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保烤筒惶蛘恕D鞘彼锶ǖ母盖姿锛嵴迷谡盼抡氏拢且彩歉鲅共蛔∑⑵挠⑿郏奔淳腿罢盼拢骸罢庋桓隼亲右靶牡募一铮衷诓桓琢耍峙略缤硪苫龊Α!笨墒钦盼略谖鞑烤律匣挂稣潭浚裨颉拔餍形抟馈保谑俏茨苌敝
西事渐平,但董卓却已尾大不掉。朝廷想掳夺董卓的兵权,于是调他出任中央政府的少府。对于这个九卿之一的高位,董卓并不稀罕,更不想离开军职,于是抗命说部下阻拦不能赴任。很多年以后,袁世凯也是用这招搪塞孙中山等革命党人,死活不去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国历史总是喜欢不断地重复,有时相似得让人感到恐怖。朝廷还不死心,一心要董卓离开西凉,于是又把并州牧的位子腾出来让他坐。并州也属边地,而且董卓曾经做过并州纪委书记(刺史),对于这个任命实在找不出理由不去了,除非直接造反。但董卓还是提出了一个条件,做并州牧可以,但要带上自己的三千亲兵。为臣子的竟然明目张胆地同皇帝讨价还价,真是匪夷所思。不过谁让灵帝曾经那么大力推动商品经济呢?董卓无非是照葫芦画瓢而已。而且此时朝廷软弱,已经没有力量制裁董卓,于是董卓带着三千亲兵兴高采烈地前往并州赴任,这又开创了东汉帝国的一个先例。
关于董卓为何戏剧般地突然出现在少帝小哥俩的面前,《三国志》和《后汉书》的记载不一致。不过,董卓蹲在洛阳城郊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他始终在等待最佳的出动时机。自然,他不是要替何进和袁绍卖命,而是为了不可告人的目的。显然,董卓的弟弟董旻是他在朝中的眼线,董旻那时在洛阳做着一个不大不小的官——奉车都尉,在洛阳政变中也表现活跃,不过他干的也不是什么正经事,而是火上浇油、浑水摸鱼,何苗就是他伙同何进的家将杀的。
初到洛阳的董卓,军力并不强大。那时,西园八军、两将军府的残兵剩将、丁原率领的并州军、袁绍的部队、鲍信和张辽招募的军队,加在一起要比他们多得多。作为一个军人,董卓对政治不太明白,但玩军事的确有一套,很快就在洛阳城给公卿和百姓们上演了一个武装游行的好戏。他让部队在夜间悄无声息地调出城外,然后次日白天再鼓乐喧天、浩浩荡荡地开回城中,而且每隔四五天就来这么一次,疑似西凉兵正源源不断地开到洛阳。洛阳一哥袁绍被这么大的阵势搞蒙了,不敢动手收拾董卓;而别的军官从军人的角度不禁对“兵强马壮”的董卓肃然起敬。于是,何进、何苗的家兵投奔了董卓,吕布杀了上司丁原,领着并州军马也投到董卓帐下。吕布的同事和老乡张辽,一看勇猛如吕布者都归顺了董卓,于是带领所部千把人也投了董卓。吞并多家武力之后,洛阳城中的董军已经是一头独大了(京师兵权唯卓为盛)。
本来是洛阳城中一哥的袁绍,此时却毫无作为。《三国志》和《后汉书》一致说:“绍畏卓,不敢发。”但此时还有一个比曹操还要猛的强人就不信这个邪,他就是鲍信。他回到洛阳后,指出董卓外强中干,力劝袁绍趁着董卓立足未稳,发动突然袭击。可惜,袁绍被董卓三天两头开进的人马搞得晕头转向,遂不动手。鲍信是一个杰出的人,后来英雄惜英雄,与曹操并肩作战,只可惜早早战死,否则会留下更多的传奇。
袁绍并不惧怕董卓本人,只是担心董卓那令人生畏的武力。当董卓就废立问题向他征询意见时,袁绍坚决不同意。董卓大怒,手按佩剑,大声骂道:“你这个小兔崽子!天下事的决定权在我不在你,我要做的事情,谁敢说个不字?难道你怕我手中的宝剑不够锋利吗?”在这一刻,袁绍的怒火也终于爆发,很像一个纯爷们似的反唇相讥:“你以为天下就你一个强人吗?咱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随即也把佩刀一横,拱了拱手,摔门而出。袁绍随即离开洛阳,逃奔冀州,转过年来即揭起讨董大旗。
袁绍一走,董卓凭借并不强大的武力,成为洛阳城的一哥。这段历史最为诡异的是,懦弱的屠家子何进手握重权却不敢对付几个手无寸铁的宦官,而实力并不雄厚的董卓却敢作敢当,擅行废立,把皇权玩弄于股掌之间。在北芒阪下,董卓同少帝刘辩和刘协小哥俩都谈过话,那时刘辩虽已十四岁,但却糊里糊涂,前言不搭后语,而陈留王刘协那时虽只九岁,说起话来却有条有理,甚是伶俐,因此,董卓生了废立之心。当然,董卓并不是因为喜欢刘协聪明而让他做皇帝,而是同历史上所有权臣一样,不过想借废立给自己的权力增添更重的砝码。
臣子董卓废掉了天子,驱逐了何太后。他还给少帝加了个罪名:天姿轻佻,没有帝王应具有的威仪,在服丧期间,怠慢懒惰。袁绍的叔叔太傅袁隗亲自解下少帝的玺绶,九岁的陈留王刘协被立为新君,这个聪明的孩子成为东汉的末代皇帝——献帝。其实,在他登基的那一刻,东汉的历史已经宣告终结。
士大夫们在董卓主持的百僚大会上保持了沉默,似乎愿意承受董卓的淫威。但事情却没有那么简单,很快,两个名士主动投靠了董卓,一个是尚书周毖,一个是城门校尉伍琼。事实证明,他们是士大夫集团派出的卧底,后来都死于非命。在一段时间里,董卓被这个两个人忽悠了,他同意周、伍二人的建议,并让他们重新组建新一届政府。不知是不是这两个小子的主意,还是董卓酷爱作秀,一天董卓带领司徒黄琬、司空杨彪(杨修的父亲)身上戴着重刑给小皇帝上书(俱带锧诣阙上书),要求给窦武、陈蕃以及党人们平反昭雪。也就是说董卓连命都可以不要,也一定要还党人一个清白。估计是周、伍二人拿董卓找乐,连小皇帝都是他立的,不知道为什么还要让他演这一出戏。
周、伍两个卧底,越俎代庖地替董卓做了两件事:第一征辟名士,像郑玄、荀爽、申屠А⒉嚏摺⒊录汀⒑凇⒅L⒑物J等人都榜上有名,看上去简直是何进幕府的翻版。对于天下名士荀爽,仅仅在九十五天的时间里,就从一介布衣(处士)被提拔到了宰相(司空)的位置。周、伍这两个嘎小子,还让何进的第一谋士、袁绍挚友的何颙做了卓府办公室主任(长史)。二是,他们把有名的士大夫派往各地,收揽实权。结果,尚书韩馥做了冀州刺史,侍中刘岱做了兖州刺史,骑都尉张邈做了陈留太守,孔伷做了豫州刺史,张咨做了南阳太守,让何府的哥们基本把中原一带都给占了。这些人从董卓那里拿到实权,后来却无一例外地都站到了讨董的队伍里,你说周、伍这俩小子嘎不嘎?
TXT小说共享论坛 http://freetxt。5d6d。,欢迎您上传、下载、推荐、交流小说
《江山岂是哭来的——正说刘备》 第13节
在董卓行废旧立新之际,许多京官已经意识到山雨欲来,纷纷弃官而逃,但最让董卓担心的是袁氏兄弟和曹操,他们都没有往家乡跑,而是别有目的。袁绍北上逃往冀州,而他的铁哥们韩馥“刚好”在那里做刺史;袁术南下荆州南阳郡,而他的铁哥们张咨“刚好”在那里做了太守;曹操跑得最辛苦,在中牟差点遇难,但最后跑到了兖州的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市东南),而他的发小张邈“刚好”在那里做太守,而他的另外一个哥们刘岱则是兖州的刺史。显然,他们的逃亡,也是周、伍两个卧底的杰作。
这时的董卓还睡在梦里,还想着息事宁人。名士们说:袁家四世五公的家底,把袁绍逼得反了,那可是一呼百应。董卓一听,心眼也活动了,于是让袁绍做了渤海太守,还封了侯。
除了跑走的那些人,现在对董卓威胁最大的是他的老上司——左将军皇甫嵩。董卓离开西凉时,是带走了三千亲兵,但他带不走的还有四万人马,就捏在皇甫嵩的手里。而且皇甫嵩就驻屯于扶风(今陕西省兴平市),离洛阳也不是很远,成为董卓的心腹之患。假如皇甫嵩起兵讨董,估计董卓未必是对手。可惜他也是一个脑子进水的人,在历史的关键时刻,与何进一样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事情,无法承担历史的责任,结果被自己老部下董卓近乎儿戏般地收拾了。董卓先是在皇甫嵩的驻地扶风设了一个汉安都护,总统西部军事,剥夺了皇甫嵩的军权。然后,假传圣旨,让皇甫嵩入京任一个可笑的小小的“城门校尉”。愚忠的皇甫嵩竟然把军队交给了他人,来京赴任了。
无论在任何一个时代,无论做什么事业,要成为一个大丈夫,必须要有胆有识,也就是敢作敢当。有胆才敢做,有识才敢当,才知道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这段历史之所以如此混乱不堪,就在于没有英雄出现,或者英雄没有到他该到的位置。
何进无胆无识,不知该做什么,也不知该如何去做,大权重兵双双在握,却可笑地被几个已经走投无路的宦官弄死;
袁绍有胆有识,但都是第二流的,能做点事但做得都不漂亮,从招外兵开始就把棋走错了,利用老底子一路混到官渡之战,但那时曹操不会再给情面,于是他输得很惨;
宦官有胆有识,但他们的胆识都是在“手握王爵,口含天宪”代行皇权中练就的,一旦士大夫跟他们摊牌,他们并没有真正的实力,不过以他们的胆识却把招数也用到了极致(如骗杀何进、挟持幼帝),但那一刻也是死到临头之时;
董卓也有胆有识,胆子是超一流的,但见识却是二流的,因为他仅仅是一个军人,从军事角度偷袭得手,做了一些大事,却不知如何收尾。
历史就是如此地错进错出,历史走向其实是由一个个错误塑造的。何进素餐尸位,袁绍偏软,董卓偏硬,皇甫嵩偏傻,倒是宦官的手段很完美(但是低层次的圆满),这些加在一起,才造就了如此的历史进程。直到真的英雄出现,他才把握正确的历史方向,才能让我们看到希望,感受到历史的顺畅。
对于军人董卓来说,在洛阳的表现也许已经代表其最高水平了。在表面上,一些士大夫似乎也接受了他的统治,甚至在他擅行废立之时也默不作声。但这个时候,董卓和他的部下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关东的豪杰们毫不犹豫地树起反旗。
发生了什么事情呢?那就是董卓及其部下,竟然在首都洛阳对老百姓进行烧杀掳掠。其实这肯定是董军在西羌作战时的惯常做法,对被征服地区的烧杀掳掠,是军队激励士气的最佳方式,在世界古代史中几乎每隔几页都能看到。不靠这个,蒙古人何以打到欧洲并建立了世界史上最大的帝国?但在一个和平年代,突然发生这样的事情,却是骇人听闻和匪夷所思的。《三国志》和《后汉书》都充满悲愤地记载了董卓军的恶行,说董卓放纵士兵,肆意打家劫舍,甚至还挖开灵帝的陵墓(文陵)。此外,董卓“奸乱公主,妻略宫人”。董卓的部下杀了人还把男子的人头挂在马头下,显然他们把屠杀老百姓当做了实弹演习了。很久没杀人,估计他们手痒痒了。董卓军做这样的事情,从任何角度都是无法宽恕的,王者之师与流寇、叛军的区别就在于是不是祸害老百姓,是破坏社会秩序还是维护社会秩序。人们对于权臣窃政的事情见多了,但对于公然的强盗行为,对于官军变为贼寇,那是谁也不能接受的,关东诸侯再不揭起义帜,那就不是汉子了。
外戚和宦官被同时消除,东汉帝国的政治真空却无法被很好地填补。何进的犹豫不决,袁绍的自信不足,皇甫嵩对汉室的愚忠和殉葬,都体现了在巨大政治危机面前的经验不足和失魂落魄;而宦官和董卓倒表现出果断的作风,这与他们久经政治、军事风雨有关,不过他们不代表正义,所作所为也极其可耻。
东汉王朝的政治平衡被彻底打破,皇帝成为武人的傀儡,斗争转向了“忠臣”和乱臣贼子之间。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第十回:诸侯讨董。
第十回:诸侯讨董
董卓进京五个月后,迎来了新的一年(190年)。董卓为小皇帝取了一个新年号:初平。从这个年号也可以看出董卓的确没啥文化——“中”平刚过,怎么又返回去变成了“初”平?既然乱是“初”平,看来以后少不了还要平上一阵子。
不过初平的年号,对于袁绍却是一个好兆头,因为他的字(本初)也含着一个“初”字,于是在初平元年正月,袁绍向各州郡发出了讨董的倡议。经历了讨黄巾、诛宦官两役,各州郡对于派兵勤王的程序早已不陌生了,更何况现在各州郡新任的刺史和太守们不少都是周、伍二人特意安插的袁绍铁哥们,于是各州郡纷纷起兵响应,就像当年的黄巾起事一样,也弄出了一个“八州并起”的动静,不过上回是贼人打官军,而这回是官军打叛军。
各州郡起兵的强人还真不少,名单如下:冀州是渤海太守袁绍和刺史韩馥,兖州是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山阳太守袁遗、东郡太守桥瑁、济北相鲍信和行(代理)奋武将军曹操,豫州是刺史孔伷、颍川太守李旻、陈国相许熘菔枪懔晏卣懦嘀菔谴淌方购停V萦泻蠼酢⒋淌吠躅!⒛涎籼卣抛珊统ど程厮锛幔⒅菔俏骱犹卮蘧玖ナ呛幽谔赝蹩铩
各州郡起兵后,分头向洛阳方向挺进。但各路人马在距离洛阳大致数天路程的地方都不约而同地止步不前,安营扎寨。于是,在洛阳的北面、东面、东南方以及西南方汇聚成四大方面军,遥遥地形成了一个战略包围圈。
第一方面军,是华北方面军,由驻河内(今河南省武陟县南)的袁绍、王匡部和驻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的冀州刺史韩馥以及屯于漳水一带的张杨、於扶罗部组成。一方面军的主力是王匡的泰山兵,其前锋已抵达黄河边上的河阳津,与洛阳隔河相望。一方面军的统帅是袁绍,他也是关东联盟的盟主。
第二方面军,是华东方面军,由进驻酸枣(今河南省延津县)的刘岱、张邈、张超、桥瑁、袁遗、鲍信和曹操等部组成。除了张超(张邈的弟弟)所部是广陵子弟,其他人马都来自兖州。第二方面军,人多势众,但群龙无首,后来发生流血火并。其中最显眼的是曹操和鲍信。
第三方面军,也就是华中方面军,由进驻颍川(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孔伷和李旻所部组成。第三方面军以豫州兵为主,战斗力较弱。由于孔、李二人也都是弱者,后来孔伷部并入第二方面军,李旻部并入第四方面军,第三方面军番号取消。
第四方面军,也就是华南方面军,由进驻鲁阳(今河南省鲁山县)的袁术和孙坚部组成。四方面军的主力是孙坚率领的强悍的长沙兵,孙坚虽奉袁术的号令,但基本是自行其事。
未来三分天下的三位创业者,在这次讨董行动中都露面了。第一位是隶属第二方面军的曹操,第二位是隶属第四方面军的孙坚,第三位是给曹操临时打工的刘备。曹家和孙家未来各分一鼎绝不是偶然,在这次讨董行动中,他们二人的表现最杰出,而这回刘备总算勉勉强强追上了一步,在曹操第二次募兵的路上,刘备与曹操相遇,像上次帮助毌上校一样,这次刘备又给曹操帮了点小忙,并因此得以参与讨董会盟,但他的贡献是微不足道的。
TXT小说共享论坛 http://freetxt。5d6d。,欢迎您上传、下载、推荐、交流小说
《江山岂是哭来的——正说刘备》 第14节
现在,董卓自己也认为遇到麻烦了。一方面关东联军来势汹汹,另外一方面黄巾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