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国武王传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渤海国武王传奇-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两个人有幸凑到一起,正好是各取所需,一拍即合。
这一天在两人举杯对饮时,齐殿逢问道:听说二王爷到长安入侍过,可还记得长安景象?
大门艺不假思索地回道:那还用说,我不仅忘不了长安,还把长安城的图形画出来让大家欣赏。现在的敖东城,就是按我画的长安城图形改造的。
齐殿逢看着桌上的菜肴,好象无意似地问道:二王爷在国子监就学也有七八年吧?从长安学回来的东西就只有这些吗?
大门艺随口应道:当然不止这些。不知钦差大人想问什么?
齐殿逢突然转了话题,问道:二王爷共有兄弟几人?
大门艺道:兄弟三人,长兄大武艺,三弟大勃昌。
齐殿逢饮下一杯酒,试探道:你三兄弟当中,只有大武艺没有到长安入侍过,可以说他对中原文化一无所知,对治国安邦一窍不通,可是他却当上了郡王,真是不可思议。
大门艺并不在意,依然轻松地说道:这都是天意。天生他是长兄,我和大勃昌只能排在他的后面,又有什么办法呢?
齐殿逢进一步试探道:炎黄子孙的传统习俗可真是无孔不入。看来这长子优先继承的习俗在渤海郡也很盛行。
大门艺仍然没有听出弦外之音,苦笑道:这是先祖立下的规矩,和中原学来的礼教也很一致,所以就都这样做了。
齐殿逢发现对方话中透出苦涩味,心中暗暗高兴,说道:大家都在做的事也不一定就是好事。要不怎么说当局者迷呢?不知二王爷对大唐的贞观之治是如何评价?
大门艺赞叹道:那是太宗皇帝开创的繁荣盛世,可以和大汉朝的文景之治相比美,令人钦佩。
齐殿逢觉得时机成熟,便挑唆道:盛世都是和圣明的君王相伴的。要是没有太宗皇帝,就不会有贞观之治。可是你知道吗,太宗皇帝原本不是太子,皇位是他自已夺来的。
大门艺点头道:你说的是玄武门之变。是太宗皇帝不肯任人宰割,当机立断先发制人,处死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这是大唐开国以来最大的一次宫廷事变,震惊四海,我也略有所闻。
齐殿逢进一步挑唆道:历来皇家都认为按长幼定序是遵天命。可是太宗皇帝证明了长子的地位也是可以取代的。太宗皇帝和二王爷一样,是先君的次子,不是长子。
大门艺急忙摇手道:钦差大人不可以滥加比喻。虽然都是次子,可是我怎么能和太宗皇帝相提并论?
齐殿逢孤注一掷地亮出底牌,说道:立长不立幼这个戒条不打破,许多人才就会被埋没。大唐是这样,我看渤海郡也是这样。大武艺凭什么当了郡王,不就因为他是先王的长子么,我看他德才学识哪一方面也比不上二王爷。如果让本官来考察,一定会推荐二王爷承袭高王的爵位和王位。
大门艺听到钦差大人的赞赏,心中十分高兴,嘴上却不得不假作谦虚道:钦差大人这样说,我可不敢当。大武艺是先王钦定的副王,我不敢有非份之想。
齐殿逢挑唆道:如果太宗皇帝也象你这样想,还会有贞观之治吗?我看大武艺目光闪烁,心怀叵测,言不由衷,难当重任。无论是为了忠于大唐皇帝,还是为了体恤渤海百姓,二王爷都应该当仁不让,站出来力挽狂澜,担当大任。
大门艺沮丧地说道:敖东城不是长安城,玄武门之变不可能在这里重演。现在大武艺已经继位,又有玄宗皇帝敕封,我除了接受既成事实,还能做什么?
齐殿逢进一步挑唆道:诸葛亮的空城计只能用一次,玄武门之变也不能照搬。二王爷不必冒那么大的风险,只要想办法搞乱渤海郡,大唐皇帝就会重新敕封郡王。
大门艺摇头道:钦差大人你这是在害我。只怕动乱一起,不等大唐皇帝有诏书来,我就先被武王杀头了。
齐殿逢笑道:不是让你蛮干,而是要让你和我配合。有我保驾,你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大门艺激动地说道:多谢钦差大人的好意。人生一世,不过百年,可以说转瞬即逝,谁不想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展示一下自已的光采。如果老天赐给我机会,我也会做出象太宗皇帝那样轰轰烈烈的事业。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这两个心怀鬼胎的小人的政治密谋,就这样迅速达成协议。在以后的行程中,他们自然会加紧谋划。
这天来到渤海国北部重镇铁利府,大门艺向钦差献计道:铁利府原本是黑水部的属下,是高王用了美男计诱使姜木斯的女儿姜凤飞和大野勃成婚,才促使姜木斯欣然归附。大野勃是我三叔,入侍长安十年,奉玄宗皇帝诏命归国辅政,却被武王排挤出朝,现在也闲居在铁利府。钦差大人要想搞乱渤海郡,铁利府正是个可以用计之地。
齐殿逢道:如果大野勃能带头闹事,渤海郡可就要大乱了。我们就在你三叔身上作一作文章。
钦差来巡视,都督姜木斯免不了要热情接待。大野勃从长安返回,和妻子姜凤飞、儿子大荣华,女儿大松花,一起到铁利府来看望老丈人姜木斯,正在铁利府闲居。大野勃得到报告,知道二侄大门艺陪同钦差到铁利府来了,自然要遵照礼仪,和岳父姜木斯一起来拜会钦差大人。
大门艺向齐殿逢引见道:三叔是刚刚从长安归来的。姜都督是三叔的岳丈。
齐殿逢道:三王爷和本官在长安相识已久,姜都督和三王爷是至亲,就都是自家人了。今天不要讲谁是钦差,只讲长安友人,畅谈友情。
大野勃在长安时就听说齐殿逢人品不佳,一向不肯与他交往,这时禁不住语气冷冷地说道:齐大人是代表皇帝陛下来巡视的,怎么可以不讲谁是钦差,谁是臣子?大唐律法不是这样随意的吧?
齐殿逢碰了个软丁子,心中不悦,却又自知失言不好发作,就赶紧换了个话题,向姜木斯问道:铁利府是渤海郡的北疆,与黑水部相邻,姜都督一定对黑水部情况了如指掌。
姜木斯道:我原本是黑水部的属下,归顺了震国,才做了铁利府都督。我对黑水部的情况确实是了如指掌。
齐殿逢道:姜都督原先是高王亲兄弟的岳丈,与高王是近在咫尺的关系;现在是武王叔父的岳丈了,与武王的关系可就远了许多。
姜木斯道:这也没什么不同。我已年近古稀,只盼女儿和女婿生活美满,此外再无所求,对官场并无留恋。
齐逢道:话不能这样说。三王爷还年富力壮,正是干事业的时期,总不会这样闲散漂荡,虚度后半生吧?
大野勃微微一笑,不紧不慢地说道:齐大人见过蚕吗?铁利府这地方的百姓喜欢养蚕。那些蚕宝宝可真是有趣,它自已吐出丝来做个牢笼,把自已的身体牢牢地包起来,居然能在里面安然而卧。世上的人看了,都替蚕宝宝悲伤。谁还愿意去学那个蚕宝宝作茧自缚呢?
齐殿逢见姜木斯和大野勃都不是可以利用的对象,就把话题转回黑水部,想从那里找到挑动事端的机会。
齐殿逢道:看来三王爷是不肯做茧自缚,才自动放弃了名利地位。这也很难得。姜都督刚才说与黑水部往来密切。本钦差没有到过北海,真想去黑水部看一看。可是此行是奉命出使渤海郡,又不便去黑水部走动。不知姜都督能不能把黑水部的首领约来,让本钦差见一见,开开眼界。
姜木斯道:这事很容易。黑水部与渤海郡是盟友,首领过界互访象牧民赶集一样平常。我派个快马信使去伯力城,请黑水部王爷倪属利吉来拜见钦差大人。他一定会来。
大唐对各类官员的活动范围是有严格限制的。齐殿逢虽然是鸿胪寺少卿,又是出使的钦差,可是没有皇帝旨意,是不能与其他部落首脑见面的,否则就有谋反之嫌。
齐殿逢当然知道这种事的利害,为了掩人耳目,他向姜木斯叮嘱道:我们可要说好,不是我召他来,是你请他来。
自从和高王大祚荣湄沱湖会猎以来,黑水部王爷倪属利吉一直奉大祚荣为盟主,每年向渤海郡进贡,双方相安无事。现在高王大祚荣去世了,新任郡王大武艺是不是也有高王大祚荣那样的雄才大略,是不是会象高王那样信守盟约,这些问题一直让倪属利吉心烦意乱。恰在这时,姜木斯派人送来信息,说大唐钦差来到铁利府巡视,愿与黑水部首领相见。倪属利吉心想,这下可好了,我能与大唐钦差联络上,可以借助皇帝威仪来挟制渤海郡,就不怕大武艺不守盟约了。
倪属利吉立即来到铁利府,与大唐钦差齐殿逢相见。二人各有所图,相见恨晚;目的相近,一拍即合。
齐殿逢道:黑水部有江南江北十五部之众,理应自成一郡,与渤海郡平起平坐。
倪属利吉道:本王早想聘问长安,朝觐讨封。怎奈山海相隔,又有渤海郡挟制,不敢轻举妄动。
齐殿逢道:现在本钦差给你作主,不必惧怕大武艺。
倪属利吉道:那么钦差大人愿意在皇帝面前替我讨封吗?
齐殿逢道:替你讨封当然可以,不过等我回到长安,禀明皇上,讨来诏书,再到伯力城颁诏,往返之间,一年二年可就过去了。现在有个速行速成的办法,就是你亲自到长安去讨封,皇上诏命一下来,你就是黑水郡王了。
倪属利吉道:只怕到了长安无人理睬。从前夫余府的李明启到长安讨封,就是在长安被抓起来,送回敖东城处死了。
齐殿逢道:此一时,彼一时。夫余府本是渤海郡的辖地,大唐皇帝不便轻易让他分治。李明启是渤海郡的罪臣,大唐也不能轻易册封。你的情况就不同了,黑水部与渤海郡并无从属关系,你去讨封,是星星朝月亮,是夷族归中原,这是顺天理遂人心的正当行为。本钦差大约要在三个月后回到长安。你可以算好时间,与本官同时到达长安,我来给你疏通关系,保你讨封顺利成功。
倪属利吉大喜道:有钦差大人这番周密谋划,我甘愿冒死也要前往长安讨封。
齐殿逢与倪属利吉的会见十分成功。他原本是想唆使大门艺在敖东城挑起事端,乘机请皇帝重新册封渤海郡王,好显示他出使渤海郡有重大发现,做出了重大贡献。现在有了黑水部王爷倪属利吉,他就把大门艺放在一边。他在得意的欣赏着自已的这盘好棋:一个使节出使归来,就带来一个新的藩王,这该是多大的功劳。想那崔忻,不过是赶上八年之约期满,不费吹灰之力就宣抚了渤海国,不过是拣了个大功劳,竟然升到正卿。我齐某人此次是空手套白狼,不须李楷固败兵作牺牲,也不须什么八年之约作铺垫,就立竿见影,手到擒来,为大唐皇帝凭空揽来一个藩郡国,这功劳不是比崔忻要大出百倍吗?当个正卿肯定是不在话下了,说不定还可以位列宰辅,成为三省大臣。齐殿逢越想越美,巴不得立刻返回长安,去向皇帝请功。
齐殿逢包藏祸心,和倪属利吉约定好了三个月后在长安相聚,就走马观花地走了几个府州县,结束了对渤海郡的巡视,赶回敖东城来向武王告别。
(作者附言:想个别交流的朋友,请先提供联络方式,我会和你联络。)
第五十七章 祸起鸿胪寺 血染太华山
    大唐钦差要返回长安复命了。武王大武艺不知道大唐钦差已经暗中做出唆使黑水部入唐讨封的事来,高高兴兴为钦差摆宴送行。大武艺不肯让三叔大野勃来参与国事,却很想把长子大都利召回来协助治国,就乘机请钦差帮助疏通。
武王道:齐大人此来,带来了大唐皇帝对渤海郡的深情关怀,本王十分欣慰,也特别感谢齐大人的劳苦奔波。
齐殿逢道:上命差遣,为国奔波,是臣子的本份。基下如果要谢,就谢皇帝陛下,为大唐尽一片忠心。
武王道:齐大人说得是。现在钦差大人要回京,本王正有一件事要禀报皇帝,还要请齐大人费心。
齐殿逢道:无论郡王有什么事要禀报,本官都可以传达。
武王道:正在长安入侍的左骁卫将军大都利是本王的长子,已经确立为渤海郡的副王,需要归郡协助本王处理政务,恳请皇帝开恩,准他返回敖东城。本王愿竟另派二王子大钦茂去长安入侍。
齐殿逢道:郡王的请求合情合理,皇帝一定会恩准。依本官判断,只要二王子大钦茂到达长安,副王大都利就可以归来。
武王道:那就拜托钦差大人向皇帝奏明。二王子大钦茂将在近日启程入唐。
齐殿逢离开敖东城返回大唐。武王让二弟大门艺送钦差到都里镇。
齐殿逢要从都里镇上船渡海奔山东,临上船之际,对大门艺叮嘱道:二王爷不要忘记你我的约定。一旦渤海郡发生动乱,我就保举你做渤海郡王。
大门艺道:我只能静观其变,坐等天时,不敢盲动。
齐殿逢道:黑水部将有异动,敖东城不可能平静。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你要抓住时机,果断行动。
两人心领神会,当时道别分手,只等时机到来。
大唐钦差出使藩郡是一件很荣耀的事。代表皇帝出巡,被藩郡王高看一眼,所到之处都是高规格的接待,还会有许多礼品赠送。回来述职时,多半都是报喜不报忧。因为皇帝愿意听到四海宾服的好消息,不愿意听到夷族不驯的坏消息。出使渤海郡的齐殿逢却是有些特别。他回到长安,向皇帝上了一表,说渤海郡新王大武艺性格乖张,行为怪异,对皇帝常有不驯之辞,恐有背叛之举。
齐殿逢故意这样奏报,自有一番如意的盘算。他以为黑水部很快就要来讨封,皇帝一定会赐封,渤海郡王一定会恼火;大武艺一定会有反叛的行动。所以现在齐殿逢要先放出一句话来,说大武艺可能会有反叛之举。以后大武艺稍有对大唐不敬的动作,就证明了齐殿逢有先见之明,就会让百官不敢再轻视,就会得到皇帝重重的嘉奖。
这道表章递上去之后,玄宗皇帝果然十分不悦,把鸿胪寺正卿崔忻狠狠地训斥了一顿,说:渤海郡有这等异常情况,为何不早来奏报。如今册封大武艺的诏书已经下达,想撤已来不及,不撤又不放心,岂不是让朕难堪吗?
崔忻奏道:请陛下息怒。齐殿逢所奏未必属实。渤海郡高王健在时,对大唐忠心不二。他的儿子刚刚继位,没有理由突然变坏。此事容臣再作调查。现在大武艺的长子大都利在国子监就学,不妨对他采取措施,使大武艺有所顾忌。
玄宗道:你是说扣留人质吗?这种办法早已不灵。过去把高德武的长子高震留在洛阳,高德武不是照样投奔震国去了。如果大武艺真有反叛之心,扣留他十个儿子也无济于事。扣留人质只能增加仇恨,加速他的反叛。大都利仁义忠厚,对朕忠心耿耿,已经被大武艺立为副王,朕不妨送他个人情,册封大都利为桂娄郡王,让他回到敖东城去对大武艺发挥一些牵制作用,或许可以稳定渤海郡的局面。这事你抓紧办吧。
崔忻道:陛下此举真是高明。臣立即遵旨照办。
崔忻领了圣旨,把大都利召到鸿胪寺来,宣布了皇帝的诏命,对大都利好言抚慰一番,叮嘱他回国后务必小心观察,防止渤海郡出现叛离倾向。大都利自然发誓照办。
大都利得到桂娄郡王爵位,又可以回到敖东城与亲人团聚,真是喜出望外。这天告别了国子监的师长和学友,再到鸿胪寺告别。也偏偏是冤家路窄,正赶上鸿胪寺少卿齐殿逢在衙中当值。齐殿逢原本以为玄宗皇帝看了他的表章,会迁怒于大都利,将他扣为人质,从而逼反大武艺,以便证明他的明察秋毫和先见之明。现在看到大都利不仅没有被监禁,还加封了郡王爵位,齐殿逢怎肯善罢甘休。坏人干坏事的行动,往往比好人干好事的行动来得更迅速更果断。他当即眼珠一转,又生出一个谋害大都利、逼反大武艺的连环诡计。
齐殿逢假猩猩对大都利说道:恭喜大王子晋爵归国。此次归国将担副王重任,恐怕再没有机会来长安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