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述祖瞪着孩子,大声呵斥道:“这两个淘小子,净捣乱!”忙拉过椅子请陈赓坐下来。
陈赓哈哈大笑,放了小振武,淘气鬼一溜烟地逃走了。
“不坐了,不坐了,罗时钧的婚礼是下午几点钟呀?”陈赓问道。
张述祖说:“下午3点,新房都布置好了。”
陈赓说:“好,你在家里等着,我派车,咱们一块去。”
陈赓走到张衍家门口,门开着,他推门进去,一看张衍正和王序卿几个人在玩扑克牌呢。
陈赓笑着说:“好哇!你们几个赌棍,躲在这里!”
大家见院长进来,都站了起来,张衍说:“他们三个在我这儿集合,一会儿要去参加罗时钧的婚礼。”
陈赓说:“我正要找你们陪我去呢,吃过午饭,我们一起走吧!”
23 增强团结 陈院长批评“二三矛盾”(6)
斜纹二道街教授宿舍二楼走廊里都站满了贺喜的人,陈赓一上楼,大家都鼓起掌来,罗时钧的宿舍门口贴着大红喜字,罗时钧一身西装,新娘子冷怀莹穿一身红色锦缎旗袍,一对新人慌忙出门迎接陈赓。
“院长,您也来了!”罗时钧红着脸,忙把新娘子介绍给陈赓。
陈赓故意瞪着两眼,打趣道:“好你个江西老表,办喜事不请我这个湖南老倌子!我自己来了!”
罗时钧是怕陈赓太忙,没敢送请帖,院领导中只请了张衍。陈赓一到,让他感激得说不出话来,半天才憋出来一句:“请院长为我们主婚吧!”
大家一齐鼓掌,老教师们都异口同声地说:“好啊,请院长主婚!”
陈赓说:“行!我来主婚。现在请张衍主任代表我们几位院领导向新郎
新娘致贺词!”
张衍说:“你主婚,我怎么好讲话?”
陈赓腰板一挺说:“我命令你讲,你就讲!”
大家都被陈赓和张衍的对话逗得前仰后合。新娘子把一块喜糖剥开,送到陈赓面前,陈赓高兴地接过来,放到嘴里含着,看到喜气洋洋的新婚场面,老教师争着让新娘子点喜烟的热闹情景,陈赓从嘴里一直甜到心里。
后来,朱传樾和华光时两位教员一起办喜事,陈赓又为两对新人主婚。顾懋祥和夫人李宗善去祝贺,李宗善对两位新娘子说:“祝你们早生贵子,可别学我!”没想到这话让陈赓听到了,陈赓把脸一板,装出生气的样子说:“李宗善,你要检讨一下,为什么不肯生孩子!”逗得李宗善大红脸,赶忙藏到顾懋祥的身后。
1954年5月5日,党委会增补刘居英、刘有光、张子明、唐铎为党委委员。6月19日,又增补刘居英为院党委筹备组第一副书记,刘有光为第二副书记。后来又增补唐凯、贺振新为党委委员。
贺振新,江西永新县人,生于1916年,1930年加入共青团,1933年参加红军,由团转党。他是一位参加过长征的老革命,出生入死,战功卓著。建国初期,他任第一野战军师政委,求学心切的当年“红小鬼”,和夫人肖平一起进入马列主义学院学习,毕业后,夫妻双双走进哈军工。中央军委任命贺振新为炮兵工程系副主任,不久任该系政委。
陈赓器重贺振新,他把英气勃勃、面容清瘦的贺振新介绍给大家时说:“贺振新同志战功不小啊,是王震同志的老部下,1938年,他光荣挂彩之后,是白求恩大夫给他做的手术啊……”
1954年,是哈军工的大团结之年,以陈赓为核心的院党委的团结奠定了全院大团结的基础。陈赓以其高贵的品德和高超的领导艺术,为广大干部们树立了共产党人的楷模。那个时候,哈军工的干部和教员们都会说一句口头禅:“死在极乐寺,埋在荒山嘴”,荒山嘴是哈尔滨市殡仪馆所在地,大家决心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国防现代化的伟大事业。
数十年之后,当年的哈军工老干部、老教授仍清晰记得陈赓的一言一行,并由衷感佩陈赓的用人之道:陈赓善于团结人,善于用人之长,任人唯贤,不拘一格;他用人不疑,鼓励干部大胆工作,他对大家说:“和我一起工作,没有‘越权’问题,不要以为某个问题属于院长的职权,不经请示批准就不敢去做,特别是遇到需紧急处理的问题就当机立断,大胆去处理。”干部有了成绩他就表扬,好的建议他就支持;工作出了差错,他主动承担责任;他襟怀坦白,有话说在当面,缺点当面指出,背后尽说你的优点、长处和贡献;他民主作风好,从不搞“一言堂”,对于不同意他的意见,甚至顶撞他的人也从不在意。
1953年8月制定的第一期教学计划上报中央军委待批,差不多过去了一年,1954年7月中旬,军委通知哈军工:调整后的第一期教学计划经毛泽东主席亲自审阅通过,近日下发。
陈赓闻讯,欣喜至极,他对刘居英说:“写出这个计划,这是大家的心血呢,去年的计划中,教学环节安排只能照抄苏联的,课程安排不尽合理。今年上半年我们适当增加了学时,对计划作了局部调整,中央批下来,我们就可以大胆实施了!”
刘居英说:“我一到学院,对两个文件印象最深,一是《关于执行教育任务中几个主要问题的决定》,二是《第一期教学计划说明》。关于培养目标,对德、智、军、体各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为部队服务的特点,也反映得十分明确。”
陈赓说:“培养目标是我们教学计划中的灵魂,我们对军事工程师加了四条定语,我建议党委研究一下,新学期开学前,对全院干部和教员传达教学计划,重新学习一下,这事就由你来办吧。”
过了几天,军委的机要函件送到陈赓的办公室,陈赓展开了教学计划,看到毛泽东在第一页上“照发”的毛笔批示,然后浏览了一遍,他马上发现毛泽东把“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句话中的“毛泽东思想”五个字用铅笔圈去了。除这一处改动外,毛泽东对整个教学计划再没有增删一个字。
陈赓抬起头来,思忖片刻,自语道:“主席很谦虚呀,特地圈去了‘毛泽东思想’这五个字。”
陈赓首先召集党委委员学习、讨论经过毛泽东主席审阅过的第一期教学计划。他招一下手,示意大家先来看看毛泽东的批示,自己背着手,在办公桌边慢慢地踱步,低头思索着。大家发言之后,陈赓强调指出:“虽然主席圈去了‘毛泽东思想’这五个字,可是我们大家一定要牢记,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全党、全军、也是我们军工的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一定要努力学习好毛泽东思想,什么时候也不能动摇。”
23 增强团结 陈院长批评“二三矛盾”(7)
8月30日,刘居英向全院处以上干部和教员传达《第一期教学计划》,副院长清晰洪亮的东北口音,抑扬顿挫的声调,让与会者精神格外集中。
“同志们,我们这个教学计划是经过毛主席亲自审阅过的,这对于我们学院的建设有重大的政治意义……我们要进一步明确军事工程学院的培养目标。走出我们学院大门的毕业学员,他们必须是政治上坚定,无限忠于党和人民,忠于祖国,具有高度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的军事工程师;他们必须是精通并善于使用本兵种技术兵器,能够独立完成工程任务,并具有高度组织、纪律性、较高文化程度和一定军事素养的军事工程师;他们是忠诚老实、勇敢顽强、富于主动性、警惕性、不怕困难并善于克服困难的军事工程师;又是能够教育与培养其部属、体格坚强、能忍受军事勤务中一切艰难困苦的军事工程师……”
这就是陈赓强调的军事工程师的“四个定语”,历史赋予哈军工的崇高使命和跨越时代的“哈军工精神”皆浓缩于此。
“毛主席审阅了我们学院的教学计划了!”这条喜讯不胫而走,在哈军工引起巨大的反响,深受鼓舞的人们满怀信心地迎接第二个学期开学。
在共和国的教育史上,毛泽东亲自审阅、修改一所大学的教学计划,仅有哈军工一家。
24 以我为主 学苏联真诚友好(1)
以我为主 学苏联真诚友好
百炼成钢 野营场冲锋陷阵
毛泽东亲自审阅第一期教学计划,令苏联顾问团感到异常惊诧和十分荣幸,奥列霍夫神色庄重地对陈赓和刘居英说:“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能在日理万机的繁忙中亲自审阅我们学院的教学计划,实在出乎我的意料,这在我们苏联是不可思议的事。”
1954年春天,几十名苏联专家逐批来到学院,一时间,文庙街上的小轿车排成长龙。如何向苏联学习,如何与苏联顾问合作好,是摆在院党委面前的又一重要课题。
首先,陈赓与奥列霍夫之间同志加兄弟的亲密关系为全院做出了表率。
1954年春,奥列霍夫感冒了,卧床不起,陈赓和李懋之到红军街33号探视。刚进门,陈赓就急切地问:“好些了吗?我可以打电话,请北京立即派飞机送专家来为您诊治。”
奥列霍夫从床上坐起来说:“谢谢!我怕传染给你们,你们怎么来了?我好多了,千万不要打扰北京。”
李懋之代表学院向奥列霍夫送了一筒茶叶,陈赓又叮嘱
厨师要调理好首席顾问夫妇的伙食。不久,陈赓还是把奥列霍夫送到北京东交民巷特诊
医院住院治疗,夫人奥列霍娃随行,住西直门总政招待所。陈赓指示锻钢陪同奥列霍娃游览故宫和颐和园等名胜,当时刘有光在北京,陈赓又委托他请在京开会的叶果洛夫和奥列霍娃去全聚德吃烤鸭。那年暑假,奥列霍夫回国休假,陈赓赠送一套竹漆茶具,奥列霍夫回来时,回赠陈赓一只方盒闹钟,刻上“赠陈赓将军”的字样。
真诚友好,以礼相待,是陈赓与苏联顾问共事时的一贯态度,不仅影响到全院,而且影响到全市,一年前的一段故事让省市领导至今不忘。
1953年秋,哈工大的一位苏联教员不幸病逝于教学岗位上,陈赓在徐立行、张衍的陪同下,亲自到哈工大吊唁。起灵时,陈赓不顾劳累,和大家一起到火车站送灵。站在月台上,陈赓才发现,省市领导没有来人,陈赓勃然变色,他吩咐张衍道:“快给他们打电话!苏联专家为我们死在岗位上,省市政府官员不来送行,说不过去嘛!”
在黑龙江这“嘎瘩儿”,哪位首长的乌纱帽比陈赓的大?这个玩笑可开大了。一会儿工夫,李延禄、吕其恩、王鹤峰等省市领导匆匆赶到,他们磕磕碰碰地跨过铁道线,气喘吁吁地跑到陈赓面前,陈赓愠色犹存,一声没吭,此事在省市领导中引起不小的震动。
陈赓牢记着毛泽东的话,准确把握学习苏联的政策尺度。他在一次党委会上说:“学习外国先进的东西是需要的,特别是要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但是,学习外国的先进知识不能把我们自己的好东西丢了。什么叫先进经验?经过实践证明的行之有效的而且效益最高的才是先进经验。外国的东西并不都是好的、先进的,中国的东西也并不都是不好的、落后的,我们学习外国绝对不能盲目地学。”他停顿一下,明确地说出学习苏联的原则:“学习苏联,有的全学,有的半学,有的不学。具体说,科学技术要全学,行政制度要半学,政治工作不学。”陈赓还常对干部们说:“学习别人的经验要同自己的独创相结合,在技术方面,我们是‘拿来主义’,先把他们的经验拿过来,认真学到手,慢慢变成自己的。”“遇到分歧不要当面顶撞,要讲究方式方法,多做解释工作。”
徐立行则用三个字来概括学习苏联,叫“牛吃草”,先吃,再细细咀嚼。
对于远道而来的苏联专家,哈军工首先做到“宾至如归”。
专门负责专家生活的招待科千方百计,让专家在学院里生活得愉快而舒适。
每天专家食堂要准备7菜3汤,外加14个凉菜和酸牛奶。任何食品必须保证新鲜、高质量。比如买野鸡,只能是猎枪打的,不能要毒杀的;每周晚上要给专家放映3场苏联原版电影,大和旅馆的俱乐部里有苏联各种报纸、杂志和画报,还有台球、乒乓球和羽毛球,后来又专门设了网球场和篮球场;每周六晚有一场舞会,逢节日要举办宴会和庆祝会,并加办舞会。冬天组织专家野外打猎、滑冰、滑雪;夏天去郊外野游,专备了游览船。
在住房上,保证每位专家有一套住房,专有清洁工每日搞卫生,地板每周打蜡三次,冬季有专门的锅炉工人服务,确保暖气充足。在用车上,将军以上每人一辆小轿车,校官以下三个人一辆车;在医疗保健上,在哈尔滨铁路医院专设专家门诊,遇有重病号,医生上门诊治。学院派出一个警卫班担任苏联专家的保卫工作。
对哈军工的生活,苏联专家颇感满意,专家夫人们每天哼着俄罗斯民歌,大有乐不思蜀的意思。
1954年底,刘居英特别表扬了招待科的工作,他在招待科的总结报告上批示:“……招待科的确做出了不少成绩,报社要派记者采访,把模范人物报道出来,并把经验摘要登出来,组织部要考虑总结模范工作干部,给予记功或表扬。”
哈军工大院洋溢着浓浓的中苏友好气氛,每逢苏联“十月革命节”等重大节日,学院都要举行庆祝活动。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全院人员和全国人民一样,在葬礼那天,随着汽笛长鸣,原地伫立5分钟表示悼念。1954年3月5日晚7时,全院干部隆重集会,纪念斯大林逝世一周年,陈赓在大会上作报告,政治部在“八一”楼举办了大型纪念图片展览,放映有关斯大林的影片。
24 以我为主 学苏联真诚友好(2)
在工作上,陈赓和各级领导干部十分尊重苏联顾问的意见,使顾问们有职有权,心情舒畅地开展工作。在重大问题上,双方除了当面讨论,形成共识外,奥列霍夫喜欢用书面形式提交自己的意见。
奥首席每次检查工作都拿出弯腰查床底的精神来,所以他的批评就格外尖锐。他在1954年1月的报告中说:
“院长陈赓同志:
……在最近的工作检查中发现如下缺点:
一、各系的配置:
房舍湿气太大,天花板与墙面水汽大面积逸出,影响学员身体健康,厕所臭味很大。
二、内务制度:
房子不清洁,打扫得马马虎虎。走廊中饮水桶是放在没有油漆的架子上,但架子完全湿透,可能毁坏。放肥皂、牙膏和牙刷的抽屉架子也没有油漆,产生污垢,湿毛巾挂在宿舍中,增加房间湿气。
值班员不负责,不带手枪,说:“什么时候都没见过手枪。”
军服又脏又油,甚至发亮。理发次数少,不勤刮胡子,不像军人……”
1月25日,陈赓在办公室里阅罢这份报告,下意识地摸摸下巴的胡子茬,自嘲道:“我陈胡子今后可要勤刮胡子喽。”他深吸一口气,在报告上批示道:“院首席顾问奥列霍夫同志全面地、细致地检查了我院五个系的工作,并提出很多具体意见。这些意见的精神都是很正确的,因此,必须引起各单位负责同志的重视,并依此改进我们的工作。”
5月20日,奥列霍夫对学院4月份关于违纪的报告发表书面意见:
“……惩戒办法与所犯错误的性质不符合,例如,正排干部冯亚伯走火事件,未给予纪律处分,而只是给予批评,这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纪律条令中是没有的。副排干部孙易贵,超假25天,只给‘劝告’,这是逃跑行为,可耻,不是错误,而是罪行……”
你看,这位老布尔什维克对哈军工的要求是何等认真和严格。
哈军工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