞬间,将泪咽下。
几日后,伴着元宏在亭中小坐。
我闲闲地拨着七弦,曲不成曲,调不成调。元宏虽朗然说笑,眉间的抑郁却若隐若现。他终于问:“朕昔日曾问你,几位皇子中谁最出色。你可还记得?”我淡淡地回应他的试探:“记得的,是四皇子。”
我这般直接,并且恳切,元宏不禁感到诧异,然后说:“群臣劝朕早日立太子。”我喉间只是“哦”了一声,指尖在尾弦上轻轻一勾,漫不经心的模样。却猝然听得他问:“难道你不希望立恪儿么?”
他仍然微笑着,灼灼的目光却迫得我几乎窒息。我半晌才踌躇道:“臣妾并不能说完全没有私心,毕竟,臣妾所能依靠的,惟有恪儿……”
“是恪儿?”淡淡的震惊之后,他的微笑蓦然有了悲凉的味道,却仍然是笑着,似问非问,“你认为朕将来会冷落你?”我心底一凉,似触动了长久以来暗藏的心事,随之垂下头,哀伤地说:“会的,会的。你是天子啊!”
他不说话了,我也说不出话。
“你的意思我明白……”元宏终于启齿,神情端凝,声音亦是庄重的,“我也想使你安心。身份、地位,原本无关情义,但若能使你安心,我决不吝惜……”我知他这番话经过深思,缓缓道来亦是一诺千金,而他此刻的眼神亦是温柔而执著,虽也有丝丝缕缕的哀伤与无奈,却恰好作了承诺的点缀。于是,我身不由己地陷入其中,心下欢喜,且又带着卑怯的敬畏。一如多年前,对他的深情,深信不疑。
他说:“恪儿行二,这原本是没有争议的。何况此子仰慕汉学,朕也很放心。但,朕近来心思烦乱,总不想在仓促间变更人事。于立储是如此,于立后……”
我不禁失色,顿时局促不安起来。我固然不在乎这一朝一夕,却惟恐被他窥见了心思。他忽然温柔一笑:“朕说过的话,必会兑现的。你放心罢。”温柔中,忽又泛出一些苦涩与沧桑。
太和二十一年,正月,元宏忽然召集了七位皇子。元恌还不满三岁,由我抱着他。
自从废后,元怀、乐安公主,以及元恌,都交由我抚养。元恌的生母虽然在世,但我向元宏请求道:“臣妾未曾抚养过那么小的孩子,皇上能否成全?他原本就是过继给废皇后的,郑充华又是冯家旧人,我必不亏待他们母子。”元宏笑而颔首。我其实并不费心,横竖有他们各自的保母,我的心思仍然只在于元恪。
郑充华曾要求亲自抚养元恌。我冷笑起来:“你的孩子?你何曾有孩子?这孩子不是已经过继给皇后了么?皇后被废,自然是交由我抚养。”
郑充华心中凄惶。冯清被废,她既不受宠,又无家世,何况有子而不能亲自抚养。她此刻已不复当日的佻巧,流着泪哀求道:“昭仪,他毕竟是我十月怀胎生下来的……”我淡淡一笑:“十月怀胎又如何?你不是也把他过继给废皇后了么?”郑充华噎住,只是流泪。我挥手道:“不必多说了。我自会照顾好他。”
此刻,我抱着元恌,亭亭立于元宏身侧。忽然瞥见郑充华悲戚的目光,而元恌,却早已认不出她了。这种残忍,我无法领会,但我的快意却交织着酸楚。
面前的长几上,罗列了宫中宝物,一片金碧,粲粲夺目。我并未细看,只是凝神揣摩着元宏的意思。
他向几位皇子说:“你们喜欢什么,就随意抓取吧。”说着,他与另一侧的元勰,相视微笑。我心中已领悟过来,悄悄向元恪递了个眼色。
元宏笑道:“恪儿,这里你最大,你先来选。”元恪出列,辞谢道:“儿臣是兄长,就让弟弟们先选吧。”元宏微有喜色,颔首不语。
我抱着元恌上前,轻声道:“恌儿,你喜欢哪些?”宫女过来帮忙,将他抱下来,凑近桌面。他的小手只一味的扑颠,最后却抓了一只铜制的兕觥。我心中没来由地一惊,这一件是祭器啊。
然后,是罗夫人的元悦。他与元恌一般大,罗夫人牵着他,他抓的是一件金莲佛灯。元宏忽然轻声笑道:“可惜了,这一件本该留给你的。”我勉强一笑:“这孩子与佛有缘。”
元怀抓了只镂金错采的长颈瓶。元怿出列时,我不动声色地瞥了罗夫人一眼。她神色安然,只向元怿微微一笑,鼓励他上前。元怿十一岁,踟蹰片刻,抓了一件玉柱斧。我暗暗思忖,斧钺象征权柄,这孩子应该相当有决断吧。
接着,元愉抓了一柄七宝腰刀。
元恪却仍然站着不动。元宏笑道:“恪儿,你没有喜欢的么?”他悄悄看了我一眼,我的目光定视于某一处,久久不动。他走过去,将那柄骨如意轻轻举起来,道:“儿臣就要这一件。”眼中含笑,说得果断而诚挚。
如意,与人讲论时,可持在手上,用以增强说话的气势,亦有领袖群伦之意。而如意,又是多么美好的兆头。骨制的,自然又好过镶金嵌玉。
元宏赞道:“难得恪儿不喜珍宝。”身侧的元勰,但笑不语。
于是,正月丙申,遂立元恪为皇太子。
注:元恌早逝;元悦好读佛经,览书史;元怀平庸、奢侈;元怿风神秀伟,明于决断,死于非命;元愉起兵谋反;元恪即后来的宣武帝,雅爱经史。
第十七章 犹是有情无思时(5)
二月,元宏北巡,至平城,亲自审问穆泰、陆叡等人。东阳王元丕也牵涉其中,他的弟弟元业,以及两个儿子元隆、元超,皆伏案被诛。按连坐之法,元丕应死,但元宏念他年老,留他一命,贬为庶人。
这次谋逆,平城旧族多有参与。元宏亲自审案,一番整顿之后,守旧势力有如灰烬,纵有残余,也燃不起来了。
区区数日,平城事毕,元宏径往长安而去。
此时,洛阳宫里,李彪向我禀报,元恂被拘禁于河阳城后,终日念佛,颇有悔过之心,并且写下自白书,请御史贾尚转呈皇上。
听罢,我心中一凛,有些紧张地盯着李彪。他旋即又道:“臣与贾尚共事,此信臣已得之。”我笑了一笑:“大人还留着它做什么?”李彪一怔,道:“臣不敢贸然销毁,废太子与皇上毕竟是父子,若有一天……”
我心中又是一凛,轻声而坚忍地说:“那么,大人就设法杜绝后患吧。”李彪大惊,一时不明所以。我镇定地说下去:“如今,太子名分已定,若是恂儿被赦,局面该如何收拾?即便他不再是储君,至少也是亲王的身份。皇太子素来谦和,又怎能与兄长为难?你带兵拦截他出宫,又搜他的书信,他岂能不怀恨在心?只要想想高道悦的下场就知道了!”
李彪惴惴不安,终于启齿道:“昭仪的意思,莫非要臣……”我冷冷一笑:“当然,所有的事,都是你出面的。这次,自然全看你了。”李彪倏然举目,惶然中带着几分尖锐的审问。我微笑道:“李大人不必有后顾之忧,皇太子会记住你这番苦心的。”
不久,李彪捎信来,说他已销毁元恂的自白书,并说服御史贾尚与他一起上书,说元恂听说皇帝惩治平城旧族之后,口出妄言,与左右谋逆。
元宏身在长安,几日后,听说他派了中书侍郎邢蛮与咸阳王元禧,携椒酒前往河阳。
我见到袁贵人时,她正立于庭中。黝紫深衣,葱白下裳,只余一个清冷的侧影。又是一年春好处,柳絮已有纷扬之势。我一时却有些恍惚。
“我似乎该恭喜太子之母。”她笑不露齿。
废太子之前,她被罚闭门思过。如今,禁足令虽已不解而解,但她仍然足不出户。似乎真的淡化了争强好胜之心。她固然也还年轻,宫中的妃嫔都是年华正盛,然而细细一思量,元宏似乎是真的冷落了。我心中不禁慨然。
她又道:“今日为何有闲心过来?”一面说,一面向内走去。我顿了顿,忽然疾步跟上,及至与她平肩,才轻声道:“你说,你为何这么爱恂儿呢?”
袁璎华蓦然止步,面色煞白。她狭长的凤目,于隐约闪烁的泪光中折射出一种尖锐的怨恨。转瞬,却失了神。我屏息静气,深深地凝视着她,目光中只有怜悯。
她终于笑了,一字一顿地说:“告诉你也无妨。我的第一个儿子,也与他一般大。”泪水这才流了下来,她顿了顿,又说,“太子的位置,本该属于我的孩子。但我贪生,亲手杀了他,他在我腹中才四个月……”
我失色,心中尖锐地痛了一下,一句话也说不出。璎华忽然浮现出一丝苍白的笑:“我当年与林妃同时承宠,我怀孕比她略早一些。我私下里曾贿赂太医,他说这一胎是男孩……当年,我若不能狠下心,只怕今日追封为‘贞皇后’的,就是我了!”
说到此,她似乎已经豁然,甚至有几分自嘲的意思。垂目半晌,又道:“林妃温婉娴静,很受皇上宠爱。我私心里希望,她自尽之后,我能够独自承宠。她临死前,我向她立誓,定然珍视她的儿子……可惜,太皇太后要亲自抚养恂儿。”
往事之迹清明如洗,我惟有默然。她又道:“我只当恂儿是我的孩子。一面爱他,一面也补偿林妃,她毕竟因我而死……”说罢,她猝然举目,凌厉而又冷静地望着我:“林妃因我而死,我心怀愧疚;你呢?你敢说高贵人之死与你毫无关系么?”
这一问,有如惊雷。我几乎无法自持,惟有从心上撕一个口子,汩汩地淌出肺腑中的一丝真情:“我一面爱恪儿,一面也补偿高贵人。”璎华含着泪,忽然大笑起来。
在她肆意的笑中,我凝视她,轻声道:“我明日去瑶光寺,你随我去吧。”她怔了怔,低头沉吟。我微笑道:“瑶光寺距离河阳城并不远啊。”
翌日,轻车前往瑶光寺。马车停在阊阖门御道,袁贵人下车,换乘一辆牛车。我颔首,轻声道:“申时三刻,还是在这里。”然后,缓缓放下帘子。
瑶光寺,近在眼前。我犹豫了一下,留下随从,终于慢慢地踱了进去。寺内,比丘尼成列相迎。我目不斜视,因为很肯定,这其中绝没有冯清。一朝落发,她从此杳无音讯。我只知道,她的法名唤作慈英。
我入殿礼佛,三拜之后,又退到殿外,只见庭中横放着几只红漆木箱,正是我方才请人赠与冯清的。一名年轻妇人,仿佛等了很久,向我迎上几步,先敛衽为礼,然后解释道:“慈英请我转告昭仪,既已接受了皇家供恤,也就不再接受额外的赐予。”
我并不恼。冯清的拒绝,是意料中事。只是,“皇家供恤”又从何说起?于是又问了一遍。那妇人答道:“王遇大人每月都送衣食杂物过来,转达皇上的慰问。”
我的微笑忽然有了苍凉的味道。王遇在废后不久就被废黜,他本身的处境也不好,却仍然维护着冯清的体面,而冯清又何德何能呢。
“我与废皇后是姐妹,难道今日连见一面都不肯么?”
那妇人退后一步,清亮的眸子里流露出一点疑惑。她终于领着我绕到后院禅房,轻轻叩门,向冯清说明我的来意。
隔着薄薄的纸窗,里面先是沉默,随后,是冯清漠然的声音:“不必相见,请昭仪回去吧。”我无声地笑了,声音却是上扬的:“妹妹莫怪!皇上日理万机,自然不记得了。我也是今日才想起来。可多亏了王遇,以皇上之名行善……”
身畔的目光一惊,那妇人似有不忍之色,以哀切的神情阻止我说下去。我忽然觉得荒诞而无聊,恍恍惚惚地走了出来。
那妇人亦尾随相送。我忽然停步,端详着她,她以一幅青布包头,眉目清朗。我笑道:“夫人。”她似微微一惊,欠身道:“是。”我问她:“你既然并非出家人,为何在此?”
“奴上月寻亲至此,暂时在此栖身。”她口齿清历,有南音。我问道:“我方才和废皇后说话,你为何这般神色?”她一惊,见我并无怒意,才轻声道:“女子为夫婿所弃,已是满心凄苦,了无生趣,昭仪为何连一点儿念想都不留给她?”
我默然无语。我只是以这种刻薄来抵御心中的苦痛罢了。固然快意,而我又何曾真正愉悦过?
“奴才失言了。昭仪恕罪。”她又欠了欠身。
我忽然关切地说:“你说说看,你要寻什么样的亲人?”她犹豫了,半晌,轻声道:“奴是苦命之人,于此,早已不抱希望了。早晚也是青灯古佛,了此残生。”我深深地看她一眼,说道:“我知道你有苦衷,若信得过我,不妨直言。我未必真的能够帮你,但一定等待时机,尽力而为。”
良久,她终于启齿:“奴是南朝人,夫婿乃是……”
申时三刻,阊阖门御道,袁贵人果然准时到了。我们合乘一辆车回宫。她的妆容有残褪的痕迹,显然流过泪。我轻声叹息。
“多谢。”她简短地说,有些漠然,却又是诚恳的。我微微一笑,然后轻声道:“可惜,这是最后一面了。”
中书侍郎邢蛮与咸阳王元禧,在河阳城传达了圣旨:赐庶人元恂自尽。
第十八章 半生已分孤眠过(1)
元恂以庶人之礼草草葬于河阳城。
一日,元恪忽然问我:“大哥真的有谋逆之心么?”他无邪,并且认真。我一时无言,半晌才道:“不要质疑你的父皇。”
元恪又道:“父皇真的忍心么?”我缓缓道:“恪儿,这就是帝王了。你以后也当如此。”我竭力隐藏起眸子里的一丝惊悚,暗道:他都忍心,我又有何惧?元恪睁目看我,似惊似怕,终于还是低下头去。
春天时,彭城王妃分娩,得一子,取名元劭。此时,元勰依然随驾在外。我仿佛这才想到,与元宏一别,竟有半年。都道我独邀圣眷,如今看来也不过如此。终是别离多,欢会少;纵有欢会,到底还隔了一层。
他是六月庚申返回洛阳的。我先前并不觉得我有多思念他,总以为,他因朝政而看淡了儿女之情,那么,我却是因寂寞而看淡的。
然而,当他回宫,我仍然由衷的欢喜。这欢喜来得莫名而隐匿,我尚不自知,倒让元恪凝眸注视半晌后,道出了究竟:“娘今日的颜色不比寻常。”我怔了怔,元恪已有十二岁,与我一肩高,生得清秀端凝。我报以微笑,竟带着几分羞涩,侧过脸去。
然而,元宏一回来就下诏,发冀、定、瀛、相、济五州兵马二十万。我心中一紧,南伐已近在眼前了。
清徽堂议事完毕,众人鱼贯而退。元勰和王肃走在最后,低声交谈,又似微有争执。他们在宫门前分道,元勰急于回府,匆匆登车。王肃却早已瞥见苏兴寿的身影,又缓缓地踱了过来。当苏兴寿领着他走来时,我已在熙宁殿等候多时。这是一处僻静的佛堂。
我们之间,交情的维系似乎只在于利益。这固然是我模糊的揣测,却又是嶙峋的事实。因而不需俗套,他微微一笑,直截了当地说:“我猜,昭仪和彭城王一样,是为了南伐?”他这次猜得却不准确。但我并不否认,似是而非地问:“哦,彭城王也反对么?”
他轻轻一笑:“我与彦和固然交情非浅。但他的顾虑,显然比我要多。”我问:“平城的谋逆,年初才刚平定。难道你以为南伐的时机到了么?”他过了片刻才启齿道:“血海深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