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的那些破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五代的那些破事-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从珂虽然也象征的哭了一下李从厚这位干弟弟,但是马上还是心安理得地去当他的皇帝了,但是接下他治理天下的能力却不得不让人怀疑。当然首先得打赏一下前来帮助自己的军士们,什么官职、钱财他都舍得。不得有个现实问题却摆在了前面,钱在李从厚前来讨伐李从珂时已经花得差不多了,而李从珂他也不会生钱,结果左凑右拼,还是不能满足各位军爷们的需要。军爷们大呼上当,原来这李从珂不是一个有钱的主,但毕竟还要到了一些,也就没有闹出什么大事。但接下来李从珂的表现就不怎么好了,国家要钱,问谁要,老百姓,老百姓也穷,根本经不起这种盘剥。更可怕的是,他不会用人,他重用只知专权受贿的刘延朗,无能却爱独断的中书侍郎平章事马裔孙。李从珂的军心与民心也因此大失。
但李从珂还有一件大事要办,就是那位小舅子石敬瑭。原因是因为在军事上他两人一直是李嗣源登基的主要推动力量,这样的两个人以前就一直斗得很厉害。到了李从珂当上皇帝之后,石敬瑭更是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石敬瑭虽然很有战略眼光得挑中了河东这块用武之地,当上了河东节度使。不过仅以一镇之力是很难与中央对抗的,而李从珂也借着他入京参加李嗣源葬礼之后,将他扣留在了洛阳。这时的石敬瑭就成了刀案上的肉,任人宰割了。石敬瑭也不敢向李从珂说自己要回去,结果一下子瘦得皮包骨,病得很严重。(可能是真有病,不过也有装病的嫌疑)然后又派人去和自己的岳母曹太后说情,由于李从珂是个孝子,虽然曹太后不是生母,但毕竟是李嗣源的原配,所以也就十分敬重曹太后。有了曹太后的说情,加上李从珂看到石敬瑭病得快要死了,估计也就掀不起什么大风浪了。也就把石敬瑭放回了河东。
回到河东之后,石敬瑭的病似乎一下子就好了。他一边装无能一边又向李从珂说,契丹那边老想打进来,陛下多发点粮吧,要不等他打来就来不及了。李从珂居然上当了,真派人去给他送粮了。虽然李从珂没有看出来,石敬瑭的部下可是看出来了,竟然在朝廷派人慰劳将士时,开始来在呼石敬瑭为万岁。他倒是以为会拥立有功,日后能得个赏什么的。哪知石敬瑭一听这人竟呼他为万岁,着实是吓出了一身冷汗,连忙宣称不能这样叫,而且还把喊万岁的士兵给杀了。虽然如此,石敬瑭真的不准备反了嘛。
石敬瑭一方面屯积粮草,一方面暗中和契丹人来往,共谋大事。为了给自己起兵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他决定来一招反客为主。他听从首席幕僚桑维翰的建议,自称身体不好,请求调离河东这个重镇,到其他地方去做节度使。
问题又摆到了李从珂的手里了李从珂开始征求群臣们的意见,吕琦和给事中李崧等人看出这是石敬瑭的诡计,不用去激怒他,让他有了谋反的借口。可是大臣薛文通却给他来了一句:“河东调离亦反,不调离亦反,不如早点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免得将来让他先行发难。”最后李从珂听信了薛文通的话,下令将石敬瑭调离河东。
石敬瑭早就有了这手准备,时机到了,反!政治攻势也是有的,你李从珂是军事政变得来的皇位,而李嗣源还有个亲儿子李从益,你李从珂不过是个养子,你应该退位,让李从益去当。李从珂大怒,罢免了石敬瑭的所有职务,然后派大将张敬达领兵攻打太原。想一举将石敬瑭从此消失在历史的舞台。
石敬瑭可不是一个好惹的主。他和李从珂一样都是从战争中历练过来的。他的父亲就是李克用和李存勖的大将。他本人从前在李存勖灭粱的时候,他就是冲锋陷阵,后来石敬瑭在李嗣源即位时,又在关键时刻出来帮忙,立了大功。石敬瑭熟读兵书,最喜欢的偶像就是战国时赵国名将李牧和汉朝名将周亚夫。
他一直跟李从珂不和,在李从珂兵变期间,他还间接地帮忙李从珂杀了李从厚。但是他一直都是很不安,他和李从珂没法互利共生。摆在他面前的路只有二条:一条是乖乖地听话,等李从珂来收拾自己,第二条就是干脆反了,和李从珂决一死战,看看最后到底是鹿死谁手。他只能选择第二条路。
虽然他在河东的政绩有目共睹,虽然他此时在军中的威望已是相当的高,虽然他能用一个迂回战术,让李从珂来逼反自己,虽然他抬出了李从珂不是李嗣源亲子,让他逊位于亲子李从益,但是万一交战起来,最后的比拼还是看看谁的实力最强。
李从珂的军队是从后唐全国征调过来,而石敬瑭只有区区的河东兵马。虽然石敬瑭的能力不比别人差,但是在军事上的极大反差下石敬瑭是没有办法的。怎么办,率军出击,寡不敌众,连连失利。不如和敌方大将张敬达商量商量,我给你点钱,他退兵吧,但张敬达不干。再怎么下去,等城一破就只有死路一条了。只有请契丹人来帮忙了。
如果要让契丹人出兵,什么样的条件,他们才肯来呢。以前李从珂的部下吕琦本来也有来劝说与契丹合作的,因为契丹几次南征也没有捞到什么好处,能和李从珂合作也上合作,和石敬瑭合作也是合作,契丹人不会认为这样有什么区别的。而且述律太后的儿子耶律培还因争位失败投靠了李从珂,就是毎年送他一些银子,等消灭了河东石敬瑭再说。这本来是个办法,李从珂也认为很好,但他还得征求更多人的意见,他又问了薛文通,薛文通这个人很是“正气”,说:“我天朝皇帝,哪有向夷类示弱的道理。万一契丹提出要和亲怎么办。”李从珂一想,我就这么一个宝贝女儿,那能让他嫁到契丹去受罪。于是又听取了薛文通的意见,没有采取吕琦与契丹通好的意见。
既然李从珂不交好契丹,石敬瑭就得抓住这根救命稻草。太原城虽然坚固,但是唐军合几路兵马而来,好几次差点就被他攻破城池。石敬瑭知道再也拖不起了,还是让契丹人来救援吧,契丹入中原其实也是很有风险的,粮草不容易携带,中原的民心排斥契丹人。而石敬瑭又想,就算契丹这回出兵来救了,但自己的实力还是不如李从珂,万一下次再被围怎么办。就干脆把这个条件开个大,让他来帮助自己打败李从珂,扶持自己做中原的皇帝。
这个条件便是每年给契丹送岁币,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向契丹称臣,并认比自己小十一岁的耶律德光为义父。并且说到做到。虽然石敬瑭的大将刘知远坚决反对,他认为称臣可以,割地和认义父就没必要了。而石敬瑭所要得到的是,契丹下出大本钱,来帮自己打败李从珂,让自己当中原的皇帝,为达到这个目的,石敬瑭是不惜下血本的。这个条件太有吸引力了,耶律德光接到信后,肯定是兴奋不已的。他决定认下这个干儿子,为了坚定石敬瑭坚守的决心,他写信告诉石敬瑭,八月十五那天,我契丹人的大军就要到了。
石敬瑭得到了耶律德光的来信,更加坚定了守城的信心。不过等到了八月十五,耶律德光还没有来,石敬瑭急了,莫非这位“义父”变卦,难道他得了李从珂的好处了。但不管如何,太原城绝不能丢,这城一丢,他就什么都没有了。如此坚持到了九月,他是企盼已久的契丹五万大军总算来了。结果石敬瑭里应外合,打败了前来围攻已多的疲惫的唐军,并且杀死了张敬达。
石敬瑭说到做到,连忙跑去拜了耶律德光这位义父,而且还说:“义父您咋才来呢,儿子都要想死你了。”耶律德光回答说:“早知道你守得住,所以为父先去玩了几天。”
太原之围总算解除了,石敬瑭开始了他的称帝中原的历程。
(下章准备专门讨论儿皇帝石敬瑭的行为的影响,以及此种行为背后的玄机)
十二、背负千古骂名的选择
    石敬瑭知道耶律德光来了,赶快拜了这位小爹。并且说割地的事说到一定会做到。但是一起过来围攻太原的赵德钧也想来拉拢契丹人,并说你支持我当中原皇帝吧,我们约为兄弟,你那干儿子石敬瑭还当他的河东节度使。耶律德光一看,有没有搞错,人家又是割地,又是拜干爹,你就一句“约为兄弟”来打发我。你太搞笑了。不过此时的耶律德光因为是孤军深入,也害性赵德钧对他来个截断去路,那麻烦就大了,还先答应再说。
石敬瑭一听,急了,连忙派出桑维翰去求干爹千万不要抛弃了自己。耶律德光当然是先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石敬瑭被困,而赵德钧有兵力。不过最后耶律德光还是认为扶持石敬瑭才是最符合他的利益。于是帮助石敬瑭打败了张敬达与赵德钧等人。而且俘虏了那位要和自己约为兄弟的赵德钧。
石敬瑭的心思,耶律德光也是知道的,于是他故意借着酒意对石敬瑭说:“你老子我会算命,怎么看你都是贵不要言,中原我呆不惯,不如就立你为皇帝吧。”石敬瑭一听,那是今儿个真高兴,这一天做梦都想他早日到来。当然一帮手下也就出来劝进了。
唐清泰三年(公元936年)十一月,契丹皇帝耶律德光在晋阳外柳林设坛,正式册封义子石敬瑭为皇帝,国号大晋,改元天福。石敬瑭为了感谢耶律德光对自己的大恩大德,也正式将幽州(今北京市)、檀州(今北京密云)、顺州(今北京顺义)、蓟州(今河北蓟县)、瀛州(今河北河间)、莫州(今河北任丘)、涿州(今河北涿县)、新州(今河北涿鹿)、妫州(今河北怀来)、儒州(今北京延庆)、武州(今河北宣化)、云州(今山西大同)、应州(今山西应县)、朔州(今山西朔县)、寰州(今山西朔县西北)、蔚州(今山西灵丘)共计十六州,交给契丹。并许诺每年向契丹父皇帝纳贡三十万匹帛。
耶律德光在召书中明确表示“朕永与为父子之邦,保山河之誓”,这个政治誓言虽然是信誓旦旦,但他的可靠性实在是让人有点怀疑,像这种盟约。只要情况发生一点变化,这种召书就成了一纸空文。
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这样一个问题。石敬瑭是不是汉奸,他该不该为北宋的灭亡负责,石敬瑭此举的目的是什么。
什么!像石敬瑭这种汉奸,居然还问我他是不是汉奸,有没有搞错。有人说石敬瑭不是汉人,所以不是汉奸。旧五代史的说法讲他是石奋之后,我认为不可信,凡是皇帝都是要想方设法为自己找个好祖宗的,我还是比较认可欧阳修所说的他出自西夷。但是他不是汉人,就不是汉奸了吗?不,因为他代表的是汉人的政权。他出卖的是汉人政权。就像希特勒并不是德国原藉,但我们说起他,还是说他是德国战犯。其实汉奸这个词,好像是在宋朝才出现的,像汉朝的中行说,好像没有人说他是汉奸吧。其实越是没有实力的政权越是容易出现汉奸。我们就先假定石敬瑭是汉奸吧。(我比较倾向这种观点)虽然石敬瑭在为将之时曾为一员大勇将,虽然他能将河东治理得很好,虽然他称帝后,干了一些对百姓有益的事,但是汉奸这个帽子,恐怕是永远无法摘除了。
说说石敬瑭的行为,向契丹称臣,向契丹纳岁币。送钱这种事在刘邦白登之围后干过,好像没人说刘邦是卖国贼。向北方游牧民族称臣这种事,李渊干过,也没有人骂他是汉奸。石敬瑭拜干爹这回事确实是够不要脸的,但如果石敬瑭如果能多干几年,又打败了契丹呢,那大家一定会认为他是忍辱负重,就像当年冒顿单于不断将名马,自己的阏氏送给东胡国王,然后在一场突袭之下,让东胡国王当了自己的俘虏后,成为统一北方草原的第一人。石敬瑭最大的败笔在于割让了国家之根本的土地。
幽云十六州到底有多大,经过查看后,我惊呆了。他包括了今天北京、天津、河北西北部和山西大同周围的大部分土地。所辖的土地东西约六百公里,南北约200公里,全部面积差不多为12万平方公里。这么多的土地,都可以凭借它建立一个独立王国,石敬瑭竟然把这么大的一片领土当作礼物,献给了小干爹耶律德光。也许耶律德光做梦都没有想到可以在这个儿皇帝这里得到这么一大片土地。石敬瑭为什么要将这一大片土地割给耶律德光,如果石敬瑭真能实际控制这么大的地盘,他能打不赢李从珂,而会让大本营太原被围得那么惨。
换句话说,这幽云十六州是谁的,是石敬瑭的吗?到底是吗?这幽云十六州无疑是属于当时的后唐的,而当时后唐的天子是李从珂。甚至可以说,这幽云十六州在某种意义是一个个各自独立的藩镇。因为后唐内乱,他们没有帮石敬瑭,相反反而是更靠近李从珂。所以我说这幽云十六州在石敬瑭称帝建立后晋之初,并不能说这十六州就是石敬瑭的。所以石敬瑭割让十六州就有点这样的意味,我和契丹一起去灭了李从珂,然后分了他的土地。契丹是老爹,我石敬瑭是干儿子,暂时先忍上一下。
也许是石敬瑭不知十六州的战略地位,但这好像说不通,一个李牧、周亚夫的超级粉丝能看不出来吗?但我还是认为石敬瑭的对于十六州地位认识不够。这十六州光面积就大得很,而且还是历朝历代的北方要塞,中原的马场,是北方游牧民族进入中原的天然屏障。所以后来石敬瑭虽然如愿打败了李从珂,但是北方的屏障全部交到了契丹人的手里,使后晋国门大开,结果很快就被这个请来和自己盟誓,说要为自己“保山河”的契丹人给灭了。也正因为如此石敬瑭才会被后代骂为汉奸。
而像战国时期那些割让土地的君主却没有这样的待遇。因为石敬瑭甘愿为儿皇帝,并且是契丹胡人扶持的儿皇帝。石敬瑭他并没有发明割让土地的先例,也没有开拜别人为干爹的先河,只是他拜了胡人为干爹,成了有名的儿皇帝,只是割让的土地是给契丹胡人,才会有如此的骂名。(比如南唐李煜也割让土地给柴荣,对赵匡胤说我们南唐事宋如子事父,但大家对李煜更多的是同情)
石敬瑭到底为什么一定要割让十六州给契丹人呢?当然是他想做皇帝,灭了死对头李从珂,因为落在李从珂手里,很明显是没有活路的。所以他彻底投靠了契丹。而且当时中原也不只是他一家想与耶律德光合作,那么就必须向契丹开出足够丰厚的条件,万一契丹人帮了别人自己很可能只是死路一条。那么在消灭李从珂之后,石敬瑭为什么还不趁机把契丹立足未稳的十六州夺回呢?我想石敬瑭也不是没有这个想法的,自己的国门向契丹人打开,自己年年进贡不说,还处处要看看契丹人的脸色。石敬瑭能好受吗?石敬瑭一定是评估自己的实力是肯定打不过契丹的,(我想石敬瑭的这个评估还是很有道理的)所以只有忍辱向契丹又称臣又称儿。
至于说石敬瑭应该为北宋的灭亡负责一说,我只能说石敬瑭太渺小了,他根本负不起这个责。而北宋的灭亡也不能完全归结于丢失了十六州(后来柴荣收复了三州),北宋的兵制难道就没有问题,北宋的前线指挥者就没有责任。为什么不能从契丹人手里把失去的土地给夺回来。别跟我说没有马匹,没有战力,辽兵并没有像想的那么强。看看宋朝的兵制吧,他为了培养职业军人花费了大量的钱财,而不重视大将的培养和士兵的新老更替,结果宋兵中有很多丧失战斗力的老年兵。他们一直也都找不到对付骑兵的办法,虽然有人想了一个以步制骑,但真正意义上的对付骑兵,像李牧的以步兵主力对付骑兵主力就做得很好。又有人要说了,李牧是有坚城,而北宋失掉了坚城,当然吃亏了。这个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