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军工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哈军工传- 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毛泽东又转过脸来问朱德:“总司令的意见呢?”

朱德说:“我同意主席的意见。朝鲜战争的经验教训,要求我们加快国防现代化建设,军工学院培养技术军官是部队搞现代化的一个先决条件啊。有了新型武器,没有人去驾驭不行,首先得有懂技术的干部。国防经费是少了一点,但分别轻重缓急,照顾重点开支,军工学院所需经费,我看应该充分保证。”
 

  

  

18 求助“上帝” 毛泽东挥毫题词(3)
 
毛泽东点点头,对陈赓说:“陈赓啊,你去召集军政有关各部首长们,开会研究,解决这些问题。”

陈赓面有难色:“主席呀,我出头召集这样的会恐怕不合适呢,名不正,言不顺嘛,还是请主席发个话,让总参谋部召集为好。”

毛泽东摆摆手说:“就由你去告诉黄克诚同志嘛,把我和总司令的意见转达一下,彭老总不在,让黄部长召开个军委扩大会,请来各路诸侯,把问题解决掉。”说罢,毛泽东站起来,他或许认为军工这点要人要物的请求算不得一回事。自去年9月聂荣臻在北京郊区视察时突然昏倒,总参谋部的担子就压在粟裕的身上,军委的工作压力太大,彭德怀也累得不行,要加强军委的领导力量呢,毛泽东思忖片刻,望着陈赓,缓缓地说:“你还有没有兴趣继续办这个学院呢?我们想调你上来,军委缺人哪。”

陈赓吃了一惊,军工刚起步,还没正式开学呢,我怎么能离得开?但他马上看到毛泽东温和的目光,分明透着信任和爱护的意思,陈赓心里一热,笑道:“我很愿意办这个学校呀,而且兴趣很高,请主席批准我办下去吧,我想多学几年军队现代化建设的知识,以后再说调不调动的问题吧。”

“好,好!”毛泽东宽容温厚地笑了笑,点头同意,转身又对朱德说道,“我让陈赓把军工办成中国的第二个黄埔军校,看来他的野心不小呢,要超过他的校长蒋中正先生呢。”

朱德和陈赓都被逗乐了。陈赓说:“历史阶段不同嘛,我相信我们军工在我军的现代化建设上一定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朱德探身问了一句:“今秋能按时开学吗?”

陈赓说:“已经确定了‘黄道吉日’,9月1日开学。对了,我想请主席给我们写一个训词,还有我们的校刊,也想请主席给取个好名字。”

毛泽东今天兴致很高,他重又坐回沙发,点起半支香烟;笑呵呵地说:“哎呀,我现在也是个官僚主义者,懒得动笔,不常写东西。让肖向荣主任先起个草吧,我再修改修改。不要写得太长,要突出办军工的意义,要发扬我们军队的好传统,陈赓,你和肖向荣商量吧。”

“校报的名字嘛,”毛泽东仰望着

天花,吐了一口烟圈儿,沉吟道,“南京军事学院的报纸,我给他们取了‘军学’两字,参照他们的名字,你们的报纸就叫‘工学’吧。只有两个字,就不好抓别人的公差喽,我来写吧!”

毛泽东起身去书房,朱德和陈赓跟随其后。找到一方宣纸,毛泽东用手展平,随手从笔筒中抽出中号狼毫毛笔,在砚台中蘸了一下,“工学”两字一挥而就,飘逸、洒脱,典型的毛泽东风格。

陈赓叫道:“写得好,写得好!”

毛泽东端着毛笔,淡淡地说:“好什么?朱老总的字才写得好呢!”他把宣纸又抻了抻,俯身又连写了三个“工学”。

说话间,毛泽东横竖写下四个“工学”,这才直起腰,对陈赓说:“我圈了一个,你们自己再选个满意的吧。”

陈赓本想请毛主席参加军工的开学典礼,话还没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主席那么忙,不可能来嘛。那就请总司令吧,他凑近朱德,小声说:“总司令,9月1日开学典礼,你来哈尔滨给我们主持吧!另外,再给我们题个词呀!”

“要得,要得。”朱德笑容可掬,拉了拉陈赓的手。

陈赓小心翼翼地收起毛泽东的题字,放进公文包中,再向毛泽东和朱德敬礼,满心欢喜地离开了菊香书屋。

第二天晚上,陈赓又去西花厅见

周恩来,他把昨天毛泽东和朱德的话复述了一遍。周恩来说:“政务院还是这个态度,大力支持办好军工,要人尽量抽,要器材尽量给,建筑设计照准,但不能浪费。明年建筑任务数量大,要防止摊子铺大了完不成任务,收不了尾。宋裕和说有力量完成学院的任务,不要轻信,他们爱说好听的。你们要跟在他们屁股后边抓紧催办,免得落空。”

周恩来又问起苏联顾问到军工后的情况:“阿赓呀,这次你们又提出聘苏联专家的问题。你们的专家是根据你们学院的实际需要聘请的,还是苏联派什么人,你们就要什么人?”

陈赓回答道:“当然是根据我们的教学需要派来的。”

“对喽。”周恩来用指节轻击桌面,说,“我们的学校要根据自己的需要请专家,要明确我们请他们来干什么,不能人家派什么人,我们就要什么人,也不能人家派来什么专家,我们就找什么教员同他们搭配。如果他们来了没事做,就请他们回去。我们对苏联专家当然要尊重,但不要忘记不卑不亢这个分寸。”

离开西花厅时,陈赓不忘请周恩来为军工开学典礼题词,周恩来答应后天交稿。也只有陈赓亲自出马,才能在两天之间,两进中南海,求助“上帝”,解决哈军工的大问题。

7月12日晚,李懋之等人在灵镜胡同兴高采烈地听完陈赓传达毛泽东、朱德和周恩来的指示,陈赓严肃地讲道:“现在军工是对着窗户吹喇叭,名声在外,为建院闹得满城风雨。虽然中央领导全力支持,但我们应该体会到各军兵种抽调干部还不那么慷慨,各个系来北京要干部,要器材装备,都没有充分得到解决。军委总顾问柯托夫上将前些天从苏联回来,召集各军兵种顾问开了会,批评了个别军兵种首长对军工支持不力,海军副司令周希汉同志挨的批评更多。顾问们的精神是好的,他们懂得我们学院对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顾问大叫一通也好,让他们继续叫下去,我们会省点力。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越是有苏联顾问们积极帮助,事事关心,我们就越要谦虚谨慎,兢兢业业把事情办好。要充分估计到建院初期的困难,也要照顾到各军兵种建设初期的困难,不要以为有了‘尚方宝剑’,就骄傲自大,到处张牙舞爪,盛气凌人。现在我们炮兵系要干部特急,海军系要干部特多,空军系要的干部希望特强,整体观念都不够,惹人讨嫌。如果我们不力戒骄傲自大的态度,就会走到人人敬而远之,困难越积越多的危险境地!‘庙门菩萨多烧香’,我们对各个方面,不论大小的‘庙门’,都应‘烧香拜佛’,搞好关系,这样才能得道多助,取得大家的帮助,今后各个系向各军兵种要求解决问题时,院里要把关,掌握得紧一点,千万不要认为有中央撑腰就逼人过甚,说话声大气粗,一副‘军工老大’的派头。对地方党政机关,也应该持谦虚谨慎的态度。”
 

  

  

18 求助“上帝” 毛泽东挥毫题词(4)
 
看着李懋之几个人都低头认真做笔记,陈赓又说:“今晚上给徐立行和张衍打个电话,说说这些情况,并转告各部各系。但不要向顾问们讲,免得他们要求得更多,更大,更急。”

7月13日,在中南海居仁堂,黄克诚受命主持军委例会,特邀政务院的人事部、高教部和建工部三部领导参加,专门解决军工学院的问题。

会前,陈赓已单独见过黄克诚,坦率地交换过意见,取得共识,所以黄克诚心中有数。

“我看,首先还是请陈院长发言,”黄克诚对大家说,“把军工需要解决的问题,不计大小,统统摆出来吧。”

陈赓向大家欠欠身说:“我就不客气了,一共是八个问题。一、教员问题,按着编制表,基础部需要教员877人,各系共需教员1640人,9月1日开学前急需再调50位教授、100名助教和300名大学生。哈尔滨工业大学有一批研究生,我们建议全部调给我们;二、学员问题,第二期拟招生800人,完全从部队选调有困难,所以要从各地的高中毕业生招生。另外苏联顾问要求各系的干部学员需着相应军兵种服装,生活标准要高;三、干部问题,尚缺百分之四十,需要从军兵种求援一些,担任专科和教授会的领导。此外还得调一批翻译;四、顾问问题,还要延聘60人,现在各个系共有专科23个,教授会86个,都需要有顾问;五、建筑问题,明年要建成五座教学大楼,共20万平方米,加上各种配套设施,共需投资5000个亿;六、教学需要的武器装备器材,顾问要求样样得有,去年的军委会上已定出原则,希望各军兵种大力支持;七、编制问题,顾问团坚持一长制,要设三个副院长,不要政委、教育长和政治部主任;八、学制问题,全部采用苏联教材,顾问团要求五年十个月学完,我们需要早出人才,拟减少课程,按四年安排是否可行?

总之,前四个问题是要人,五、六两个问题是要钱要物,最后两个问题可以不讨论。” 陈赓一口气,和盘托出哈军工的难唱曲。

黄克诚不慌不忙,轻声慢语地说:“我们的国防现代化建设走了关键的两步棋,一个是南京的军事学院,培养战略战役战术指挥干部;一个是哈尔滨的军事工程学院,培养掌握现代化武器装备的工程技术干部。军工的问题,军委很重视,主席和总理都指示要解决他们的困难。陈院长已经提出了问题,特别是调人和建筑两大问题,要力求快解决,解决好。希望能在今天的会上定下来,好报告总理。”

陈赓的老战友安子文首先发言,给予支持,并“将”教育部一“军”:“去年冬天军工提出抽调的那几批教授,教育部基本上给解决了,不过仍是‘杯水车薪’。9月1日开学迫在眉睫,开基础课的教员还不够,我看还得请高教部想想办法,解决军工的燃眉之急。”

高等教育部刘副部长是第一次参加这种会议,有点摸不着门路。他见安部长把球踢到自己的门前,连忙发表意见:“今年全国高中毕业生五万四千人,大学招生七万,反差太大。不过哈军工才要800人,可以优先满足。现在的困难是教员问题,去年冬天给军工调教授,也没有按着要求调够,我们还费了很大的周折。师资最缺的是理工科,现在我们理工科院校的学生与教员的比例是十比一,师资过分紧张,还有不少课开不了。苏联课程重、繁琐、吃不消,大家有意见……我看硬学苏联的教学制度与内容,我们师生身体会垮下来。工业建设任务重,干部培养不出来,这个矛盾很突出。应该集中师资,确保重点,否则,什么也不肯减,拆东墙补西墙,结果大家都垮台。”

刘副部长真敢讲,他不买苏联教学制度的账,也不给陈赓面子,他又继续说:“哈尔滨工业大学陈康白校长说那59个研究生可以全部给军工,那做不到,他也没这个权力。因为那是全国各个大学送去培养师资的,必须回原工作单位。如果一定要确定调给军工,也可以,那就等于抽调了各个高校的师资,请陈院长考虑,用那些研究生来代替抽调各校的教授,合不合适?”

陈赓反应很快,立即回答:“那可不行!”

陈赓没有说出口的话是:好厉害的刘副部长,真会算账呀!看来调教授的问题让他这么一招架,暂时不会有个结果。

谈到调干部,各军兵种与会的首长们虽然强调有困难,但都表态保证按军工提出的数目调配,只是希望分期分批,分散调动,千万别集中抽调。至于所需教学武器装备、仪器设备均会如期送到军工。

总政副主任肖华的发言引起陈赓的重视。当年肖华是红军中有名的“娃娃司令”,在今天出席会议的诸位军中将领里,他才37岁,却因文韬武略,德才兼备而居总政要职,辅佐罗荣桓主持全军政治工作,陈赓和肖华互相尊重,私交甚好。

肖华发言很短,他说:“总政会认真地支持军工抽调干部,但军工也应照顾大家的困难,集中调不行就分散调,我们会尽可能地满足军工的要求。”

陈赓竖着耳朵,想听到肖华同意从总政抽调100名大学生的事,可肖华提也没提就不再吭气了。

陈赓只能退一步,他说:“大家集中调人有困难,那就按我们所提数目分两批调吧,特别是教员,第一批百分之六十,要在开学前半个月报到,第二批百分之四十也得在下学期开学前到院,不然就开不了基础课。”
 

  

  

18 求助“上帝” 毛泽东挥毫题词(5)
 
黄克诚看看时间不早了,就作了结论,他说:“第一个五年计划任务重,各行各业都要上马,尤其工业战线,都急等着工科大学毕业生,教员就更缺乏,困难不少啊。但不抓住重点不行,工业建设是重点,国防现代化建设也是重点,放松了这个重点,帝国主义突然打进来,我们的军队就无法招架,就要吃大亏,工业建设也别想搞了。

创建军工是我们军队现代化必须走的第一步,是国防现代化基础中的基础。毛主席和周总理都十分关心,大力支持,要求方方面面慷慨支援。你们看看陈赓同志,从朝鲜前线回来,两手空空,白手起家,他什么也没有嘛。从第二高级步校调去3000名指战员作为军工建院的基础,但是这个步校没有教授和技术干部,讲战术的教员讲不了技术,这是明明白白的道理。苏联要陆续给军工派来上百名专家,总得给他们每个人配一名中国教员当助手吧,连这一点目前都办不到。9月1日要开学了,他们的困难确实很大,陈赓这个院长难当呀。

最近陈赓同志向毛主席汇报以后,毛主席说啦,‘陈赓提出的问题都应该给予解决’,大家应本着这个精神,大力地支援军工。陈院长所提的要人数目不能变,但照顾大家的困难,可以分批调去,希望各单位按时间表行事。

关于校舍建筑问题,明年要20万平方米,5000亿资金,国防费用又跟去年一样未增加,调剂起来确实困难。经过总后党委的研究,决定明年先建18万平方米,投资3500亿。其余的,包括大礼堂、体育馆等可以放在后年去建,反正总规划60万平方米校舍,三年无论如何完不成。明年是重点,要保证五座教学大楼竣工使用。

编制的问题不少,既然办这样的学院得全面学习苏联经验,开始还得按他们的意见办喽,如不设政委等,慢慢地做说服工作吧。编制表注明‘暂行’两个字,以后好修改。

学制问题,地方院校用苏联教材,四年学完吃不消,军工政治军事课比重大,四年制恐怕更不行。早出人才是对的,但学员学的知识不完整、不系统、吃‘夹生饭’,也不好。这个问题请陈院长回去研究,确定后报军委备案就行了。

学员的待遇应该略高于地方,张令彬副部长已经通知了吧?学员吃坦克灶,各系按军兵种着装,这些问题请李懋之同志去找总后研究吧。

开学典礼,由总参通知各总部、各军兵种和政府部门派代表参加,当地的客人由学院来邀请。

怎么样啊?陈院长,你还有什么意见?”

黄克诚高屋建瓴,一锤定音,解决了哈军工一系列大的问题,陈赓连忙站起来,向与会各位领导致谢不迭。

军委例会之后,陈赓拖着李懋之专门去总政治部见肖华。陈赓对李懋之说:“昨天肖副主任话中有话呢,他来个‘尽可能’,说明思想上有疙瘩,总政要给我们的大学生他也没提,咱们去登门求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