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的那些破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五代的那些破事-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腔岢龃笪侍獾摹6杂谕持握叨裕庑┝髅袢绻加蟹钩裕兆踊鼓芄孟氯ィ持握呙亲苁窍M苷业揭桓隽俳绲悖蔷褪侨绾文茏畲笙薅鹊拇诱庑┳用裆砩侠倘「嗟挠退庑┘⒊︿蹁醯淖用瘢垢视谧鲆桓隽济瘢换崞鹄捶纯梗钦飧隽俳绲闶遣蝗菀谆ǖ模蛭说挠亲苁俏尴薜摹5比唬绻庑┝髅袢慷级鏊懒耍持握咭彩遣挥玫P牡模戮团抡庑┌胨啦换畹娜司鄣揭黄鹄疵苣币恍┦裁炊鳎热缭旆础F涫嫡庑┝髅衿鸪醯脑竿薹鞘窍肴米约汉图胰嗣刻斐陨隙俨凰闾サ姆苟眩墒窍裾庵忠笠彩浅32荒艽锏降摹S谑蔷;岢鱿忠蝗喝悍吲呐┟窬墼谝黄穑蝗悍吲呐┟褚彩欠浅?膳碌模涫邓切闹卸际窃缬胁宦诳醋派肀叩娜艘桓龈龅谋欢鏊赖亩鏊馈⒈槐扑赖谋扑乐螅疾恢老乱桓鍪遣皇歉寐值阶约毫恕K灾灰幸桓鋈四艽蛳斓谝磺梗敲聪煊Φ娜艘欢ɑ嵩嚼丛蕉唷�
当时有一句谣言在民间广为传说:“金色蛤蟆争努眼,翻却曹州天下反。”就在唐乾符二年(公元876年),结果有一个叫王仙芝的人在长垣这个地方造反了,并且开始攻略城池,不久就攻陷了曹州、濮阳及郓州。一般来说,第一个起来造反的人通常是不能笑到最后的。王仙芝也没有例外。而黄巢是一个平时又喜欢读书,又喜欢练武,还喜欢结交各种朋友的人,他很快就积极响应了王仙芝的起义。而王仙芝的起义由于影响非常的大,朝廷也是十分的重视,对于造反者的态度,一般来说分为两种,一种是派人去镇压,用武力解决问题,一种是招降叛乱者,让他们到朝廷来做官,为朝廷效力。据唐书记载:王仙芝曾经和朝廷谈和,朝廷为王仙芝封官。但是黄巢他不同意,说道:“你一个人投降去做官了,那兄弟们怎么办啊。如果你一定要去朝廷做官,把军队给我留下。”说完还打伤了王仙芝的头。结果王仙芝因为怕犯众怒才回绝了朝廷的招安。这件事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至少说明黄巢比王仙芝更有远见,虽然黄巢是非常想做官的,(这从他多次科举考试中可以看出来。)虽然唐书中说是因为朝廷给黄巢的官职不如王仙芝那么大,但是本人认为这里面还有其它的原因。首先,起义军本身的实力已经不亚于那个腐朽的唐王朝,如果能把众多的农民军组织起来,推翻唐王朝统治的可能性非常大。而黄巢是一个有野心的人。(下面有一首黄巢本人的诗为证,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
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
其次,接受朝廷的招安通常是没什么好下场的,你降了朝廷之后,你的兵,你的将,那些认为跟了你之后,就有出头之日的人,还会死心蹋地的跟随你吗?朝廷的人会让你过上安稳的日子吗?这些风险其实都是比战死的风险还要大,因为带领军队与朝廷作战,命运多少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一旦受了招降,那命运就完全掌握在别人手里了。黄巢明白这个道理,而王仙芝不知道,这便是黄巢的高明之处。但是经过这次事件之后,王仙芝与黄巢之间有了较大的矛盾,军队也一分为二,虽然中间曾经有过短暂的合作,但最终还是分开各自为战。黄巢就成为了其中一支中的首领。
王仙芝的结局,想必大家也都知道,王仙芝依然有投降的准备。当剿贼监军杨复光(属田令孜一派)派他的部属吴彦宏下诏前来招降时,王仙芝也派部属蔡温球、楚彦威、尚君长来降,要向朝廷请罪,投降的条件是想当个节度使,做个藩镇。当时剿匪(招讨使)大将宋威,就假装答应了他的条件。但是等到尚君长等人来降的时候却把他们给逮捕了,说是自己打了胜仗,把这些人俘获的。结果尚君长等人就被宋威给处斩了。王仙芝愤怒了,率军攻打洪州,结果被宋威大败于黄梅,五万大军全军覆没,被斩首五万余,(大家可以想像一下五万余人全部被斩首到一个地方是什么样子的)就连王仙芝本人也被俘获了,他的下场当然是被斩首。而杀死王仙芝的宋威本来以为自己杀了匪首,马上就应该升官了,但是唐僖宗却因为宋威杀死尚君长是不对的,而且征讨反贼无功,诏还青州。而让他的副使曾元裕当上了招讨使。
当然僖宗的处理也是有道理的,因为尚君长的弟弟尚让在王仙芝、尚君长等人牺牲之后,就带上残余部队去投靠了黄巢。并推举黄巢为黄王,号冲天大将军,建元王霸,署置官属。从此,黄巢成为起义军的最高领导人,他的实力进一步得到了加强。但黄巢的事业依然是不十分顺利,在得到了大部分兵力之后,黄巢的计划是北上攻打东都洛阳。但是官军得到消息之后,纷纷援救洛阳,而黄巢在各地的兵马纷纷打了败仗。黄巢非常沮丧,于是向天平军乞降,朝廷下诏授巢为右卫将军。但是黄巢很快就看出了朝廷藩镇诸多,又各自猜疑,不能同心协力。不久又叛变了,转而攻击防守相对较弱的闽地区。
当时军中有种说法,估计是黄巢规定的“见到儒生要给肉吃,好好招待,军队不能侵犯他们。”(逢儒则肉,师必覆)果然被俘获的百姓自称是儒者的,都给释放了。当黄巢大军攻破福州后,到处烧杀抢掠,但是当经过崇文馆校书郎黄璞家,乃下令说:“这是大儒的家,赶快把火灭了,不能烧。”(此儒者,灭炬弗焚。)其实这种现象也很好理解,因为黄巢是个读书人,对读书人也是相当的尊重。当然对于不听话的读书人,黄巢却是会处别对待的。比如在福州抓到了一个所谓的隐士周朴,黄巢对他说:“你能跟随于我吗?”回答是:“我连唐天子的官都不愿意做,怎么能跟着你们这帮反贼呢?”说出这种话,下场当然是可以预见的,黄巢非常生气地把周朴杀了。在攻下闽大部分地区之后,黄巢的资本就更多了,他一方面向朝廷讨要节度使的名分,一方面又加紧军备准备向广州进发。朝廷接到黄巢的请讨书的态度是拒绝。
黄巢知道,这唐朝廷是靠不住的,王仙芝就是前车之鉴,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才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结果他马上带着兵沿海岸线从福建杀到广州,并且占领岭南重镇广州。在广州经过大约两个月的休整,黄巢在这年冬又率领大军北伐,自号“义军都统”,并发表文告,宣布即将打入关中,指斥唐朝以宦官掌握朝政,纲纪紊乱,朝臣与宦宫勾结,贿赂公行;还宣布义军禁令,禁止刺史广殖财产,县令犯赃者全族处斩。他所指责的都是当时极弊,深得群众拥护。后来广州这个地方发生了瘟灾,黄巢不得不离开广州,另谋出路。而当黄巢出兵北进的时候,封州刺史就成了刘谦了,刘谦死后,由其子刘隐继封州刺史,刘隐死后,由他的弟弟刘䶮即位,就是后来南汉国(关于国号本来起初是以大越为国号的,第二年改国号为汉,南汉是写史的人加上的,因为以汉为国号的国家太多,以后说到的东汉、北汉、后汉等的称呼也是这样来的)的建立者,以后本人还会写到。可以说五代十国中的十国,(其实不止十国)大多都受到了黄巢起义的影响。一般来说,唐末的节度使都是有机会称霸一方,只是看他有没有抓住机会。
义军拥众数十万,从桂州(今广西桂林)出发,乘大筏沿湘江顺流北上,攻克潭川(今湖南长沙),又下江陵(今属湖北)。而黄巢的部众这时已经是号称有五十万之众。就在黄巢向北挺进,一路凯歌的时候。却在荆门这个地方吃了个败仗。而在荆门之战中唐军的主力竟然只是沙陀军的五百铁骑,沙陀军一遇上敌军便能一鼓作气,将敌军阵形冲破。据说战马能听懂沙陀语,听到沙陀人呼唤就会奔跑过去。结果荆门一战黄巢军损失了十二个头目。关于沙陀人以后还会重点提到沙陀人的头领李克用,虽然此时这五百沙陀骑兵不是由李克用带领。黄巢在荆门吃了败仗,就不敢再在荆门作战了,而是转战江东,因为荆门之战的损失是非常大。(史书上说是十有其八被俘)
从道理上来说,官军取得了如此大的胜利是应该乘胜追击的。但是荆门之战的统帅山南东道节度使刘巨容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他的想法是国家总是会捉弄人的,当他危难的时候是不会吝惜财产和官爵而来奖赏我们的,而叛乱一旦被平定他就要来收拾我们了,为了我们将来打算不如把反贼留下来。当然官军也就没有乘胜追击。
黄巢算是逃过了一劫,但荆州这地方是不能待了,那么就去江西吧,抢完江西,再攻打浙江。很快黄巢大军又发展到了二十万之众。值得一书的是当黄巢大军将至临安的时候,守将董昌兵少,不敢出战,这时有一个人出来说话了,他就是钱镠(未来五代十国中吴越国的国王)他说道:“现在我们城中兵少而贼兵多,难于与他们力拼,应该出奇兵来对付他们。”接下就带精卒二十人埋伏在山谷中,黄巢先锋骑着马就来了,钱镠下令让伏兵用弩射杀他们的主将,于是黄巢兵乱,钱镠又带劲卒冲杀一阵,斩首数百级。初战告捷,但钱镠认为这只不过是第一步而已,黄巢大军来了我们还是敌不过啊!但是我已经有办法让他们不敢来犯了。办法就是引兵驻扎到八百里,告诉道路旁边的老妇人说:“如果有贼军问你,就告诉他说:‘临安兵屯八百里。’”黄巢大军到了,听了老妇人说临安兵屯八百里,就说:“临安兵十几个兵就很难对付,何况他的兵力能屯兵八百里之远,那该有多少军队呀!”绝对不能和他打这一仗,于是就绕过了临安去攻打其他的地方了。这里面其实是个误会,八百里,其实是个地名,而黄巢认为是长度单位。不管怎么说,钱镠的机智还是不得不让人佩服的,他先用一场胜利镇慑来犯的敌人,再利用一个地名来糊弄不知实情的敌人。(据说当年日本侵略中国的时候,也经常因为一些地名的关系而受挫,比如说有个地方的名称叫一年坑,日本鬼子就以为这个坑要走一年才能够出去,结果根本不敢往这条路走)他的机智与勇敢不但让他的家乡人民免受了战乱之苦,也得到朝廷的赏赐和极高的人望。而且因为这件事得到了董昌的认可,以镠为都指挥使。这对后来钱镠开创吴越王国是有非常大的影响的,我在还将在以后多次提到钱镠这个人。
黄巢建国
黄巢避过临安,又往江西去了,淮南节度使高骈派出了骁将张璘前去平乱,结果张璘虽是初战告捷,不过却在饶州被黄巢军所杀。黄巢在杀死了官军骁将张璘之后,士气大增,而官军各部或者是一战即败,或者是为了保存自身实力,不与黄巢军作战,总之,黄巢很顺利的渡过了淮河,并自称率土大将军,进军途中,义军“整众而行,不剽财货”,沿途群众纷纷参加义军,部众达六十万之众。黄巢的目标依然是东都洛阳,虽然僖宗听此消息,派出田令孜(虽说田令孜这个掌权大太监没有太多的故事,倒是他的一个义子王建成了后来前蜀政权的国王)等人率兵前去救援,但黄巢军很快就占领了洛阳。入洛阳城后,义军劳问冒民,间里晏然。黄巢北攻时,还特意转牒唐朝各镇兵将:你们各宜守垒,勿犯我兵锋。我将入东都,到京师向皇帝问罪,与你们无涉。这些话分化了敌人营垒,所以兵行无阻。
在攻陷洛阳之后,黄巢作了短暂的休整之后,接着向下一个目标进发,那就是唐王朝的都城长安。僖宗派出了神策军(即为当时的中央军)并关内诸节度兵十五万守潼关,让田令孜作主将,左军骑将张承范为先锋,右军步将王师会督粮道,以飞龙使杨复恭为田令孜副将。此刻的神策兵早已不是当年李世民征服突厥时的唐兵了,他们都是一些富家公子哥,不会打仗,加上兵粮又有不足,而且在防备上也是有明显漏洞。比如说在关左有一个大谷,大谷平时是禁止行人行走的,所以称作禁谷,田令孜就不派人去防守了,结果黄巢部将尚让带兵从那个禁谷入关,与正面作战的黄巢夹击唐军。加上唐军内部没有兵粮,结果士兵都不愿出去抵抗了,很快潼关也就失守了。潼关一失守,就意味着长安不安全了,僖宗在无奈之际选择了当年唐玄宗避安禄山的方案,弃长安入巴蜀,跑到成都去再说吧。而关中各藩镇见僖宗大势已去,纷纷迎接黄巢,为其开路。这样黄巢军很快就攻下了长安。黄巢军入城之日,向贫民散发财物,并由大将军尚让向群众宣布:“黄王起兵,本为百姓,不像李氏王朝那样不爱惜你们。你们但管安居不要害怕!”但在不久之后长安的百姓可是真正见识了这位黄王是如何为百姓的。
这天对于黄巢来说十分是具有意义的一天,唐僖宗广明元年(公元880年)十二月初五,黄巢乘坐金色肩舆在千军万马簇拥下进入长安。 其部下全都披着头发,身穿锦袍,束以红绫,手持兵器,簇拥黄巢而行。铁甲骑兵行如流水,辎重车辆塞满道路,真的是那个满城尽带黄金甲。在实际占领长安之后,黄巢开始建立自己的政权了,十二月十三日(公元881年1月16日)黄巢即位于含元殿,国号大齐,改元金统。而众人为黄巢称帝造出了一个说法为他正名,“唐去丑口而著黄,明黄当代唐;又黄为土,金所生,盖天启”。属下的官员以尚让、赵璋、崔璆、杨希古为宰相,郑汉璋御史中丞,李俦、黄谔、尚儒为尚书,方特谏议大夫,皮日休、沈云翔、裴渥翰林学士,孟楷、盖洪尚书左右仆射兼军容使,费传古枢密使,张直方检校左仆射,马祥右散骑常侍,王Ь┱滓斫ā⒚资怠⒘蹊⒅煳隆⒄湃⑴碓堋⒗铄拥任罱无氖梗溆嘁源畏獍荨U庋笃胝ň退憬⒘恕T谡庖淮蟠ダ铮屑父鋈耸怯Ω弥档梦颐亲⒁獾模钣Ω萌梦颐亲⒁獾降娜耍蚁刖褪侵煳铝恕飧鑫宕械谝桓龀罅旱慕⒄摺9赜谡飧鋈耍救艘院蠡够嶂氐闼档健�
黄巢在长安执行严惩皇族、公卿的政策,唐宗室留长安者几无遗类,义军查获降官张直方夹壁中隐藏的高官显贵百余人后,全部处死。大齐政权还没收富豪的财产,号称“淘物”,宫室皆赤脚而行。但是在政权建立之后,黄巢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他认为如今天下已定,而没有乘机去追击唐僖宗的残余势力,也没有首先全力歼灭分镇关中的唐朝禁军。应该说安禄山的教训,离此时并不远,可惜的是黄巢并没接受安禄山的教训。如果他这样做了的话,历史上很可能会出现一个齐朝,而黄巢的家人也会被记载在正史之中,而五代也就不再存在,那么我也就不用在这里写五代了。
黄巢的末日
由于黄巢在攻陷长安之后,没有乘机去追击唐僖宗的残余势力,也没有首先全力歼灭分镇关中的唐朝禁军。唐王朝从而得到了喘息之机,积极组织一场反攻大战,在一年之后就组织官军攻下了长安。但黄巢也不是吃素的,在长安失陷一日之后,立刻进行反攻,长安失而复得,但是因为长安的民众听说王师来了纷纷欢迎,黄巢非常愤怒杀掉了长安民众八万人,结果血流成河,把道路都淹掉了。所以长安虽然失而复得,但起义军中的问题就逐渐暴露出来了,而由于黄巢军在占领长安之后,与关内各藩镇又没有协调好关系,加上经济和农业的发展没有跟上,而这一次对长安民众的大屠杀也使黄巢名声大损。而唐军此时一方面改变了对沙陀人的政策,结果沙陀人首领李克用(猛人啊)带上步骑一万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